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寺塔,位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市,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佛教圣地——开元寺的标志性建筑。这座古塔历经千年风雨,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将围绕开元寺塔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文化内涵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揭示其独特的价值与魅力。
一、历史渊源
开元寺塔始建于北宋开宝年间(968-975年),由当时的宰相赵普倡议修建。据史料记载,开元寺塔原为七层八角形木塔,后因火灾毁坏,现存为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重建的五层八角形砖塔。开元寺塔不仅是一座宗教建筑,更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象征。
二、建筑特色
1.造型独特
开元寺塔为五层八角形砖塔,塔身层层递减,檐角翘起,气势雄伟。塔顶为宝瓶式,塔身南面设一门,门额上刻有“开元寺塔”四个大字。整座塔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富有节奏感。
2.结构严谨
开元寺塔采用砖石结构,塔身内外砌有青砖,外抹白灰。塔内设有木制楼梯,可供登临观赏。塔基为八角形,塔身以砖石砌成,层层递减,形成优美的曲线。塔身各层檐口设有斗拱,使整个建筑显得更加稳重。
3.雕刻精美
开元寺塔的雕刻工艺精湛,塔身各层檐口、斗拱、门额等处均有精美的雕刻。其中,塔身第二层檐口刻有“观音菩萨”、“十八罗汉”等佛教故事,第三层檐口刻有“龙凤呈祥”、“双龙戏珠”等吉祥图案。这些雕刻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
三、文化内涵
1.宗教文化
开元寺塔作为佛教圣地,承载着丰富的宗教文化内涵。塔内供奉着佛像、经卷等宗教物品,是僧侣修行、信徒朝拜的重要场所。开元寺塔也是佛教文化在杭州地区传播的重要载体。
2.历史文化
开元寺塔见证了杭州乃至我国的历史变迁。从北宋至南宋,这座古塔见证了南宋都城的建立、繁荣和衰落。在历史的长河中,开元寺塔始终屹立不倒,成为历史的见证者。
3.艺术价值
开元寺塔的建筑风格、雕刻工艺等方面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不仅代表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还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开元寺塔作为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加强对开元寺塔的保护与传承,让这座千年古塔继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1. 厦门开元寺:皮派面积尚有万余平方米,现仅存十分之一二。
2. 普陀山开元寺:始建于唐代,有印度僧人善财亲见观音菩萨现身说法。
3. 南昌中昌开元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初名上兰寺。
4. 大同开元寺:创建于唐朝开元年间,曾名为开元寺、大普恩寺、南寺。
5. 浙江临海开元寺:建于唐景龙年间,原名开元寺,日本最澄大师入唐求经并在此受戒。
6. 郑州开元寺:宋代塔基,时代最早的是郑州开元寺塔基。
7. 泉州开元寺: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初名“莲花寺“,后改为“兴教寺”、“龙兴寺”。
8. 福州开元寺:福州现存最古老寺院,距今近1500年历史,曾为皇家寺院、宗庙。
9. 潮州开元寺:占地百亩,唐代玄宗皇帝下令在全国十大州修建以“开元”名义的十个寺院之一。
10. 邢台开元寺:建于唐开元年间,是佛教曹洞宗的发源地之一,元代皇家寺院。
福建省泉州开元寺石塔也叫开元寺东西塔。
开元寺东西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座石塔,是中国寺庙古建建筑瑰宝,从石塔的建筑规模、形式和雕刻工艺可以看出,中国的石雕雕刻工艺都可以说得上精美绝伦了,如此高大精美的石塔,都靠着人们纯手工雕刻,而且保存最久又如此完好。可见惠安石雕在石雕行业的雕刻工艺从中国四大石塔-开元寺东西塔,就可以见证。
双塔全部用石材建造,仿木构楼阁式,皆八角5层,形式几乎完全相同,仅高度和斗拱略有不同。西塔高44.06米,东塔高48.24米。基台是扁平而宽的须弥座,上多雕饰,平面八角,四正面砌台阶,座周护以简洁石栏。
开元寺东西塔的历史沿革
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公元865年),初为木塔;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易为砖塔;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公元1238年-1250年),改为现存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构的花岗岩石塔。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初为木塔。
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年-1189年)易为砖塔;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公元1228年-1237年),改为现存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构的花岗岩石塔。两塔塔座均作须弥庄形,塔每层开四门设四龛,门龛位置逐层互换。
外有平座扶栏,游人可环塔远眺近瞩。塔顶有刹,刹尖高托澳金钢葫芦,映日闪闪发光。八条铁链从塔刹上盘斜系于八个角脊,每个角脊下还悬挂小铜钟,全塔共四十个。塔心为八角形实心体,每层修有楼梯,供游客上下。
塔每层的门龛两旁有武士、天王、金刚、罗汉等浮雕像计八十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塔须弥座束腰部有三十九幅青石浮雕佛传图,故事多取材于佛经及古代印度的民间神话传说,然后用绘画雕刻的手法表现出来,更显得生动、精致、珍贵。
开元寺内的宋代石塔叫开元寺石塔,也叫开元寺东西塔。
福州开元寺石塔,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尚宾路外贸宿舍的院子内,与开元寺寺院仅一墙之隔。该塔高约7米,塔身宽2米,七层八角,层层收分,每层雕有8尊坐佛,共计56尊佛,佛像雕塑依稀可辨,佛底均雕有菱形图案。石塔周围地基抬高,致使塔底层陷于地下,底下两层已被砌上水泥加固。
南宋嘉熙元年建;东塔名镇国塔,南宋淳祐十年建,双塔相距约200米,对峙在大殿前,与大殿鼎足而立,是城市的重要景观。
石塔外形
双塔全部用石材建造,仿木构楼阁式,皆八角5层,形式几乎完全相同,仅高度和斗拱略有不同。西塔高44.06米,东塔高48.24米,基台是扁平而宽的须弥座,上多雕饰,平面八角,四正面砌台阶,座周护以简洁石栏。
各层塔身之间有腰檐,但无平座,每面1间,在转角处砌角柱,柱间刻阑额、斗拱支承腰檐。4个相向面开门,另四面设佛龛,各层门、龛位置上下交错,门、龛侧均有立柱和横枋,并在壁面浮雕佛教造像,腰檐也用石材雕出角梁、板桷和筒、板瓦的屋面,檐角起翘明显。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福州开元寺石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