二严寺,位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佛教古刹。它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本文将从二严寺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揭示这座千年古刹的独特魅力。
一、二严寺的历史渊源
二严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年),由唐代高僧道宣创建。道宣法师在此修行讲经,弘扬佛法,使二严寺成为江南佛教圣地。此后,二严寺历经宋、元、明、清各代,多次扩建和修缮,形成了今日的规模。
二、二严寺的建筑特色
二严寺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南北建筑特色。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其中,山门雄伟壮观,天王殿气势恢宏,大雄宝殿庄严肃穆,藏经楼藏书丰富。
1. 山门:山门是进入寺庙的第一道门,也是寺庙的象征。二严寺的山门采用歇山顶式建筑,飞檐翘角,气势磅礴。山门两侧分别雕刻着四大天王,威风凛凛。
2. 天王殿:天王殿位于山门之后,是寺庙的第二个重要建筑。天王殿内供奉着弥勒佛、韦陀菩萨等佛像,两侧供奉着四大天王。天王殿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体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3.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二严寺的主殿,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等佛像。大雄宝殿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是寺内最重要的建筑。
4. 藏经楼:藏经楼位于寺内后部,是存放佛教经典的地方。藏经楼建筑古朴典雅,藏书丰富,是研究佛教文化的宝库。
三、二严寺的文化内涵
二严寺作为一座千年古刹,不仅具有丰富的建筑艺术,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1. 佛教文化:二严寺作为佛教圣地,弘扬佛法,教化众生。寺内僧侣修行讲经,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朝拜。佛教文化在二严寺得到了充分的传承和发展。
2. 历史文化:二严寺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许多历史人物在此留下了足迹。如唐代高僧道宣、宋代文学家苏轼等。这些历史人物为二严寺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3. 艺术文化:二严寺的建筑、佛像、壁画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些艺术作品体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是研究我国古代艺术的重要资料。
二严寺作为一座千年古刹,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它不仅是佛教文化的传播地,也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在新时代背景下,二严寺将继续弘扬佛法,传承文化,为我国佛教事业和文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二严寺,又名佛阁,始建於元代,原位於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人民北路,寺内有千手观音殿,即建在月城上。全部用巨石砌成的月城,有石砌法线式城门,城上建观音殿,好似镇城之锁钥,因名“钥城”或“月城”,寺内供奉千手千眼观音立像一尊,高两米,全部由百年樟木雕刻而成,栩栩如生,可惜在文化大革命革中被付之一炬。
二严寺又名“佛阁”,位于上海奉贤区沪杭公路1749号。始建于元代。寺内原有一尊由百年樟木雕刻而成的千手千眼观音立像,可惜在“文革”中被毁。古寺于1993年因市政建设,寺庙由大雄宝殿、天王殿、玉佛楼等建筑组成。寺内植有宋代古银杏树雌雄两株,至今依然枝繁叶茂,远近闻名。 涅槃经十七曰“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称为“福智二严”,故取名“二严寺”。
二严寺现已初具规模,大雄宝殿,天王殿,玉佛楼及一些辅助用房相继落成,可谓是宏伟壮观,古朴典雅,寺内有宋代古银杏树两株,依然枝叶茂盛,生机勃勃,二严寺现有出家僧人二十位,职工五位,每年接待香客,游客十多万人次,从寺院的地理位置环境和规模礼佛人数均足以说明二严寺以成为奉贤区重点佛教场所,特别是连续几年被评为“五好宗教活动场所”。
二严寺内有宋代古银杏树两株,依然枝叶茂盛,生机勃勃,现有出家僧人二十位,职工五位,每年接待香客,游客十多万人次,从寺院的地理位置环境和规模礼佛人数均足以说明二严寺以成为奉贤区重点佛教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