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北部,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地。这里山水相依,景色宜人,被誉为“人间仙境”。武夷山就是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的地方,更是无数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本文将带您走进武夷山,感受这片神奇土地的魅力。
一、武夷山自然奇观
1. 丹霞地貌
武夷山丹霞地貌分布广泛,以大红岩、九曲溪、天游峰等景点最为著名。丹霞地貌形成于侏罗纪晚期,距今约1.6亿年。这里的岩石色彩斑斓,形态各异,宛如一幅幅精美的画卷。
2. 九曲溪
九曲溪是武夷山的一颗明珠,全长9.5公里,两岸奇峰异石,景色迷人。乘竹筏游览九曲溪,既能欣赏到溪水潺潺、鸟语花香,又能领略到武夷山独特的山水风光。
3. 天游峰
天游峰是武夷山的主峰,海拔408米。峰顶视野开阔,可俯瞰整个武夷山景区。天游峰以险峻著称,攀登过程中,游客可欣赏到各种奇石、古树、云海等自然景观。
4. 鸳鸯溪
鸳鸯溪位于武夷山南部,因溪中有鸳鸯而得名。溪水清澈见底,两岸青山绿水,景色宜人。鸳鸯溪是观赏鸳鸯的最佳地点,每年春季,成千上万的鸳鸯在此栖息繁衍。
二、武夷山人文荟萃
1. 武夷山茶文化
武夷山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地,被誉为“茶中之王”的大红袍就产于此。武夷山茶文化源远流长,游客可以参观茶文化博物馆,了解茶的历史、制作工艺和品鉴方法。
2. 武夷山道教文化
武夷山是道教名山,有“天下第一仙山”之称。武夷山道教文化底蕴深厚,游客可以参观天心岩、一线天等道教宫观,感受道教文化的魅力。
3. 武夷山民俗文化
武夷山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包括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戏曲等。游客可以欣赏到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如打鼓、舞龙、舞狮等。
武夷山,这片神奇的土地,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在这里,您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武夷山,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美丽胜地!
武夷山十大景点有:天游峰、九曲溪、大红袍景区、水帘洞、古汉城遗址、武夷宫、福建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南平武夷山茶博园、南平市武夷山大安源生态旅游区、武夷山市齐云峰景区。
1、天游峰
天游峰海拔408m,相对高度215m。它是一条由北向南延伸的岩脊,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削崖耸起,壁立万仞,高耸群峰之上。
2、九曲溪
九曲溪发源于森林茂密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全长62.8公里。进入风景区的一段河流除受河流自然弯曲的作用之外,还受多组岩层断裂方向控制,形成深切河曲。
3、大红袍景区
大红袍景区位于武夷山风景区的中心部位,景区著名大峡谷“九龙窠”内。这是一条受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发育的深长谷地,谷地深切,两侧长条状单面山高耸、石骨嶙峋的九座危峰,分南北对峙骈列、独特的节理发育,使峰脊高低起伏。
4、水帘洞
武夷山水帘洞为武夷山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一。位于章堂涧之北。进入景点处,有一线小飞瀑自霞滨岩顶飞泻而下,称为小水帘洞,拾级而上,即水帘洞。
5、古汉城遗址
武夷山汉城遗址是座2200多年前的“古代化”城市,1999年12月,被列出世界文明遗产名录,也是全国唯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王城遗址。
6、武夷宫
又名会仙观、冲佑观、万年宫,坐落在大王峰的南麓,前临九曲溪口,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之一。
7、福建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
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福建省武夷山风景区九曲溪上游生态保护区的北部,距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20公里。地处武夷山风景区和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之间。2004年11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原武夷山森林公园和武夷山原始森林公园合并成为国家森林公园。
8、南平武夷山茶博园
武夷山茶博园位于大王峰对面,总体分为景观园区、地下广场、山水实景演出观赏区、茶博馆和游人服务中心等五个部分。
9、南平市武夷山大安源生态旅游区
景区面积逾28平方公里,由黄岗山大峡谷、茶马古道、龙归源、泰平洋、龙井、峡谷漂流等6大景观构成。域内自然生态原始绮丽,是一处前锋披翠、万水盈碧四季常青的世外桃源,享有“植物王国”、“动物世界”、“天然氧吧”、“亲水乐园”等美誉。
10、武夷山市齐云峰景区
因景区内有九曲溪萦绕、贯穿而得名。九曲溪的源头来自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黄岗山。从这座华东大陆最高峰流下的涓涓细流穿峡汇成溪流,全长62.8公里,流域面积534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7亿立方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武夷山。
1、天游峰
天游峰地处武夷山景区中心,因有云海来临时,仿佛置身仙境,在天宫中遨游而得名,山上名木古树众多,自然风光秀美,是来武夷山不容错过的景点。
2、九曲溪
九曲溪是贯穿武夷山景区的溪流,因溪水曲折,共有九曲而得名,溪水碧绿清澈,两岸景色秀美,—定要乘坐竹筏来欣赏这里的山水画意。
3、大红袍景区
大红袍景区不仅有武夷山最大的寺庙天心永乐禅寺,还有四株极为珍贵的大红袍母树,树龄已超过千年,它们生长在海拔600多米的绝壁上,靠岩缝中渗出的泉水滋养。
黄岗山山主峰黄岗山海拔2160.8米,是中国东南最高峰,号称“华东大陆屋脊”。山顶有江西省人民政府竖立的“黄岗山”标志碑。由于山势陡峭,群峰林立,该地区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温暖,形成了我国东南大陆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黄岗山顶属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由于保护区的特殊性质,并未完全对外开放。[4]九曲溪九曲溪发源于武夷山森林茂密的西部,水量充沛,水质清澈,全长62.8公里,流经中部的生态保护区,蜿蜒于东部丹霞地貌,分布峦岩壑间和深刻的断裂方向控制下,形成深切河曲,在峰峦岩壑间萦回环绕,9.5公里的河曲,直线距离只有5公里,曲率达1.9公里。九曲溪两岸是典型的单斜丹霞地貌,分布着36奇峰、99 岩,所有峰岩顶斜、身陡、麓缓,昂首向东,如万马奔腾,气势雄伟,千姿百态。优越的气候和生境,又为群峰披上一层绿装,山麓峰巅、岩隙壑嶂都生长着翠绿的植被,造就了“石头上长树”的奇景,构成了罕见的自然山水景观。曲折萦回的九曲溪贯穿于丹崖群峰之间,如玉带串珍珠,将36峰、99岩连为一体。山临水而立,水绕山而行,峰岩高低、河床宽窄、曲率大小、水流急缓、视域大小、视角仰俯等都达到绝妙的程度,构成“一溪贯群山,两岩列仙岫”的独特美景,
溪光山色中溶注了中国传统的诗情画意和美学意境。 大自然赐予了武夷山独特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历代高人雅士、文臣武将在山中或游览、或隐居、或著述、或授徒,前赴后继,你来我往。自然山水陶冶了人们的性情,启迪了人们的智慧,人类的活动传播,发展了武夷山,为自然山水增辉添彩。先民的智慧,文士的驻足在九曲溪两岸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有高悬崖壁数千年不朽的架壑船棺18处;有朱熹、游酢、熊禾、蔡元定等鸿儒大雅的书院遗址35处;有堪称为中国古书法艺术宝库的历代摩崖石刻450多方,其中有古代官府和乡民保护武夷山水和动植物的禁令13方;有僧道的宫观寺庙及遗址60余处。这些遗存星罗棋布,如璀璨的宝石,镶嵌于武夷山的溪畔山涧、峰麓山巅、岩穴崖壁,将古人的智慧、先哲的思想、人民的劳动融于自然山水之间,为武夷山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给人以浑然天成的和谐美感。这在我国的诸多景观中是极为罕见的。 1982年,武夷山作为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以福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07年5月8日,南平市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古闽越闽越族文化遗存是业已消逝的古代文明的历史见证武夷山市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逐步形成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偏居中国一隅的"古闽族"文化和其后的"闽越族"文化,绵延2000多年之久,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反映这一时期文化特征的主要有"架壑船棺"、"虹桥板"以及占地48万m2的汉代闽越王城遗址。在武夷山东部绝壁岩洞中的架壑船棺、虹桥板是古先民丧葬遗存,距今3000多年。棺中的棉布残片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棉纺织品实物。武夷架壑船棺是现今国内发现年代最久远的悬棺
。因而,武夷山被考古学家认为是悬棺葬俗的发祥地,其实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和已消逝的古闽族文化的极为珍贵资料。占地48万m2的汉城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研究价值。它是中国长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汉代古城址,在创建选址、建筑手法和风格上独具一格,是中国古代南方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道教洞天教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处游憩之地。世人以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怀仰慕。道教潜隐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静之山林,故多择有仙迹传说之处,兴建宫观,期荫仙风而功道园融。历代以来,道侣栖止,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故洞天 福地已成为中国绵绣河山之胜境。 洞天福地,又名三十六小洞天。第十六洞天 武夷山洞,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阳县。水帘洞武夷山水帘洞为武夷山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一。位于章堂涧之北。进入景点处,有一线小飞瀑自霞滨岩顶飞泻而下,称为小水帘洞,拾级而上,即抵水帘洞。洞顶危岩斜覆,洞穴深藏于收敛的岩腰之内。洞口斜向大敞,洞顶凉
爽遮阳。两股飞泉倾泻自百余米的斜覆岩顶,宛若两条游龙喷射龙涎,飘洒山间,又像两道珠帘,从长空垂向人间,故又称珠帘洞。水帘洞掩映着题刻纵横的丹崖。其中有撷取朱熹七绝的名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篆体字。有明代景点题刻“水帘洞”以及楹联石刻“古今晴檐终日雨,春秋花月一联珠”,琳琅满目。水帘洞不仅以风景取胜,又是武夷山道教胜地,古来道观多择此构建,为山中著名的洞天仙府,又称唐曜洞天。洞室轩宇明亮,洞底岩叠数层,呈长条形,设有石桌石凳,供人休憩。全洞面积约100平方米,洞沿设石栏护卫,凭栏可尽赏洞外飘洒飞散的水帘。透过明亮的水晶珠幔,还可观赏山中盆景式茶园胜景。门票:23元桃源洞武夷山桃源洞位于武夷山六曲畔内,此地穷极幽深,石崖相倚成门,复履婉转而入,石桥下溪涧流水,内忽平旷,日月放生潭布列洞口,四面环山,桃林片片;田畴可一、二十亩,彷如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故得名。道观创建于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年),是时武夷山仙灵之说吸引大批高士来此隐居修炼。会稽女冠孔氏、庄氏、叶氏(后人称三皇元君)结伴来武夷修炼,后皆结茅于桃源洞,并开发成一方避世隐居的乐土,桃树成林。宋儒陈石堂、高士吴正理也曾居此炼养著述,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真人也隐居桃源炼丹。元朝时扩建刘文简祠、三元庵,主奉三官大帝、刘文简公等神像。明朝,桃源道观已远近闻名,是武夷山主要道观之一。当时修建了三清殿、三皇元君殿、三官殿、真武殿、娘娘殿、功德祠等殿堂,殿堂占地面积有二千多平方米,修真高道多选此地居之;明吴拭《小桃源洞访道人》诗云:「……,穷源有古村,二三避世客;避世非避秦,栖心炼精魄;春田自耕割,衣食无需索;风动棕花落,雨过药苗摘。」道观经过清朝衰微破落,已有多处殿堂倒塌。
1990年,桃源道观获批准为对外开放宫观。福建省宗教局对道教重振十分重视,并介绍三名从中国道教学院毕业的福建省籍道士到武夷山桃源道观开展教务工作,把桃源道观列为该省重点宫观之一。1991年,住观道士对大殿内部进行整修,并用闽北珍贵木杉---红豆杉雕刻了三清道祖圣像,像高二米一五,雕刻精细;装配红豆杉供桌、铜香炉、烛台和宗教用品,开展正常宗教活动。1993年,道观根据省人民政府颁布的《福建省宗教活动场所登记暂行规定》,经核准给予登记发证,道教文化活动全面开展。1995年7月,桃源道观和武夷山景区筹集资金刻制了世界目前最大老君岩雕,并于1996年3月4日举行盛大开光大典,中国道协、省、地、市领导主持了开光仪式,海内外信众三千多人参加了开光盛典。老君圣像高十六米,宽十一米,厚十米;造像逼真庄严,神态和蔼可亲,线条畅然,洒脱自在,超然物外。桃源洞道观重修面积占地约为六千多平方米,主殿有三清殿、玉皇殿、灵官殿、山门(中轴部份)组成,左右配殿有三皇元君殿、真武殿、三官殿、藏经阁等殿堂组成。有道教徒开展道务和修真之殿房,也有培养道教人才和宣传道教文化之场所。1995年桃源道观和武夷山景区筹集资金刻制了世界目前最大老君岩雕。国家森林公园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三大峡谷并存,形成三条旅游线:龙凤谷、翡翠谷、神秘谷。森林公园山奇、瀑美、水秀、林幽,集多种自然景观于一体。龙凤谷是一个奇特的瀑布群景观。奔腾强势似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玉龙瀑布,雍容高洁、蹁跹优雅的孔雀瀑布,黄如缎锦、富贵奔放的黄龙瀑布,彤红热烈、执着豪迈的丹凤瀑布,其间夹杂着许多小瀑和跌水,身处其中,目光所及之处,都有它们的身影,水声或激越或柔和,总会在有意无意叩击着你的心扉。翡翠谷集中了森林公园的主要景色。翡翠溪绿如翡翠,长约12公里上有大小36个翡翠潭、中有18个绚丽多姿的五彩池、下有9级珍珠滩,溪中有莹绿深沉的翡翠潭、神奇罕见的鸳鸯瀑布、活灵活现的鳄鱼潭,水中都蓄满灵秀,晶莹剔透,翠绿诱人。这里奇峰高耸,海拔1630米的九重天,气势磅礴、红艳绵延的太阳山大赤壁,猕猴之乡的花果山,威严壮观、直插云霄的圣旨峰,蓊郁挺拔的蟠龙山,山山相连,峰峰叠翠。翡翠谷的森林原始而深幽,枯藤老树之间,一片原始气息。当朝曦初露,霞光万道,在蟠龙山、圣旨峰、九重天观日出是一种最美的享受,云蒸霞蔚之中,山不转水转,云不转山转,如蓬莱仙境。翡翠谷的象形石头也是一道独到的景观,龟背石、鳄鱼石、母子情深、猪首石、青蛙石等,把原始森林公园装扮成了一个天然的动物园。这里是五彩的世界,富贵的金银池,缤纷的五彩池,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当秋天来临,漫山红遍,别有一番韵味。神秘谷是森林公园最为幽深的峡谷。原始森林和无边竹海簇拥着神秘本色的大峡谷,两岸是大片原始林和次生林,峡谷幽深,山重水复,十里山水画廊,是森林探险好去处。山色朦胧中,梦幻池泛着多彩的波光,如梦似幻,神秘率真,灵动的大小龙潭在大山之间舞动着青春的活力,“生命之门”静静地向你阐释着生命的伟大。森林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高等植物1017种,脊椎动物93种,其中有名贵的红豆杉、鹅掌楸、香果树,有珍稀的白鹇、黄腹角雉、穿山甲等。神奇的原始森林使园内空气清新,是天然的氧吧,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吸氧、野营、森林浴、品鲜等生态旅游的好去处。行走在原始森林公园内,有种革新换面的清爽感觉,特别是漫步于杉树原木栈道上,感受人工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充分体验生态旅游的无穷魅力,更是别样的享受。清舟漂流武夷山清舟漂流位于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三姑大桥旁,观景路路口,漂流全程约8公里,正常水位全程漂流时间约需2小时。沿途佳景胜迹有:形象逼真的“生命之门”,风姿卓越的“三姑石”,令人神往的“换骨岩”、“梳妆楼”,美味诱人的“幔亭宴”、雄伟壮观的“大王峰”,威风凛凛的“狮子峰”,有惊无险的“金龟滩”,惊心动魄的“打拖捎”、“磨盘滩”、“跳舞滩”……,艇下溪流湍急,一波三折,浪遏飞舟,让人豪气顿生。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偏北地段,地跨福建省武夷山市和邵武、光泽、建阳三县市,以及江西省铅山县。距武夷山市区60公里,面积总面积570平方公里,是中国东南大陆现存面积最大、保留最为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也是目前世界同纬度带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建于1979年,是森林生态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重点保护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人与生物圈”世界自然保护网成员,1992年被联合国定为全球多样性保护区。目前,全国已建国家自然保护区155处。武夷山自然博物馆就建在保护区三港的溪岸旁。保护区内群峰连绵,北部黄岗山海拔2158米,为我国大陆东南部最高峰,素有“华东屋脊”之称,度假区距黄岗山顶约90公里。这里包含了我国中亚热带所有的植被类型,还是世界闻名的野生动物乐园。攀登黄岗山,沿途可观赏桐木关断裂带、古涧飞瀑,并领略植被垂直带谱:垂直分布在海拔350-1400米之间的是甜槠、木荷等树种群;分布在海拔500-1700米的是针叶阔叶过渡林带;分布在海拔1700-1970米处的为中山苔藓矮曲林带,分布在1700-2158米的黄岗山顶部或缓坡低洼地段的为中山草甸带,由于环境极端特殊,生育着野青茅、沼原、野古草等形成山巅绿茵“草原”。中山草甸、日出和云海是黄岗山的一大旅游特色。武夷山的野生动物现在已经知道的有50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7种。武夷宫武夷宫又名会仙观、冲佑观、万年宫,坐落在大王峰的南麓,前临九曲溪口,是历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之一。据《
武夷山志》记载:武夷宫始建唐天宝年间(742-755年),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宫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武夷宫初建时,并不在今址上,而是筑屋于一曲的洲渚上,称天宝殿。到了南唐保大二年(944年),元宗李王景为其弟李良佐“辞荣入道”,才移建今址,名“会仙观”。会仙观建成后,历代笃信仙家的封建统治者,都不惜花费重金,多次修葺、扩建这座宫殿,改名“仲佑观”。南宋词人辛弃疾、诗人陆游、理学家刘子军、朱熹等都主管过冲佑观。元泰定五年(1328年),改观为宫,称“万年宫”。明正统四年(1439年),观毁于兵燹。天顺、成化年间(1457-1487年),虽经官府多次拨款修葺,都未能恢复旧观。嘉靖四年(1525年),观又遭火焚,次年创复。即为现在的武夷宫。年代悠久的武夷宫,虽历代都曾加以修葺,但经不住数次火焚和兵燹,后仅留下几间空房。近年在旅游、文化部门支持下,武夷宫主殿又重新修复,庭院里的两株桂树,则是宋代遗存下来的,是800—900年的古树。全面恢复武夷宫的计划将逐步进行。这座千古名观必将重现昔日的雄姿。门票:含在一票制内。武夷大峡谷武夷大峡谷拥有青龙大瀑布景区及大峡谷漂流两大游览项目,青龙大瀑布位于武夷山大峡谷公园西侧,瀑布周围森木茂密,水源十分丰富,深谷绝壁上;堪称“华东第一漂”的大峡谷漂流河床属桐木溪的一段,该溪为九曲溪的源头之一,是武夷山最清澈最纯净的水源。期待刺激!期待惊险!期待与自然的搏斗!期待“有惊无险”后的轻松!期待回归自然的感受!即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人们一直在寻找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激动、一种区别于平凡生活的独特感受。门票:40元武夷龙井山武夷龙井山位于武夷山自然风景区东南面8公里,北距武夷山市区12公里处。龙井山健身休闲自然生态保护区,保护区域面积2000多亩,平均海拔300多米,气候冬暖夏凉。区内有一条在白垩纪地质年代形成的断裂带峡谷,长5000余米,陆生脊椎野生动物4纲20目33科55种,其中:哺乳纲6目9科9种;鸟纲10目16科23种;爬行纲3目6科15种;两栖纲1目2科8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1种,国家II级保护8种,省级重点保护2种。种子植物有68科118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1种,国家II级保护5种,省级重点保护2种。原始阔叶林覆盖率达100%,蕨类、菌类、苔藓类植物丰富,峡谷内一年四季花木繁茂,鸟类繁多,加上奇峰怪石嶙峋,峡谷内自然生态均衡,空气中负离子含量高,因此龙井山被一些科考人员称为“绿色之肺”。据史料记载:自宋代以来,龙井山祈雨堂就是当地百姓求神祈雨、求福的地方,已成为武夷山东部最热闹、最有影响力的祈雨场所,只要是遇上旱灾年头,四村八邻的村野之民就会到龙井山求雨,其场面十分壮观。至今还留有祈雨的起水方井遗存。龙井山是近年来武夷山新开发景点之一,它拥有生态完好的自然景观,峡谷里冬暖夏晾。主要景点有:龙井瀑布、龙王岩、深山大湖、观景台、祈雨堂。天游峰天游峰位于九曲溪六曲溪北,景区中心。每当雨后乍晴或晨曦初露之时,登峰巅,望云海,犹如大海的波涛,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天游峰有上、下之分,一览亭左近方,是为上天游;下了崎岖丘,沿胡麻涧一带,是为下天游。上天游的一览亭,濒临悬崖,高踞万仞之巅,是一座绝好的武夷山水观赏台。从这里凭栏四望,云海茫茫,群峰悬浮,九曲蜿蜒,竹筏轻荡,武夷山水尽收眼底,令人心胸开阔,陶然忘归。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评点说:“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故有“武夷第一峰”之称。下天游的南端建有天游观、仙凡客馆、妙高山庄等旅馆、小卖部、茶室,可为游人提供食宿方便。天游观后的妙高台上,有一株罕见的红豆树。蜿蜒南来的胡麻涧,在妙高台西面奔泻而下,落差100多米,飘逸潇洒,形成了著名的雪花泉景观。涧旁的石壁上,有历代摩崖石刻30余处,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下天游的南端有明嘉靖五年重建的天游观。有殿宇式的楼阁,名“遨游霄汉”,成为游客饮茶、赏景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