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国家公园作为生态保护的最高层级,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本文将从中国国家公园的设立背景、现状、意义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中国国家公园的设立背景
1. 生态保护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我国政府决定设立国家公园。
2. 国际趋势的推动
世界各国的国家公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借鉴国际经验,结合自身国情,积极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3. 国家战略的需要
国家公园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推动绿色发展。
二、中国国家公园的现状
1. 设立规模
截至目前,我国已设立10个国家公园,涉及森林、湿地、草原等多种生态系统。
2. 地域分布
我国国家公园遍布全国各地,涵盖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六大区域。
3. 管理体制
我国国家公园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由中央和地方共同负责。
三、中国国家公园的意义
1. 保护生物多样性
国家公园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天然基因库”,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
2. 保障水源安全
国家公园内的水源涵养功能显著,有利于保障我国水资源安全。
3. 促进绿色发展
国家公园建设有助于推动绿色发展,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4. 传承文化
国家公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四、中国国家公园的未来发展
1. 完善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职责,实现高效管理。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国家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游客服务质量和生态环境管理水平。
3. 深化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公园保护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国家公园建设水平。
4. 拓展公众参与
鼓励公众参与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中国国家公园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里程碑,承载着保护自然遗产、传承文化、促进绿色发展的重任。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应充分发挥国家公园的生态、文化和经济价值,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中国2023年有三江源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
1、三江源国家公园
位于地球“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腹地,它以山地平原和高山峡谷为主,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地质成土过程年轻,冻融侵蚀强烈,土壤质地粗糙,以高寒草甸土为主;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带北端尾部,气候由亚热带向暖凉、半干旱向严寒干旱变化;2021年9月30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列入首批国家公园名单。
2、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位于长白山支脉老爷岭南部地区,以中低山、峡谷和丘陵为主,海拔1477.4米(老爷岭);土壤主要为暗棕壤和沼泽土,属于大陆湿润季风气候区,森林覆盖率达93.32%;植被类型以温带针阔混交林为主,高等植物150科406属666种,野生脊椎动物270种;2021年10月12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被列为首批国家公园。
3、大熊猫国家公园
位于中国西部地区,包括四川省岷山地区、四川省邛崃山-大相岭地区、陕西省秦岭地区和甘肃省白水江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森林覆盖率为72.07%,有种子植物3446种,隶属于197科1007属,脊椎动物641种;2021年10月12日,大熊猫国家公园被列为首批国家公园。
4、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位于海南省中部山区,东有罗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有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有黎族苗族自治县毛干乡,北有利木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它是亚洲雨林和世界季风常绿阔叶林过渡带中唯一的“大陆岛型”热带雨林,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森林覆盖率达95.56%,植被主要为热带雨林。2021年10月12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入选第一批国家公园。
5、武夷山国家公园
横跨江西和福建两省,是世界人类生物圈保护区和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国家公园;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等植被类型,2021年10月12日,武夷山国家公园被列为首批国家公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武夷山国家公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大熊猫国家公园
中国国家公园有1200个左右。
国家公园分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目前约有670个左右。国家地质公园,国土资源部批准设立,目前约有240个左右。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目前约有300个左右。
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的概念源自美国,名词译自英文的“National Park”,据说最早由美国艺术家乔治卡特林(Geoge Catlin)首先提出。1832年,他在旅行的路上,对美国西部大开发对印第安文明、野生动植物和荒野的影响深表忧虑。
他写到:它们可以被保护起来,只要政府通过一些保护政策设立一个大公园,一个国家公园,其中有人也有野兽,所有的一切都处于原生状态,体现着自然之美。之后,即被全世界许多国家所使用,尽管各自的确切含义不尽相同,但基本意思都是指自然保护区的一种形式。
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决定开展国家公园试点,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中国引入国家公园的理念和管理模式,同时也是为了完善中国的保护地体系,规范全国国家公园建设,有利于将来对现有的保护地体系进行系统整合,提高保护的有效性,切实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
截止2023年4月20日,中国有五个国家公园。
建立国家公园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能够保护自然生态和自然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完整性,对重要生态系统进行更为严格的保护,对珍稀野生动植物进行长效保护,给子孙后代留下自然遗产。
截止到2022年底,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国家公园。2021年10月,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首批5个国家公园。截至2023年4月20日,首批5个国家公园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特别是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新进展。
国家公园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保护和适度旅游开发为基本策略,通过较小范围的适度开发实现大范围的有效保护。
既排除与保护目标相抵触的开发利用方式,达到了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目的,又为公众提供了旅游、科研、教育、娱乐的机会和场所,是一种能够合理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关系的行之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模式。
国家级公园的认定标准
1、面积不小于一千公顷的范围内,具有优美景观的特殊生态或特殊地形,有国家代表性,且未经人类开采、聚居或开发建设之地区。
2、为长期保护自然原野景观,原生动植物,特殊生态体系而设置保护区之地区。
3、由国家最高权宜机构采取步骤,限制开发工业区、商业区及聚居之地区,并禁止伐林、采矿、设电厂、农耕、放牧、狩猎等行为,同时有效执行对于生态、自然景观维护之地区。
4、维护目前的自然状态,仅准许游客在特别情况下进入一定范围,以作为现代及未来世代科学、教育、游憩、启智资产之地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国家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