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下古镇图片(淮安河下古镇图片)

河下古镇,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她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长江平原上。漫步在古镇的青石板街道上,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诗意的时代。

一、古镇风貌:千年水乡的韵味

河下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史料记载,古镇始建于东晋时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古镇地处长江南岸,依水而建,素有“江南水乡明珠”之称。

1. 古镇建筑:古色古香,韵味十足

河下古镇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为主,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古镇内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如古民居、古商铺、古庙宇等。这些古建筑造型优美,雕梁画栋,古朴典雅,令人陶醉。

2. 古镇街道:青石板路,岁月沧桑

河下古镇的街道以青石板铺成,历经沧桑,见证了古镇的历史变迁。街道两旁的古建筑错落有致,店铺林立,古色古香。漫步在青石板路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

3. 古镇水系:水乡特色,灵动自然

河下古镇的水系发达,河网纵横,水乡特色鲜明。古镇内有多条河流交汇,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河面上,古桥、古船、古亭倒映其中,宛如一幅水墨画。

二、古镇文化:千年传承,底蕴深厚

河下古镇文化底蕴深厚,是江南水乡文化的代表。古镇内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扬州评话、扬州刺绣、扬州漆器等。

1. 扬州评话:传承千年,韵味悠长

扬州评话是河下古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起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评话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讲述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为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2. 扬州刺绣:精美绝伦,传承有序

扬州刺绣是河下古镇的另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精美的工艺、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扬州刺绣以丝线为主,色彩鲜艳,图案丰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3. 扬州漆器:古朴典雅,独具匠心

扬州漆器是河下古镇的传统工艺,以其古朴典雅、独具匠心而著称。扬州漆器采用天然大漆,工艺精湛,造型优美,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

三、古镇旅游:体验江南水乡,感受千年韵味

河下古镇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游客可以漫步在古镇的青石板街道上,欣赏古建筑、古桥梁;可以乘坐古船,游览古镇水系;还可以品尝古镇特色美食,感受江南水乡的风情。

1. 古镇旅游路线:规划合理,体验丰富

河下古镇旅游路线规划合理,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安排行程。古镇内有多条旅游路线,涵盖了古镇的主要景点和特色文化。

2. 古镇特色美食:美味可口,回味无穷

河下古镇特色美食丰富多样,如扬州炒饭、扬州狮子头、扬州酱菜等。这些美食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令人回味无穷。

河下古镇是一座充满韵味与魅力的江南水乡古镇。她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传承了丰富的文化。漫步在古镇的街头巷尾,仿佛能感受到千年前的繁华景象。河下古镇,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河下古镇详细资料大全

河下古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西北隅,古邗沟入淮处的古末口,曾名北辰镇,是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之一。这里曾诞生巾帼英雄梁红玉、大文学家吴承恩等历史名人。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有“进士之乡”之称,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河下古镇 地理位置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点级别 :AAAAA 门票价格 :免费 著名景点 :吴承恩故居和猴王世家陈列馆闻思寺河下寺词大院吴鞠通中医馆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江苏淮安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可 建议游玩时长 :建议2小时 行前必读,景区动态,景区介绍,关键信息,古镇历史,古镇文脉,古镇特色,古镇保护,交通信息, 古镇历史 河下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了沟通长江和淮河的邗沟,在淮安城北河下(当时称末口)与淮河相接,以利于向北方运送军队和粮草。公元605年,隋炀帝又开凿了大运河(当时称山阳渎),沟通江淮的水路交通。周世宗(955-960)伐南唐以后,即于此建满浦关以通水路。后又建坝筑闸,更将闸改为坝。宋隆兴中(1163-1164),魏胜与金人打仗,即由此调兵运粮。韩世忠、梁红玉曾驻兵于此,与金兵对抗。在元朝时,山阳县儒学就建在河下,到了明朝洪武年间才迁入县城。清代朝廷特派盐运使驻于淮安河下,主管盐政,并分巡各盐场。沿海各地所产淮盐,全部运到河下,经检验抽税后再分运各地销售。河下为淮安重要的商埠。 河下 古镇文脉 河下有专门的地方志书多种,其中《河下志》即有16卷。据《河下志》载:当年河下有108条街巷,44座桥梁、102处园林、63座牌坊,55座祠庙。明清时代,这里富商的豪宅甲第连云,与扬州盐商的园林相媲美。有名的古迹有状元楼、魁星楼、吴承恩故居等,还有一批保存较好的名人故居。清代左宝贵的墓也在河下。河下每一条街巷,每一座桥梁,都有丰富的传说故事,是全国所有古镇中文化底蕴最为丰富的一个。明清两代,河下出过55名进士,有状元一名、榜眼两名、探花一名,三鼎甲齐全。出举人100多人,博学鸿儒司5人。从官职来讲,有的人任过翰林、侍郎、尚书,御膳房总管、光禄大夫,也有人做过皇帝的老师,其中有一批是当时社会上很有影响的人物。 吴承恩故居 河下历代皆有名人:秦汉时有军事家韩信,文学家枚乘、枚皋父子,唐代有诗人赵嘏,宋代有抗金巾帼英雄梁红玉,明代有文学家《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抗倭状元沈坤,清代有朴学大师阎若璩,考据学者吴玉,名翰林程晋芳,温病医学家吴鞠通,数学家骆腾凤,长篇弹词《笔生花》作者邱心如,围棋国手梁魏今,道光皇帝御先生官居礼部尚书、都御史汪廷珍等。 明末清初,山西、陕西、安徽、江西、福建等省大批商人,纷纷来淮投足盐业,并逐渐定居淮安。到了乾嘉时期,生意鼎盛,商人日益增多,为了联络乡谊,进行商业竞争,他们建立了很多会馆。新安会馆在周宣灵王庙同善堂(今为新安国小旧址)、福建会馆在福建庵(今莲花新村北),镇江会馆在北角楼(今存),山西定阳会馆在竹巷,宁波人的四明会馆在湖嘴街,江宁会馆在中街(今存),江西会馆在西门外运河边。河下北部窑沟,当年盐业兴盛时,居民专门从事搬运食盐。据乾隆《山阳县志》记载,“食力之家不下数千户,东西相距二十里。”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有“进士之乡”之称,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明清时,河下是淮北盐集散地,淮北盐运分司曾设在这里,并有很多盐商在这里业盐。同时,由于清江督造船厂设于清江浦,河下还是漕船零部件配套加工基地。河下是典型的因运而兴,因运而衰的千年古镇,鼎盛时有“扬州千载繁华景,移至西湖嘴上头”之美誉。清末,由于淮北盐的集散中心移至王家营的西坝,漕粮由河运改为海运等原因,河下逐渐败落。古镇现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京杭大运河文物遗存。 由于历史悠久,处于南北交往的中心地位,这里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是淮扬菜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如文楼蟹黄汤包、长鱼宴等。 古镇特色 河下有六大特色:文化重镇,军事重镇,盐商重镇,中医重镇(山阳医学的发源地),美食重镇(淮扬菜的发源地)还有佛学文化。建议有关部门景点应向这五方面发展建立。1. 文化重镇:河下已建成吴承恩故居和猴王世家陈列馆,还计画建状元楼。笔者建议应在河下筹建一个“河下进士陈列馆”,如果该馆能建成,在全国还是首家。也凸出河下是全国进士第一镇。 河下古镇 2. 军事重镇:已建成韩信钓鱼台和漂母祠,左宝贵墓。计画恢复有状元楼,梁红玉祠和公园,左宝贵祠堂,程公桥。笔者还建议建二帝阁,市河桥(建议从河下古镇牌坊市河向东挑到文具厂大门东引水入护城河,在二帝阁对直建市河桥),藏兵洞口遗址,新城西门口城墙遗址,玛长安故居(玛继宗祖父)等。 3. 盐商重镇:已建成“两淮批验盐引所”,计画复建有程公桥。笔者还建议恢复“殷家码头”,“松竹草堂”,汪氏大院等一些会馆遗址。即可说明明清时期河下盐商在国内地位。 4. 中医重镇(山阳医学的发源地):已建好吴鞠通中医馆,对许氏中医老宅挂牌保护。如能在吴鞠通纪念馆再建一个“山阳医学陈列馆”,“河下历代名中医陈列室”,在大门两旁开个国医堂诊所和药店,并对汪氏大院(汪筱川老宅),章湘侯老宅,谭继安老宅,玛继宗老宅进行保护,那就更有特色。 5. 美食重镇(淮扬菜的发源地):河下是淮扬名菜第一镇,历代是个消费古镇,富人多,食客多。所以厨艺大师就发明了各种菜肴来满足富人的要求。如文楼蟹黄汤包,文楼涨蛋,宴乐的长鱼席,河下篆香楼的玉兰片等,其中长鱼席花样就有108样而名扬海内外,近二年已对文楼进行了修复扩建。笔者建议在文楼旁建个“淮扬菜陈列馆”,在湖嘴大街或茶巷或估衣街再建个专门做河下最出名“长鱼席”的菜馆。同时也建议多开些地方特色小吃,即可吸引本城区食客,也可使外地游客尝尝淮安特色小吃。 6.佛学文化(闻思寺),原名通源寺,大悲庵。闻思寺始建于唐代末期,襟河面湖(城西管家湖,亦名西湖),烟波浩渺,鸟语花香,诗情画意,环境幽美。历经宋、元、明、清,由于水患兵灾,其间几兴几衰。宋时僧人兰盂重新修建,定寺名为大悲庵,清规戒律甚严。元、明时期由于黄河多次泛滥,大悲庵数次被洪水淹没,到了清初,寺貌才逐渐恢复如初。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玄烨再次下江南巡视,途经淮安府河下镇,钦赐寺名为“闻思寺”。 古镇保护 河下是楚州古城保存最完好的历史街区,至今整个街区仍保持着明清时的建筑风格,80%以上的民居系民国以前的砖木结构,清代以前的建筑占70%以上,石板路面占90%,历史风貌基本保存完好。具有代表性的街、巷、桥有:湖嘴大街、估衣街、花巷、茶巷、罗家桥等。河下镇内还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和一批古迹保存完好。主要指吴承恩故居、左忠壮公祠、清真寺古文楼等。另有一批保存较完好的明清风格的名人故居和传统民居及会馆,如汪廷珍故居、吴鞠通故居、夏曰瑚宅等。当年的私人园林大都已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下古镇 经过全力打造,河下古镇“一河二街五景”已初具规模。以园林景点、西游记大舞台、梁红玉祠等组成的河下北入口4万平方米古典园林式建筑群建设工程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河下古镇基本具备了向外推介的条件。楚州区委决定,再用近两个月的时间,把这里初步打造成古典与现代经典对话、灯光与桨影相映成趣、文化与产业完美结合的具有独特个性特征的淮安版的“夫子庙”、“周庄”,2011年4月上旬河下古镇全面对外开放。2011年11月河下古镇吴承恩故居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吴承恩故居是目前国内唯一综合展示西游记文化和纪念吴承恩的场所。整个景区由吴承恩故居主体、美猴王世家艺术馆、吴承恩生平陈列厅三部分组成,占地15000平米,建筑面积3500平米。 交通信息 从淮安市区到达河下古镇镇较远,乘坐公车是一项最佳选择。淮安的69路公车可以直达河下古镇。从淮安火车站乘坐39路到达苏北市场,转乘69路可以到达河下站。 自驾路线:长深高速公路—宁连公路—京沪高速公路—迎宾大道—城西北路,最终转入翔宇大道即可。 有轨电车一号线可到达“河下古镇”站。

描写河下古镇的诗句

1. 关于蜀河古镇的诗句

关于蜀河古镇的诗句 1.形容古镇的诗句

1、【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忆江南·江南好】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送人游吴】唐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水港 一作:水巷)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4、【龙门镇】唐 杜甫

细泉兼轻冰,沮洳栈道湿。不辞辛苦行,迫此短景急。

石门雪云隘,古镇峰峦集。旌竿暮惨澹,风水白刃涩。

胡马屯成皋,防虞此何及。嗟尔远戍人,山寒夜中泣。

5、【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唐 高适

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

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

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

登顿驱征骑,栖迟愧宝刀。远行今若此,微禄果徒劳。

绝坂水连下,群峰云共高。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

2.求有关古镇的古诗

唐张祜《枫桥》----枫桥古镇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忆重游岁月遥。 惟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

明 史鉴 :《夜宿乌镇有怀同游诸君子(二首)》 ----乌镇

两两归舟晚渡关,孤云倦鸟各飞还。月明乌镇桥边夜,梦里犹呼起看山。

风荡彩舟明月中,鸳鸯湖上水如空。城中年少能歌舞,也学蛾眉故恼公。

宋 作者: 陈宓 :《约杨至之潘谦之登清水岩不果和潘韵》----西塘

春入溪山几许深,拟陪杖屦远追寻。千章古木都凝绿,百啭黄鹂尚好音。

君有佳人同笑语,我怀拙患阻登临。移时伫立西塘上,有酒盈樽敢自斟。

宋 戴表元 :《东离湖州泊南浔》----南浔

张帆出东郭,沽酒问南浔。画屋芦花净,红桥柳树深。

鱼艘寒满港,橘市书成林。吾道真迂阔,浮家尚越吟。

3.描写古镇的古诗词

请楼主注意,一楼的很多词句,并不是江南的风景。

如天街小雨,那首是说长安的。

好雨知时节,那首是说成都的。

忽如一夜春风来,那首是说塞风的……

关于江南的:

苏轼的: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居易的:

忆江南①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②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①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②谙(音安):熟悉。 ③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关于古镇的:

杜荀鹤的: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挢多。

夜市买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明月夜,相思在渔歌。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杜荀鹤描写苏州“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情。

你喜欢诗词,喜欢江南吗?

有空发消息联系吧!

或者我的 QQ:书剑怀茗:450842297

其实我个人也写过一些江南诗词的。

4.“西塘古镇”的诗句有哪些

1、白墙灰瓦雨如烟,古意石桥月半弯。

2、桥头酒家唤钱塘,几代风雨亦寻常。

3、纵有灰鸭三白嫩,还输一脉水菱香。

4、青石桥傍木廊旧,细柳阶边水阳楼。

5、小院真情休莫问,岂与花事竞风流?

6、西塘忆,最忆是长廊。千盏灯笼脂粉色,八方舟楫杜康香。依水看斜阳。

7、西塘忆,其次弄堂中。花雪斜飞青石板,跫音长送阁楼风。回首雨蒙蒙。

8、西塘忆,再次酒旗风。水色波光黄布旆,楼台庭榭小乌篷。何处不相逢。

9、碧柳丝丝垂旧事,为谁摇落为谁眠。

10、水色波光黄布旆,楼台庭榭小乌篷。何处不相逢。

5.形容古镇的诗句有哪些

1.凉州词三首

唐代:张籍

古镇城门白碛开,胡兵往往傍沙堆。

巡边使zhidao客行应早,欲问平安无使来。

2.《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

唐代:高适

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

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

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

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

3.《龙门镇(龙门镇在成县东后改府城镇)》

唐代:杜甫

细泉兼轻冰,沮洳栈道湿。不辞辛苦行,迫专此短景急。

石门雪云隘,古镇峰峦集。旌竿暮惨澹,风水白刃涩。

胡马屯成皋,防虞此何及。嗟尔远戍人,山寒夜中泣。

4.《有所思》

唐代:孟郊

桔槔烽火昼不灭,客路迢迢信难越。古镇刀攒万片霜,

寒江浪起属千堆雪。此时西去定如何,空使南心远凄切。

5.《边游》

唐代:项斯

古镇门前去,长安路在东。天寒明堠火,日晚裂旗风。

塞馆皆无事,儒装亦有弓。防秋故乡卒,暂喜语音同。

6.蜀河镇的蜀河三大古建筑

蜀河有三大建筑群,尽显千年历史文化。蜀河古镇上最有文化价值的,是三座古建筑。南头江边悬崖上的,叫杨泗庙。高大的庙门两侧写着一对联语:“福德庇洵州看庙宇巍峨云飞雨卷,威灵昭汉水喜梯航顺利浪平任遨游。”进入庙内,门后就是一个戏楼,戏楼前是一个小院,院里侧则是神殿,但殿内的神像已经被砸毁。站在杨泗庙的墙头上,发现脚下就是滔滔的江水。打问得知,庙下是汉江航道上的一个险处,叫洪龙滩,常出事,于是水手们就积资建起了这个庙堂,盼得到神的佑护。过去没有公路,交通全水运,船工们经过杨泗庙时都要上来烧香磕头,兴旺时,杨泗庙有“夜照万盏明灯,日受千人叩首”之称。后来公路修筑,水运衰败,杨泗庙先后做了区公所、铁路指挥部、文化站、电影院、派出所、地毯厂,近年刚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而清空 。

蜀河外围有一条公路及新街。钻过低矮的城门,但见千余米长的蜀河镇老街上,铺着一色的厚重的青石板。石板的边角已经磨损,显出历史的悠长。两边的木板门面带阁楼的房子,苍黑倾斜,透出远古的气息。有老人在门里吸着水烟袋,有孩童在街上踢着鸡毛毽。一条黄牛卧在街边嚼干草,一只公鸡跳在房顶的墙头上啼叫。两边还有一道道横伸开去的小巷,一级级石板台阶铺向窄长的远处。

山后有一条古老的通道,原是蜀河赴西安之大道,由于交通不断更新,这一条古道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但道石上被踩磨得凹陷的痕迹,记载着年年岁岁过往客商的脚印,道路两旁依山势而建的灰屋瓦舍,木板装制成的铺面及山墙上的彩绘和雕塑,无不在顽强地显示着往日繁华的岁月和驮帮、挑夫的逝影。

漫步在小巷层层叠叠的石阶上,那一座座长满苔藓的青砖黑瓦大宅院,那一条条被踩磨得溜光的青石阶梯小巷,似乎在向游人述说着沧桑岁月中的一个个故事。

镇街的中段,有一个黄州馆,是当年湖北商人建的会馆。老远就见长砖彻起的厚墙高高耸起,近前细看,墙体上还钉着铁制的蝙蝠、鱼、鸟。石门墩上雕刻着鹿与桐树、鹤与椿树。门洞顶上刻有狮子绣球、太极圈。进去一看,里面是个四合院,厚墙高房,十分结实。房檐上挂着的一对飞龙游凤木刻精致,造型优美,可惜首尾残缺,摇摇欲坠。镇尾的北头半山上,还有一个清真寺,为明代古迹,现做了翻新维护。【文/子乐】

淮安河下古镇景点介绍

河下古镇坐落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的西北部,古邗沟汇入淮河的地方,古时名为北辰镇,是淮安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如巾帼英雄梁红玉和著名文学家吴承恩等。明清两代,河下古镇更是人才辈出,共产生了67名进士、123名举人和12名翰林,因此有“进士之乡”的美誉,文化底蕴极为深厚。

河下古镇拥有五大特色:首先,这里是一座文化重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积淀。其次,它也是一个军事重镇,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军事要塞。再次,河下古镇还是盐商重镇,盐业经济繁荣,商贾云集。此外,这里还是中医重镇,是山阳医学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中医药历史。最后,河下古镇也是美食重镇,被誉为淮扬菜的发源地,拥有众多美食佳肴。

古镇内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古宅、古桥、古井等,这些古老的建筑见证了古镇的历史变迁。漫步于古镇的街头巷尾,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领略到古镇的自然风光,还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

河下古镇不仅是一处旅游景点,更是一个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宝库。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古镇内的居民依然保持着传统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为游客提供了一种真实的历史体验。

此外,河下古镇还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古镇周边的河流蜿蜒曲折,水道纵横,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春天时,古镇周围的田野一片翠绿,百花争艳;夏日里,河水清澈见底,荷花盛开;秋风送爽时,稻谷金黄,硕果累累;冬季,则是一片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河下古镇的美食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这里不仅有传统的淮扬菜,还有许多地方特色的美食,如豆腐脑、麻油糕、小笼包等。游客们可以品尝到地道的美食,感受古镇的美食文化。

总之,河下古镇是一个集文化、历史、自然风光和美食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无论是历史文化爱好者,还是美食爱好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