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心大教堂,一座坐落在我国广州市的天主教教堂,是广州最著名的地标建筑之一。它不仅是天主教徒信仰的圣地,更是广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座圣心大教堂的历史与现代的交汇点。
一、圣心大教堂的历史
1. 建筑背景
圣心大教堂始建于清同治十年(1876年),由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设计建造。当时,广州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天主教传入广州已有百余年历史。为了满足天主教徒的宗教需求,法国传教士决定在广州建造一座规模宏大的教堂。
2. 建筑特点
圣心大教堂是一座哥特式建筑,其特点是高耸的尖塔、飞扶壁和彩色玻璃窗。教堂内部装饰华丽,穹顶、柱子、壁画等均体现了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
3. 历史变迁
自1876年建成以来,圣心大教堂历经风雨,见证了广州乃至我国的历史变迁。在抗日战争时期,教堂曾遭到日军轰炸,损毁严重。战后,我国政府拨专款修复,使之重现昔日风采。
二、圣心大教堂的现代意义
1. 宗教意义
作为天主教徒的信仰圣地,圣心大教堂承载着无数信徒的信仰与希望。每年,这里都会举行各种宗教活动,如弥撒、忏悔、洗礼等,为信徒提供心灵寄托。
2. 历史意义
圣心大教堂是广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它见证了广州在近代以来的对外开放、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交流。教堂本身也是广州近代建筑艺术的代表。
3. 旅游意义
圣心大教堂已成为广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到哥特式建筑的独特魅力,还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
三、圣心大教堂的图片欣赏
以下是一些圣心大教堂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欣赏这座历史与现代的交汇点。
图片 | 描述 |
---|---|
教堂外观 | 哥特式建筑风格,高耸的尖塔和飞扶壁 |
教堂内部 | 华丽的装饰,穹顶、柱子、壁画等 |
彩色玻璃窗 | 精美的图案,传递着宗教文化 |
信徒活动 | 弥撒、忏悔、洗礼等宗教活动 |
圣心大教堂,这座历史与现代的交汇点,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和信徒。在这里,我们既能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又能领略到广州的历史变迁。让我们共同守护这座美丽的教堂,传承历史,展望未来。
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
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始建于1863年,历时25年于1888年建成,是天主教广州教区较为宏伟且具有特色的一间大教堂,也是国内较大的哥特式建筑和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另外三座是巴黎圣母院、威斯敏斯特教堂、科隆大教堂)。
基本信息
高度:58.5米建筑面积:2754㎡建成时间:1888年门票参考:免费建议参观时间:1小时适宜游玩季节:全年开放时间:周二至周五8:30~11:30,14:30~17:00;周六、周日8:30~17:00(周一不开放)所在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一德路56号建筑特色
石室圣心大教堂由法国设计师设计,中国工匠建造而成,具有哥特式教堂的所有构图元素。教堂的墙壁和柱子全部由花岗岩打造,气势恢宏。教堂的正面是典型的左右三段式和上下三段式格局,基座是三座尖拱门,中央大门最大,左右门对称。门楣上有精致的石雕图案,中间是硕大的玫瑰花窗。教堂的钟楼装有四具从法国运来的大铜钟,整个建筑充满了向上的升腾感,渲染出庄重的宗教气氛。
教堂内部,左右各有10根巨型石柱支撑交叉、急剧上升的尖拱,使整个教堂内部保留着和外观一致的向上的升腾感觉。堂顶中间最高,两侧稍低,呈现起伏的态势。从大门向祭坛方向,由于石柱的排列和堂顶的尖拱结构,整个大堂有一种向上和向前延伸的感觉。教堂内的彩色玻璃窗历经百年,多有损坏,但仍有部分保存完好,这些玻璃窗上所绘的是圣经故事,为教堂增添了浓厚的宗教氛围。
此外,石室圣心大教堂还融入了不少中国元素。例如,教堂的建造全用了中国的土办法糯米桐油代替水泥,这样既防水又牢固;穹顶石块也从中凿双孔中用铁枝穿起来,这样更牢固;教堂楼顶的出水口改成了中国狮子造型;地板也改掉了原先设计的石块,改成广东大阶砖,这样防湿性更好;门上也刻上了广式木雕。
参观指南
公交:乘坐4、8、61、82、238、823路公交车一德路站下。地铁:地铁6号线到一德路站A出口步行470米即到;地铁2号线到海珠广场站B2出口步行590米即到。自驾:一德路是西南走向的单行线,不推荐驾车进入一德路。可以选择在万菱广场地下停车场或者人民南路的新中国大厦地下停车场停车。
图片展示
历史沿革
石室圣心大教堂的筹建始于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当时罗马教廷任命的两广教区“宗座监牧”传教士明稽章看中了被夷为平地的两广总督部堂地基,并要求划给他建教堂,但遭到了两广总督劳崇光的拒绝。于是明稽章请法军司令出面,写信威胁劳崇光。1861年,中法不平等条约规定,法国人至通商各口岸地方其租地自行建礼拜堂学房。明稽章从罗马和耶路撒冷运来泥土一公斤,表达天主教创立于东方之耶路撒冷,兴起于西方之罗马。教堂东侧墙角下“JERUSALEM1863”和西侧墙角下的“ROME1863”刻字依然清晰可见。
教堂在建设过程中经历了多次修整和大修。其中,1920年代将石室屋顶及大梁、东西塔楼楼梯等木结构全部改成混凝土钢筋结构;1980年代由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拨款维修;2004年7月至2006年秋季进行了第三次大修,包括更换专从菲律宾定制的98扇特殊玻璃、重新安装机械大钟以及对教堂的楼梯、信道、梁架等进行整修等。
综上所述,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建筑风格的哥特式教堂。无论是对于宗教信徒还是对于建筑爱好者来说,都是一处值得一游的景点。
如下:
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亚眠主教堂兰斯主教堂沙特尔主教堂博韦主教堂合称法国四大哥特式教堂;
英国的索尔兹伯里主教堂;
德国的科隆主教堂;
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
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上的总督宫立面采用连续的哥特式尖券和火焰纹式券廊构图别致色彩明快
等。
满意请采纳,谢谢!
巴黎的20区之旅。巴黎是一座充满历史层次的古城。市中心分为20个部分称为“区”,从中间第1个区开始,像蜗牛壳一样顺时针盘旋。
第20区-拉雪兹神父墓地。佩雷·拉雪兹既是一个墓地,也是巴黎最大的公园。虽然墓地的确切数量不确定,我们知道几个著名的坟墓-包括吉姆·莫里森、肖邦和奥斯卡·王尔德。
第19区-巴特斯肖蒙公园。这个美丽的公园有着令人惊叹的桥梁和宁静的湖泊,但它有一个极其黑暗的过去。在中世纪,这个公园是从全城被处决的罪犯尸体被展示给巴黎人民看的地方。
第18区-圣心•蒙马特花园。蒙马特是这座城市的最高点之一,或称“烈士山”,一直是宗教崇拜的地方,那里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圣心大教堂。
第17区-凯旋门与第16、17和18区共享。凯旋门是为纪念拿破仑战胜俄奥联军而建立的纪念碑。
第16区-格雷内尔桥,这座令人惊叹的桥可以欣赏到埃菲尔铁塔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景色,并作为塞纳河上第15区和第16区之间的连接。
第15区-自由女神像,这座美国自由女神像的复制品坐落在塞纳河中央的一个人造岛屿上。
第14区-巴黎地下墓穴(亡灵王国)、巴黎地下墓穴是法国巴黎的地下骨库。大厅和洞穴的墙壁精心安排的头骨和骨头超过600万人,就在巴黎市中心。
第13区-法国国家图书馆。巴黎当代建筑的一个例子,拥有4000万件物品。
第12街-克雷米厄街,位于第12区的克雷米厄街是巴黎最漂亮的住宅街道之一。
第11区-巴士底广场和七月柱。有些人认为这是法国大革命的中心,这个巴士底广场是巴士底狱的原址。巴士底狱被用作法国君主制的军械库和政治监狱。1789年7月14日,巴士底狱的风暴和随后的沦陷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第十区-巴黎北站。这里是巴黎市中心的主要交通枢纽,与欧洲各地的几个城市都有连接。这个车站每年有几百万旅行者。
第九区-加尼尔宫。建筑师查尔斯·卡尼尔的创意,这座令人难以置信的、仍然功能齐全的歌剧院是巴黎表演艺术的中心。
第八区-协和广场。协和广场有一个动荡的历史。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它被称为革命广场,在那里发生了许多处决,包括路易十六和他的妻子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处决。
第七区-埃菲尔铁塔。这座300米高的金属结构是为纪念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而建造的。
第六区-卢森堡花园。卢森堡花园的历史始于17世纪早期。当时,路易八世国王的母亲玛丽·德·美第奇(Marie de Medici)买下了一块土地,建造了这个地方,好让她想起她在意大利的家。
第五区-万神殿。第五区被称为巴黎最古老的部分,由罗马人在公元前1世纪建造,被称为卢特蒂亚,现在是巴黎圣母院和万神殿的所在地。万神殿最初是一座教堂,但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被改造成陵墓。它现在保存着法国著名男女的遗骸,如居里夫人、维克多·雨果和伏尔泰。
第四区-巴黎圣母院。这是2019年巴黎圣母院大火烧毁屋顶和尖顶之前的照片。来自各地的建筑师提交了新巴黎圣母院设计作品。要在2024年巴黎夏季奥运会前完成建设,压力很大。
第三区-勒马莱玛莱酒店。英语的意思是“沼泽”。以前,这里是一个大型的灌溉农场,房屋和建筑物从13世纪开始建造,有些仍然屹立到今天。
第二区- 1820年代建筑。这条有盖的通道于1825年开放,是巴黎早期建筑的精彩代表。这条三层高的人行道位于第二区。
第一区-卢浮宫博物馆。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博物馆。这座壮观的宫殿博物馆坐落在巴黎市中心,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也是游客最多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