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沪湾海底古森林,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一处独特的海底自然景观。它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南沿海,距今约7800年至8000年,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海底古森林。这片海底古森林的发现,为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等领域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被誉为“海底的绿色奇迹”。
一、海底古森林的发现与保护
1. 发现过程
1987年,我国海洋地质调查船“闽海2号”在执行海洋地质调查任务时,意外发现了这片海底古森林。经过初步探测,这片古森林面积达5平方公里,主要由马尾松、柳杉、红桧等树种组成。这一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2. 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这片珍贵的海底古森林,我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将深沪湾海底古森林纳入国家重点保护地质遗迹名录;建立海底古森林保护区,对周边海域进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海底古森林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海底古森林的科研价值
1. 古地理研究
深沪湾海底古森林的发现,为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等领域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通过对古森林的植物种类、生长环境、分布规律等研究,可以揭示当时古地理、古气候的特征,为研究地球环境演变提供重要依据。
2. 古生物研究
海底古森林中的植物化石,为研究古生物提供了重要线索。通过对植物化石的研究,可以了解当时生物的多样性、生存环境以及生物演化过程。海底古森林中的动物化石,也为研究海洋生物的演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3. 古气候研究
海底古森林的植物种类、生长环境等,可以反映当时古气候的特征。通过对古森林的研究,可以了解当时古气候的冷暖、干湿、风化等变化,为研究地球气候变迁提供重要依据。
三、海底古森林的文化价值
1. 科普教育
深沪湾海底古森林的发现,为科普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参观海底古森林,可以让公众了解地球环境演变、生物演化等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2. 文化传承
海底古森林是我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海底古森林的研究和保护,可以传承和弘扬我国海洋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深沪湾海底古森林是我国海底自然景观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的发现,为科研、科普、文化传承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加强对海底古森林的保护和研究,让这片“海底的绿色奇迹”得以传承和发扬。
国家级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1992年10月批准建立的。保护区位于晋江市深沪湾内,面积31平方公里,其保护对象为海底古森林、牡蛎礁和海蚀变质岩等。这种类型的保护区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深沪湾全长有6公里,岸上林木繁茂。深萨湾(土地察)一带的海滩,退潮时可以见到分布约整整一平方公里的古代森林(C14同位素年龄为7500年左右)遗迹和近万年的牡蛎礁,是研究台湾海峡西岸击地理、古气候、古生物、古植物及升降运动,海陆变迁的宝贵实物资料。国家海洋局已批准建立海底古森林遗迹。石圳海岸地质地貌景观自然保护区,该地区可供海内外旅客观赏,作为一高级科学旅游区。
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圳海岸变质岩地貌:石川变质岩区是著名的平潭一南澳变质带的一部份。由于地处适宜的地理位置,有利的地貌部位,因此能够比较完整地保存并清楚展示其历经早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和所经历的复杂的动力、热力变质作用,使之成为研究该构造带出露最为良好的地点。此外变质岩区由于受海浪、风沙长期作用,形成的诸如浪蚀穴、风蚀壁龛、风动石、象形石等丰富多彩的海岸地貌现象,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也是难得的科普教育基地。
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保留有沙质海岸、红土海岸及基岩海岸等多种类型的海岸地貌景观。从深沪湾到围头角,一系列沙质优良、坡度适宜的弧形海湾与基岩岬角相间出现,别具一格。 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的海蚀红土陵岩、卵石海滩岩和现代堆积中的细沙丘,以及可展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漫长地质历史演变的独特、典型、出露良好而又多种多样的海蚀变质岩。
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为深沪湾保护区管理处,由市政府对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机构规格为相当于副处级。管理处内设综合科、科研科、监察科3个科室,机构规格为副科级。核定事业编制12名,其中主任1名(副处级)、副主任1名(正科级)、副科级职数3名。
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实施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 全面保护和管理保护区;编制保护区的总体建设和发展规划,报经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调查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并建立档案,组织环境监测; 组织或者协助有关部门开展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工作,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在不影响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的前提下,按照规划要求,组织保护区旅游等产业的适度开发;开展科普宣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