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黎平县,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那里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你知道吗?黎平县的天气也是一大亮点。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揭开黎平县天气的神秘面纱,探寻这个贵州深处的独特现象。
一、黎平县概况
黎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地带,东邻湖南省,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靠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全县总面积为2940平方公里,下辖11个镇、8个乡、1个民族乡。黎平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有汉族、侗族、苗族、瑶族、水族等民族。
二、黎平县气候特点
1. 四季分明:黎平县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2. 雨量充沛:黎平县年降水量丰富,年均降水量在1200-1600毫米之间。雨季主要集中在5月至9月,这段时间内,降雨量占全年总量的70%以上。
3. 光照充足:黎平县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为1600-1800小时。夏季日照时间较长,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4. 温差较大:黎平县冬季气温较低,年均气温在10℃左右,夏季气温较高,年均气温在25℃左右。因此,温差较大,早晚温差明显。
三、黎平县天气现象
1. 雾:黎平县地处山区,湿度较大,加之多云雾天气,因此雾现象较为常见。尤其在秋冬季节,雾天较多,对交通、农业等方面带来一定影响。
2. 雷雨:夏季是雷雨天气的高发期,黎平县夏季雷雨天气较多,有时伴有短时强降雨,对农业生产和出行带来一定影响。
3. 冰雹:黎平县偶尔会出现冰雹天气,尤其在春季,冰雹天气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一定损害。
4. 干旱:虽然黎平县雨量充沛,但在某些年份,由于气候异常,仍会出现干旱现象,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一定影响。
四、黎平县天气对农业的影响
1. 作物生长:黎平县气候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如水稻、玉米、油菜、茶叶等。充足的雨量、光照和温差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 病虫害:黎平县气候湿润,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农民需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农作物产量。
3. 农业结构调整:黎平县气候条件适宜发展特色农业,如高山蔬菜、中药材等。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
五、黎平县天气对旅游业的影响
1. 旅游资源:黎平县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侗族大歌、侗族风雨桥、黎平会议会址等。独特的天气现象为旅游资源增添了魅力。
2. 旅游高峰期:夏季是黎平县旅游的高峰期,此时天气炎热多雨,游客较多。冬季则相对较少。
3. 旅游设施建设:为应对天气变化,黎平县不断完善旅游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黎平县天气具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温差较大等特点。独特的天气现象为黎平县农业、旅游业等带来了诸多影响。了解黎平县天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个美丽的地区。在未来的发展中,黎平县将继续发挥气候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以下是一张表格,展示了黎平县各季节的天气特点:
季节 | 平均气温(℃) | 降水量(毫米) | 主要农作物 | 天气现象 |
---|---|---|---|---|
春季 | 10-15 | 100-200 | 水稻、玉米 | 雾、雷雨 |
夏季 | 25-30 | 300-500 | 水稻、玉米 | 雷雨、冰雹 |
秋季 | 15-20 | 100-200 | 水稻、玉米 | 雾、干旱 |
冬季 | 5-10 | 50-100 | 蔬菜、中药材 | 雾、干旱 |
黎平县雨季通常会在每年的5月底或6月初结束。这个时间段的变化受全球气候的影响,有时可能会提前或延后,通常持续大约1到2个月。具体结束时间会根据当年的气候状况有所不同。
黎平县地处中国贵州省东南部,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雨季的结束意味着雨量逐渐减少,气温开始上升,进入相对干燥的季节。这一变化对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有重要影响。例如,农民可以开始种植夏季作物,而居民则需要调整日常生活习惯,减少防洪措施。
全球气候变化对雨季结束时间的影响日益显著。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增多,黎平县雨季结束的时间也出现了异常情况。一些年份雨季可能会提前结束,而有些年份则会推迟。因此,准确预测雨季结束时间变得更加困难,这需要气象部门进行持续监测和分析。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黎平县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政府鼓励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并推广适应性强的作物品种。同时,加强气象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应对能力。这些措施有助于减轻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保障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雨季结束后的气候变化,不仅影响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还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植物开始生长,动物活动增多,生态系统进入活跃期。因此,雨季结束是一个重要的生态信号,反映了自然界的动态变化。
总之,黎平县雨季结束的时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不仅与当地气候条件有关,还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通过持续监测和采取适应性措施,可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黎平侗乡风景区位于中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县,是一个以侗族文化为背景,集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这里的旅游旺季通常与当地的气候和节庆活动密切相关。
首先,从气候角度来看,黎平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春季(3月至5月)气候温和,万物复苏,是赏花游玩的好时节;夏季(6月至8月)炎热多雨,虽然景区绿意盎然,但也是雨季,出行需携带雨具;秋季(9月至11月)天高气爽,气候宜人,是最佳的旅游季节;冬季(12月至次年2月)较为寒冷,游客较少,但也有独特的冬季风情。
其次,从节庆活动来看,黎平侗乡有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如侗年、姑娘节、摔跤节等。这些节日通常在特定的时间举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侗族的文化和传统。例如,侗年通常在农历的正月或二月间,具体日期根据当地习俗而定,这是侗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期间会有侗族大歌、跳芦笙舞等传统文化表演。姑娘节则在农历的五月,是年轻男女社交的好时机。摔跤节则在农历的十月,是展示侗族男子力量和勇气的时刻。
因此,如果游客想要全面体验黎平侗乡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建议选择在秋季(9月至11月)前往,此时天气适宜,风景优美,还可以赶上一些传统的民族节庆活动。同时,秋季是丰收的季节,游客还可以看到当地人忙碌的身影和丰收的喜悦。
在规划行程时,建议提前查看当地的节庆活动安排,以便更好地安排旅行计划。此外,由于黎平侗乡风景区内的景点分布较广,建议合理规划行程,以免错过重要的景点和文化体验。
总之,黎平侗乡风景区的最佳旅游时间是秋季,但不同季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游客在选择旅游时间时,应结合自己的兴趣、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节庆活动来决定,以确保有一个愉快的旅行体验。
凯里市是黔东南首府,黔东南有凯里市、黄平县、施秉县、镇远县、台江县、剑河县、天柱县、三穗县、麻江县、丹寨县、雷山县、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锦屏县、天柱县共16个县市。
凯里市地处云贵高原向中部丘陵过渡地段的苗岭山麓,清水江畔;东接台江、雷山两县,南抵麻江、丹寨两县,西部福泉县,北界黄平县。地势西南高,北东低,属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
凯里市,简称“凯”。是黔东南自治州的地级行政区首府,位于中国贵州省东部,是贵州省主要中心城市之一。“凯里”系苗语音译,意为“木佬人的田”,苗语称木佬人为“凯”,田为“里”,“凯里”即“木佬人的田那个地方”。截止2021年,全市辖 11镇 9个街道,辖区面积 1569.69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 792平方公里,少数民族占户籍人口的 81.6%,是一个以苗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新兴城市,被誉为“苗侗明珠”。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凯里常住人口为709057人。
凯里市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为自治州首府所在地。东接台江、雷山两县,南抵麻江、丹寨两县,西部福泉市,北界黄平县。地理位置在东经107°40‘58“—108°12’9”、北经26°24‘13“—26°48’11"之间。总面积1569.69平方千米。东西较长跨度51.76千米,南北较长度44.3千米。
凯里市地层发育较齐全,海相地层的层序较连续,化石较丰富。处于扬子准地台贵定南北向构造变形区与华南褶皱带的过渡带上。地貌类型为侵蚀构造类型和溶蚀构造类型,岩溶地貌和剥蚀侵蚀地貌典型。山原、山地、中山、低中山占全市覆盖面的41.76%,低山占18.72%,低丘至中丘陵占37.82%,河谷盆地及河流地貌占1.76%至3%。地势西南高,北东低,由西部和南部的马鬃岭、长岭岗、够末也、末冬坡向湖南丘陵过渡构成斜坡带,同时构成从西向东倾斜的低山丘陵槽谷带,较高点为南部的够末也峰(1447米),较低处为清水江出境处(529米)。马鬃岭至大坡至龙王坡至大坡山(1246米)至老鸦山至泡木岭至香炉山至狗场二屯岸至洛榜坡为重安江与清水江的分水岭。
凯里市属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的特点。冬季常出现持续阴雨、低温雪凝和霜冻天气。春季冷暖空气交替,常造成大风、大雨、低温阴雨、冰雹天气。初夏,往往大雨、暴雨。盛夏,往往连晴、少雨或无雨。秋季,经常连晴、秋旱。全市年平均气温在14.1至16.5℃之间,北部和东北部的湾水、旁海较高,达17.5℃,西北部大田较低,为13.2℃。较热月是7月,平均23.9至27.2℃,较冷月是1月,平均2.1至7.9℃。凯里和炉山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别为1288小时和1233小时。降水量西北部和东南部较多,北部较少。出现的灾害天气有夏旱、春旱、暴雨、冰雹、倒春寒、低温雨雪冰冻(又称凌冻、凝冻和雨淞)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