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区天气(源城区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 (38) 1个月前

源城区,位于我国广东省河源市,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被誉为“粤东北明珠”。在这片土地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的智慧结晶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源城区,感受这里的天气魅力。

一、源城区气候特点

源城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以下是源城区气候特点的表格:

气候特点 描述
四季分明 春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雨量充沛 年降水量在1500-180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夏季
日照充足 年日照时数在1800-2000小时之间
温度适中 年平均气温在18-22℃之间

二、源城区四季天气

1. 春季

春天,万物复苏,源城区的天气也变得温暖宜人。此时,气温逐渐回升,但早晚温差较大。春天的雨量适中,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以下是春季天气特点的表格:

天气特点 描述
温暖湿润 气温逐渐回升,湿度适中
雨量适中 降水量在50-100毫米之间
风力较小 风力一般为2-3级

2. 夏季

夏天,源城区的天气炎热多雨。此时,气温达到全年最高,湿度较大,容易引发中暑、感冒等疾病。以下是夏季天气特点的表格:

天气特点 描述
炎热多雨 气温在28-35℃之间,湿度较大
雨量集中 降水量在200-300毫米之间
风力较大 风力一般为4-5级

3. 秋季

秋天,源城区的天气凉爽干燥。此时,气温逐渐降低,湿度适中。秋高气爽,是旅游观光的好时节。以下是秋季天气特点的表格:

天气特点 描述
凉爽干燥 气温在18-25℃之间,湿度适中
雨量较少 降水量在50-100毫米之间
风力较小 风力一般为2-3级

4. 冬季

冬天,源城区的天气寒冷干燥。此时,气温较低,湿度较小。冬季寒冷,但雪量较少。以下是冬季天气特点的表格:

天气特点 描述
寒冷干燥 气温在5-15℃之间,湿度较小
雨量稀少 降水量在10-50毫米之间
风力较大 风力一般为4-5级

三、源城区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源城区的天气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表现:

1. 农业

源城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尤其是水稻、蔬菜等。农民们根据季节变化,合理安排农事活动,保证粮食和蔬菜的产量。

2. 旅游业

源城区的四季天气,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夏季避暑、秋季赏红叶、冬季泡温泉,都是游客们喜爱的活动。

3. 居民生活

源城区的天气对居民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夏季高温多雨,需要注意防暑降温;冬季寒冷干燥,要注意保暖保湿。

源城区的天气,如同这里的山水一样,充满了魅力和挑战。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智慧。无论是春夏秋冬,源城区的天气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让我们走进源城区,感受这里的天气魅力吧!

河源的气候特点类型特征

河源的气候特点河源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源年平均气温20.7℃,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11.6℃;7月平均气温最高,达28.0℃。根据全市气象站50多年观测记录,全市极端最高气温为39.6℃,出现于1990年7月10日的龙川;极端最低气温为-5.4℃,出现于1963年1月15日的连平。高温日数呈增加趋势,低温日数呈减少趋势。

河源年平均降水量为1768.9毫米,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源城1959年的年降水量为3002.2毫米,创全市最多年降水量记录,紫金1963年的年降水量为935.9毫米,创全市最少年降水量记录。全年降水量有76%出现在4—9月,其中4—6月平均降水量达783.8毫米,占全年的44.3%,主要由锋面低槽造成。7—9月平均降水量为561.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31.8%,主要由热带气旋、热带辐合带、热带低压等热带天气系统造成。一年中各月降水量变化北部呈单峰型,中南部呈双峰型,6月月平均降水量为最多,达307.8毫米,最少是12月,平均只有36.5毫米。年平均降水(≥0.1毫米)日数为154.3天,空间上呈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形式。

河源年平均日照时数1687.0小时,日照最多的年份为2552.2小时,最少的年份为1179.8小时,空间分布上自南向北逐渐减少。全年中2—4月的日照时数相对较少,7月的日照时数为全年最多,平均207.4小时。

河源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4%,空间分布上呈东高西低。一年中3—8月平均相对湿度较大,其中又以6月湿度最大,为82.8%,而12月湿度最小,为69.6%。

河源的地理环境位置境域

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东江中上游,东靠梅州市,南接惠州市,西连韶关市,北邻江西省赣州市。其范围是东经114度14分至115度36分,北纬23度10分至24度47分。全市面积1.5642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河源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占53%,丘陵占36%,谷地和平原占11%。全市山势分别向东江、新丰江倾斜,罗浮山脉呈现东北—西南方向斜贯本境,九连山脉由和平、连平向西南延伸至广州白云山。紫金东南部山地属莲花山支脉。连平县的黄牛石,海拔1340米,是全市最高峰。河源山地、丘陵大部分海拔较低,坡度在30°以下,宜植面积90%以上。全市有三大台地平原:一是灯塔盆地,位于东源县中部、连平县东南部、和平县西南部,面积1941平方公里;二是川南盆地,位于龙川县南部、东源县东北部,面积1000平方公里;三是源城盆地,位于源城区及紫金县西北部,面积1230平方公里。丘陵主要分布在三大盆地四周。

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继续保持优良,全市地表水质保持在各功能区标准,其中东江干流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Ⅱ标准,新丰江水库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年市区空气质量功能区达标率100%,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65天。市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026毫克/立方米,优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为0.013毫克/立方米,优于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为0.013毫克/立方米,优于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2.6分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5.8分贝,符合国家标准。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上年的41.1%提高至44.1%。全市建成污水处理厂9座,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22.5万吨,比上年末增长8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89.32%,比上年提高14.53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9240公顷,迹地更新造林面积2773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2947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2.56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477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6%。全民义务植树455万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1.2%;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3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2.49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4.4%。其中,建成省级自然保护区7个,自然保护区面积5.54万公顷。

河源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

河源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具有种类多、分布广的特点。主要有铁、钨、铅、锌、锡、钛、铀、萤石、石英石、水泥用灰岩、陶瓷土、稀土、建筑用砂、地热水、矿泉水等矿种。其中优势的矿种有:铁矿、钨矿、锡矿、水泥用灰岩、地热水、瓷土矿、稀土矿、萤石、石英石矿等。已发现矿产56种,矿产地262处,其中已探明储量矿产36种,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床17处,小型矿床55处。

全市共探明铁矿储量2.7亿吨,占全省总量的39%,其中连平县大顶铁矿属省内第一大型铁矿、紫金宝山铁矿属中型的'铁矿,是全国少有的高品位铁矿;探明铅锌矿储量金属铅30万吨,锌60万吨,分别占全省总量的5.8%、6.8%,其中连平县大尖山铅锌矿的锌、铅储量均达中型;探明钨矿储量氧化钨11万吨,占全省总量的26.9%,其中连平县锯板坑钨矿是全省最大的大型钨矿;探明石灰石储量2亿多吨,占全省总量的8.5%;探明陶瓷土储量近3000万吨,其中东源县瓷土矿已探明储量1500万吨,居全市之首,紫金苏区、龙窝瓷土的质量可与江西景德镇媲美;探明萤石矿储量301万吨,占全省总量的50.4%,其中东源到吉萤石矿储量全省第一,经过十多年开采尚保有储量150万吨;探明锡矿储量14.1万吨,其中紫金铁嶂锡矿、连平西华山锡矿储量规模为中型;探明稀土储量近8万吨,在省内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和平下车、长塘、优胜稀土储量达中型;探明石英石矿储量近2亿吨,其中东源石英石矿是全省少有的高品质矿。按现行的市场价估算,河源市矿产资源潜在的经济价值约1200亿元。

水资源

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东江中上游、韩江上游和北江上游。全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其中东江流域占81.6%,韩江流域占10.4%,北江流域占2%。全市区域内河流众多,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7条,其中属东江水系39条,韩江水系6条,北江水系2条;集雨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安远河、浰江、新丰江、船塘河、秋江和东江等6条河流。河源市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500~2000毫米之间,平均年径流总量为151.3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4500立方米,约为全国、全省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2倍。华南地区最大水库──新丰江水库在其境内,蓄水量达139亿立方米。丰富的水量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全市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49.8万千瓦,占全省的18%。其中可开发水力资源量达114.3万千瓦,至2007年底全市已开发建成水电装机容量79.56万千瓦,仍有34.79万千瓦水力资源可供开发。河源市水环境质量很好,东江干流河源段水质约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新丰江、枫树坝水库水质则一直保持在Ⅰ类水质标准,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水资源优势。

土地资源

全市区域总面积2346.29万亩。农用地2112.63亩(其中耕地面积199.84万亩,园地34.72万亩,林地1818.91万亩,牧草地7.84万亩,其他农用地51.31万亩);建设用地135.59万亩(其中居民点工矿71.83万亩,交通运输用地8.80万亩,水利设施用地54.96万亩);未利用地98.08万亩(其中未利用土地73.86万亩,其他土地24.22万亩)。

植被和生物资源

河源市光、热、水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有野生植物280科、1645属、7055种;栽培植物633种,分隶于111科、361属;有真菌1959种,其中食用菌185种,药用真菌97种。植物种类中,有桫椤、银杉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白豆杉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全市有陆生脊椎动物829种,其中兽类124种、鸟类510种、爬行类145种、两栖类50种;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有蟒蛇等,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金猫、水鹿、穿山甲、猕猴和白鹇(省鸟)等。在植被类型中,有属于地带性植被的北热带季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沿海的热带红树林,还有北纬度地带性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竹林、灌丛和草坡,以及水稻、甘蔗和茶园等栽培植被。全市重点发展以肉桂、银杏为主的南药树种和以龙眼、荔枝、板栗、合柿、青梅、春甜橘、李类及猕猴桃等具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果树为主的经济林。

河源市建立了各级自然保护区27个,其中省级7个、市级1个、县级19个,面积290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2.4%。各级森林公园4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个、市县级2个,面积12.5万亩。

猜你喜欢:

广东河源有没有下雨

今天广东河源市的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没有一丝雨意。这样的天气非常适合出行,对于喜爱河源的游客而言,无疑是一个极佳的选择。河源市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今天在这里,你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

河源市不仅风景宜人,还拥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如东江风景区,这里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还有万绿湖,湖水碧绿,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美轮美奂。此外,还可以参观源城区的东江纵队纪念馆,了解那段峥嵘岁月的历史。如果你是美食爱好者,那么一定要品尝河源的东江盐焗鸡和酿豆腐,它们是当地特色美食,口感鲜美。

今天是户外活动的好时机,无论是徒步穿越山林,还是泛舟湖上,都可让你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阳光普照,微风轻拂,让你的心情也随之愉悦起来。如果想在河源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不妨计划一次旅行,与家人或朋友一起,感受这里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

河源市的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春天温暖湿润,夏天凉爽舒适,秋天气候宜人,冬天温暖如春。这样的气候条件使得河源市成为了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无论你是在哪个季节来到河源,都能享受到舒适的气候和美丽的风景。希望你能在河源度过一个愉快而难忘的时光,祝你生活愉快。

源城区属于哪个市

源城区属广东省河源市。

源城区,广东省河源市辖区,是河源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河源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河源市南部,东江中上游与新丰江的汇合处。

源城区,是原河源县的一部分。原河源县从南齐永明元年(483年)建县至1988年有1500多年的历史。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县,设立河源市。原河源县分设源城区和郊区(后改为东源县)。源城区是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的唯一市辖区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源城区的地理环境

源城区位于东江、新丰江交汇处,河源盆地内。区内北部为东江和新丰江冲积而成的东埔小平原,中部为丘陵,南部为东江冲积而成的埔前小平原,西部为低山丘陵区。总体地势为东低西高,最高在西端的桂山,海拔最高1056米,最低在东江双头村,海拔在46米。

源城区地处广东省东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水平,是全国13个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类标准的城市之一。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天气较为干冷;夏半年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高温多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源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