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玛公园(魏玛公园在哪)

魏玛公园,位于德国东部图林根州的魏玛市,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世界文化遗产。它不仅是德国古典音乐的摇篮,更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源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本文将围绕魏玛公园的历史、文化、艺术及精神象征等方面展开论述,以展现这一历史文化的瑰宝。

一、魏玛公园的历史渊源

魏玛公园始建于17世纪,是当时萨克森-魏玛公爵威廉·恩斯特的园林。公园占地约100公顷,分为新旧两部分。旧园以巴洛克式风格为主,强调对称与几何图案;新园则采用自然主义风格,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18世纪,魏玛公园成为欧洲园林艺术的典范,吸引了众多欧洲皇室和贵族前来游览。

二、魏玛公园的文化内涵

1. 德国古典音乐摇篮

魏玛公园是德国古典音乐的摇篮,多位著名的音乐家在此留下足迹。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巴赫曾在这里担任过教堂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经典音乐作品。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大师也曾在此停留,受到了魏玛公园的灵感和启发。

2.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魏玛公园还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源地。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文学界涌现出一大批浪漫主义作家,如歌德、席勒、海涅等。他们在魏玛公园的漫步、聚会、创作,使得这里成为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象征。

三、魏玛公园的艺术价值

1. 建筑艺术

魏玛公园的建筑艺术独具特色,既有巴洛克式的宫殿、喷泉、雕塑,又有自然主义风格的亭台楼阁。这些建筑艺术作品体现了德国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2. 雕塑艺术

魏玛公园内的雕塑作品丰富多彩,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歌德雕像。这座雕像由著名雕塑家恩斯特·巴赫尔创作,于1881年落成,成为魏玛公园的标志性建筑。

3. 花卉艺术

魏玛公园内的花卉种类繁多,四季花开,景色宜人。园内还设有专门的花卉展览馆,展示了各种珍贵花卉。

四、魏玛公园的精神象征

魏玛公园不仅是德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更是德国精神的象征。它代表着德国人民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在魏玛公园这片土地上,德国人民孕育了独特的文化,传承了丰富的历史,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魏玛公园作为德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它见证了德国古典音乐、浪漫主义文学的繁荣,成为德国精神的象征。如今,魏玛公园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感受这一历史文化的魅力。

魏玛公园

有一次,歌德在魏玛公园里溜达,在一条只能通过一个人的羊肠小道上,遇见了对他的作品提出过尖刻意见的批评家.批评家一见歌德,所挑衅似的大声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说着堵在小道上.

( 而我恰恰相反 )歌德马上针锋相对地回答,并满面笑容的让到了一边.

如果本题有什么不明白可以追问,

魏玛的景点

德国皇家剧院

德国国家剧院在剧院广场,门口是歌德和席勒的纪念像。这座建筑早在1779年就作为魏玛宫廷剧院建造。1907年由于建筑安全期原因被拆除,1908年新建了一个新古典主义建筑。

歌德曾经是宫廷剧院经理。好几个重要的政治会议也在这里召开,如1919年的魏玛共和国的建立。今天这栋建筑里包含有图林根剧院和魏玛国家管弦乐团。

女公爵安娜·阿玛丽亚图书馆

这座1570年原来的寝宫“绿宫”,位于民主广场的东侧,在1691年被女公爵安娜·阿玛丽亚改建为图书馆。歌德看管这里的图书一直到1819年。

书籍在文艺复兴大厅展出,这座洛可可式大厅可以被参观。直到1991年,图书馆才根据它的创建人来命名。2004年9月2日这座历史性建筑及其洛可可式大厅和无数的藏书及油画被毁于一场大火。预计在2007年10月,这座建筑将会在女公爵安娜·阿玛丽亚200周年忌辰之时重新对外开放。

伊尔姆河畔的公园和歌德花园房

美丽的公园坐落在小河伊尔姆旁,有众多的小房子。从魏玛市中心几分钟就能到这座48公顷大的公园。公园沿伊尔姆河长约千米,直到贝尔迪亚宫和提尔福特宫。歌德用十几年的时间使公园成为田园风光的花园。这里有他在1776到1782年居住的花园房。

除了花园房对面的罗马式房子,公爵卡尔·奥古斯特在1776年为歌德买了一幢花园房。歌德在来到魏玛几个月后就搬了进去。

尽管歌德在1782年搬到了弗劳恩普朗的房子,但他还是很喜欢回来看看这座花园房。今天,房子及其内部设施可供游人参观。

在伊尔姆河西岸有一座树林小木屋,公爵卡尔·奥古斯特于游览公园时在此歇息。

许多的林荫道、纪念碑、雕像和桥构成了伊尔姆河畔花园田园般的风景。

卢卡斯·克拉纳赫故居

画家老卢卡斯·克拉纳赫在市场广场上,建于文艺复兴早期(1549年)。

卢卡斯·克拉纳赫在这里有他所谓的“画屋”,并在那里完成了城市教堂的三翼圣坛画像。克拉纳赫在这里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几年。

这座双山墙的建筑有众多的柱子、贝壳状的隔间和圆拱形的装饰。今天在这里有一个小艺术剧院。

歌德故居

这座市民住房是1709年用巴洛克风格建造的。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在这里几乎住了半个世纪:从1782到1789 年作为房客,1792到1832年作为业主逝世。

他把房间和房子按照他的意愿装修。1792年,主楼体间被改建三年。1856年,前排房屋作为纪念馆开放。

今天这里有歌德国家博物馆,展示了房屋在歌德生活晚期的样子和1759到1832年歌德生活时期的魏玛古典主义物件以及与同时期重要人物相比较的作品。

历史悠久的墓园

在历史悠久的墓园中,林荫道末端是领主之墓——一座圆顶小教堂,在里面安放着歌德和席勒的棺木和大公爵卡尔·奥古斯特的石棺。在俄罗斯小教堂内安葬着女大公爵玛丽亚·帕芙洛芙娜。夏洛特·冯·施坦、歌德的家人以及歌德的秘书艾克曼也安葬在这座墓园里。

包豪斯大学

包豪斯大学本部在“Geschwister-Scholl-Strasse”街上。它在1904年根据建筑师亨利·范德维尔德的设计建造,是1900年左右最著名的艺术学校建筑之一。1919年,著名的艺术、设计和建筑学校——包豪斯在这里建立。该校是世界现代设计的发源地,对世界艺术与设计的推动有着巨大的贡献,她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该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860年的大公爵萨克森美术学校(Großherzoglich-Saechsische Kunstschule)。

歌德和席勒纪念像

歌德和席勒纪念像是魏玛的城市标志,由恩斯特·里彻尔在1857年完成,在剧院广场上德国国家剧院前。

纪念像的复制品在克利夫兰、密尔沃基、旧金山和上海矗立。题词写道:“诗人伙伴歌德和席勒——祖国”。

魏玛国际广场项目介绍

位于成都城南2.5环与高攀路交汇处,靠近安琪儿医院的魏玛国际广场,隶属于科华区的高端商务居住区域。项目周边环境优越,东临碧波荡漾的东湖,西与科华区紧密相连,随着高攀片区的改造提升,其独特的洼地价值日益显现。

作为城南六大成熟生活圈之一,魏玛圈子交通极为便利。往北仅需10分钟即可到达繁华的春熙商圈,向南15分钟可达国际城南的核心新会展区域。项目西面可直达紫荆和羊西线,更有机场高速的便捷连接,东侧则与万达商圈紧密相连。

周边配套设施齐全,项目周围环绕着约38亩的市政绿地,为居民提供宜居环境。项目采用现代德式建筑风格,由五座建筑构成,包括住宅、办公和约5000平方米的商业空间,形成全天候的便利生活圈。身处城南主城区的中心地带,魏玛圈子尤其针对有为青年,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归属感的“圈子”。

“魏玛圈子”的建筑风格深受德国现代主义影响,既展示了德式建筑的优雅外观和内在精神,又象征着革新与积极的生活态度。这里不仅是购物的天堂,拥有万达、王府井、家乐福等大型购物中心,同时也是商务精英的聚集地,人南科技商务圈尽在咫尺;历史文化气息浓厚,有望江公园和川大等教育资源;同时,东湖公园和沙河公园等休闲场所为居民提供了亲近自然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