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塔,位于河北省定州市,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塔。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定州塔,探寻它的传奇故事。
一、定州塔的历史渊源
定州塔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据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时,路过定州,为了纪念此次征战,下令修建了这座塔。定州塔最初名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后来因塔内供奉有佛像,逐渐演变为“定州塔”。
定州塔历经多次修缮,现存建筑为明代重建。塔身八角七层,高约40米,是一座典型的八角形楼阁式砖塔。
二、定州塔的建筑特点
1. 八角形设计:定州塔采用八角形设计,这种设计在古代建筑中较为罕见。八角形象征着天地四方,寓意着塔的坚固和永恒。
2. 七层塔身:定州塔共有七层,每层都设有窗户,可以俯瞰定州美景。塔内设有楼梯,供游客登塔观光。
3. 砖石结构:定州塔采用砖石结构,塔身由青砖砌成,塔檐由青石雕刻而成。这种结构使得塔身更加坚固,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
4. 雕刻艺术:定州塔的雕刻艺术十分精湛,塔檐、塔身、塔顶等部位都雕刻有精美的图案和佛像。这些雕刻作品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三、定州塔的文化内涵
1. 佛教文化:定州塔最初为佛教建筑,塔内供奉有佛像。在古代,定州塔是佛教信徒朝拜的重要场所。
2. 历史见证:定州塔见证了定州的历史变迁。从唐代至今,定州塔经历了多次战争、自然灾害,但始终屹立不倒,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
3. 民间传说:关于定州塔,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定州塔的传说”,讲述了定州塔守护定州的故事。
四、定州塔的游览攻略
1. 交通:定州塔位于定州市区,交通便利。游客可以选择自驾、乘坐公交车或出租车前往。
2. 门票:定州塔门票价格为50元/人。
3. 开放时间:定州塔全年对外开放,开放时间为8:00-18:00。
4. 游览路线:游客可以沿着塔身从底层开始攀登,每层都有精美的雕刻和佛像。登至顶层,可以俯瞰定州美景。
五、定州塔的未来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定州塔逐渐成为了定州市的一张名片。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定州塔,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修缮保护:对定州塔进行定期修缮,确保其安全稳定。
2. 文化传承: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传承定州塔的文化内涵。
3. 旅游开发:开发定州塔周边的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线路。
定州塔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塔,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走进定州塔,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工匠的智慧,领略到佛教文化的魅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定州塔将继续传承历史文化,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开元寺塔,建于高大的台基之上,十一层,塔基外围周长128米,高83.7米。
塔身为八角形,平面由两个正方形交错而成,一改宋以前早期塔的四方形式,显得雄伟大方,秀丽丰满。
塔身为砖木结构。
砖的规格不一,约有十几种。
为了增加砖与砖之间的拉力,加筑了松柏木质材料,故当地流传着“砍尽嘉山(在曲阳县)木,修成定州塔”的民谚。
从此塔修造时间之长,用料之繁多,可以想见当年建造工程之浩大和修造工艺之精巧。
此塔建造十分精巧。
塔身分内外两层,外涂白色,东、西、南、北四面设券门,其余四面辟棂窗(假窗),窗由大方砖雕刻而成。
最上两层,则八面均辟券门。
门为拱券式,券外绘方形图案,设有砖雕门额、门簪。
塔的各层,均叠涩出檐,托出一平台,惟底层有瓦脊。
各层檐角皆有挑檐木,外端有铁环,原置有风铎(大铃)。
塔心和外层之间形成八角形环廊,犹如大塔中包着一层小塔。
回廊两侧设有25个壁龛,龛内有壁画或泥塑像,回廊顶端有雕花砖天花板,并加彩绘,刻制精美细腻。
在塔座基主壁龛内,以及各层回廊的砖壁上,嵌有许多碑刻和名人题咏,对研究宋代历史及古代建筑有重要价值。
沿各层砖质梯阶顺级而上,可达塔顶。
凌塔顶远眺,河北平原纵横阡陌,太行峰峦蜿蜒起伏,城市村落,河流道路,历历在目。
笔者曾数度登临,每每生发出“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切实感受。
前人曾有诗赞叹此塔之高:“每上穹然绝顶处,几疑身到碧虚中。”定州开元寺塔整体结构由内、外层衔接而成,之间形成回廊,犹如外塔环抱内塔;上下两层之间,内设升蹬梯道,穿过塔心逐层攀旋登高。
塔身底层阁楼最高,外观塔四面开门,内塔外壁各设一个单体佛堂与外门相对应,唯东北角开设一条登塔券门。
底层阁楼作双重出檐,底檐砖砌呈棱形,上层檐作仿木三跳斗拱、施彩绘。
斗拱承托上层塔身平台。
底层内部中心设藻井,原有泥塑立佛一尊。
顶部四周作仿木斗拱,向上叠涩收成攒尖顶。
三层以上天花板均为彩绘。
七层以上是拱券式顶,内壁与券顶绘制佛像与飞禽走兽图案,回廊两侧设有25个壁龛。
在塔座主龛内,以及各层回廊砖壁上,嵌有许多碑刻与名人题咏,原为45块,现存34块。
塔的东、西、南、北四面均开辟券门,其余佛画均为开元寺僧人生活之场面。
将不同性格的人物描绘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艺工绘手别具一格的独创才能。
最上两层八面开辟问券门,为拱券式,设有砖雕门额、门替。
券顶上饰有桃尖形的得香火烟气,逐层向上,且线各渐增,象征着“佛光普照,香火缭绕”的佛门盛景。
十一层内回廊东面券顶上开一近垂直的天井,跨越其上即可登上塔刹。
自塔有史以来,登临者不计其数,但能升登塔刹(俗称宝塔葫芦)者甚少。
塔顶层八坡八脊,上覆布瓦,瓦垄深可容人平卧。
八角脊檐各塑坐式铁佛像(护法天神)一尊,角脊交汇处是砖砌的莲花瓣,其上是塔刹铁座,上面有六节组成的铜铸葫芦。
登极远望,可俯瞰城池,统揽全市,“东观碧海连天,西看嘉山虎踞,北视滱水龙盘,南眺银河茫茫。”诚不愧为中山巨观。
宋代以后,开元寺塔素为人们游览的场所,定俗遇节登塔,曾数次发生惨祸。
明穆宗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正月十六日,群往登眺,有人诈言州守且至,游众惊迫,互相拥护,压死者二百三十七。
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五月五日,村民登塔眺望甚众,忽讹传州牧封锁塔口,游人惊恐,拥护而下,压死者三百余人。
开元寺塔挺拔耸立,造型威武端庄。
明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知州袁瑄曾作诗云:“郡城南面梵王宫,突兀浮图倚半空。
滱水无波看倒影,恒山有翠接危峰。
顶安珠树迎朝旭,檐奏金铃听晚风。
每上穹然绝顶处,固凝身到碧空中。”另有巡按陕西御史龚樊贤诗句:“缓步浮屠百丈中,荡怀柳絮杏花风。
身从十二楼边过,目尽三千世界空。
何处尘缘能我佛,此间心与太虚通。
有时跨鹤还来止,更上青天第一重。”
定州是先有开元寺,后有定州塔。
开元寺的前身最早是七帝寺,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公元491年,隋朝开皇16年将七帝寺改为正解寺,到唐代天即公元904—907年正解寺改为开元寺。
河北民间将沧州铁狮子与定州开元寺塔、正定隆兴寺菩萨像并称为“河北三宝”;也有华北四宝之说指的是:“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
开元寺塔建于北宋初年,因建于开元寺内而得名,因它位于定州城内,又俗以定州塔呼之。
据文献记载,宋朝初年,开元寺僧会能往西天竺(印度)取经,得到佛教中传说的舍利子回来复命。
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宋真宗下诏,命在定州开元寺内建塔纪念,到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建成此塔,历时55年。
(据《定县志》记载,另有一说:此塔始建年份相同,但建成于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至和二年为重修之年,按此说修造时间当为22年。
)
宋、辽对峙,此塔在军事上起过重要作用。
当年,定州所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有史料说,天下十八道,惟河北最重。
河北三十六州军,惟定州最重。
定州“实为天下要冲之最”。
宋代,定州是北部边防要地,北与契丹相接,经常发生战事,宋王朝为了防御契丹,常利用此塔瞭望敌情。
此塔高耸云端,登塔远眺,可瞭望契丹之动静,故又称“瞭敌塔”。
扩展资料:
定州塔全部为砖木结构,平面八角十三级。
平面由两个正方形交错而成。
比例匀称,外观秀丽。
塔基外围边长一百二十八米。
第一层塔身较高,上有塔檐平座,其他各层只有塔檐(除一、二层之间有平座外,其他各层无)。
塔檐是用砖层层迭涩挑出短檐,断面呈现凹曲,别具风格。
砖的结格有十几种之多,最大砖长七十厘米,宽二十四厘米,厚十厘米;最小砖长三十六厘米,宽七点八厘米,厚七厘米。
为增强砖之间拉力加筑了许多松拍木质材料,足见工程繁复。
塔刹是在刹座上施以巨大忍冬花叶,覆钵上置铁制相轮和露盘,最上有青铜宝珠两个。
此塔是北方古塔中唯一的一座穿心式结构塔。
整个塔身犹如大塔中又包着一座小塔,塔内还嵌有碑刻四十五块,现存三十四块。
中心八角形柱体内有砖阶登顶。
其建筑比例匀称,结构严谨。
塔有四个正面辟券门,其余四面设假窗,雕几何形窗棂;塔内每层均有梯级。
塔分内外两层,两层之间形成八角形廊。
各层回廊壁上,历代碑刻和名人题咏甚多。
塔内有佛龛、内壁龛绘有壁画,供有塑像,极为精美。
开元寺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10多次地震,清光绪十年(公元1844年)6月,塔的东北面从上到下塌落下来。
破坏了这一雄伟古建的完整,但至今依然挺拨屹立。
建国后,国家多次对塔进行全面修缮。
1961年3月4日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间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之后,宇宙间发生了一场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的大战。
远古时代,世上一片荒凉,人们过看饮毛茹血的生活。
这时昆仑山上有一座光明宫,光明宫里住着一位火神,名叫祝融。
祝融很慈祥,很,有同情心,就传下火种,教给人们用火的方法。
人们从光明宫取来火种,把捕获的野兽放在火上烤熟了吃,这样既好吃,又不生病,所以,人们都很崇拜火神祝融。
这样,便触怒了水神共工。
共工住在东海里,他性情暴躁,实力强大。
共工认为世人可恶,水与火都是人们生活离不开的东西,为什么只敬火神,不敬我水神呢?
他一气之下便决定和祝融一决高下。
出发前,他叫来家将黑鱼精,做了一番交待,便带领着水族向祝融的光明宫杀去。
结果共工大败,他又羞又恼,一头撞向不周山。
不周山一倒,顿时天河倾斜,洪水泛滥,这才有了后来的女娲补天之说。
这一日,共工的家将黑鱼精,听说共工战败便惶惶不可终日,他害怕祝融再次打到东海水宫。
这时,守护宫门的小将来报:禀黑将军,东海龙王有请。
黑鱼精心神不宁,觉得守在水宫也是坐卧不安,不如前去与东海龙王敖广小酎几杯,也好排遣心中的不悦。
黑鱼精想罢,吩咐到:坐骑!那小将化作一龟,黑鱼精跨上去,须臾间便到了东海龙宫。
黑鱼精从龟背上下来,刚走两步,东海龙王便从宫中迎了出来。
待二人走近时,龙王跪地,口称:小神敖广拜见黑将军!黑鱼精也不搀扶,只说到:敖广无须多礼,起来吧!原来,黑鱼的神职比他高,辈分也比他高。
神话中,共工是伏羲、女娲时期的水神。
龙王是大禹治水后,经女娲娘娘册封才任职东海水晶宫的。
所以敖广见了黑鱼精又是下拜,又是称“小神”。
礼毕,东海龙王引着黑鱼精来到水晶宫。
二人分主次坐下后,东海龙王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将军应尽早些释怀才好。
黑鱼精说:我水族强大,为何惨败?
东海龙王苦笑着说:将军,咱先不谈这些,喝酒,喝酒!说罢,一群宫女手托器具,把酒菜呈上来。
这酒是水晶宫的琼浆玉液,那菜尽是人间绝无的海味珍馐。
酒菜齐备,二人边饮边唠。
说话间,东海龙王不时轻叹。
黑鱼问他:敖广有何不快?龙王长叹一声说:不瞒将军,这次征讨祝融,我派出十万水族助战,不料一兵一卒未回,全部战死。
这样一来,我东海龙宫就缺了兵器,无战事尚可,一旦有战事,便无以应敌。
黑鱼说:原来如此,你尽不可忧虑,兵器一事包在我身上。
龙王大喜,又忙向黑鱼敬酒,以示谢意。
酒罢,龙王便引黑鱼到后花园游玩。
后花园有赏不完的美景,若不是有龙王引着,只能是移步换景,看不出景致的妙处。
最后,他们来到了涌泉池,池中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涌泉。
黑鱼问:这是海底,怎么还有涌泉?龙王说:将军有所不知,这涌泉都通陆地的地下暗河。
当年禹王治水时,不仅让地上河都流入东海,同时也疏通了地下暗河,让地下暗河也都通了东海。
这涌泉个个都是通陆地的海眼。
龙王指着一个涌泉说:这个通花果山水帘洞,又指着一处说,这个通中原定州。
(那是公元前22世纪前,定州归九州之一的冀州管辖,还不叫定州,为讲故事方便,且称“定州”)。
黑鱼说:水帘洞就是一个山洞,定州是中原,我倒想去看看。
龙王说:将军说得是,你去去便回,晚宴我备下,等将军回来。
说罢,黑鱼精纵身越入通往定州的海眼中。
其实,大禹治水时,通海底的地下河,他都做了封印。
防得就是水族通过地下海眼到陆地作怪,封印后,只能进去,却不能回来。
这个秘密,龙王不晓,黑鱼精就更不知道了。
黑鱼精进入海眼,顺着暗河边上的界碑,须臾间便到了定州。
他找到一口井,想从井中出来。
他纵了几次身,却出不了水面。
他觉得蹊跷,便在水下细细察看。
这时,他看到了禹王的封印。
面对封印,他发狂了,疯了一般在水中上下跳跃翻滚。
他这一番折腾,井喷了。
不到一个时辰,定州便是一片汪洋,百姓死伤无数。
土地神怕守土失责,急忙上天庭奏报玉帝。
玉帝急召东海龙王陈述事由。
龙王不敢隐瞒,便以实情相报。
玉帝听罢,便命土地神协助龙王到定州拯救百姓,并处置黑鱼精以绝后患。
接玉帝旨意后,土地神与东海龙王便来到定州。
他们找到一口井,使井与暗河相通,滔滔洪水便进入暗河,通过海眼注入了东海。
那黑鱼精还在那口井中,他出不来,也回不去。
正欲在发狂时,一座土山向他压来。
他急欲挣脱,土山下有东海龙王和土地神的双道封印,压得他动弹不得。
如今,那座土山还在。
神仙一天,人间一年,时间一晃就过了三千年。
镇压黑鱼精的土山还在,但东海龙王和土地神的两道封印,法力却在日益消耗。
这对黑鱼精来说都不是秘密,他等待的也是这一天。
所以从土山压顶的那一天起,他便一刻不闲的修炼自身的五行之术。
这三千多年的修炼,封印的消耗,他觉得足可以脱身了。
于是他试着动了一下身体,却纹丝未动。
他继续修炼,一点儿都不气馁。
但他发现,每修炼一天,身体就动一动。
越动空间越大,他暗自欢喜,知道这是修炼所为。
就这样,他不停地修炼,身体也在不停地移动。
三个月后,黑鱼精的身体便移到了另一口井中。
他想进入地下暗河,但有禹王的封印,他还是不能得逞。
他又怒了,并且怒不可遏。
于是决定搅动井水,让定州变成一片汪洋,然后从地面上顺流回东海去。
这口井就在土山的东南方,与土山相距也不过三百米。
但时间却到了宋朝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
那口井的上方正是佛教圣地“定州开元寺”。
听到井里水声大作,寺内主持知道是黑鱼精从龙王的封印中脱身了。
若不施法降之,定州必遭祸害。
主持点燃信香,跪在观世音菩萨面前祷告。
一柱香还未燃到一半,那井水已涌进大殿。
寺里的僧人一时间乱作一团。
因大殿地势凸兀,众僧便纷纷来此躲避。
那井口的水越涌越高,寺院里矮一些的房子已经被水淹没了。
大殿地势虽高,但那水也已经到塑像的脖颈了。
这时,轰隆隆一声巨响,一座高耸入云的八角形巨塔落在院中。
塔落水去,寺院中的水都往塔基处流去。
那井在哪儿呢?人们正疑惑,就听到从空中传来:孽障!你三千年前犯了天条,害死了无数人,既不知悔改,那就用这塔压住你。
你可记住,这塔是舍利宝塔,你再怎么修炼,也达不到宝塔的法力。
我另有封印,这是佛家至上的法器,就让它封住井口吧。
这时人们才看到是观世音菩萨在祥云之上。
观世音菩萨说罢,一弹手指,一方黄绢从祥云处飘向塔中。
观世音菩萨转身隐去。
众僧口颂禅语,伏地跪送。
送走了观世音菩萨,众僧忙从券门进入塔内,都想看个究竟。
就在塔基中心处,大家看到井口已被石板盖住。
石板上有观世音菩萨的封印,封印上还有梵文字样。
再听声音,石板下没有了任何动静。
后来,由于地震,那塔的东北角坍塌了。
在缺角的一百多年时间里,那黑鱼精也没敢动过。
人们都知道,黑鱼精不是不想动,而是那宝塔的法力太大了。
开元寺塔建于北宋初年,因建于开元寺内而得名,因它位于定州城内,又俗以定州塔呼之。据文献记载,宋朝初年,开元寺僧会能往西天竺(印度)取经,得到佛教中传说的舍利子回来复命。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宋真宗下诏,命在定州开元寺内建塔纪念,到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建成此塔,历时55年。(据《定县志》记载,另有一说:此塔始建年份相同,但建成于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至和二年为重修之年,按此说修造时间当为22年。)
宋、辽对峙,此塔在军事上起过重要作用。当年,定州所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史料说,天下十八道,惟河北最重。河北三十六州军,惟定州最重。定州“实为天下要冲之最”。宋代,定州是北部边防要地,北与契丹相接,经常发生战事,宋王朝为了防御契丹,常利用此塔瞭望敌情。此塔高耸云端,登塔远眺,可瞭望契丹之动静,故又称“瞭敌塔”。
定州塔曾是宋清两代僧道徒和广大民众朝拜游览的胜地,每当晴日,碧空万里,游人如织,登高远眺,西北方曲阳一带的嘉山尽收眼底,在塔的正南方,可一眼望到距城25公里的大沙河,波光粼粼的河水象一条银色的缎带,横卧在平坦的大地上,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登塔,写诗抒怀,“举飘接六汉,醇然玉色醪。不饮亦自醉,烈烈风生袍”;“安得生羽翼,高飞弄云”。只有亲临塔顶,才能体味出这座集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于一身的古代文物建筑的深刻内涵。
开元寺塔从始建至今,已有整整一千年的历史。在长达千年的风雨剥蚀中,此塔经历了十几次地震,但古塔仍巍然耸立。可惜的是,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六月,塔身东北面自上而下塌落,破坏了这一重要建筑物的完整。从1986年开始,国家文物部门投巨资对其进行整体加固维修,2001年年底已基本竣工,2002年年底向社会开放,这一历史名塔将以崭新的面貌重现在世人面前。
开元寺塔自建成后距今已有950余年的历史,在此其间定州历经了10多次地震,但定州塔损坏较小。导致定州塔倒塌半块的大地震发生在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6月,当时塔的东北面自塔顶至塔座之间垮塌、剥落了一角,露出了塔中塔,如上面照片所示。自此后无人敢去修缮,这种状态持续了一百多年的时光,因此关于“定州八大怪”的民谣中才有了“定州塔缺半块”之说。
在定州塔被地震损坏103年后,即1987年,国家文物部门投巨资对残塔进行了整体加固和维修,2001年年底基本竣工,2002年底向社会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