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桥,这座位于福建厦门的标志性建筑,自2008年建成以来,便以其独特的造型和雄伟的身姿成为了厦门乃至整个福建省的骄傲。它不仅是连接厦门岛与集美区的交通要道,更是厦门人民精神风貌的象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座大桥背后的故事,感受它带给我们的震撼与感动。
一、集美大桥的诞生
1. 历史背景
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如火如荼。厦门岛与集美区之间的交通却成了制约特区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厦门市政府决定建设一座连接两区的跨海大桥。
2. 建设过程
集美大桥的建设历时8年,于2008年正式通车。大桥全长8.43公里,主桥长6.8公里,主跨680米,是当时我国第一座采用单跨悬索桥设计的大桥。
3. 设计理念
集美大桥的设计理念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飞檐翘角,桥塔造型独特,犹如一把利剑直刺云霄。这座大桥不仅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更是厦门城市文化的象征。
二、集美大桥的经济效益
1. 交通便利
集美大桥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厦门岛与集美区之间的交通状况。据统计,大桥通车后,两地间的通行时间缩短了约40分钟,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
2. 促进经济发展
集美大桥的建成,带动了集美区乃至整个厦门市的经济发展。大桥沿线地区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为主导的经济格局。
3. 提升城市形象
集美大桥的雄伟身姿,成为了厦门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它不仅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还提升了厦门的城市品位。
三、集美大桥的文化价值
1. 历史传承
集美大桥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大桥的建成,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2. 精神象征
集美大桥是厦门人民团结拼搏、勇攀高峰的象征。它见证了厦门人民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
3. 城市名片
集美大桥作为厦门的一张名片,代表着厦门的城市形象。它彰显了厦门人民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
四、集美大桥的未来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集美大桥在未来的日子里,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以下是对集美大桥未来发展的展望:
1. 扩容升级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集美大桥将进行扩容升级。未来,大桥将增设车道,提高通行效率。
2. 智能化改造
集美大桥将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交通监控、信息发布、应急管理等功能的智能化。
3. 文化旅游发展
集美大桥将成为厦门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未来,大桥周边将建设一系列文化旅游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
集美大桥,这座跨越时空的桥梁,见证着福建厦门的崛起。它不仅是一座交通要道,更是厦门人民团结拼搏、勇攀高峰的象征。在未来的日子里,集美大桥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厦门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集美大桥简介
集美大桥是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的一座重要桥梁,连接集美区与厦门岛。下面将对集美大桥进行详细介绍。
集美大桥是一座现代化的特大型桥梁,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重要的交通功能而闻名。该桥全长约数公里,采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材料建造,确保了桥梁的稳固性和安全性。集美大桥不仅是一座交通要道,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厦门市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该桥的建设历经多年,是当地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集美大桥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集美区与厦门岛之间的交通状况,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集美大桥的设计也体现了现代桥梁建筑的精髓,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外观设计,使其成为厦门市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除了其交通和建筑价值,集美大桥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保护作用。在桥梁建设过程中,注重了生态环保理念的实施,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同时,集美大桥周边绿树成荫,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优美的休闲空间,增强了人们的城市生活品质。
总的来说,集美大桥是厦门市的一座重要桥梁,不仅承载着交通功能,还是城市景观和现代化发展的象征。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其成为厦门市的一张名片,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市民的关注和喜爱。
以上就是对集美大桥的简介。
厦门集美大桥,起于本岛环岛路与五石路的交叉口,以桥梁方式跨过浔江港海域(厦门岛与集美半岛之间的海域),在集美乐海路上岸,沿乐海路途经嘉庚体育馆、大学湾,接集美大道,直达厦门北站,全长8.43公里,其中跨海部分3.82公里。驾车从集美大桥跨海只需八分钟。
集美大桥位于厦门岛北部海域,道路主线起于本半岛五石路环岛北路南侧路段,先上跨环岛北路,再以隧道方式下穿规划机场(厦门高崎机场)跑道,后以跨海大桥方式跨越浔江海域,并在集美区乐海路登陆前行,再上跨同集路后落地,最后顺接集美大道并连接福厦高速公路连接线;共建BRT线起于本岛县黄路,沿环岛北路北侧以高架方式左转接入道路主线,在上跨同集路后与道路主线分离,最后上跨孙坂路后落地顺接集美大道。
集美大桥主线全长10.057km,共建BRT线长10.073km,其中跨海大桥长3.82km,下穿隧道长1.36km,互通立交5座,2处收费站。主线道路为双向6车道,BRT为2个车道,桥梁总宽度36 m,设计行车速度主线为80Km/h,BRT线为60Km/h。项目概算总投资29.5488亿元,建安投资26.0396亿元。在1955年和1956年先后建成高集海堤和集杏海堤,令厦门成为半岛,鹰厦铁路和324国道福建段(福州、经过莆田、泉州至厦门段等)得以连入厦门,对厦门的国防和经济都有巨大贡献。在1990年以前,海堤是厦门对外联系的唯一通道。
集美大桥的建设将沟通厦门半岛和半岛外北部的集美、同安等地区,是那时市委、市政府根据建设海峡西岸中心城市和海湾型城市的战略部署,为扩充城市空间、加快岛外的发展,调整产业布局、优化经济结构,进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对从根本上迅速解决厦门大桥交通拥堵问题、缓解日益增加的进出岛交通压力,对提升厦门的城市形象,以及促进和实现厦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岛内外经济协调发展具有特殊和极其重要意义。
集美大桥于2006年12月20日正式宣布动工,那时市五套班子领导参加了开工典礼,为尽早解决进、出岛交通拥堵这一迫切问题,于2008年07月01日前建成通车,总工期仅约1年半。
简介
集美大桥与厦门大桥相同,集美大桥也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规划设计的宽度达36米多,双向八车道。据悉,由于桥面较宽,为了分解桥梁压力,将采用三幅桥型建设,即将一座桥分为三座桥梁施工,整体看上去就如是由三座桥拼接而成。由于厦门现有桥梁最多是双向6车道,该桥建成后将是厦门所有进出岛通道中最宽敞的。
另外,为了保证车辆在各条主干道上均能顺利驶上集美大桥,集美大桥沿线将设立五石路互通、新环岛路互通、环东海域互通和同集路互通四处互通立交。
由于集美大桥的其中一段途经机场,为了确保机场的正常运转,途经机场段建设了一座下穿明挖隧道,这段1.4公里的隧道也将是大桥施工中一大难点。另外,为了满足桥下3000吨级船舶通过,集美大桥桥高设计15米—20米,桥跨最大的是100米。
集美大桥的一大壮举:2007年03月,集美大桥建设开始,2008年05月,集美大桥整体完工,创下世界同型桥梁的建设速度的2—3倍。
建筑工艺
集美大桥建桥工艺走在世界前列,海上箱梁施工采用了国内外最先进的“短线匹配法节段预制悬拼”工艺,施工规模全国第一,同时也是国内第一次在跨海大桥上采用。该项工艺实现了大桥下部墩台在海中、上部箱梁在陆地同步流水施工,有效地节约了工期;该工艺已获批“国家级工法”,集美大桥成为该项工艺的“样板工程”向全国推广。
集美大桥还在海面以下建设了国内第一座下穿机场主跑道的隧道,该跑道可起降所以大型飞机,施工难度大。为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建设单位厦门路桥建设集团组织各参建单位克服了重重困难,施工工程蔚为壮观的工、料、机的大量和集中投入为国内同类桥梁所罕见,在施工高峰期共动用6台亚洲最大架桥机、22万平亚洲最大箱梁预制工厂、46套世界最先进液亚钢模、600台钻机、100台各类吊机、80艘大型船舶、12万吨临时钢材、参建人员10800名。
建筑特点
集美大桥设有2个收费站,主站(嘉庚体院馆集美大道方向往沈海高速)设有混合车道2组、2条次费车道;副站(集美滨海大道,同安翔安方向)设有2条年费道、1条次费道。它拥有国内投资规模最大的桥梁运行监控系统,包括交通监控、通风、闭路监视、紧急电话、火灾报警等多个子系统,系统复杂,涵盖面广,技术含量高,有力地确保大桥的良好运行和正常运营。
全国首家创新采用“渠化车道优化设置”方案的收费站。
厦门辖区内净桥面最宽,净宽36米,设置了双向八车道,中间为BRT(厦门快速公交BRT)专用道。
国内首次采用全世界最先进的“短线匹配预制选拼工艺”,将大桥分为2345榀箱梁,一边在陆地上预制,一边在海上拼装,确保了大桥建设速度与施工质量。
由于采用新工艺、新工法,创造了世界桥梁史建桥速度之最,从2006年12月20日开工,至2008年7月建成通车,仅用19个月,建成了全长8.43公里,其中海上桥梁3.82公里,下穿隧道1.36公里,4座互通立交(五石路互通立交、新环岛路互通立交、环东海域立交、同集路互通立交),2处收费站。
国内第一个采用“M”字造型的桥梁,桥梁景观极为美丽壮观。
意义
集美大桥于2008年07月01日建成通车,工程质量优良,创造了国内外建桥速度的又一个奇迹。是国内“短线预制悬拼”工艺施工规模第一、施工跨度第一、施工速度第一、获批为“国家级工法”并向全国推广的样板工程。集美大桥的建成通车,对破解厦门进出岛拥堵问题,对加快集美、同安、翔安的发展,对推动环东海域的开发建设,对于加强厦门与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互动和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还把服务厦门、泉州、漳州、三明、龙岩等整个闽南、闽西地区的厦门空港和厦门西客站用最便捷的方式连接起来,使机场与西客站的客货实现快捷集散疏运。
更多关于建筑行业独家信息,敬请实时关注建筑网微信号。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集美大桥南起环岛路与五石路的交叉口,以桥梁方式跨过浔江海域,连接厦门岛与集美,全长8.43公里,其中跨海部分3.82公里。大桥沿乐海路途经嘉庚体育馆、大学湾,接集美大道,直达厦门西客站,驾车只需七八分钟。集美大桥与厦门大桥相似,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规划宽度达36米多,设计为双向八车道。
集美大桥的特别之处在于其三幅桥型设计,将一座桥分为三座桥梁施工,整体外观如由三座桥拼接而成。这一设计是为了分解桥梁压力,确保桥面宽广。由于厦门现有桥梁最多双向6车道,集美大桥建成后将成为进出岛通道中最宽敞的桥梁。
集美大桥沿线设立五石路互通、新环岛路互通、环东海域互通和同集路互通四处互通立交,以保证车辆顺利驶上大桥。途经机场段建设一座下穿明挖隧道,这段1.4公里的隧道是大桥施工的一大难点。集美大桥桥高设计为15米到20米,桥跨最大为100米,以满足桥下3000吨级船舶通过。
集美大桥的建设创下世界同型桥梁的建设速度记录,从2007年3月开始建设,至2008年5月整体完工,仅用时约2个月,是传统建设速度的2-3倍。集美大桥于2008年7月1日正式建成通车,为厦门地区交通带来了显著的改善与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