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东麓,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其皇后的陵墓,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帝王陵寝之一。这座历史悠久的皇家陵园,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一处旅游观光的好去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明孝陵,感受这座皇家陵园的独特魅力。
二、明孝陵的历史背景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历时26年才竣工。它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其皇后的陵墓,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帝王陵墓采用地宫结构。明孝陵的建造规模宏大,工艺精湛,被誉为“中国帝王陵墓的典范”。
三、明孝陵的主要景点
1. 明孝陵神道
明孝陵神道是连接紫金山南麓和明孝陵主体建筑的一条长达2.5公里的神道。神道两旁排列着12对石兽,分别为麒麟、狮子、獬豸、貔貅、狻猊、马、羊、狗、猴、猪、骆驼、象,寓意着皇帝的权威和威严。神道两旁还有石碑、石柱、石桥等建筑,气势恢宏。
2. 明孝陵正门
明孝陵正门又称午门,是进入明孝陵的第一道门。正门高约12米,宽约14米,为单檐歇山顶,檐下有斗拱。正门上方悬挂着“明孝陵”三个大字,字体雄浑有力。
3. 明孝陵碑亭
明孝陵碑亭位于神道中段,是一座方形石亭,亭内立有石碑,碑文记载了朱元璋的生平事迹。碑亭两侧有石狮、石鼓等雕刻,栩栩如生。
4. 明孝陵宝城
明孝陵宝城是围绕明孝陵地宫的一座圆形城池,城墙高约10米,周长约400米。宝城内有石碑、石兽等雕刻,保存完好。
5. 明孝陵地宫
明孝陵地宫是朱元璋和皇后的安息之地,位于宝城之下。地宫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由前室、中室、后室组成。地宫内有石床、石棺、石柱等雕刻,堪称中国帝王陵墓中的瑰宝。
四、明孝陵的文化价值
明孝陵不仅是一座皇家陵园,更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它见证了明朝的历史变迁,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五、明孝陵的旅游意义
明孝陵作为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客在游览明孝陵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领略到皇家陵园的雄伟壮观,还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底蕴。
六、明孝陵的游览指南
1. 交通
游客可以选择以下方式前往明孝陵:
2. 开放时间
明孝陵开放时间为8:00-17:00(冬季)和7:30-18:00(夏季)。
3. 门票价格
明孝陵门票价格为55元/人。
4. 游览路线
建议游客按照以下路线游览:
- 神道→正门→碑亭→宝城→地宫
明孝陵,这座历史悠久的皇家陵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帝王陵墓中的瑰宝。走进明孝陵,让我们一起感受这座皇家陵园的独特魅力,领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底蕴。
明孝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寝。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优秀典范。
明孝陵作为中国明清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1961年3月,明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3年7月,明孝陵及明功臣墓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12月,被列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明孝陵的石像生武将:
明孝陵石像生共18对,其中文臣3对、武将3对、站卧马各1对、站坐麒麟各1对、站卧象各1对、站卧骆驼各1对、站坐猊各1对、站坐狮子各1对。另有望柱1对。
所有石雕像均以整块石料雕成。不刻意追求形似,而注重神似,其风格粗犷、雄浑、朴拙、威武,气度非凡。这组石雕对称地排列在神道两侧,南北长800多米,构成威武雄壮的长长队列,使皇陵显得更加圣洁、庄严、肃穆。孝陵石像生是明代陵寝中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一组。
明孝陵景区景点有:1.文武方门,2.碑殿,3.方城,4.明楼,5.石像生武将等等。
1.文武方门
文武方门是孝陵的正门,原为5个门洞,3大2小,中间3个为拱形门洞,两边2个为长方形门洞。庑殿顶上盖黄色琉璃瓦。清朝同治年间改建为一个门洞,上嵌清石门额,阴刻楷书“明孝陵”3字。1999年重新进行修复,恢复了明代时大门的原貌。
2.碑殿
碑殿原为孝陵享殿前的中门,即孝陵门,原为5个门洞,后被毁。碑殿是清朝时改建的,是一歇山顶,三开间,红墙小瓦建筑,南北正中各开一门,亭内立有5块碑刻。根据《中山陵史话》等书籍记载,这里曾有明孝陵的一道中门,但毁于战火,清代在中门的基础上改建碑殿,并竖立了五座高大的石碑。正中有一块大石碑,下有驮碑龟趺。其驮碑龟趺与众不同,脖子出奇地短。
3.方城
方城是孝陵宝顶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外部均用巨型条石建成,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0.94米、前高16.25米、后高8.13米,底部为须弥座。方城正中为一拱门,中通圆拱形隧道。由54级台阶而上出隧道,迎面便是宝顶南墙,用13层条石砌筑。沿方城左右两侧步道即可登上明楼。
4.明楼
明楼在方城之上,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东西长39.45米,南北宽18.47米,南面开3个拱门,其余三面各开1个拱门,每扇门上面的门钉为9行,每行9颗,以显示九五之尊。方城明楼以北为直经400米左右的崇丘即是宝顶,也称宝城,为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寝宫所在地。
5.石像生武将
明孝陵石像生共18对,其中文臣3对、武将3对、站卧马各1对、站坐麒麟各1对、站卧象各1对、站卧骆驼各1对、站坐猊各1对、站坐狮子各1对。另有望柱1对。所有石雕像均以整块石料雕成。不刻意追求形似,而注重神似,其风格粗犷、雄浑、朴拙、威武,气度非凡。这组石雕对称地排列在神道两侧,南北长800多米,构成威武雄壮的长长队列,使皇陵显得更加圣洁、庄严、肃穆。孝陵石像生是明代陵寝中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一组。
四方城,即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亭,是明孝陵主建筑群的引导,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建筑平面为正方形,因其四四方方,南京人俗称四方城。内有立于龟趺(又名赑屃,龙的大儿子)座上的石碑一块,碑高8.78米。碑文由朱棣亲撰,计2746字,详述明太祖的功德。碑座、碑额雕琢瑰丽。地址:南京市玄武区石象路7号电话:025-84431174(景区咨询);025-84437786(票务咨询)开放时间:3月—10月 6:30—18:30开放;11月—次年2月 6:30—18:00开放门票:70元/人公交路线: 1、卫桥陵园路入口接驳:公交20路、203路(明孝陵停车场站);公交5路、9路、36路、34路、55路、49路、202路(卫桥站)。 2、下马坊博爱路入口接驳:公交5路、9路、36路、34路、55路、49路、202路(下马坊站)。 3、灵谷景区接驳:公交202路(灵谷寺公园站)。 4、中山陵停车场(紫岚里街区)接驳:公交34路(中山陵停车场站)。 5、明孝陵1号门接驳:公交20路、203路、315路、G5(仅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开通)明孝陵站。自驾路线:沪蓉高速(G42):沪蓉高速连接线(南京市区方向)——中山陵园风景区紫金山东路(原陵东路)匝道——紫金山东路(原陵东路)——灵谷寺西路——邮局东路——邮局西路——中山陵停车场(或者:沪蓉高速连接线(南京市区方向)——中山门匝道——中山门大街——陵园路——博爱西路——中山陵停车场)宁杭高速(G25):友谊河路——东苑路——后标营路——苜蓿园大街——中山门大街——博爱路——中山陵停车场或者宁杭高速——绕城公路(往二桥方向)——沪宁高速连接线(南京市区方向)——中山陵园风景区紫金山东路(原陵东路)匝道——紫金山东路(原陵东路)——灵谷寺西路——邮局东路——邮局西路——中山陵停车场沪陕高速长江二桥(G40):东杨坊立交——马群立交——沪宁高速连接线(南京市区方向)——中山陵园风景区紫金山东路(原陵东路)匝道——紫金山东路(原陵东路)——灵谷寺西路——邮局东路——邮局西路——中山陵停车场 S122省道(老宁杭公路):中山门大街——灵谷寺路——邮局东路——邮局西路——中山陵停车场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