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的名胜古迹有哪些地方(海南省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天气预报 (2) 9小时前

海南,这座位于中国最南端的宝岛,不仅以其独特的热带风情吸引着无数游客,更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而闻名遐迩。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无数历史的印记,见证了海南从古至今的变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海南,探寻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名胜古迹。

一、海口市

海口市作为海南省的省会,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

1. 五公祠

* 简介:五公祠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人民路,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为纪念五位抗法英雄而建。

* 特点:五公祠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西方建筑元素,是海南古代建筑的典范。

* 图片:(此处插入五公祠图片)

2. 海口钟楼

* 简介:海口钟楼位于海口市中山路,始建于1926年,是海口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 特点:海口钟楼为哥特式建筑风格,钟楼内设有大钟,每日定时报时。

* 图片:(此处插入海口钟楼图片)

二、三亚市

三亚市作为海南的热门旅游城市,拥有众多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

1. 天涯海角

* 简介:天涯海角位于三亚市天涯区,是一处著名的海滨风景区,被誉为“中国的天涯海角”。

* 特点:天涯海角景区内有许多刻有诗词的石碑,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怀的好去处。

* 图片:(此处插入天涯海角图片)

2. 南山文化旅游区

* 简介:南山文化旅游区位于三亚市天涯区,是一处集佛教文化、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 特点:南山文化旅游区内有南山寺、南山海上观音等著名景点,是游客必游之地。

* 图片:(此处插入南山文化旅游区图片)

三、琼海市

琼海市位于海南岛东部,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

1. 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

* 简介: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位于琼海市博鳌镇,是博鳌亚洲论坛的举办地。

* 特点: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东方文化的韵味。

* 图片:(此处插入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图片)

2. 万泉河

* 简介:万泉河位于琼海市,是海南岛第三大河流,被誉为“海南的母亲河”。

* 特点:万泉河两岸风光旖旎,是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 图片:(此处插入万泉河图片)

四、儋州市

儋州市位于海南岛西部,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

1. 东坡书院

* 简介:东坡书院位于儋州市中和镇,是为纪念宋代文学家苏轼而建。

* 特点:东坡书院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是海南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

* 图片:(此处插入东坡书院图片)

2. 南山寺

* 简介:南山寺位于儋州市那大镇,是海南岛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

* 特点:南山寺历史悠久,寺内供奉着众多佛像,是游客朝拜的好去处。

* 图片:(此处插入南山寺图片)

五、五指山市

五指山市位于海南岛中部,是海南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 五指山

* 简介:五指山位于五指山市,是海南岛最高的山峰,被誉为“海南的象征”。

* 特点:五指山山势险峻,景色壮丽,是游客登山探险的好去处。

* 图片:(此处插入五指山图片)

2. 黎苗文化村

* 简介:黎苗文化村位于五指山市,是展示黎苗文化的窗口。

* 特点:黎苗文化村内有黎苗族的传统建筑、服饰、工艺品等,是游客了解黎苗文化的好去处。

* 图片:(此处插入黎苗文化村图片)

总结

海南的名胜古迹丰富多彩,每一处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海南从古至今的变迁,也可以领略到这座宝岛独特的魅力。快来海南,一起探寻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名胜古迹吧!

海南的名胜古迹有那些

1、五公祠

五公祠在海口市东南4公里处。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为纪念被贬来海南的唐宰相李德裕、宋抗金英雄李纲、李光、胡铨和赵鼎五人而立。五公祠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其主体建筑“海南第一楼”是一座木结构、单式斗拱的典型清代构筑。

高10余米,朱丹色,两层楼阁。楼上正厅设五公灵位,楼下厅中立有五公石雕像。内有醒目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此中有清代名书法家、海南人潘存之手迹。

2、苏公祠

苏公祠在五公祠内。原为金粟庵。北宋文学家苏轼(东坡)出仕为官,历遭谪贬。绍圣四年(1097年)被贬为琼州别驾,旋又贬昌化军。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于金粟庵址立苏公祠以示纪念。后又因崇祀其弟苏辙,故亦称二苏祠。祠坐北朝南,门前雄踞两尊石狮。

门首横额有“苏公祠”三个大字。祠堂大厅有楹联:“此地能开眼界,何人能配眉山。”厅中立有苏轼石雕像,栩栩如生。厅内还陈列苏轼的诗词碑刻拓片及其他碑刻拓片20余件。苏公祠西侧是五公祠;东侧为琼园,内有洞酌亭、浮粟泉、洗心轩诸名胜。均系苏轼命名。

3、钟鼓石

钟鼓石在海口市龙海宾馆东南英雄山顶。又称太阳石,状如巨鼓。一侧敲击,发声如鼓,浑如雷鸣;一侧敲击,发声如钟,清脆激越。

4、邱睿墓

邱睿墓在海口市南10公里水头村。邱睿(1418或1420-1495),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明代名臣,官至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墓地建于明弘治八的(1495年),占地2500平方米。墓前立牌坊,上书“理学名臣”四大字。主墓石砌(不封顶),墓碑前有两碑,另一为明代皇帝谕祭文。

5、海瑞陵园

海瑞陵园在海口市西郊滨涯村。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海瑞(1514-1587),明代名臣,生于今琼山市府城镇朱吉里,官至南京右佥都御史。为官清正廉明,刚直不阿,素有“海青天”、“海包拯”之誉。

后遭贬返琼,死在琼州,据传,海瑞灵柩运经这里忽然绳断,人称海瑞自选风水之地,理应葬此。陵园大门牌坊横书阴刻丹红四大字“奥东正气”。入门有用花岗石铺的甬道通往海瑞墓。墓历代均有修葺。

海南有什么地方名胜古迹

1、琼台书院

琼台书院是海南著名的名胜古迹,是海南省旅游涉外定点单位,也是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琼台书院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文庄路,相传是后人为纪念海南第一才子、明朝大学士丘浚而建。

2、见龙塔

见龙塔又名仙沟塔,位于海南省定安县城东南约7公里的龙滚坡上,由砖石砌成,共7层,高25米。塔砖有《千字文》的单字印记,底层正面额上刻有"见龙塔"三字。

1956年人民政府拨款修整见龙塔,1986年,定安县人民政府定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着手抢救和保护。1996年,定安县文化馆集资对见龙塔进行修缮,使其保持昔日风姿。

3、白马井古迹

白马井古迹位于海南省儋州市白马井镇,主要景观有“白马涌泉”和伏波将军庙。传说汉代英雄马伏波将军南征时,因将军的白马用蹄刨沙涌出清泉而得名。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位汉代雄而造伏波庙设伏波井。于是,“白马涌泉”和伏波将军庙便成了旅游胜地。

4、桄榔庵

桄榔庵坐落于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的南郊,是苏东坡谪居儋州时住了三年的处所。历代都对其进行过多次修葺扩建。目前的桄榔庵是当地政府近年来专门修复的。

5、溪北书院

溪北书院位于文昌市铺前镇,是海南清末著名书院之一,现保存完好,为文北中学所用。书院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0多亩,南开山口,俗称头门,面阔三开间。两边有砖砌的侧间,上为卷棚顶,铺盖琉璃瓦。门匾上为清末著名书法家杨守敬书写的“溪北书院”四个大字。

6、府城鼓楼

府城鼓楼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府城街道鼓楼街内的古城垣上,是一座土木结构,古朴大方的城楼。鼓楼原名谯楼,又称文明楼。明洪武五年(1372年),海南卫指挥使王友所建,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台基为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扩建而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琼台书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见龙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马井古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桄榔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溪北书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府城鼓楼

海南有哪些名胜古迹

1.琼台书院

琼台书院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文庄路,相传是后人为纪念海南第一才子、明朝大学士丘浚而建。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年(1705年,)据传由于丘浚号琼台,人称琼台先生,故书院由此得名。现在是琼台师范学校的校址。

其主楼魁星楼高二层,绿瓦、红廊、白墙,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砖木结构建筑,至今保存完好。魁星楼二楼中梁正中悬挂一匾,上书"进士"二字,字大如斗。这是当年该书院的高材生张日中进士后朝廷所赐。楼内雕梁画栋,异常别致;楼前绿树成荫,环境秀丽雅静。

这里曾是琼州的最高学府,是古代海南人士登科入仕的必经阶梯。著名的粤剧、琼剧《搜书院》的故事就发生在此。当时,书生张生和琼州府镇台的婢女产生爱情,镇台震怒严惩婢女,婢女逃进书院求救,镇台派人追至,书院掌教谢宝仗义执言,门前挡驾,并机智地乘夜将婢女送出城外,使张生与婢女终成眷属。琼台书院随着《搜书院》而蜚声海内外。

2.见龙塔

见龙塔是海南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时间较早的古塔之一。

见龙塔始于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定安知县伍文运和乡绅林起鹤等捐资创建,未竣,至乾隆三十三年(1765年)再由知县吴先举、乡绅莫某等捐资继成。塔高20余米,八角七层仿楼阁式,塔砖有《千字文》的单字印记,底层正面额上刻有"见龙塔"三字,塔顶覆盆上树铁刹竿巅插蓝天,游人可从内壁砖梯螺旋登至塔顶,远眺建江南岸,观赏江边及远处绮丽景色,贻情悦性,心旷神怡。

1956年人民政府拨款修整见龙塔,使古仍然保持昔日风姿。

3.白马井古迹

位于儋州市白马井镇,距那大镇50多公里。

白马井古迹主要景观有"白马涌泉"和伏波将军庙。传说汉代英雄马伏波将军南征时,因将军的白马用蹄刨沙涌出清泉而得名。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位汉代英雄而造伏波庙设伏波井,于是,"白马涌泉"和伏波将军庙便成了旅游胜地。

白马井古迹在隋唐时就有文字记载,抱驿都旧志云:后伏波将军乘白马刨沙得泉,因为井去海涛才四十五步,其味清甘,乡人于井上立伏波庙。又云:唐懿宗咸通五年,命辛传李四将部兵过南滩港,适渴其白马澌啖刨沙得泉。我国现代杰出作家、大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1961年游览考察白马井时写的《白马井港》诗,在诗序中有段关于古迹的考证的文字:在港口附近,闻迹有井,有祠祀伏波。传说伏波将军来此时,有白马蹴地得泉,凿井因名"白马"。此望文生训之说耳,实则白马即是伏波,古无轻唇音,伏读如白,波马音亦相近。由此古音,可断定伏波将军确曾前来儋耳。唯不知系路伏波抑马伏波耳。苏东坡《伏波调记》云:"汉有两伏波,皆在功德于岭南之民。前伏波,邳高路侯也。后伏波,新息马侯也。……古今所传,莫能定于一"。东坡生于九百余年前,已难"定于一",今则更难定矣。

随着洋浦港的开发建设和白马井开发区、白马井边贸市场的设立,白马井镇建起了白马井宾馆、金港大酒店、坤马大酒店等一批上档次的餐食住宿项目,开通了程控电话,还建成一条1公里长的商业街;街上有200多辆摩托客运车和渡口摩托游艇,为旅游者提供多项旅游服务,国内外游人日益增多。

4.桄榔庵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谪居儋州时同其子苏过住了三年的旧居。

苏东坡父子抵儋之初,为州官张中所敬重,住官房,嘱官粮。第二年,即宋绍圣五年四月,朝迁派出湖南提举董必武赴广西察访途中,在雷州得知东坡居儋州官舍,便派人前来将东坡父子逐出。东坡父子无室可居,处境十分凄凉。当地百姓见状,十分同情。当苏东坡决定在城南的桄榔林中买地建房时,"邦群(即张中)畚,邻里通有无""儋人运甓畚土助之""十数学生助作,躬泥水之役"。在众乡亲的帮助下,仅一个月,即绍圣五十年五月间,三间茅屋落成。尽管周围荒芜,蚊蚁滋生,环境恶劣,但诗人总算有了自己的家。由于茅屋处在"竹身青叶海棠枝"的热带乔木桄榔林中,东坡在宽慰之余,便将茅庵命名为"桄榔庵"并题《桄榔庵铭》:"东坡居士谪于儋州,无地可居,偃息于桄榔林中,摘叶书铭,以记其处。"当年,苏东坡帮助乡亲们打了一口水井,泉旺水甜,乡亲们命名为"东坡井"。数百年来,清甜的井水从未枯竭过。

元代延佑四年(1317年)春,佥海北海南肃政廉访司事大都军行部至此,见无祠,便在桄榔庵原址构堂三间,作"东坡祠"。明代,桄榔庵旧址依然。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知州韩佑在旧址上建祠苏公,清道光丁未年(1847年),州城绅耆邢德、李文彬五人发起新建正殿五眼,讲堂五眼,头门三眼。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又有城绅曾毓瑛倡仪,呈清州尊崔增瑞,由本城拨款在此兴办"桄榔书院",并增设了些建筑物,不幸在民国九年(1920年)州城"大难"中"桄榔庵"尽毁。

桄榔庵是苏东坡谪居儋州三年的乡间生活的写照,也是大文豪同儋州人民鱼水深情的重要象征,历代对其多次修葺扩建,足见人心。今天,儋州市人民政府拨出款项,绘图设计请能工巧匠,修复桄榔庵,陈列有关苏东坡的历史文物,以再现其父子居儋实状,寄托海南人民对苏东坡的永久的缅怀和纪念。

5.溪北书院

位于文昌市铺前镇,是海南清末著名书院之一。现保存完好,为文昌西北中学所用。

书院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0多亩,南开山口,俗称头门,面阔三开间。两边有砖砌的侧间,上为卷棚顶,铺盖璃琉瓦。门匾上为清末著名书法家杨守敬书写的"溪北书院"四个大字。书院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所建,由清末著名书法家潘存发起,在雷琼道朱采和粤督张之洞的支持下筹资建造。从书院建成后至宣统三年间,曾聘任不少学者在此讲学,培养了大批人人。辛亥革命后一直作为学校使用至今。

6.宋氏祖居

位于文昌市昌洒镇古路园村,坐落在一片果树环抱的山丘上,周围绿树成荫,环境幽静。沿着进村的林荫小道走100多米,就可到达宋氏祖居。孙中山先生的夫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的高祖、曾祖、祖父3代都居于此地,宋庆龄父亲宋耀如于1861年在这间祖居里诞生。为纪念宋庆龄及其家族在历史上所做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文昌市人民政府于1985年修复宋氏祖居,并在宋庆龄基金会和海内外友好人士的支持下相继兴建成宋庆龄陈列馆、宋庆龄植物园,还在祖居北边竖起了高达3.2米的宋庆龄汉白玉雕像。

修葺一新的宋庆龄祖居为当地传统的农家宅院,由2间正屋、2间横屋、2间门楼和院墙组成,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8平方米。陈列馆设在此中,馆内分别陈列着宋庆龄青少年时代、革命战争年代从事世界和平事业以及国内外各界人士对她的深切怀念的史料、照片、图表、绘画、仿制实物等。

7.文昌孔庙

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明洪武八年(1375年)迁址于文城镇文东里20号,总面积3300平方米。它是海南省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我国南方最具特色的古文化旅游点之一,被誉为"海南第一庙",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孔庙大成门前立有孔子行教像一尊,大成门殿内设有孔子神龛、神像、神牌、四配十二哲神位,皇帝玺印、匾额、楹联、祭器齐全。还增设了孔子箴言名家书法碑林,北京、山东孔庙、孔府、孔林图片展览;孔子七十二弟子图谱、孔子圣迹图、文昌进士碑等。恢复了祭孔子活动,举办"文状元"、"理状元"、"少年文状元"大奖赛,重振兴教助学之风。

文昌孔庙以它古色古香的明、清两代建筑工艺和启蒙益智的儒家文化氛围,深深地吸引着莘莘学子、海外华侨和国内外各界的游客。

8.斗柄塔

七星岭林密草茂,动植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有野猪、山鸡、野兔、山龟、坡马、日獭、狐狸、松鼠等几十种。野生经济植物有仁酸、山姜、山薯、白藤、牛大力等好几十种。斗柄塔矗立于七星岭主峰上尤如七星生柄,故得名斗柄塔斯社。塔建于明朝天启五上(公元1625年),清朝光绪十三年(公无1887年)重修。塔平面作八角形,共七层,层层收缩递减,砖道以线砖与梭角子砖叠涩出檐,每层有拱门,内设螺旋式阶梯104级,拾级可登塔顶。塔高允20米,塔顶葫芦已废。现仅存覆盆,塔基围44.8米,塔身厚3.55米。塔门向西,门额石匾刻有"斗柄塔"三个字。上款刻"明天启五年孟冬月建造";下款刻"清光绪十三年孟重修"。斗柄塔斯社对望琼州海峡,过去商民船只经过此峡,因无航标,常有遇难,被人认为是妖怪作崇。明代礼部尚书王宏诲(定安人)致仕后,以航标和镇妖为目的,邀众并奏请朝廷拨款建塔。此塔造型端庄稳重,雍容大方,踞高挺拔,耸入云霄,气势雄伟壮观。始建至今370多年,历尽沧桑,顶风傲雨,经受无数强台风及雷电袭击,依然巍然屹立,雄视海南惊涛骇流,眺望文北辽阔原野,不仅是海上航运和渔船作业的特殊航标,而且,是研究海南古塔的发展历史的可贵的实物资料。

9.神龟山

位于兴隆华侨农场境内。三座山峰连成东西走向呈龟状山脉,主峰海拔高280余米,高低错落的山势,把龟的头部、身部、尾部勾画得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充分展示了大自然造物之伟大和神奇。山上建起"神龟山楼阁"和"神龟山神庙"两大景点,有清未民国初期的风水师和道僧在这里炼丹和修身的遗迹,有较完整的炼丹庵和墓葬,是一处未开发的文化景点。

10.府城鼓楼

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文庄路南端的古城垣上,是一座土木结构、古朴大方的城楼。鼓楼又名谯楼,亦叫文明楼。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海南卫指挥使王友所建。鼓楼上有重兵驻守,居高临下,以窥城内外动静,卫护治安,是古代的一项军事设施。鼓楼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楼下城庸宽厚,下临旷野,有石级拾登,直通城门。原档高三层,现仅存二层,均受历代珍视,故屡毁屡建。现存鼓楼为万历三十年(1605年),尚书王海遂重修。登楼可远眺海府山川形胜之大观抚古之悠思。

参考资料:海南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