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比干庙(河南新乡比干庙)

比干庙,位于河南省新乡市,是一座为纪念我国古代著名忠臣比干而建立的庙宇。比干,商朝末年的一位贤臣,因忠谏而死,其忠诚、智慧和勇敢的事迹流传千古。比干庙不仅是一座纪念比干的圣地,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将带您走进新乡比干庙,探寻千年古韵,感受忠魂永恒。

一、比干庙的历史渊源

1. 比干庙的建立

比干庙始建于北宋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据史料记载,比干庙最初是一座祠堂,供奉比干像。后经多次扩建,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2. 比干庙的历史变迁

历经沧桑,比干庙几经修缮,见证了我国历史的风云变幻。在明朝、清朝等朝代,比干庙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建和修缮,使其更加宏伟壮观。

二、比干庙的建筑特色

1. 庙宇布局

比干庙布局严谨,分为前殿、中殿、后殿三个部分。前殿供奉比干像,中殿供奉比干夫人及子女,后殿为纪念比干事迹的陈列馆。

2. 建筑风格

比干庙的建筑风格为明清时期典型宫殿式建筑,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庙内共有大小殿堂18座,其中最为著名的为大殿、二殿和三殿。

3. 殿内装饰

比干庙内装饰精美,壁画、雕刻、石雕等艺术品琳琅满目。其中,大殿内壁画《比干谏诤图》生动描绘了比干忠谏的故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三、比干庙的文化内涵

1. 忠诚精神

比干庙作为纪念比干的圣地,传承了比干忠诚、智慧、勇敢的优良品质。比干忠诚于国家、忠诚于君主,这种忠诚精神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2. 儒家思想

比干庙是儒家文化的象征,弘扬了儒家“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念。比干庙内的碑刻、匾额等文物,均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

3. 民间信仰

比干庙也是民间信仰的重要场所,每年都有众多信徒前来祭拜。比干作为忠臣、贤臣的代表,深受民间敬仰。

四、比干庙的当代价值

1. 文化传承

比干庙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 教育意义

比干庙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通过参观比干庙,人们可以了解比干的事迹,传承比干的忠诚精神。

3. 旅游资源

比干庙作为新乡市的重要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新乡比干庙,一座承载着千年古韵的庙宇,见证了比干的忠诚、智慧和勇敢。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忠魂永恒,更能够汲取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我们走进比干庙,感受历史的厚重,传承比干的优良品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比干庙详细资料大全

坐落于河南卫辉的比干庙是重要的庙墓合一建筑群之一,是中国第一座含墓祭人之祠庙,称为“天下第一庙”。庙宇宏敞,建筑巍峨,古朴壮观,显示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比干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比干墓为中国第一座有记载的坟丘式墓葬,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比干庙 外文名称 :Bigan Temple 地理位置 :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 :79.1万平方米 开放时间 :夏季8:00—19:00 冬季 8:30—17:30 景点级别 :国家AAAA级风景区 门票价格 :40元 著名景点 :乾隆御碑亭比干墓明代“落叶归根”照壁开心柏 特色 :天下第一庙,天下林氏根 所属城市 :河南省新乡市 所属国家 :中国 行前必读,景区动态,景区介绍,关键信息,简介,相关传说,版本一,版本二,景区分布,综述,庙区,文化展示区,生态园林区,林氏纪念区,商业服务区,旅游信息,建筑分布综述,林氏姓源碑,比干墓,开心柏,特色,庙宇,墓地,天下第一碑,书法艺术, 简介 比干庙位于河南省新乡市下属的县级市卫辉市。 比干庙 比干为中国历史中以死谏君的忠臣,称为“天下第一仁”。周武王封比干为国神。北魏孝文帝因感念其忠心而建庙。 比干庙历代都由卫辉古城内官府维护。 现存留的建筑群为明代弘治7年重建。比干庙是重要的庙墓合一的建筑群,是中国第一座含墓祭人之祠庙,称为“天下第一庙”。庙宇宏敞,古朴壮观。 整个庙宇的主体建筑由神道、照壁、山门、二门、碑廊、木坊、配殿、大殿等组成,总建筑面积达4.7万平方米。 庙内保存著很多有着重要价值的文物古迹,其书法、雕刻、建筑风格都有很高的品位和历史价值。 比干庙是1996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构成集墓葬、庙宇、珍贵历史文物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比干墓为中国第一座有记载的坟丘式墓葬,墓葬以其历史悠久、布局完整、规模宏大、文化积淀丰富等特点,占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称为“天下第一墓”。 比干庙内碑碣林立,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剑刻碑到清朝乾隆亲书御碑,共64通,几乎含盖了我国历史上所有朝代。 孔子剑刻“殷比干墓”碑,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的孔子真迹,被誉为“天下第一碑”,北魏孝文帝的《皇帝吊殷比干墓文》相传为南北朝著名书法家崔浩书,为魏碑精品之上。 清乾隆御书的《过殷太师墓有感》为端正的楷书,笔韵严整雍容,华丽端庄,有帝王之风。碑廊左侧第四通石碑,为清朝刘希龙所写的行书“三代孤忠”四个大字,气势磅礴,端庄得体。 碑中精品还有唐太宗的《封殷太师比干诏》、《祭殷太师比干文》,元朝刘敏中的《赦修比干墓碑》等。这些都是举世名碑,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丰富宝库。庙内的特色植物开心柏、板柏、没心菜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观。 比干为世界林氏之太祖。卫辉比干庙,天下林氏根。卫辉市委、市 *** 从1993年开始,每年举办比干诞辰纪念会,国内外林姓子女纷纷前来卫辉朝拜谒祖,比干庙已成为海内外比干后裔祭谒的圣地。 相关传说 版本一 “通菜”是比干庙最有名的传说。据说比干惨遭纣王剖心以后,忠魂触动天庭,玉皇大帝差遣姜子牙前来搭救,让比干缄口不语,骑马南行,到达心地(即新乡),就可长出新的心脏。他掩袍不语,面似土色,策马南行,不料行至牧野遇上妲己变成的老妇拦路叫卖通菜。 比干问:“菜没心能活,人没心如何?”老妇答曰:“菜没心能活,人没心该死。”比干听后,口吐鲜血,坠马身亡。 忠魂化作千年碧,赤窍似留一片云。 至今,比干墓冢上和庙周围的田野里仍然生长著一丛丛通菜。通菜,三片叶,没有心,人们认为是比干的七窍丹心化成。历史的飞逝,抹去了人们对古代史实的记忆,渐渐演变成这神秘莫测的传说,以此来寄托对比干的崇敬与哀思。 版本二 比干作为商代帝乙的弟弟,被封为相臣。帝乙病亡,纣王继位,比干以相位辅佐,励精图治,勤政恤民,殷商王朝日益富强。但纣王随及沉迷于酒色之中,重用奸臣,疏于忠相,殷商王朝又迅速走上颓败之路。 吊比干文 结果,“微子去之,萁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传说比 *** 时,被纣王挖出心肝,血染摘星台。为了纪念比干的忠心,殷都朝歌的摘星台后改为摘心台,上面建造一座石坊,上书“忠烈坊”三个古朴苍劲有力,中间石柱上刻悲壮的楹联:“刚之忠之仁之勇之,惨也酷也悲也伤也!”是对比干最好的赞词。 据说比干被剖心后,经神人指点,南行70里,到新地之乡即可换心,但途中不能与人说话。 比干走到半路,见一老妇人在浇菜园,那菜个个无心,便问:“这无心菜能活吗?”老妇人狠狠地说:“人无心当死,却还要活,何况这菜?”比干气的七窍流血,当即倒地而亡,瞬时,天怒地怨,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覆盖了比干的尸体,形成了一个沙丘,就是天葬的比干墓。周武王灭商后,率领大臣专门到此封土祭典,镒比干为忠臣,并亲笔题了墓志铭,表达敬仰。 武王灭纣后,在太行山的森林里找到了比干夫人以及儿子,因她们避难时靠森林里的果子当粮食才得以生存。所以,武王就赐于林姓,封他为林穆公。也就有了天下林姓自比干一说。比干庙里还有世界各地的林氏会的捐助。现在,每年的春天,林氏的后裔,都会有代表来这里祭祖。 景区分布 综述 根据景区内的资源情况和开发基础,本旅游区发展布局表述如下:“一心、二环、五大功能区”。 以比干庙为核心,向外扩展,总体分为二个环:文化展示环、生态园林环。在此基础上,卫辉市比干林园旅游区共分为五个功能区,分别为庙区、文化展示区、林氏纪念区、生态园林区和商业服务区五部分,总面积约79.1万平方米,其中,扩大的旅游区面积约为74.4万平方米。 墓碑 2011年被列为国家AAAA级景区。 庙区 是国神比干林园旅游区的核心景区,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区,主要景观有照壁、碑廊、空心门狮、大殿、开心柏、北魏孝文帝碑、清乾隆御书碑、孔子剑刻碑、墓地等,建成区面积约为4.7万平方米(另外,重点保护区,分别向四个方向各外扩100米,该区域用作生态园林建设。) 文化展示区 包括庙区的重点保护区向南扩展200米,东西宽为353米的区域,以及比干广场(半径为63米,面积为1.2463万平方米)、殷商风趣园(面积2.57万平方米)、戏楼(面积400平方米)、名人碑林等,总面积约10.9万平方米。本景区的主要景观规划有:三仁祠、比干事迹馆、殷商历史文化馆、忠谏堂、文财神殿、比干广场、殷商风趣园、戏楼等。 生态园林区 在庙区以外,分别向东扩展200米、南扩展300米;向北扩展200米;向西到京广铁路的控制线,从而形成的区域为生态园林区。本景区的主要景观规划有:日湖、月湖、国神桥、国神山、竹园、梅园、松林、银杏长廊、果园、生态花卉苗圃、丹心亭等等,面积约为52.5万平方米(含庙区重点保护区),是比干林园旅游区的又一个核心景区。 林氏纪念区 位于庙区以外、生态园林区内的东北部,隐于密林之中,面积5万平方米。其主要功能是纪念与林氏有关的人物、事迹。本景区的主要景观有:林氏名人堂、林氏族谱墙、“六兰堂”、林氏名人塑像区、林氏宗亲堂(美国林氏馆、泰国林氏馆、印尼林氏馆、新加坡馆、广东林氏馆、海南林氏馆、福建林氏馆、台湾林氏馆等)、功德碑林,景区整体建筑风格为明清建筑风格。 商业服务区 在生态园林区的南部,比干大道东侧,面积有6万平方米。其主要功能是向游客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商业服务。主要景观有生态停车场、农家乐服务点(即新建的“国神庙村”)、茶楼、比干大道以及周围的高效生态农业园区。 旅游信息 1.景区开放时间 夏季8:00—19:00 冬季 8:30—17:30 2.取票地点:景区售票处 3.特殊人群预定标准: A.免费政策:1.2米以下儿童免票;现役军人持军官证免票,70岁以上免票,林姓客人持身份证免票 B.优惠政策:学生持学生证购优惠票,老人60岁以上持老年证购优惠票 建筑分布综述 国神庙属于庙墓合一的建筑群,现存的基本格局为明代弘治年间重建后的样子。庙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碑坊、神道、比干公塑像、影壁、山门、二门、木坊、碑廊、拜殿、大殿、配殿、石坊和墓碑等基本保存完整,庙宇宏敞,建筑巍峨,古朴壮观,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 登上比干庙山门石阶,仰观山门对面,巍然耸立著一座高6米、宽10米的照壁,是明代弘治年间的建筑物。其图案既不是雕龙画凤,也不是日月云水,前后正中央是由24块高浮雕绿色琉璃砖烧制的牡丹花卉图案,花根长在一个花瓶里,寓意林氏家族子嗣昌盛,支派同源。 比干庙书画展品 壁前后正中央是由24块高浮雕绿色琉璃砖拼砌的一丛丛“没心菜”。 照壁北为山门,山门古朴典雅,额上书“殷太师庙”四字。步入山门,甬道两侧有两株千古柏,一曰:忠柏;一曰:孝柏。孝柏长青,象征著比干忠贞而死,后裔忠孝昌盛。二门门楣上题有:“谏臣极则”四字,左右有石联:“主德谏难回,当此亲离众叛,欲尽如微子去,箕子奴,无以激亿万人忠贞之气;臣心剖不死,即此血溅魂飞,且将以周日兴,殷日衰,抗诉主君六七陟降之灵。”引人注目。步入二门,甬道两旁碑廊里碑石林立,现在珍存的86方碑碣,大都出于历代明君贤相、地方官吏和文人墨客的手笔。历代帝王及文人骚客纷纷慕名到比干庙拜谒并立碑纪念,已成了一座弥足珍贵的文化宝库。穿行其间,令人顿发思古之幽情。据史料和林姓家谱所记,比干庙、墓受到历代帝王的重视和保护,主要有武王封国神、魏孝文帝建庙、唐太宗下诏封谥、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等,他们把比干称为“三代孤忠”、“亘古忠臣”、“浩然正气忠良臣”,每当春秋两季,用“太牢”、“少牢”之礼祭祀,希望臣民像比干一样精忠报国。其中,魏孝文帝《吊殷比干文》格调古峭,风骨独特,是南北朝著名十大书法家之一崔浩所书,为魏碑体珍品,素与洛阳龙门二十品齐名,书法价值极高,被公认为艺术史上的杰作;唐太宗《祭殷太师比干文》高达丈二,魄力雄健,气宇轩昂;乾隆帝《御制诗文碑》清新隽雅;明代曾用升草书《题壁诗石刻》潇洒疏润,势若龙蛇;清代刘希龙行书《三代孤忠》字径尺半,苍劲雄浑,遒逸非凡。还有李白、王维、孟郊、陶潜、邵雍等留下赞美比干浩然之气的千古绝句。不难看出,书雕者是怀着何等心情挥毫弄刀的,不愧为艺术价值极高的稀世珍品。 林氏姓源碑 在比干庙内,悬有一林氏姓源碑,为明代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河南卫辉府裴骞所撰,碑文近千字,清晰可辨,是国内仅有的一方追溯林姓起源的石刻文物。碑文云:“夫比干以王子宗亲,少师重位,叹沉酗之乱法,伤市祚之伦表。是故不得不言,不当不死者也……”碑文所述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感人肺腑,确为传世之作。 沿庙中心的甬道前进,便是比干庙大殿院落。主体建筑有正殿、拜殿和东西两个配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九脊歇山顶,掩映在浓荫丛中。大殿前有巍峨的拜殿,上额书“殷太师庙正殿”。大殿系纯木结构,不用一枚铁钉,无论梁架、斗拱,全是凿木相吻,相互制约,显得绮丽壮观,气宇轩昂,古朴典雅。正殿里供有比干塑像,神态端庄,栩栩如生。其中,东配殿有三尊塑像。他们是比干的后代,中间是林坚公,他是比干的儿子。林氏根据地理位置而分为南北两大支系,右边的林放公,是比干的第二十四世孙,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河南光州林姓始祖,也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左边的林禄公,晋朝人,今天的东南亚林姓都尊崇这位林禄公为自己的祖先。西配殿敬奉的是妈祖神像,是林禄公的第二十二世孙女。据说她出生时满屋紫光,且香气溢人,弥月不闻哭声,故取名“林默”,尊称“默娘”。她是一位美丽、善良、勤劳勇敢且博学多才的渔家女子,她自幼好学,9岁开始研究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十几岁时就能预测海洋天气与风浪搏斗,经常在海上为远航的渔民引路,解救渔民们于危难之中,办下了许多好事。她鼓舞人们征服自然,抨击邪恶,在渔民心中有很高的威望。宋太宗壅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她因舍己救人而遇难,年仅28岁。她遇难之后,人们为她建立祀庙,并尊其为海神,亲切地称她为“姑婆”、“妈祖婆”,历代皇帝都有封号,总计册封40次,最后一次是乾隆封她为“天后圣母”。全球有妈祖庙1500多座,信奉者达1亿多人,中国台湾省70%的人信奉妈祖,不少台胞每年还要对妈祖举行“遥拜”,虔诚地面向林默故乡三叩九拜。1992年10月,中国邮电部发行《妈祖》特种邮票一套一枚,使这位英姿飒爽的中华女杰登上了“国家名片”。 林氏姓源碑 比干墓 穿过正殿便是比干之墓,墓前有座日月丹心坊,是明嘉庆年间修建的。上写6个大字“殷太师比干墓”,顶脊上有醒目的“飞云日月捧心”的石雕,寓意“忠心昭日月,浩气万古存”。石坊上的楹联虽已风化剥蚀,仍可辨读:“孤忠心不死,故社柏犹存。”意思是,比干对纣王的忠心和柏树一样万古长青。上面东边是太阳,西边是月亮,代表着比干的精神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中间的心代表比干的忠心。穿过丹心坊,是一座飞檐凌翘的墓碑亭。亭内竖立一块心形残碑,上刻“殷比干莫”,落款“宣圣真笔”,为乾隆皇帝所书。 这是孔子剑刻碑。相传孔子周游列国时,来到比干庙,他非常崇敬比干,拔出佩剑以大地为土,有意省略“墓”字下的“土”字,寓意比干是大地的儿子。后来,一位不学无术的县令,以为孔圣人一时疏忽,竟有这笔下之误,遂命手下人在“莫”字下添刻一个土墩儿。不料这画蛇添足之举,竟引来晴天霹雳,一声炸雷轰掉了“土”字,至今碑上仍留有雷痕。这只是人们出于对比干和孔子的崇敬编的神话而已,其实墓、莫二字在春秋时期是通用的。有人对此碑的真实性存在怀疑,因为在孔子的时代,文字多为籀文(即大篆),而这四个字却笔画粗硬,气势凝整。不过,文字的演变不应绝对划分顺序,况且是挥剑为书,只能削繁为简,所以,“殷比干莫”剑刻书应是孔子遗墨中的精品。根据专家鉴定,这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惟一一处孔子真迹,故称“天下第一碑”。 孔子剑刻 开心柏 跨出墓碑亭,面前豁然开朗。在空旷的天宇下,便是比干丞相高大的墓冢了,它静卧于郁郁青松之中,沐浴著日月之光辉。冢的四周砌著青石,墓顶隆起,高20米,占地20亩,冢的四周铺有小径。墓周古柏森森,虬枝老茎,一尽千年古柏的风姿和心中之豪情。令人惊奇的是,那株株柏树竟没有顶尖,有的还枝干开裂。相传,这些古柏棵棵树冠不经修剪自然形成平顶,据传说这些树在比干去世后,痛惜比干的离世,树的顶部全部枯死,好像在为比干脱帽致敬,表示对圣人的尊重,后被世人称为“平冠柏”。 说起主殿前的“开心柏”,它从根至每一枝树梢全都是裂开的,中间呈现一“心脏”的形状,据传说是柏树有感于比干的为人,为了要救比干将心掏出,使比干重返人间,继续伸张正义。但可惜树木有情天无情,比干是无法复活了,但开心柏却留在世上,成为比干庙的奇景之一。比干的精神感天动地,连草木也为之动情。这些柏树受日月之精华,得天地之正气,实为中华大地之罕物,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呢? 开心柏 特色 庙宇 庙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大殿为歇山九脊顶,拜殿位于大殿前边紧靠大殿。整体建筑保存相对完整,庙宇宏大,建筑巍峨,古朴壮观,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比干庙墓碑 墓地 是中国第一座有记载的坟丘式墓葬,墓地呈圆形,像心形,寓意丹心呈现宇宙之意,墓前有一石牌坊,上边的左右分别有石刻的日月,中间有一心形石刻。其寓意为比干公忠心报国,“日月照丹心”。 天下第一碑 在墓地与日月石牌坊之间,有一亭子,亭内竖立著一块墓碑,上面刻着“殷比干莫”四个大字,相传为孔子挥剑所刻,被世人尊为“天下第一碑”。 书法艺术 除了“天下第一碑”外,比干庙保存了大量的碑碣石刻,其书法价值无法比拟;如北魏孝文帝的《吊殷比干墓文》碑、唐太宗的《赠太师比干诏》碑、清乾隆御书的《过殷太师墓有作》碑等等,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丰富宝库。同时,也为开展文化旅游提供了良好条件。 地理位置

比干庙在什么地方

比干庙在河南。

比干庙(Bigan Temple),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比干村比干大道北端,占地400余亩,是以中国第一座坟丘式墓葬——比干墓,为基础建立的庙墓合一建筑群。1963年,比干庙内魏孝文帝吊比干文碑(含比干墓及其他石碑)被河南省文物局列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12日,比干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比干庙庙宇坐北朝南,主体建筑有比干庙牌坊、比干财富文化广场、丹心牌坊、神道、长福广场、照壁、山门、仪门、木枋、碑廊、拜殿、大殿、石坊、墓碑亭等,大殿后以阴阳墙相隔留存有巨大的“天葬墓”。

比干庙景点

日月丹心石坊位于比干庙大殿后,孔子剑刻碑前,为明隆庆年间修建,石坊两柱一间,面阔2.85米,高3.69米,额上有“殷太师比干墓”石柱上书联曰“孤忠心不死,故社柏犹存”。额柱下左右抱以古朴的石狮,抱鼓残缺,额坊雕刻精美,中间饰以巨大桃形“心”状,两旁有彩云烘日月,象征比干忠心昭日月。

林氏姓源碑立于比干庙大殿前,甬道西侧,因碑刻文中说及林氏姓源,故称林氏姓源碑,立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冬。河南卫辉知府裴骞所撰,碑文近千字,清晰可辨,是中国仅有的一块追溯林姓起源的石刻文物。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比干庙

比干庙景点介绍

比干庙景区,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比干大道北端,是北魏孝文帝因感念比干忠心而建,也是重要的庙墓合一建筑群之一。

景区总建筑面积达4.7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由神道、照壁、山门、二门、碑廊、木坊、配殿、大殿等组成,区内保存着很多有着重要价值的文物古迹,其书法、雕刻、建筑风格都有很高的品位和历史价值。

景点。

国神庙属于庙墓合一的建筑群,现存的基本格局为明代弘治年间重建后的样子。庙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碑坊、神道、比干公塑像、影壁、山门、二门、木坊、碑廊、拜殿、大殿、配殿、石坊和墓碑等基本保存完整,庙宇宏敞,建筑巍峨,古朴壮观,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

登上比干庙山门石阶,仰观山门对面,巍然耸立着一座高6米、宽10米的照壁,是明代弘治年间的建筑物。其图案既不是雕龙画凤,也不是日月云水,前后正中央是由24块高浮雕绿色琉璃砖烧制的牡丹花卉图案,花根长在一个花瓶里,寓意林氏家族子嗣昌盛,支派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