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苍岩山(井陉苍岩山门票多少钱)

旅游攻略 (14) 2周前

井陉苍岩山,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西部,是一处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苍岩山就是人们向往的圣地,被誉为“燕赵第一奇山”。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千年古刹,感受其沧桑与辉煌。

一、苍岩山的自然风光

苍岩山地处太行山南麓,地势险峻,山势雄伟,森林茂密,空气清新。据《井陉县志》记载,苍岩山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海拔1000多米。山上有大小景点100余处,其中最为著名的有苍岩寺、南天门、玉皇顶等。

1. 苍岩寺

苍岩寺是苍岩山的主体建筑,始建于隋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寺内供奉着观音菩萨、释迦牟尼佛等众多佛像,香火旺盛。寺内建筑风格独特,飞檐翘角,气势恢宏,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2. 南天门

南天门位于苍岩山最高处,海拔约1000米。这里是登山的重要景点,也是观赏苍岩山全景的最佳位置。站在南天门,可以俯瞰整个山川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3. 玉皇顶

玉皇顶是苍岩山的主峰,海拔1105米。山顶有一座玉皇庙,供奉着玉皇大帝。玉皇庙建筑古朴典雅,香火旺盛。登顶玉皇顶,可以感受到“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二、苍岩山的历史文化

苍岩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文人墨客、僧侣道士的聚集地。许多历史名人曾在此留下了墨宝和足迹。

1. 僧侣文化

苍岩寺自隋朝建立以来,一直是佛教圣地。历代僧侣在此修行、弘扬佛法,使苍岩山成为了佛教文化的传播中心。寺内现存有大量的佛教文物和佛教艺术作品,如石刻佛像、壁画等。

2. 文人墨客

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曾到访苍岩山,留下了许多诗文佳作。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等,都描绘了苍岩山的壮丽景色。

三、苍岩山的宗教信仰

苍岩山不仅是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宗教信仰的圣地。自古以来,这里就有许多宗教活动,吸引了无数信众前来朝拜。

1. 佛教信仰

佛教在苍岩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寺内供奉的观音菩萨、释迦牟尼佛等佛像,都得到了广大信众的虔诚敬仰。

2. 道教信仰

除了佛教信仰,道教也在苍岩山有着一定的影响力。玉皇庙供奉的玉皇大帝,被视为道教的神祇。

井陉苍岩山是一处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它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与辉煌,也承载着无数人的信仰与向往。让我们走进苍岩山,感受它的独特魅力,领略千年古刹的韵味。

井行县城到苍岩山有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36.7公里

起点:井陉县

1.从起点向西北方向出发,沿建设南大街行驶120米,直行进入建设北大街

2.沿建设北大街行驶1.1公里,左转进入冶河东路

3.沿冶河东路行驶260米,稍向右转进入冶河西路

4.沿冶河西路行驶4.9公里,稍向左转进入平涉路

5.沿平涉路行驶21.2公里,朝苍岩山方向,稍向左转进入元大线

6.沿元大线行驶6.2公里,朝苍岩山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柿苍路

7.沿柿苍路行驶2.1公里,左前方转弯

8.行驶510米,左转

9.行驶90米,到达终点

终点:苍岩山风景区

井陉苍岩山求什么最灵验

井陉苍岩山求子最灵验。苍岩山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东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之一,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而且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山上的福庆寺,被众多信众视为求子圣地。

在苍岩山福庆寺,有一尊送子观音像,这尊神像在当地信众中享有极高的声望。据说,许多前来求子的夫妇在虔诚拜祭送子观音后,都如愿以偿地怀上了孩子。这些神奇的传说和实例在民间广为流传,进一步增添了苍岩山求子的灵验色彩。

此外,苍岩山的历史文化背景也为求子活动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在古代,中国就有“山川有神,草木有灵”的观念,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有其神灵存在。因此,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观往往成为人们祈求福祉、寄托愿望的对象。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苍岩山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山,自然也成为了人们求子的重要场所。

总之,井陉苍岩山求子在民间信仰和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深厚的渊源。无论是从神奇的传说、实例的见证,还是从文化背景的角度来看,苍岩山都是一个值得信众前来祈求子嗣的圣地。当然,每个人的信仰和体验都是个人化的,但苍岩山的灵验在众多信众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承。

苍岩山导游词

苍岩山位于井陉县南部属太行山区。据说隋炀帝长女南阳公主出家的地方。苍岩山约形成于30亿年前的几次造地运动,(如阜平运动、吕梁运动等),景区内山体层次分明,岩石结构以片麻岩、火成岩、变质岩及玄武岩为主。这里山势陡峭,集五岳之雄险,透峨嵋之秀幽,连五台之瑞气,浮普陀之祥云,素有“五岳奇秀揽一山,太行群峰唯苍岩”的美誉。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曾赋诗“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高城眺落日,拯浦映苍山。”来赞美这里的风光。同时也被称作是太行山中的一颗明珠,吸引着大批海内外游客前来考察、观光。

苍岩山以山雄、谷幽、林秀、楼绝、檀奇于1988年被国务院审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于1994年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审为国家AAAA级景区。

苍岩山的主要景观为三绝、十六景,分别是:三绝:桥殿飞虹、壁涧灵檀和山腰绮柏,十六景分别为岩关锁翠、风泉漱玉、书院午荫、碧涧灵檀、悬蹬梯云、峭壁嵌珠、桥殿飞虹、空谷鸟鸣、绝巘回栏、尚书古碣、说法危台、虚谷藏幽、炉峰夕照、窍开别天、阴崖石乳、山腰绮柏,沿着步游路,我们一会逐一介绍。

(山门前小桥:)

这是苍岩山十六景之一,叫风泉漱玉。这条小溪叫白鹤泉,绕山门而过,河滩卵石点点,河内水光鳞鳞,在夏秋季节,小螃蟹、小鱼虾在水底石缝中穿梭,而潺潺流水将河底冲刷得干干净净,故名:风泉漱玉。

从佛教上来看,这里应该是敬香客人洗漱的地方。

一般来讲,入佛门前要沐浴,要戒斋。有些香客,可能因多种原因未能及时沐浴,到这里后,从水面上走过,虽然水未湿身,也算是经过了水的洗礼,干干净净入福庆寺吧!

“福庆寺”寺名为宋真宗所敕封。

据碑文记载,苍岩山原名为兴善寺,为禅宗临济一脉。北宋年间,有一僧人诠悦在五台华严寺出家,于咸平五年(公元997年)到苍岩山,他见此地古寺荒废,破败不堪,遂立志重修庙宇。他住岩穴,化善缘,开道路,塑佛像,使古寺为之一新。后听说真宗帝在谯郡(现在河南省境内)巡游,诠悦大师冒死求见,历数苍岩山的秀美,寺庙的雄伟,香火的旺盛,请求真宗赐名。真宗为诠悦的诚意所感动,下旨考察苍岩山。 当时县令张献可带人考察后,如实上奏。于宋真宗大中祥符7年(公元1006年)敕封寺名“福庆寺”沿用至今。(宋真宗为赵桓)

(山门:)

大家请看大门两边,有两幅对联,其一呢,是:“苍岩胜境 观音道场”。那位说了,观音道场应该是在浙江定海的普陀山呀,为何苍岩山又成了他的道场呢?这里待各们看过苍岩山后就会有所领悟,这里我不再细说,一会儿给大家解释。另一幅对联是:“峭壁悬空处 梵宫琳宇乡”,梵宫、琳宇都是佛教用语,它的意思是指苍岩山这里是个山青水秀的好地方,也是传颂佛法的好场所。

好啦,咱们先进去吧!

请各位拿好各自的门票,排队检票,进山后要注意,保管好门票,我们这里景区禁止吸烟,哪位朋友需要吸烟的话,请您忍耐一下,沿途我们设有休息和吸烟的地方。

我们的右侧为苍山书院,十六景的第二景,叫书院午荫(可简单介绍)

这是书院午荫,这个小院始建于明代,中叶是过去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地方,它建于一个独孔石桥上,早先桥下凉水常流,夏日翠木掩映,在这里读书,确有“日光不到望晨夕,绝似丹丘小洞天”的景色。

(魁星)

这个相貌丑陋,略带狰狞的人物为魁星,您看他左手提斗,右手得笔,单腿独立于一只鳌头之上,从其神态上可看出,他掌管着读书人的事情,人们常说,某某人才高八斗,可独占鳌头,并被点为状元等等,都是受其点化,可以说在星宿之中,魁星就是点化读书人的最高长官了。据说读书人拜拜他,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就可金榜题名了。哪位有兴趣可以试一试,应验了可要记着回来还愿哟!

(碑房)

碑房中摆放着十余通石碑,多为重修碑或布施碑。

苍岩山共有记事碑、布施碑、诗碑等165通,其中:布施碑占90%,最早的碑为宋碑,有两通,金碑11通,元碑1通,明碑10通,清碑107通。民国及其他碑12通。

(可简单带过。)

(戏楼坪) 简要介绍,只提苍岩山的戏楼没顶的来历。

(猴祖师):讲皇姑巧占苍岩的故事。

传说当年皇姑到苍岩山后,看中了苍岩山南山的这块风水宝地,但同时看中这里的还有道士志公。即然都看好了这里,佛道又不能同居一山,公主就和志公商议,第二天的辰时登山,谁先到达山顶谁就在此修行。

到了晚上,公主睡不着心想:我一个妇道人家,哪能比得过人家身强力壮的志公呢?正在她愁眉不展的时候,面前出现了一只猴子将公主的随身包袱抢走,转身钻进了树林,踪迹皆无。公主心里更着急了,我都落难到如此地步,一只猴子也来欺负我。她伤心地哭了。哭着哭着天亮了,与志公约定的时间马上就到了,公主强打精神开始登山。

再说志公道士,一看到了辰时,仗着身强体壮,奋力登山,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前面空地上插着一柄长剑,再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丢失的那把佩剑,他上前一把拔出剑来,立刻傻眼,在剑的另一端插着一只女人的绣花鞋,志公见此,仰天长叹:“天意呀!天意!”于是他转身下山,在对面山上建起了志公寺,把苍岩山让给了公主。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都是那只猴子的功劳。抢公主包袱的猴子是一只灵猴,他抢了公主的包袱后,又偷走了志公随身的佩剑,并把公主的绣花鞋插在剑上,埋在了志公登山的必经之路,志公一看到有女人的绣花鞋就认为公主已先到了山顶,所以他就不再向山顶爬了,而是另择修行地了。

猴子一看志公走了,便叫来了一只老虎,驮着公主登上了山顶。所以在苍岩山的这座小庙里供奉的就是那只灵猴,这也是苍岩山的独到之处吧!

内供奉着财神赵公明及神医华佗、孙思邈。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主管学问、文章、科学的神,在道教系统中地位较高,管上天仙籍,人间祸福,地狱轮回,被称作是“帝君司命之神”。

他与魁星的区别是,文昌属道教范畴,而魁星衙星宿(宿命学)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