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大桥(八一大桥在哪里)

旅游攻略 (13) 2周前

八一大桥,一座位于我国江西省南昌市的特大型公路铁路两用桥,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八一大桥不仅是我国桥梁建设史上的里程碑,更是承载着我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记忆。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八一大桥,探寻这座桥梁背后的历史故事。

一、八一大桥的历史背景

1. 抗日战争胜利与八一大桥的诞生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之前的抗日战争中,我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缅怀先烈,1958年,我国决定修建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以表彰抗日战争中的英雄。

2. 八一大桥的建设历程

八一大桥的建设历经艰辛,自1958年开工至1969年竣工,历时11年。在这期间,我国桥梁建设者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建成了这座世界瞩目的桥梁。

二、八一大桥的建筑特点

1. 建筑结构

八一大桥全长4589米,其中主桥长1117米,宽24.5米。主桥采用三跨连续钢桁梁结构,桥面为双线铁路和四车道公路,桥下可通过500吨级海轮。

2. 技术创新

八一大桥在建设过程中,我国桥梁建设者创造了多项技术创新。如首次采用悬臂施工法、大吨位吊装设备、高强度钢材等,为我国桥梁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3. 美观与实用相结合

八一大桥在设计上注重美观与实用相结合,其外观简洁大方,线条流畅,宛如一条钢铁巨龙蜿蜒在赣江之上。

三、八一大桥的文化价值

1. 抗日战争胜利的象征

八一大桥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在桥梁建设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也象征着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桥名“八一大桥”正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命名的。

2. 民族精神的传承

八一大桥的建设过程中,我国桥梁建设者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顽强拼搏精神。

3. 历史文化的传承

八一大桥不仅是桥梁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桥上刻有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让人们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四、八一大桥的现状与展望

1. 八一大桥的现状

八一大桥自建成以来,一直承担着重要的交通使命。如今,八一大桥已经成为南昌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2. 八一大桥的展望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我国对八一大桥进行了多次改造和扩建。未来,八一大桥将继续发挥其在我国桥梁建设史上的重要地位,为我国交通事业贡献力量。

八一大桥,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钢铁巨龙,见证了我国桥梁建设的发展历程,也成为了我国民族精神的象征。让我们共同致敬八一大桥,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南昌的八一大桥是什么时候建的,有多长,多宽

1. 南昌的八一大桥建成通车的时间是1997年10月1日。

2. 八一大桥全长约6公里,其中主桥长1040米,南引桥2017米,北桥1314米。

3. 八一大桥的主孔跨度为160米,桥塔高度为103米,桥面最大宽度为75米。

4. 大桥两侧的护栏由不锈钢精工制成,其间对称镶嵌着形态各异的十二生肖汉白玉台。

5. 八一大桥的设计荷载为汽车——超二十级,可运行550吨重型车辆。桥下三级航道,可通过40吨三级轮船。

6. 大桥主桥北端设有铜铸双狮雕塑,桥身采用黑花岗石与汉白玉材料,展现出敏捷与灵动之美。

7. 八一大桥的建成,不仅是一座交通工程,更是南昌市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象征,将一江两岸的景观融为一体。

八一大桥介绍

八一大桥,又名南昌八一大桥。建成于1936年,原名中正大桥,系木面桥梁。1949年后,该市对中正大桥进行了改建,并将其“中正”更名为“八一”。当时“八一大桥”桥宽仅为10米,后来,桥上交通日益繁忙,“八一桥”显得越来越不堪重负,于1995年11月5日动工兴建新八一大桥。新八一大桥位于原桥上游50米处,全长3000多米,是江西省第一座斜拉桥,也是江西省南昌市最长的一条斜拉索桥。于1997年9月29日正式建成通车,它东起阳明路,跨越赣江,西接庐山南大道,北连昌北开放开发区,接昌九高速公路。是连接湘、鄂、皖及赣北各地的重要通道。

桥梁介绍

久负盛名的八一大桥建成于1936年,原名中正大桥,系木面桥梁。

由于不堪城市日益发展的交通重负,于1995年11月5日动工兴建新八一大桥,是南昌乃至江西最长的一座斜拉索桥,创造了多项全国之最。

建筑详情

新八一大桥由南昌城市规划设计院、江西交通设计院设计,中国建筑集团施工。主体设计为双独塔双索面扇形密索体系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斜拉桥。工程由主桥、引桥、引道三部分组成,全长约6公里。其中主桥1045米,南引桥2017米,北桥1314米。桥面有效宽度28米,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20年远景交通流量为2.6万辆/昼。主墩4米大直径桩8根,为国内最大直径的桩基,副孔墩采用2米直径桩44根。主孔为4×160米跨斜拉桥,塔高103米,副孔6×50米跨连续梁,主孔通航净空10米,为三级通航标准。1997年10月1日建成通车。大桥建设资金4.4亿,总投资6.6亿元(含两岸道路工程)。

在酝酿了一系列关于“八一桥”的改、扩建方案后,1995年,省委省政府决定重建一座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化大桥,以此取代“八一桥”。消息一出,引来了一些争议,毕竟这座桥已经伴随着南昌人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大家对它有着很深的感情。车宇琳和新桥设计建设工程部的所有同志顶着压力开始了设计施工,这必须是一座跨世纪、具有一流设计水平的新大桥。经多次讨论,最后在十余个桥型方案中选定了对称布置的“双独塔、双索面、密索体系斜拉桥”桥型。新八一大桥设计建设工程部大胆采用4米桩径为主塔基础,使主塔基础和工程数量仅为国内同等跨度斜拉桥的32%,创造了当时的国内第一。在全国同类规模的桥梁中,八一大桥建造时间最短、造价最低。1997年9月29日,大桥建成通车。新桥建成后,江泽民总书记亲自题写“八一大桥”四字悬于大桥中央。此后,雄伟的桥姿、日益方便的交通,使曾经有过的争议日渐消失。如今的八一大桥由主桥、引桥、引道三部分组成,全长约6公里,其中主桥1045米、南引桥2017米、北桥1314米。桥面有效宽度28米,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为每小时60公里,是江西省第一座斜拉桥。北连昌北开发区,接昌九高速公路,是连接湘、鄂、皖及赣北各地的重要通道。整座大桥宛如巨龙横卧在赣江之上,成了南昌一道新的风景线。

更多关于建筑行业独家信息,敬请实时关注建筑网微信号。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八一大桥在哪里

八一大桥在江西省南昌市境内。

八一大桥是中国江西省南昌市境内连接红谷滩区和东湖区的过江通道,位于赣江之上,是南昌市城市主干道路网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一大桥建成于1936年,原名中正大桥,系木面桥梁。1949年后,该市对中正大桥进行了改建,并将其“中正”更名为“八一”。当时“八一大桥”桥宽仅为10米,后来,桥上交通日益繁忙,“八一桥”显得越来越不堪重负,于1995年11月5日动工兴建新八一大桥。

新八一大桥位于原桥上游50米处,全长3000多米,是江西省一座斜拉桥,也是江西省南昌市较长的一条斜拉索桥。

八一大桥的建筑结构

八一大桥分别由跨江主桥、引桥、引道、三部分组成,主桥路段呈东南至西北方向布置。八一大桥为双独塔双索面扇形密索体系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斜拉桥,主桥主孔为塔、梁、墩固接,主梁采用双主梁断面,悬臂浇注施工,体系为对称布置的“双独塔、双索面、密索体系斜拉桥”桥型。

八一大桥的主梁由4片单位室的箱梁组成,现浇施工,桥墩采用4米大直径桩八根直径的实心桩基,斜拉索采用双索面,房形密索布置,拉索为PE护套柔性索,南引桥为三层喇叭式互通立交,北引桥为二层高架型立交。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八一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