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峡,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段,是长江三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本文将从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旅游发展等方面,对小三峡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读者呈现一幅美丽的小三峡画卷。
一、小三峡的自然景观
1. 地貌特征
小三峡地处长江三峡西陵峡段,两岸峭壁如削,山峦叠嶂,形成了独特的峡谷地貌。峡谷全长约50公里,两岸山体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最高峰海拔达2050米。
2. 水文特征
小三峡的水文特征十分丰富,河流蜿蜒曲折,峡谷内多急流险滩。长江流经小三峡时,河床落差较大,形成了许多壮观的瀑布和泉眼。其中,最著名的瀑布为小三峡瀑布,落差高达100多米,气势磅礴。
3. 植被资源
小三峡地区植被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峡谷内植物种类繁多,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水杉等。小三峡还有许多珍稀动物,如金丝猴、大熊猫等。
二、小三峡的人文历史
1. 传说故事
小三峡地区历史悠久,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如“小三峡传说”、“神女峰传说”等,这些故事丰富了小三峡的文化内涵,使之更具神秘色彩。
2. 历史遗迹
小三峡地区有许多历史遗迹,如古栈道、古战场、古寺庙等。其中,古栈道被誉为“长江第一栈道”,是古代交通要道。古战场则见证了三国时期的烽火连天,如今已成为游客参观的重要景点。
3. 文化传承
小三峡地区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如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及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这些文化传承为小三峡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三、小三峡的旅游发展
1. 旅游资源开发
近年来,小三峡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充分开发。政府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了旅游服务质量。还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旅游产品,如三峡人家、神女峰观光等。
2. 旅游市场拓展
小三峡旅游市场逐渐拓展,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为进一步提升旅游竞争力,当地政府积极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如三峡国际旅游节等。
3. 旅游可持续发展
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小三峡地区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实施绿色旅游、低碳旅游等措施,实现了旅游与生态的和谐共生。
小三峡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成为了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受历史的厚重底蕴。未来,小三峡将继续发挥其优势,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体验。
龙门峡
龙门峡长只约3公里,峡口两山对峙,峭壁如削,天开一线,状若一门,形势甚为险要,因此有人说它“不是夔门,胜似夔门”。
游览小三峡,一般是从巫山县城边的大宁河口上船(可乘容20多人由柴油发动机驱动的游览船),逆水而上,进龙门峡,经巴雾峡,至滴翠峡,然后折回。
游人在船上可以掀赏两岸高耸的峰峦和奇峰怪石,以及到处有流泉飞瀑,不时有猴群出现的青翠欲滴的山坡;船到浅滩,游人可到滩下活动活动,拣几粒三峡石;在一些山崖的高处,游人可以看到在峭壁的岩洞里,有古代神奇的悬棺;在岸边的岩壁上,人们还可以看到古代栈道的遗迹。巴雾峡
出了龙门峡,就是著名险滩“银窝滩”了。这里山回水转,滩险流急,实为航程上的险途。过了险滩即进入铁棺峡。铁棺峡长约10公里,这里两岸怪石嶙峋,形成一组组天然雕塑,个个妙趣横生。东岸崖壁上有一金鳞闪闪的长岩,很像从天外遨游归来的巨龙,且龙首已经进洞;对岸山腰有一溶洞,洞口有块黄色圆石,犹如正欲出洞的猛虎;西岸悬崖下有串串倒悬的钟乳石,其模样像是两匹骏马,其头已进山,但马尾和后腿还在山外。于是人们就给它们分别取名为龙进、虎出、马归山。此外在河东岸离水面四五米高的绝壁石缝中还有一具黑色的悬棺,俗称“铁棺材”,铁棺峡一名即由此而来。据考这“铁棺”乃是战国时期巴人的悬棺,其并非铁铸,仅因其色相似而言。目前悬棺群保存最完好的是巫溪县东北25公里的荆州坝,那里有24具黑棺。滴翠峡
滴翠峡是小三峡中最长的一段峡谷,峡中既有磅礴的气势,又有玲珑剔透的小景。20公里长的峡谷显得幽深、秀丽。峡内群峰竞秀,绝壁连绵,无咎不苍,有水皆飞泉,游人深感起名“滴翠”,甚为贴切。
主要景观有水帘洞、仙蕉林、摩崖佛像、天泉飞雨、罗家寨、绵羊崖、赤壁摩天、悬棺、双鹰戏屏、飞云洞等。小三峡的美景在滴翠峡中体现得最充分。那“赤壁摩天”是一片高达数百米的峭壁,如刀削一般,直插云天,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真是名副其实的赤壁。
大宁河小三峡以峰秀、景幽、滩险、石美为其特色。久居大都市的旅游者定会感到稀奇古怪,宛如旅行在神话世界中。
2007年5月8日,重庆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三峡以下景点值得一游:
一、三峡大坝
理由: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大坝的壮观景象令人震撼。不仅可以了解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还能感受到人类智慧的伟大。站在大坝上,俯瞰下游江水汹涌澎湃,令人心旷神怡。
二、小三峡风景区
理由:小三峡是长江三峡中的一段,风景如画。这里山峦起伏,江水蜿蜒,沿岸有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游览小三峡,可以领略到长江的秀美与古老文化的韵味。
三、神女溪景区
理由:神女溪是三峡中一条清澈的溪流,两岸风景秀美,被誉为“人间仙境”。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绝美的自然风光,还能体验各种户外活动,如漂流等。
四、三峡人家风景区
理由:这里展示了三峡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到传统的三峡生活,了解到当地的风俗习惯。此外,这里的建筑和自然景观也极具观赏价值。
详细解释如下:
一、三峡大坝是全球知名的水利工程,不仅体现了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的先进,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游客可以近距离了解大坝的建设原理,感受工程的壮观。大坝的建成也对于调节长江水流、防洪抗旱有着重要作用。
二、小三峡风景区以其秀美的山水景色著称。这里既有奇峰异石,又有清澈的江水,沿江还有许多古老的村落和遗迹。游览小三峡,既能欣赏到自然风光,又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三、神女溪景区以其原始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户外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这里的水质清澈,沿岸景色宜人,适合进行漂流、徒步等户外活动。同时,这里也是探险爱好者的乐园。
四、三峡人家风景区是一个展示三峡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地方。游客可以在这里亲身体验到传统的三峡生活方式,如捕鱼、农耕等。这里的建筑也反映了三峡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对于了解当地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大宁河小三峡
大宁河小三峡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长江三峡的又一绝妙的旅游胜地。大宁河古名昌河,又名巫溪水,发源于大巴山南麓,一路纳溪汇流,穿山越岭,在巫峡西口注入长江,全长约二百五十公里,是长江三峡段第一大支流。大宁河下游三峡(即小三峡)加上游四峡共称“宁河七峡”与长江三峡相比,峡更狭,境更幽,舟更奇,俗更异。
提逛小三峡只须从巫山港口登上两头尖尖、肚儿圆圆的柳叶儿模样的轻舟,逆水北上,即可坐船观景。中途靠岸,游客可寻宁河彩石、摄影、戏水、野餐,至万云洞或迎客泉返回。
大宁河小三峡
大宁河小三峡
宁河古栈道遗迹
宁河古栈道遗迹位于龙门峡西岸。在距河面约15米处的崖壁上,依次排列着无数匀整、方正的石孔,此即大宁河古栈道遗迹。栈道石孔多呈四方形,孔径20厘米见方,孔深30厘米左右,孔距130—200厘米。上下孔眼交错成倒“品”字,上排两孔插木桩,铺木板,下孔插木柱斜撑木板,构成三角形支撑架,从而修筑成供人畜行走的“栈道”。宁河栈道总长约四百多公里,其长度超过著名的剑阁栈道,为我国古栈道遗迹中所少有。
大昌古镇
大昌古镇位于滴翠峡口北上十公里处,始建于晋,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作为宁河沿岸第一大镇,大昌镇历代都是郡县治地,还曾是宁河的重要码头和药材、山货集散地。大昌镇是一座“一灯照全城,四门能通话,堂上打板子,户户听得见”的袖珍古城。城内现存建筑多属明末清初建造。东、南、西三道城门尚保存完好,还有几条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两朝修建的街道。街上牌坊和古建筑群古风浓郁。青砖篱瓦,白墙飞檐,雕梁画栋的四合井院,古朴幽雅,独具风姿,给人以吉祥如意的美感。
巴雾峡悬棺
在小三峡上离地面不到几十米或几百米的悬崖翘壁上,隐约可以看到一些棺木陈放于裂缝、台坎和小洞间,这就
巴雾峡悬棺
大昌古镇
是三峡中千年难解之谜的悬棺。
陆游洞
陆游洞位于长江巫峡口离巫山县城约1公里处的北岸边崖壁处。陆游洞系由上下两个相通的石灰岩溶洞组成,下洞叫“清水洞”,上洞称“人和洞”。因南宋大诗人陆游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夏赴任夔州途中曾游览过清水洞,而后改称为陆游洞。
清水洞因有一大股常流不断的清水泉从洞中流出而得名。洞口建有一水池,池中立有陆游塑像。洞内先幽深后宽敞,在彩灯的配映下,各种钟乳石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五彩缤纷,使人如入仙宫。连接“清水洞”和“人和洞“的“路”是一架高约70余米铁制的盘旋式的“通天梯”,人登其上,有一种悬空观景,越攀越险的刺激感。
滴翠峡船棺
翠峡西岸有一处人称“打渔村”的地方,有“渔翁”、“渔网”、“渔船”。半岩上有一约四米多高的钟乳石,依附在黄色的峭壁上,其状酷似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佝偻老人,弯着腰在奋力撒网,渔翁的手上,恰好有
古栈道
一树根引伸下河,如网上的纲绳。紧挨渔翁的左侧,有一条古藤从绝壁上的石缝中铺撒下来,由于绿叶稀少,藤成黑褐色,恰似一副渔网垂挂在山腰上。在渔网左边十多米的岩穴上,搁着一只七米多长的木船,呈黑色,离河面有100多米高,人称“打渔船”。其实,它和巴雾峡的悬棺一样,也是古代少数民族的另一种葬俗——船棺葬。
龙骨坡古猿人遗址
龙骨坡古猿人遗址位于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骨坡,占地约700平方米。发掘于1986年。在这里,发现了古人类门齿和带犬齿的颌骨化石,以及数十件与人类化石同一层次的巨猴、剑齿虎、双角犀等化石。经考证这些化石属早更新世,距今204万年。这一重大发现,填补了中国早期人类化石空白,对于人类起源和三河谷发育史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