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州镇(雄州镇镇长)

天气预报 (1) 6小时前

雄州镇,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它位于我国江苏省扬州市,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雄州镇,探寻这座古镇的魅力与传承。

一、古镇概况

地理位置:雄州镇位于扬州市西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东邻泰州,西接南京,北靠淮安,南濒长江。

历史沿革:雄州镇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这里就是扬州地区的重要城镇之一。明朝时期,雄州镇成为扬州府下辖的一个县,因此得名“雄县”。清朝时期,雄州镇成为扬州府下辖的一个州,故又称“雄州”。新中国成立后,雄州镇成为扬州市下辖的一个镇。

人口面积:截至2020年底,雄州镇总人口约为10万人,总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

二、古镇特色

1. 历史建筑

雄州镇拥有众多历史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

* 雄州古城墙:雄州古城墙始建于明朝,现存部分城墙始建于清朝。城墙全长约5公里,是扬州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 雄州文庙:雄州文庙始建于明朝,是扬州地区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文庙内供奉着孔子像,每年都有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 雄州古民居:雄州镇的古民居建筑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钱家大院”、“杨家大院”等。

2. 历史文化

雄州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

* 雄州学派:雄州学派是明代著名的学派之一,代表人物有钱谦益、吴承恩等。雄州学派主张经世致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雄州戏曲:雄州戏曲是扬州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雄州戏曲唱腔优美,表演生动,深受当地民众喜爱。

* 雄州美食:雄州镇美食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雄州烧饼、雄州豆腐干等。

3. 自然风光

雄州镇的自然风光也十分迷人,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点:

* 瘦西湖:瘦西湖是扬州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位于雄州镇境内。瘦西湖以湖光山色、园林建筑著称,被誉为“江南园林之冠”。

* 仪征江滩:仪征江滩位于雄州镇境内,是长江沿岸的一处自然景观。江滩上绿树成荫,景色宜人,是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三、古镇传承

雄州镇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仅传承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还不断创新发展,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

1. 文化遗产保护

雄州镇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古城墙、文庙、古民居等历史建筑进行了修缮和保护。还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如雄州戏曲、雄州美食等。

2. 旅游产业发展

近年来,雄州镇大力发展旅游业,将古镇特色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还积极发展乡村旅游,让游客在领略古镇魅力的体验乡村风情。

3. 文化交流

雄州镇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与国内外众多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通过文化交流,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古镇的繁荣发展。

雄州镇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古镇,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和独特的风光。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雄州镇将继续传承与创新,为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下是一张表格,展示了雄州镇的一些重要景点和特色

景点名称 景点简介
雄州古城墙 明清时期建造的古城墙,是扬州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雄州文庙 明代建造的文庙,供奉着孔子像,是扬州地区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
雄州古民居 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古民居,如“钱家大院”、“杨家大院”等。
瘦西湖 扬州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湖光山色、园林建筑著称。
仪征江滩 长江沿岸的一处自然景观,景色宜人,是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走进雄州镇,感受千年古镇的魅力与传承,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追寻那份属于我们的文化记忆。

雄州镇行政区划

在1997年的雄州镇,总面积达到了7.6平方千米,居住着约7万人口。

镇内包含45个行政村,分别是坛台、南菜园、一铺东、一铺西、一铺南、二铺、三铺、四铺、五铺、北营、东关、东侯留、西侯留、十里铺、王家房、大阴、南马庄、南董庄、黄湾、马蹄湾、常庄、右庄头、北马庄、南徐庄、杨西楼、北菜园、艾西楼、邓西楼、红西楼、韩西楼、南辛立庄、北辛立庄、西槐、东槐、张魏庄头、李庄头、半庄头、小步村、邢村、亚古城、崔村、东安各庄、西安各庄、贾家庄、望驾台。

这45个行政村构成了雄州镇的主要组成部分,承载着7万人口的生活与工作。各村地理分布广泛,涵盖了雄州镇的大部分区域。通过这些行政村,雄州镇实现了对整个区域的有效管理和组织。

在1997年的雄州镇,这些行政村不仅为居民提供了基本的生活服务,还承担了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重要职责。通过这些行政村的管理和协调,雄州镇的居民得以共同参与社区事务,共同推动地方发展。

综上所述,1997年的雄州镇通过其45个行政村,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完善的社区管理体系,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的生活服务与支持,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扩展资料

在中国,共有3处乡镇叫做雄州镇,分别是河北省保定市雄县雄州镇、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雄州镇和广东省南雄市雄州镇。

雄州的雄州概况

地热田面积300平方公里,储量达100亿立方米,水温在60-100℃,1989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中低温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水产养殖、花卉栽培、洗浴取暖等开发利用已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矿泉水总储量达4亿吨左右,经地质部、卫生部、轻工业部等权威专家联合鉴定,水中含多种有益人体的微量元素锂、锶、碘、偏硅酸等。矿化度五项指标均达到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指标,是国内唯一五元素达标的优质天然矿泉水。被饮用者誉为“神泉秀水”。雄县地处北纬38° 55′— 39° 10′,东经116° 01′— 116° 20′。平均海拔10米。东依霸州市,南部、东南部隔大清河与任丘市、文安县相望,西南隔白洋淀与安新县相连,西部与容城县相接,西北与高碑店市毗邻,东北与固安县接壤。东西长26公里,南北阔25.5公里,总面积524平方公里,耕地56万亩,总人口34万人(2006年),县城面积近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万余人。辖雄州、昝岗、大营、龙湾、朱各庄5镇,米家务、双堂、张岗、北沙4乡,223个行政村,199个自然村。县人民政府驻地雄州镇温泉路。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23474人,其中:雄州镇79619人、昝岗镇30284人、大营镇36391人、龙湾乡43379人、朱各庄乡31565人、米家务乡33743人、双堂乡20747人、张岗乡人、27698北沙口乡20048人。

雄州镇镇政府驻四铺村。面积93.7平方千米,人口6.38万。辖8个社区、45个行政村: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四铺、五铺、二铺、三铺、常庄、东槐、西槐、大阴、北营、邢村、崔村、坛台、东关、黄湾、小步、邓西楼、韩西楼、艾西楼、杨西楼、红西楼、一铺南、一铺东、一铺西、东侯留、西侯留、南董庄、北马庄、南马庄、李庄头、半庄头、古庄头、亚古城、十里铺、南徐庄、南菜园、北菜园、王家房、马蹄湾、望驾台、贾家庄、南辛立庄、北辛立庄、西安各庄、东安各庄、张魏庄头。

昝岗镇镇政府驻昝东村。面积43.6平方千米,人口3.03万。辖29个行政村:昝东、昝西、昝南、昝北、赵岗、程岗、邢岗、段岗、袁庄、十间房、佐各庄、昝王庄、梁神堂、刘神堂、张神堂、东河岗、西河岗、小芦昝、大芦昝、小四方、大四方、高辛庄、芦光寺、李林庄、孤庄头、昝家巷、张马浒、王马浒、关李马浒。

大营镇镇政府驻大营村。面积60.3平方千米,人口3.64万。辖36个行政村:大营、中营、后营、孔码、白码、甄码、张码、赵码、孟庄、许庄、口头、东照、西昝、浒洲、东柳、宋柳、五柳、西柳、陈庄、孙村、小阳、东王、西王、文家营、付家营、皮家营、孙各庄、杨各庄、北大阳、南大阳、西河营、东河营、大崔营、南刘庄、北刘庄、新庄户。

双堂乡乡政府驻双堂村。面积43.2平方千米,人口2.07万。辖19个行政村:胡辛庄、大魏庄、杜家庄、乐善庄、陈家柳、东岔河、西岔河、中岔河、谢岗、贾岗、宫岗、李岗、老岗、祁岗、邢庄、徐庄、刘庄、双营、冯村。

龙湾乡乡政府驻龙湾村。面积96.3平方千米,人口4.33万。辖21个行政村:龙湾东、龙湾南、龙湾西、龙湾北、道务一、道务二、道务三、道务四、袁家园、西狄头、东狄头、马务头、高家铺、葛各庄、胡各庄、王家场、大步、洪城、张青口一、张青口二、张青口三。

北沙口乡乡政府驻北沙口村。面积34.9平方千米,人口2.00万。辖12个行政村:北沙口、南沙口、沙辛庄、茫茫口、东龙堂、中龙堂、西龙堂、龙王庄、小庄、大庄、东留官营、西留官营。

朱各庄乡乡政府驻王黑营村。面积49.1平方千米,人口3.15万。辖23个行政村:王黑营、北涞河、南涞河、西王槐、东王槐、王克桥、阎家铺、胡家台、陈家台、朱各庄、新盖房、西柳、道口、东阳、西阳、高庄、田庄、马庄、大谢、小谢、王储、王祥、大铺。

米家务乡乡政府驻米北庄村。面积49.5平方千米,人口2.77万。辖20个行政村:米北庄、米西庄、米南庄、米宁庄、米黄庄、上岔河、蛮子营、仁义庄、米东大、米西大、杨庄、八北、八南、八西、八东、板北、板西、板东、相庄、周庄。

张岗乡乡政府驻张岗村。面积49.5平方千米,人口2.77万。辖18个行政村:张岗一、张岗二、张岗三、张岗四、开口一、开口二、开口三、开口四、刘家铺、南庄子、里合庄、王家、董庄、张村、高村、韩庄、方庄、张店。夏朝属有易氏,周庄王三年(公元前 694年)燕桓侯徙都临易(今容城县古贤村)。春秋时期为北燕之域,战国时为燕国易邑地,燕王喜十二年(公元前 243年)入赵国。秦统一后,先属广阳郡,后属上谷郡。汉始置易县,属涿郡,治所在今县城西北6公里古贤村(原名古县村),即燕之易邑。东汉易县属涿郡,永元二年(公元90年)改封河间国。

三国魏易县更名易城县,属河间郡。晋易城县属河间国。南北朝北魏天兴二年(公元399年)复故名易县;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易县入莫县(今任丘市北),属高阳郡。北周建德六年(公元577年)灭北齐,莫县仍属高阳郡。

隋仍为莫县地,属涿州,后涿州改为涿郡,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改属河间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析固安县和莫县原易县属地,置归义县,属北义州,隶河北道,县治于州中,治所在今县城西北15.4公里容城县王路村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州县俱废,八年(公元634年)复置归义县,属幽州,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改属莫州,同年还属幽州,天宝元年(742年)幽州改为范阳郡,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复为幽州,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改属涿州。

五代后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归义县入燕,属涿州,四年(公元914年),后唐灭燕,归义县入后唐,仍属涿州,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归义县随燕云十六州入辽,属涿州,后周显德六年(公元 959年)周世宗亲征伐辽,收复瓦桥关(今雄县南关)置雄州,据《雄县乡土志》载,“雄”者,名取威烈,以彰武功,有威慑北辽之意。至此,唐置归义县以白沟河为界分为南北两县,南归义先属后周,次年属宋,北归义属辽。

北宋北归义县属辽之涿州,南归义县于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更名归信,仍属雄州。宣和四年(1122年)宋收复涿州,归义、归信两县并存。金天会三年(1125年)归义、归信两县皆入金,后废归义县并入归信县,县仍治于州中。

元至元二年(1265年)废雄州,四年,归信县并入容城县。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雄州、归信县同时复置,县仍治于州中,雄州属大都路,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改属保定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废归信县入雄州,属保定府。洪武七年(公元 1374年)降雄州为雄县,属保定府。同年容城县并入雄县,十三年(1380年)析置容城县。清顺治元年(1644年)继续沿用明置。民国2年(1913年)2月属范阳道,3年1月改属保定道,17年(1928年)直隶省改河北省。属河北省。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属河北省第五督察区。27年(1938年)4月1日,中共晋察冀边区委员会组建冀中区抗日根据地,8月本县成立抗日政府,属冀中第四专区。同年11月县城沦陷。为开展抗日工作,同月,境内西部45村组建雄特区,属安新县,次年8月改为小雄特区。28年(1939年)8月,境内北部38村(含原属新城县8村)组建新雄边区,属新城县;同年10月境内东部、南部52村组建雄霸边区,属霸县。29年(1940年)5月撤销三个边区,再次成立县抗日政府,属北岳区冀北办事处。30年(1941年)9月,改划第四联合县。联合县期间,前段属冀中第五专区。31年(1942年)6月,各专区顺序统一后,属冀中第十专区。34年(1945年)8月15日,侵华日军宣布投降,废联合县,恢复单县置,再次组建县政府,属冀中第十专区。38年(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雄县属天津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属保定专区。1958年10月2日雄县、新城、涿县和涞水县东部地区合并,称涿县。县人民委员会(1955年县政府改称)驻地高碑店,属保定专区。1960年5月3日专区与市合并,改属保定市。1961年4月287日析置雄县,同年专区与市分置,属保定专区。1970年4月26日保定专区改为保定地区。1994年12月,保定地区与保定市合并,雄县属保定市。( 1)雄县南界碑。于清道光十四年六月(公元 1888年)立于南十里甫村南与安新县赵北口村交界处。碑身青石质,上宽 71厘米,下宽 66.6厘米,全长 153厘米,厚 12.5厘米。碑上有三行字,中间为“雄县南界”四个大字,右边小字“光绪拾肆年陆月榖旦”,左边“知府用钜鹿知县署雄县事凌燮应石”。

( 2)袁宗儒碑。袁宗儒字醇夫,明正德三年进士,雄县半庄头人,曾任大理寺寺丞、都察院御史、户部侍郎等职。袁碑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原在袁宗儒坟地内。碑身青石料,长 225厘米,宽 95.5厘米,厚 27厘米。碑首为盘龙图案,中间四字“万古流芳”;碑阴为“万代题名”四字;碑阳为明赐进士弟通议大夫户部左侍郎赠本部尚书“袁公宗儒”,两旁加刻袁宗儒历任官职;龟式碑座在袁碑现址 7米以外,埋于地下,只露出一点龟背。

( 3)隆兴寺碑。 2005年,在我县米家务乡西大村发现了一石碑。石碑质地为汉白玉,碑体表面光滑细腻,碑体长 1.8米,宽 69厘米,厚 19厘米。碑身正反两面分别刻有“隆兴寺碑记”,碑体顶端为祥云图案,中间刻有“万古流芳”字样。碑文是清督察院左督御史沈歧所书,经鉴定此碑为清直隶保定府新城县米家务乡上三社隆兴寺之物,碑体左下角刻有“道光二十有二年岁次寅孟夏乙巳月”字样。雄县古城墙,原是环绕全城的高大土墙,高 11.7米,宽 5米,全长 4525米。城南北各有雄伟的砖砌城楼,现仅存北营村北东西长 83米,南北宽 14米,面积 1082平方米的残墙。

据县志记载:宋景德年间雄州知州即在此筑城修关。解放后在城底下挖出过宋代大缸和瓷碗等器物。此城墙可能为宋代所筑,残存的城墙已由温泉招待所保护。雄州古城原有四大古建筑,即瓦桥关、圆通阁、慧光阁、雄文阁。均于民国 35年(公元 1946年)拆毁,今已无存。

瓦桥关,俗称火帝阁,坐落在南关大街中段,门洞跨越街心,南面嵌有“雄关”二个大字,后亦称雄关。上有庙,南向祭文昌,北向祭火神。唐代置,明代邑人郭存谦重修。

圆通阁,俗称铃铛阁,坐落在温泉路与铃铛阁大街十字路口西北角,明永乐 13年( 1415年)云川卫指挥王俊监修。

慧光阁,俗称白衣阁,坐落在南关大街南段路西,祭观音,明万历 33年(公元 1605年)建。

雄文阁,俗称文昌阁,坐落在龙宫街中段,祭文昌,明天启五年(公元 1625年)建。

韶关市南雄市23个乡镇地名

2000年,南雄市辖24个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372844人,其中乌迳镇26303人、孔江镇6509人、新龙镇10087人、界址镇9975人、坪田镇8832人、黄坑镇19652人、邓坊镇9533人、油山镇7712人、大塘镇17727人、南亩镇11340人、水口镇17427人、江头镇8462人、湖口镇26516人、珠玑镇26055人、梅岭镇7081人、主田镇10465人、古市镇16503人、黎口镇18912人、全安镇16878人、苍石镇3363人、百顺镇9997人、澜河镇7796人、帽子峰镇7187人、雄州镇68532人。

2002年,南雄市辖24个镇(雄州、梅岭、珠玑、湖口、大塘、黄坑、乌迳、界址、水口、古市、百顺、澜河、黎口、邓坊、油山、孔江、新龙、南亩、坪田、江头、主田、苍石、全安、帽子峰),221个村委会、31个居委会。

2005年1月26日,撤销南雄市梅岭镇,并入珠玑镇;撤销黎口镇,并入雄州镇;撤销苍石镇,并入全安镇。截至5月底,南雄市辖18个镇(雄州、珠玑、湖口、黄坑、乌迳、界址、水口、古市、百顺、澜河、邓坊、油山、南亩、坪田、江头、主田、全安、帽子峰)。

2005年7月6日,撤销南雄市雄州镇,设立雄州街道办事处,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管辖原雄州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共有7个居委会和13个村委会,总面积94.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89137人。办事处驻雄州大道中18号,即原镇政府驻地。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南雄市辖1个街道、17个镇:雄州街道、乌迳镇、界址镇、坪田镇、黄坑镇、邓坊镇、油山镇、南亩镇、水口镇、江头镇、湖口镇、珠玑镇、主田镇、古市镇、全安镇、百顺镇、澜河镇、帽子峰镇。共有31个居委会、208个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