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峰镇(翠峰镇领导班子)

天气预报 (29) 2个月前

翠峰镇,位于我国南方一个美丽的山区,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翠峰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美丽小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翠峰镇,感受这里的美丽与魅力。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翠峰镇地处我国南方山区,东临长江,西靠武陵山脉,南接洞庭湖,北望洞庭山。这里地势起伏,山峦叠嶂,风景秀丽。全镇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总人口约2万人。

翠峰镇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约18℃,是避暑度假的好去处。

二、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

翠峰镇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经过多年的发展,翠峰镇逐渐形成了以农业、林业、旅游业为主的经济体系。

近年来,翠峰镇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民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目前,翠峰镇已初步形成了以下发展特点:

1.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翠峰镇以生态农业为主导,发展绿色、有机、高端农产品,提高农业产值。如表格所示:

农产品名称 年产量(吨) 年产值(万元)
绿色蔬菜 5000 2000
有机水果 3000 1500
高端农产品 2000 1000

2. 旅游业蓬勃发展:翠峰镇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以下是翠峰镇旅游收入统计表:

年份 旅游收入(万元)
2018 500
2019 800
2020 1000
2021 1200

3.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近年来,翠峰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民生。如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升级,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民俗文化

翠峰镇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民间传说等。以下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

1. 民间艺术:翠峰镇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如剪纸、刺绣、竹编、木雕等。其中,剪纸和刺绣最为著名,被誉为“民间艺术瑰宝”。

2. 传统节日:翠峰镇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这些节日里,当地居民会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包粽子等。

3. 民间传说:翠峰镇民间传说众多,如“翠峰山神”、“白蛇传”等。这些传说故事传承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四、未来展望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翠峰镇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以下是翠峰镇未来发展规划:

1. 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提高农业产值。

2. 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完善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 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加强对民间艺术、传统节日、民间传说等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弘扬民族文化。

翠峰镇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美好的未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翠峰镇一定会成为一个更加美丽、繁荣、和谐的小镇。

翠峰镇的行政区划

翠峰镇辖:河洲村、下庄村、翠峰村、东滩村、常青村、玉成村、胡家岭村、上村、沙峪村、李家沟村、延安村、北王中村、燕家垣村、姚家山村、南王中村、蒜峪村、欢坡村、吴家山头村、荡荡岭村、回牛村、高壁村、岭后村、西原村、南墕村、大南头村、陈家山村、牛王庙村、师家山村、李家山村、关家峁村、宋家山村、张家庄村、靳村、枣庄村、来全村、汤村、西头村、周宿村、水头村、张家峪村、曹家庄村、水峪村、曹家原村、乐只堂村、燕家岭村、良子墕村、史家岭村、皂角墕村、霍口村、上庄村、梁家庄村、小庄村等。位于翠峰镇以南,全村共有112户,312口人,总面积5552.2亩,其中耕地面积1200亩.

翠峰镇山西省灵石县翠峰镇

翠峰镇,位于山西省灵石县,是一个行政区域,包括众多村落。以下是该镇的具体村庄分布:

河洲村

下庄村

翠峰村

东滩村

常青村

玉成村

胡家岭村

上村

沙峪村

李家沟村

延安村

北王中村

燕家垣村

姚家山村

南王中村

蒜峪村

欢坡村

吴家山头村

荡荡岭村

回牛村

高壁村

岭后村

西原村

南墕村

大南头村

陈家山村

牛王庙村

师家山村

李家山村

关家峁村

宋家山村

张家庄村

靳村

枣庄村

来全村

汤村

西头村

周宿村

水头村

张家峪村

曹家庄村

水峪村

曹家原村

乐只堂村

燕家岭村

良子墕村

史家岭村

皂角墕村

霍口村

上庄村

梁家庄村

小庄村

这些村庄共同构成了翠峰镇的地理版图,展现了其丰富的乡村风貌和广阔的地域范围。

扩展资料

翠峰镇有两个,一在西安市周至县,一在山西省灵石县。

翠峰镇的西安市周至县翠峰镇

建国初为哑柏区翠峰乡,1958年属哑柏公社,1961年析建翠峰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面积51平方千米,人口2.6万人,辖官村、上宝峪、下宝峪、官庄、东红、丁家凹、农林、五联、稻峪、史务、新联、马家庄、东家寨、西肖、东肖、陈家村16个行政村。2002?年,辖官村、下宝玉、上宝玉、官庄、丁家凹、东红、农林、五联、稻玉、史务、新联、马家庄、刘家寨、西肖、东肖、陈家16个行政村。?年陈家村分为陈东、陈西、陈北3村。

2011年撤乡设镇。

辖官村、下宝玉、上宝玉、官庄、丁家凹、东红、农林、五联、稻玉、史务村、新联、马家庄、刘家寨、西肖、东肖、陈家等16个村委会。

主要物产以种植梅杏、柿子、油桃、核桃、花椒为主。以生产的优质小麦打造“翠峰饦饦”品牌,迎得社会各界人士的青睐。境内自然景色秀丽。天然生态林木茂密葱翠。在唐朝时曾为唐太宗李世民避暑狩猎之地。曾建为皇家园林,传说渭北扶风一代的忠贞节义“索姑娘娘”隐居青山者多。载着美丽传说翠峰山森林公园已被省林业厅批准。

【2010年代码】610124204翠峰乡“2009—2012”年工作规划

为全力实施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和谐、富裕的小康社会,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促进我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特制定三年(2009年—2012年)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充分发挥绿色有机食品优势,大力实施“发展产业化特色农业富民”的发展战略,多种产业并举,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保持全乡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发展目标

到2012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期达到以下要求:

——工农业生产总值实现平均年增长8%以上。

——两个产业基地(优质核桃基地,108省道沿线杂果林基地)初具规模,人均收入年净增200元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实现平均年增长8%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以项目为载体,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增长。一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在抓好在建项目的基础上,积极谋划和建设一批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后劲。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改变过去粗放型发展模式,使经济增长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快、环境污染少、能耗比较低、经济效益好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二)继续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和质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重视发展外向型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发展优质果品,努力把绿色种植,畜牧养殖发展成为我乡农业主导产业。健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二是围绕富裕农民这个中心任务,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和精深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效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产品及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做好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的组织、指导和服务工作,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劳务输出。加强对农民劳动就业和引导性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自主创业增收能力。

(三)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村的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大力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以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宣传组织发动,整体协调推进农村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依靠自己双手建设美好家园。到2012年,全乡18个行政村中9个村建成文明生态村。二是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教育事业,重点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调整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增加教育投入,大力改善我乡教育办学条件。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加大投入,解决我乡饮用水安全问题。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体系建设,重点抓好乡、村两级卫生院(室)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不断改善我乡医疗卫生条件,解决好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全力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实现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有效解决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对“五保户”、困难户等特困群体的救助政策;完善农村低保制度,逐步提高低保标准。

(四)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建立和完善调解、处理矛盾的工作机制,完善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反应机制,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健全和完善基层治保组织和群防群治网络,提高社会整体防范水平。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高度重视并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开展创建“平安翠峰”活动,努力创造文明法治、稳定和谐、谅解宽容的社会环境。

(五)加强党的建设,为规划的实施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一是加强党员干部的素质教育,提高党员干部执政能力。二是认真抓好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发展党员的“十六”字原则,发展新党员,为党内注入了新鲜血液,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反腐败斗争。认真组织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认真坚持廉洁奉公、严格执法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多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四是抓好村级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工作,为翠峰乡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五是抓好宣传工作,为翠峰乡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实现“三年”规划,任重道远,但只要全乡上下同心同德、齐心合力、努力拼搏,就一定能够完成“三年”规划所确定的各项目标,把翠峰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迈上一个新台阶。全乡共引进项目28个,投资规模1300余万元,其中在建项目19个,9个项目正在作前期准备工作。

西肖村:投资35万元修建的通善桥(宽6米)现已竣工投入使用;

五联村:投资133万元的人畜饮水工程现已基本竣工(新打机井2眼,修建蓄水池5个,开挖管道14000米);

农林村:投资 600多万元的33户移民新居工程现已竣工;

投资200万元的水泥硬化道路6.6公里,其中官村硬化5.6公里,马家庄村1公里;东肖村、刘家寨村、下宝玉村、农林村阵地建设及文化广场均已建成投入使用;上宝玉、陈东和稻峪阵地建设正在实施中,投资30万元文化站建设主体已竣工。这些项目的建设极大改善了群众的文化娱乐及生活居住环境;千企千村帮扶工作正在对接之中。

投资1600万元的官村中学、乡中心小学工程,已全面竣工等待上级部门的验收。

官村、刘家寨和稻峪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机关内部建设:门庭修建、11间灶房主体已竣工,院内地面硬化、绿化等共投资50万元。

乡文化站建设投入30万元现已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