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当我们回首过往,不禁感叹时间的流逝。今日,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美好的时光,感悟岁月的韵味,思考人生的真谛。
一、今日时光的感悟
1. 时光如梭,珍惜当下
古人云:“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今日,我们身处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时光的流逝更加迅猛。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应珍惜当下,把握每一个美好的瞬间。正如著名作家余华所说:“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就是活在当下。”
2. 时光如水,沉淀智慧
岁月如水,时光荏苒。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经历了无数的风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日,让我们学会沉淀智慧,用过去的经验去指导未来的生活。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3. 时光如歌,感悟人生
岁月如歌,人生百态。今日,让我们在时光的旋律中,感悟人生的酸甜苦辣。人生如同一场旅行,我们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风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欣赏沿途的风景,珍惜与亲人、朋友相处的时光。
二、今日时光的思考
1. 时光荏苒,珍惜亲情
家庭是人生的港湾,亲情是生命的支柱。在时光荏苒的日子里,我们要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关爱父母,关爱子女。正如我国著名作家莫言所说:“家庭是一个人的根,亲情是一个人的灵魂。”
2. 时光荏苒,关爱朋友
友情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在时光荏苒的日子里,我们要珍惜与朋友相处的时光,关心朋友,支持朋友。正如我国著名作家鲁迅所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3. 时光荏苒,追求梦想
岁月如歌,人生短暂。在时光荏苒的日子里,我们要勇敢追求梦想,不断挑战自我。正如我国著名企业家马云所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今日,让我们在感悟时光的珍惜亲情、关爱朋友,勇敢追求梦想。让我们携手共进,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人生。
现在的时间是12点55分。
分析过程如下:
(1)钟面上时针指向12和1之间,分针指向11,如下图所示:
(2)时针指向12和1之间表示时间已经过去12点整,但是还没有到1点,取12点。同时分针指向11,表示已经距离十二点整过去了11×5=55分钟,所以钟面上时针指向12和1之间,分针指向11的时间为12点55分。
扩展资料:
时钟各指针的角度关系:
(1)普通钟表相当于圆,其时针或分针走一圈均相当于走过360°角。
(2)钟表上的每一个大格对应的角度是:30°。
(3)时针每走过1分钟对应的角度应为:0.5°
(4)分针每走过1分钟对应的角度应为:6°。
中国古代时间单位换算:
(1)一甲子即60年。
(2)1个月=3旬;1旬=2候=10天;1候=5天。
(3)1刻=15分钟;1字=5分钟(闽南广东地区用法)。
(4)1夜=5更;1更=5点;1点=24分钟。
现在是北京时间15分20秒。
北京时间是中国采用国际时区东八时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东经116.4°)的地方时间,而是东经120°的地方时间,故东经120度地方时比北京的地方时早约14分半钟。因为北京处于国际时区划分中的东八区,同格林尼治时间(世界时)整整相差8小时(即北京时间=世界时+8小时),故命名为“北京时间”。
而中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跨5个时区(即东五区、东六区、东七区、东八区、东九区5个时区)授时台必须建在地理中心地带,从而也就产生了长短波授。“北京时间”与“北京当地时间”是两个概念,“北京时间”的发播不在北京,而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处于东七区)。
历史发展
清光绪28年(公元1902年),中国海关曾制定海岸时,以东经120度之时刻为标准。公元1912年,位于北京的中央观象台将全国分为五个时区,民国28年(1939年)3月9日中华民国内政部召集标准时间会议,确认1912年划分之时区为中华民国标准时区。
1949年之后,中国将“中原标准时间”改称“北京时间”,并在全国(大陆、港澳、台湾)统一使用该时间作为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在西安测量并发播,但西安时间并不能代表全国标准时间,西安位于东七时区,地理经度为东经108°56′。
古代时辰对照表参考如下: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扩展资料
十二时辰无病法
1、亥时(晚9~11时),为三焦经当令。
古人严格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从具体入睡时间来看,亥时被认为最佳。亥时自汉代被称为“人定”时分,人定即人静,也即21时-23时之间,东汉末年的《孔雀东南飞》就有“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之语。
传统中医认为亥时三焦经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 具有主持诸气、通调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此时睡觉,百脉可以得到休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如今的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要在晚上21点就睡觉,难度恐怕相当大,但再晚也不能晚过23点。因为23点为子时,此时胆经旺。中医理论认为,“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胆又为少阳,“少阳不升,天下不明”。即此时不睡觉,第二天就没得少阳之气升起,人就没有精神。
2、子时(子夜11~凌晨1时),胆经当令。
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黄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3、丑时(凌晨1时~3时)为肝经当令。
静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这个时间喝酒,将会对肝造成极大的损伤。
4、寅时(凌晨3时~5时),肺经当令。
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5、卯时(早晨5~7时),大肠经当令。
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
6、辰时(上午7~9时),胃经当令。
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发百遍,然后洗漱。早餐应该清淡,要吃饱。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强度锻炼。
7、巳时(上午9~11时),脾经当令。
开窗通风后,可从事脑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的休息。
8、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当令。
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建议可以喝点汤,菜要少盐。酒可喝但不能醉。饭后宜睡半小时,不要过多。
9、未时(午后1~3时),小肠经当令。
午睡后可做少量和缓的运动,喝一杯茶。
10、申时(午后3~5时),膀胱经当令。
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除用脑学习外,要注意多喝水。
11、酉时(午后5~7时),肾经当令。
这是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晚饭宜吃少、清淡,可以喝点粥。
12、戌时(晚7~9时),心包经当令。
准备睡眠,睡前要静心养气,用冷水洗脸、温水刷牙、热水洗脚,睡宜采取右侧卧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时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