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自然风光旖旎,人文历史丰富。西部旅游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本文将从西部旅游的特色、资源、发展现状等方面,为您揭示西部旅游的无限魅力。
一、西部旅游的特色
1. 自然风光
西部旅游以自然风光著称,拥有众多世界级的自然景观。如西藏的布达拉宫、云南的丽江古城、四川的九寨沟、青海的塔尔寺等。这些景观各具特色,让人流连忘返。
2. 人文历史
西部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从丝绸之路到唐蕃古道,从古战场到历史名城,西部旅游的人文历史资源丰富,让人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辉煌历程。
3. 多民族风情
西部旅游区是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风土人情各异。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壮丽的民族舞蹈、品尝美味的民族美食、体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西部旅游资源
1. 自然景观
西部地区的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如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峨眉山、张家界等。这些景观以其独特的地貌、秀美的景色吸引着无数游客。
2. 人文景观
西部地区人文景观丰富,如布达拉宫、敦煌莫高窟、丽江古城、平遥古城等。这些景观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3. 民族风情
西部旅游区拥有丰富的民族风情资源,如藏族的唐卡、藏舞,彝族的火把节,回族的穆斯林风情等。这些民族风情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
三、西部旅游发展现状
1. 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近年来,西部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条件得到显著改善。这为西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旅游产品不断丰富
西部旅游产品日益丰富,从观光旅游到休闲度假,从探险旅游到红色旅游,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3. 旅游市场逐步扩大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西部旅游市场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西部旅游,为西部旅游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西部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游客。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游客可以尽情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受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西部旅游将会成为我国旅游市场的一颗璀璨明珠。
西北地区旅游业现存的问题
1.1 基础薄弱,增长慢、波动大 西北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起步晚,基础较差,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从旅游外汇收入全国排名看,除陕西名列第9外,新疆仅列第21位,宁夏、青海、甘肃则分列倒数前3位。而且甘肃、青海、新疆是全国仅有的3个旅游外汇收入负增长的省区。
1.2 区位条件差、旅游资源分布分散 西北地区地处内陆,区位条件不如我国东部和中部,旅游交通费用大、路途时间长,致使大多游客望而止步。多年来,除陕西外的四个省区均为国内旅游的“冷线”。西北地区的旅游资源虽然数量丰富,类型众多,品味很高,独特性强,但是由于其面积广阔,资源丰度较低,在全国30个省市区中除陕西位居前列外,甘肃、宁夏、新疆、青海的旅游资源总丰度位于第17、22、29、30位。新疆、青海平均117万平方千米才有1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过于分散,致使在开发利用上难以形成规模和产生“聚集效应”,导致旅游的可进入性差,降低了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上的优势。
1.3 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低、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较差 由于西北地区经济文化落后,资金匮乏,旅游业起步较晚以及人们的商品经济观念淡薄等原因,在景区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准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旅游景区开发程度低,大多处于最低的观光层次;旅游产品数量少,品种少;景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造景观文化品味低;旅游设施数量不足,档次不高。
1.4 旅游宣传差,没有确定其在全国的旅游形象 西北地区的旅游资源大多具有原始、奇特、神秘、鲜明的特色,其中以风情、风光、宗教、皇陵及科考、探险、体育资源类型为主体。特别是大多自然旅游景观还处于原始状态,环境洁净、质量极高,人文旅游景观数量大、神秘深邃而大多又鲜为人知,新的旅游形式丰富多样,仅以’99生态环境游推出的项目来看,西北地区多达50余项。由于旅游宣传差,大多旅游者对西北地区的印象是荒凉、贫穷、神秘和遥远。虽然各省区也进行了旅游形象设计,但由于宣传不够,还没有有效的改变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形象。同时,由于缺少区域整体开发的规划,各自为政,西北地区没有在全国形成一个整体的形象,无法发挥其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
1.5 旅游线路规划不合理 西北地区地域辽阔,旅游景观分散,各省区旅游线路没有和大西北的旅游线路设计接轨。大多游客没有相应的旅游线路指导,自行设计的旅游线路主要集中在西安、敦煌、乌鲁木齐等地,没有充分领略西北地区的旅游资源魅力,造成游客大量的旅游费用和时间的浪费。
2 西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机遇
2.1 21世纪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前景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00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3 600亿元,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40亿美元,到2010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1.3—1.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国际旅游创汇将达380—430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0 000—10 500亿元。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
2.2 国内旅游发展的机遇 旅游的进行有赖于三个方面发展:
①居民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
②休闲时间增多;
③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强。从世界范围来看,旅游是仅次于食品和住房的消费者优先选择的第三大消费项目。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达400美元,国民将普遍产生旅游动机。1985年以后,我国人均收入已渐渐超过这一数值,1998年人均gdp已达700多美元,城市人口人均gdp已达1 000美元以上。特别是我国现今节假日增多,国民的休闲时间增长,旅游已成为国民的一种消费时尚,我国大众旅游已由起步期进入了成长期。东南沿海和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客源市场不断扩大,西北地区的旅游发展大有潜力。
2.3 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机遇 随着国家加大西部开发力度,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向这一地区的投资,中西部地区为吸引外资开发旅游业已经出台了许多力度大、为期长、涉及面广的优惠政策。目前西部各省区大多采取了政府主导的发展旅游战略,综合环境在不断改善,西北地区旅游业也将呈现加速发展趋势。2.4 未来旅游趋势下的发展机遇 21世纪将是一个市场化、技术化、生态化、消费化、个性化的时代。21世纪的旅游消费将对旅游产品的精品需求更加强烈,产品市场的竞争将更多地体现为民族性文化内涵的竞争。对于西北地区来说:
①下世纪我国旅游观光产品仍将最具国际竞争力。西北旅游产品种类丰富,文物古迹、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等具有独特性和丰富性,是西北地区旅游产品长久的优势之一;
②度假产品将取得一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为大众化度假产品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家庭度假、城郊度假、乡间度假、周末度假、节日度假等度假产品将有广阔市场,西北地区具有建立国家级、省级和国际度假市场上具有区域和民族特色的度假产品的优势;
③专项产品和生态旅游产品将迅速发展。据报道,在国庆节期间,探险、体育等新的旅游形式已成为旅游的新热点。西北地区拥有十分丰富和独特的发展专项旅游和生态旅游的资源。大力倡导和促进专项旅游和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既符合国际潮流,也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的国策,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 西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策略
3.1 西北旅游资源的特征及优势
西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雄浑秀丽的自然景观、高大奇绝的地形地貌、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色彩缤纷的民俗风情,使西北旅游资源具有大容量、多样性、独特性、垄断性的总体特征,西北旅游资源所蕴涵的新奇感、神秘感、粗犷感和原始感是其显著特征。而且,西北已建成一批世界级、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3.2 确定合理的旅游“形象” 在当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形象”塑造已成为旅游地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有关研究表明,“形象”是吸引旅游者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形象”使旅游者产生旅游愿望。因此,确定合理的旅游形象对西北地区的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西北各省区,在旅游资源上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有较强的互补性,为确定各省区的旅游形象和确定大西北的旅游总体形象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宁夏旅游形象定位为:多姿多彩的塞外,而西安则定位为古都旅游。大西北的旅游总体形象需要很好的研究、定位。
3.3 规划合理的旅游线路
规划合理的旅游线路是发展西北地区旅游业的重要基础。处理好各省区内部旅游线路和大西北旅游线路、大尺度的旅游线路和中小尺度的旅游线路、境外游客旅游线路和国内游客旅游线路、团队游客旅游线路和大量的散客旅游线路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大西北来说,大尺度、长线的游客市场,特别是国际游客市场是其开拓的重点,在规划旅游线路中要特别注意针对这一部分的游客需求。规划的旅游线路应对外公开,积极宣传,使其变成旅游业发展的积极因素。
3.4 确定合理的资源开发方向、加强旅游精品的开发, 开拓新市场 确定重点旅游开发区,在高起点,高立意、高水平的规划基础上,发挥国家和地方政府主导型的作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招商引资,逐步开发21世纪的旅游拳头产品;凭借旅游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成为21世纪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基地。西北地区由于景区比较分散,开展大规模的综合性的旅游项目优势不明显。但可以根据本地区旅游资源个性突出、特色鲜明、异质文化氛围浓郁的特点,组织开展一些规模适度的专项、专线、专题、参与性强的旅游活动,并形成一些专利产品,增强旅游市场的垄断作用。西北的丝路民族风情、高山冰雪和沙漠科考探险、民俗文化节庆等均是潜力极大的旅游开发市场。特别是现在兴起的探险、体育、健身、生态旅游和专项旅游在西北地区是最适宜开发和潜力最大的旅游项目。在旅游市场开发方面,加强如日本等老的客源地的开发,同时积极开拓新的客源市场和旅游形式:诸如新疆、宁夏、青海可以重点主攻中东市场和东南亚的穆斯林市场。
3.5 加强旅游宣传 加强旅游宣传,主要是积极促销、改变促销方法和技术手段、加强与主要客源地的旅游组织的交往,重塑大西北在国内和国际游客心目中的旅游形象,以增强其在旅游决策时的西北旅游愿望。应正确认识旅游宣传对旅游地生命周期活动的影响,以具有特色的旅游宣传促使其长盛不衰。如我国的“丝绸之路”一直是日本游客的主要选择之一,但近年来渐入低谷。今年由于在日本进行了大量的“丝绸之路”的电视宣传和文物巡回展,大大增大了日本游客对“丝绸之路”的兴趣,据国际旅游局预测,“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将在日本市场掀起高潮。
3.6 加强旅游管理、积极进行区域内外的协作与联合 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为旅游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树立“大市场、大产业、大旅游”的观念,积极主动加强与外界的协作和联合,利用国家对西部倾斜的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外商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开发,加强与国内旅游发达省份的协作,形成与邻近省区的旅游活动的竞争、协作、分工。
3.7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交通条件 西北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财力有限,应采用多种渠道吸纳资金,加大引资力度,用好扶贫资金,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选择条件成熟的城市开辟为国际和国内航空口岸,把西安、乌鲁木齐等一批已经成长起来的交通枢纽城市发展成为国际航空枢纽,完善旅游交通结构,使客源流向由单向运转变为环路运行,降低游客的旅游成本,增强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4 西北旅游资源的保护4.1 西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1 旅游资源保护意识薄弱
西北不少地方比较关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对资源的保护。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开发”压倒保护;
②十分缺乏环卫设施和垃圾处理站:
⑧公众对风景名胜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谈漠;
④管理者对风景名胜区在旅游旺季缺乏相应的控制措施,致使游客量严重超过生态负荷。
4.1.2 开发利用缺乏全局观念西北各旅游区在编制景区规划时,由于受制于地域、行政等因素分割,急功近利思想作崇,使规划缺乏有机的系统组配,各自为阵、追求自我服务,自我循环。
4.1.3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当旅游资源开发粗放,优化不力,总全效益较差。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认识不够,致使开发出的产品功能单一,内涵欠缺,优化组合无力,致使发展无序,总体效益较差。
4.2 要生存,要发展必须保护旅游资源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西北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还存在着掠夺式开发、粗放式开发等诸多问题,长期以往,西北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也会丧失贻尽,西北旅游就会在西部大开发中败下阵来。因此,必须加强对西北旅游资源的保护。
开发与保护的问题,其实质是投入和产出的问题,也是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的的问题。解决得好,西北旅游不仅能够在西北大开发中一试身手,更能在今后长时间里为西北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大显神通。解决得不好则会使西北旅游成为昙花一现,难以持久。有的观点认为,必须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造成对自然环境等旅游资源的破坏是难免的,是必须要付出代价的。这是一种短视行为,虽然只要有开发就不可避免会有破坏,但这种破坏一定要限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并且应该在开发中不断地进行补救和挽回。
为了将资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我们必须先探讨一下目前世界经济对待发展的全新观念。当今世界对待发展已经从过去简单的工业化,科技化演变成为了全新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从上一世纪70年代起,可持发续发展的思想从西方社会发萌,它起源于人类对于过去那种疯狂的开挖、采掘、砍伐、不计后果的发展工业,搞现代化给人类自身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的反思,至今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如果环境再进一步地恶化,则必会严重地限制和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首先由生态学家提出,后来又出现了从社会属性,经济属性和科技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它主张公平分配,以满足当代和后代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就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它主张建立在保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的持续经济增长;就生态环境的角度而言,它主张人类应与人自然和谐相处,切实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可持发续发展观念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挑战,是为谋求新的发展模式而建立的新的发展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思想用来指导旅游业的发展,可以看出.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世界旅游业的共识,更是当前我国、西北旅游资源开发所必须走的路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和看待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2.1 必须用系统的观念来看待旅游可持续发展
人类生存的整个地球是一个大的有机的复杂系统,由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组成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功能的削弱或增强都会影响其它部分,影响发展进程。旅游业是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与系统的其它部分既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子系统),又相互依存。推进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旅游在地球这个大系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与相关子系统在功能上的是否匹配,任何超越客观条件的超前发展和人为限制旅游业发展的滞后性做法,都会阻碍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4.2.2 必须用公平的观念来看待旅游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平等观主张人与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之间、大国与小国之间、强国与弱国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平等。一是本代人的公平分配和公平发展,这是横向的;二是代与代之间的公平,让后代享有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这是纵向的。
4.2.3 必须从资源观的角度来看待旅游可持续发展
对不同属性的资源,采取不同的对策。对不可更新资源应提高使用效益,寻找替代性资源,尽可能推迟其枯竭的时间;对可更新资源的利用要限制在其再生产的承载能力限度内。对旅游业而言也就是要考虑旅游环境容量的问题。针对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别与属性差别,协调资源开发、保护与人类旅游需求的关系,科学、合理地规划、开发与保护好珍贵的旅游资源,使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并尽可能地延长其使用寿命,促进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4.2.4 必须以协调的观念来看待旅游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协调观认为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没有协调发展就根本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应考虑旅游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要兼顾生态环境对旅游业发展规模、档次的承载能力,同时对旅游业自身的要素如旅游资源的结构、等级、客源市场以及旅游相关产业等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综合,保持适度发展规模,促进旅游协调、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调公平性(时间与空间)、系统性,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更是西北开发旅游资源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准则。正是根据这一思想,我们才不能忽视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事业建设过程中的保护问题,也就是说要使旅游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保护旅游资源。同时,这一思想也为我们解决开发和保护这对矛盾找到最好的方法。
我国的西部是指四川、西藏、云南、新疆、重庆、青海、广西、陕西、甘肃、宁夏、贵州、内蒙古中国西部地区12个省巿。随便说几个吧。昆明 大理 中甸 腾冲 德宏 西双版纳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 滇池 西山森林公园 翠湖公园 黑龙潭 大观楼公园
石林风景名胜区 云南民族村 金殿名胜区 安宁温泉 阿庐古洞 昆明曹溪寺
筇竹寺五百罗汉 九乡风景区 昙华寺 圆通山 聂耳墓 云 南陆军讲武堂旧址
金马碧鸡坊 多依河 鲁布革三峡 观音山 九龙瀑布群 东寺塔和西寺塔
小白龙森林公园 官渡金刚塔 海埂公园 郑和公园 轿子山 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
大理三塔 民族风情园 宾川鸡足山 蝴蝶泉 丽江 长江第一湾景区
丽江古城 玉龙雪山 泸沽湖 木府 玉峰寺 虎跳峡
纳帕海自然保护区 橄榄坝 归化寺 白芒雪山 碧塔海 云南第一峰-卡格博峰
白水台 老君山 腾冲火山群 腾冲热海 和顺乡 腾冲火山地热风景名胜区
槟榔江风光 大树杜鹃王 景洪 曼飞龙佛塔 古茶王 景真八角亭
建水古城 燕子洞 普者黑 怒江大峡谷 苍山洱海
四川古称“天府之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从高原、山地、峡谷到盆地、丘陵、平原,从江河湖泊到温泉瀑布,从岩溶地区到丹霞地貌,雄秀奇幽,风光旖旎。九寨沟、黄龙寺、峨眉山—乐山大佛、都江堰—青城山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稻城亚丁—最后的香格里拉、海螺沟、四姑娘山、蜀南竹海等一大批景区景点驰名中外。四川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从古代水利工程、古镇民居到名人故居,从寺庙道观、石刻壁画到现代艺术博物馆,从史前遗址到现代建筑风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四川是“国宝”大熊猫的故乡,世界上80%以上的大熊猫栖息在四川。四川还是中国第二大藏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泸沽湖摩梭人走婚风俗、康定跑马山转山会、凉山彝族火把节等独具魅力,民族风情浓郁。川菜、川酒、川茶更是香飘海外,享誉世界。
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而冬天的四川又别有一番韵味,在峨眉山、九寨沟、西岭雪山、瓦屋山、四姑娘山、海螺沟、卧龙、龙池等景区,由于山体垂直高度形成的冰挂、雪松,冰瀑,随处可见,更为奇妙的是,抬头是冰雪,低头是温泉,浸泡在温泉之中赏雪观景,其乐无穷!四川的冬雪时间持续3个月,最低气温在0度—零下10度之间,对害怕寒冷的南方人来说,完全能够适应,没有凛冽北风、天寒地冻的感觉。因此,四川的冰雪被誉为“温暖的南国冰雪世界”,也是距东南亚、港、澳、台地区最近、最具有参与性和观赏性的冰雪景区。.
第五届南国冰雪节的主会场将设在峨眉山景区,峨眉山是四川省最早开发冬季旅游的景区之一,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景区,每年12月至次年3月下旬有将近4个月的积雪期,其独特的冰雪景观,早已享誉中外,冬游旅游人数呈逐年增长的态势。第五届南国冰雪节主会场活动将紧紧围绕冰雪、温泉、美食三大文化主题,通过观景、滑雪、戏猴、浴温泉,品名茶、拜普贤等一系列活动,充分展示峨眉山冬季旅游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除此之外,在九寨沟、卧龙、海螺沟、牟尼沟、西岭雪山、四姑娘山、瓦屋山、大英死海等景区还将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冬季旅游活动。
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何需千里迢迢到严寒的北方?冬季的四川就是一片分外妖娆的南国冰雪世界!
峨眉银装
峨眉银装: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峨眉山,方圆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瑞雪连绵不断,群峰满银色。形状各异的山峦、千姿百态的植被,一经白雪所覆盖,就形成了一幅圣洁的峨眉冬韵图。峨眉山滑雪场位于峨眉山风景区内,在海拔2500米的雷洞坪停车场公路右侧。它占地25公顷,冬季平均气温-5℃,积雪期为3个月。这里环境优美,建筑具有欧洲韵味,备有意大利进口高级雪具400付,滑雪和雪上飞碟项目能满足人们不同年龄段的需要。同时安全设施,餐饮配套设施等方面完善便利。峨眉山交通十分便利,从成都出发仅需2小时便可到达。
西岭千秋雪
西岭千秋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岭雪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境内(距成都95公里),总面积482.8平方公里。区内大雪山最高海拔5364米,是成都第一峰,终年积雪不化,在阳光照射下,洁白晶莹,银光灿烂,秀美壮观。唐代大诗人杜甫盛赞此景,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绝句。西岭雪山也因此而得名。座落于成都西岭雪山的滑雪场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大型高山滑雪场、大型雪上游乐场和大型滑草场、高山草原运动游乐场。
滑雪场拥有2000套世界名牌滑雪器具,10条国际标准滑雪道,可容纳2000人同时滑雪。从加拿大和日本进口的35辆雪地摩托,从欧洲进口的全地形车、蛇形滑雪车、雪上飞碟、雪上滑车等设施,形成了20个雪地游乐项目,成为国内唯一的大型雪上游乐场。全长2500米的吊箱式观光索道,将滑雪场与西岭雪山主景区日月坪联为一体,让你领略云海、日出、阴阳界、日照金山、森林佛光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高山奇观。
九寨冬韵
九寨冬韵: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和“绿色环球21”三项国际桂冠的九寨沟景区,随着秋去冬来,褪去了缤纷斑斓的秋色,开始换上了素雅清逸的冬装,玉树琼枝、翠海冰瀑,处处呈现出一派粉妆玉砌的前国冰雪风光,为广大游客营造了一个晶莹剔透的冬天的“童话世界”。“童话世界——九寨沟2004冬之旅”活动将倾力向海内外游客展现九寨沟丰富的冬季冰雪旅游产品,并特别为游客准备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九寨沟民俗游、冰雪冰爆游、节庆游、转山游、健康游等,展现了九寨沟神奇美丽的冰雪世界和浓郁的民俗风情。
国宝科趣
国宝科趣: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珙桐等珍惜物种为主及高山生态系统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20万公顷。区内分面的100余只野生大熊猫占全国总数的10%,因而卧龙以“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享誉中外。距成都130公里的保护区始建于1963年,1980年被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单位,同年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合作建立了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保护区内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尘埃少、噪声低、空气中氧和负氧离子含量高,是天然的大氧吧。
海螺冰川
海螺冰川: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位于贡嘎山东坡一条最长的低纬度、低海拔的可进入性最强的现代冰川,它是观光旅游、登山探险的最佳去处。冬季的海螺沟最具迷人风采,穿过白雪皑皑的原始森林等待着你穿着冰装到它身旁的雪地里嬉戏、玩耍。在海拔2800米处,世界最大的冰瀑布之一等着你的赞叹;冰川滑雪将带给你惊险与刺激。海螺沟距成都280公里,其中二分之一为高速公路,交通便捷,只需4—5小时即可到达景区。冬游海螺沟请自备好羽绒服、游泳装、墨镜、雨伞及根据自身需要备少量药品。
瓦屋冬魂
瓦屋冬魂:与峨眉山并称“蜀中二绝”的瓦屋山,位于四川盆地西沿的洪雅县境内,公园面积104万亩,瓦屋山冬季是南国观森林冰雪的最佳胜地。从每年11月中旬到来年5月上旬,瓦屋山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山上冰挂、雪挂、雾凇、雪凇、冰柱、冰瀑随处可见,山顶象尔山庄旁的两个大型滑雪场可进行各种活动,雪橇、雪上飞碟、滑雪板、射击等雪上项目是理想选择。瓦屋山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各种服务设施初具规模,景区水泥路已全面贯通,从山脚到山顶有瓦屋大酒店、珙桐山庄、象尔山庄、光相山庄等宾馆,可提供2000个床位,能满足不同需求游客的需要。
自贡恐龙
自贡恐龙:第九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将于2003年元月24日在自贡彩灯公园举行,届时将展出100多组大中型灯组、5000多个灯饰小品,一些灯组和小品灯,以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文化为主,辅以其它地域和民族的文化作为塑造展示对象,题杜涉及30多个国家的人文景物,实现了民族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完美结合,并邀请北国哈尔滨20多组大型冰灯和100多个冰雕作品同台参展。
蜀南竹海
蜀南竹海:蜀南竹海位于宜宾市境内,方圆120平方公里,中心景区44平方公里,共有8大景区134处景点,其绝妙之处是500多个山头上生长着58种7万余青青翠竹。隆冬,竹枝结满晶莹瑞雪,如翡翠托玉,满眼清绝冷艳,另有一番韵致。
四姑娘山
四姑娘山:四姑娘山以雄峻挺拔闻名,山体陡峭,直指蓝天,冰雪覆盖,银光照人。山麓森林茂密,绿草如茵,清澈的溪流潺潺不绝,宛如一派秀美的南欧风光,人称“中国的阿尔卑斯”。冬季的四姑娘山异常秀美,是观赏四姑娘山全貌的最佳季节,游人可戏雪、赏雪、享受冬日阳光,过一个既有阳光又有冰雪的冬季。
中国死海
中国死海旅游度假区依山傍水而建,规划控地5000亩,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位于四川大英县,距成都114公里。中国死海地处神秘的北纬30度,是一个只生产快乐而不长水草的地方,其储盐量高达42亿吨,海水含盐量超过22%,还富含钠、钾、钙、溴等4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类似“中东死海”,人可以在水中轻松漂浮不沉。经国家有关权威机关验证,死海海水对风湿关节炎、皮肤病、心脑血管、呼吸道疾病、肥胖症等有显著疗效,还可以充分舒缓疲劳、缓解精神压力。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有关研究资料显示,人在死海漂浮1小时可达到8小时睡眠的功效。中国死海以“死海漂浮”为主,结合现代水上运动、休闲、疗养、保健等要素,建设形成一个集新颖性、时尚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
西部的风景有:西岭雪山、九寨沟、卧龙自然保护区、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瓦屋山、蜀南竹海、中国死海。
西岭千秋雪
西岭千秋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岭雪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境内(距成都95公里),总面积482.8平方公里。区内大雪山最高海拔5364米,是成都第一峰,终年积雪不化,在阳光照射下,洁白晶莹,银光灿烂,秀美壮观。唐代大诗人杜甫盛赞此景,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绝句。西岭雪山也因此而得名。
座落于成都西岭雪山的滑雪场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大型高山滑雪场、大型雪上游乐场和大型滑草场、高山草原运动游乐场。
九寨冬韵
九寨冬韵: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和“绿色环球21”三项国际桂冠的九寨沟景区,随着秋去冬来,褪去了缤纷斑斓的秋色,开始换上了素雅清逸的冬装,玉树琼枝、翠海冰瀑,处处呈现出一派粉妆玉砌的前国冰雪风光,为广大游客营造了一个晶莹剔透的冬天的“童话世界”。
国宝科趣
卧龙自然区保护是以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珙桐等珍惜物种为主及高山生态系统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20万公顷。区内分面的100余只野生大熊猫占全国总数的10%,因而卧龙以“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享誉中外。
海螺冰川
海螺冰川: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位于贡嘎山东坡一条最长的低纬度、低海拔的可进入性最强的现代冰川,它是观光旅游、登山探险的最佳去处。冬季的海螺沟最具迷人风采,穿过白雪皑皑的原始森林等待着你穿着冰装到它身旁的雪地里嬉戏、玩耍。在海拔2800米处,世界最大的冰瀑布之一等着你的赞叹;冰川滑雪将带给你惊险与刺激
瓦屋冬魂
与峨眉山并称“蜀中二绝”的瓦屋山,位于四川盆地西沿的洪雅县境内,公园面积104万亩,瓦屋山冬季是南国观森林冰雪的最佳胜地。从每年11月中旬到来年5月上旬,瓦屋山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山上冰挂、雪挂、雾凇、雪凇、冰柱、冰瀑随处可见,山顶象尔山庄旁的两个大型滑雪场可进行各种活动,雪橇、雪上飞碟、滑雪板、射击等雪上项目是理想选择。
蜀南竹海
蜀南竹海:蜀南竹海位于宜宾市境内,方圆120平方公里,中心景区44平方公里,共有8大景区134处景点,其绝妙之处是500多个山头上生长着58种7万余青青翠竹。隆冬,竹枝结满晶莹瑞雪,如翡翠托玉,满眼清绝冷艳,另有一番韵致。
中国死海
中国死海旅游度假区依山傍水而建,规划控地5000亩,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位于四川大英县,距成都114公里。中国死海地处神秘的北纬30度,是一个只生产快乐而不长水草的地方,其储盐量高达42亿吨,海水含盐量超过22%,还富含钠、钾、钙、溴等4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类似“中东死海”,人可以在水中轻松漂浮不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