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清凉山,位于陕西省延安市,是中国革命圣地之一。这里不仅是红色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自然风光的宝库。本文将从清凉山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方面展开论述,带领读者领略这座山的独特魅力。
一、清凉山的历史
1. 红色历史
延安清凉山,曾是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工作和生活。1937年至1947年,中共中央在延安清凉山领导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和解放战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清凉山成为红色历史的见证,被誉为“革命圣地”。
2. 文物古迹
清凉山文物古迹众多,其中包括中共中央旧址、窑洞、革命遗址等。这些古迹见证了革命先烈的奋斗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如今,清凉山已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二、清凉山的文化
1. 延安精神
延安清凉山不仅是红色历史的见证,更是延安精神的象征。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内容。这种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2. 文化传承
清凉山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延安剪纸、延安民歌、延安皮影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清凉山得到了传承和发展。这些文化瑰宝为清凉山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三、清凉山的自然景观
1. 山水风光
清凉山地处陕北高原,山势险峻,景色优美。山上有奇峰异石、古树名花,四季景色各异。春天,山花烂漫;夏天,绿意盎然;秋天,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游客可以在这里尽情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 气候资源
清凉山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夏季清凉,冬季温暖,是避暑消夏、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清凉山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为当地农业、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延安清凉山,作为红色历史的见证和自然风光的宝库,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自然价值。它不仅是革命先烈的奋斗足迹,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让我们走进清凉山,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延安清凉山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清凉山历来为延安第一名胜。清康熙《延安府志》云:“清凉古名山,在延安城东。”山势崔嵬,文物星罗棋布,是延安重要的游览胜地。南宋名将韩世忠,本绥德人氏,年十八应延安府兵籍,晚年自号清凉居士,“盖清凉山,在延安郡城之外”,“是以托志以自号,示不忘本,此君子之心也。”(清《延绥镇志》)。其文物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以万佛洞等石窟为主的历史文物古迹,一是以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单位旧址为主的革命文物。
清凉山,得名于佛教教义,意为从世俗轮回中解脱出来到达清凉的涅_理想境界。清凉山名胜有十八洞、二十四景、四十余处摩崖石刻之说,世称“金仙胜境”。
清凉山牌坊:位于山脚人口处,延惠渠畔,1984年重建。三开门楼式,青灰色石料雕砌而成,正面有舒同题写的“万佛寺”牌额;两边镌联一幅:“二水绕座晨望嘉岭塔边烟,八景环山夜对凤凰楼上月”;背面横额“清凉第一”。
万佛洞等石窟详见“四大石窟”。
宛若云霞:清凉山奇景之一,位于清凉山铁旗杆和山门上方,巨岩悬空如翼,上刻“宛若云霞”四个苍劲大字。石崖内凹,由于长年风侵水蚀,形成波浪翻卷般的岩纹,每当夕阳西下,斜光入射,石上顿生烟云状波纹,再加延河泛波映照,恍若片片云霞飘然欲飞。
诗湾:位于弥勒洞上方。《延安府志》云:“清凉山阿,多名人题咏石刻,参差磊落,里人呼为诗湾。”清延安知府张伟咏之:“层层高阁倚星辰,诗壁留题时代新。长羡范韩名不休,风流继起更何人。”现有历代摩崖题刻50余处,其中明清以前的刻制尚能辩认的还有十余块。现代中国著名人士及日本友人的题刻,真草篆隶,布满山崖。
水照延安:清凉山奇景之一,诗湾旁有一丈余长的平石台,中间凿一月牙形石钵,钵内蓄水,从其右角斜视,可见凤凰山上的延安古城墙倒映水面。钵边矗立一块二龙戏珠小石牌,牌上倒刻“水照延安”四字。如俯视水面,则四字清晰端正,妙趣横生。
月儿井与印月亭:清凉山奇景之一。清初府志载“清凉八景”之一“寒泉漾月”云:“崖畔有悬楼,崖下有鹫峰泉,山人、道士长索汲水,桶搅水动,泉中映月。”诗湾前面,一亭凌空,亭中央有一圆形孔洞,其正下方10余米是一口六角古井,即鹫峰泉,水深丈余,清澈见底。明人诗道:“万佛阁从空外出,鹫峰泉自石根来。下方总被云遮断,不放人间半点埃。”井上方有古人“峰泉”“涌月”石刻。登亭俯视,月自井中涌出,云月常驻,尤其是月明星稀之夜。天水二月交相辉映,景象奇丽,令人赞叹。故泉曰“月儿井”,亭曰“印月亭”,珠联璧合,妙趣天成。’
范公祠:在清凉山东面,重建于1985年。祠内泥塑范仲淹像,身着铠甲,手握宝剑,头戴盔帽,神态英武。两侧侍立狄青和种世衡。祠为三开间大殿,门匾上书“宋朝人物第一”,柱联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曾于宋仁宗康定年间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驻守延州抗击西夏。宋代名将狄青曾以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宋代戍边名将种世衡曾任_州判官,二人均屡立战功,威震边疆。
天下奇观:位于范公祠上方,为歇山四出水九脊十兽的古典殿宇,在此四眺,延安山水风光一览无余。殿联两幅:“阅尽天下奇情事,方知世上路不平”;“纵观二水一城古今英雄匆过,遥看三川两山历代风流善恶”。殿门匾额:“天下奇观”。
庞公祠:为纪念庞籍而新筑的仿古建筑。庞籍,宋代名臣,于宋仁宗庆历年以_延经略安抚招讨使兼知延州,文治武功,彪炳青史。
定痂泉:清凉山西脚下,有一股清洌甘泉,从高约两米的石隙中涌出,积入石池,为延安城最好的泉水之一。据说,当年尸毗王来清凉山修行,为救鸽子而割肉饲饥鹰,下山取河水洗伤口,久而不愈,乃取泉水洗涤,很快结痂,之后就叫定痂泉。后人称此为“圣水”,河水改名为濯筋水,即今延河。有人说邑名肤施,便得于此故事,乃附会之说;肤施本为先秦一古邑名。
琉璃塔:在清凉山西北仙人洞上方,系陕西省仅存一座琉璃塔,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位于宝塔区甘谷驿镇唐家坪村,1985年搬迁于此处。塔建于明崇祯二年,为八角七级,高6.3米,塔面由大小、形状、釉色基本相同的长方形琉璃构件围拱而成,每层8块,共56块,琉璃表面均有模印图案,且层层不同,造像生动逼真,以佛教中的佛、菩萨、飞天、力士及龙、凤、麒麟等为主,工艺精湛,异常珍贵。
太和庙:建于清凉山顶峰太和山上,重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包括真武祖师殿、状元桥、药王庙、财神庙、娘娘庙、圣母殿、三天门等一组仿古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是陕北地区仅次于白云山的重要宗教活动场所,也是延安市旅游胜地。每年四月八为庙会,文化商业活动十分兴盛。
清凉山还有“桃花洞田龙遇仙”、“环翠洞赵昌成仙”、“赵连甫樵读孝母”、“仙人石飞落清凉山”等传说和“琵琶桥”“撒珠坡”“延寿宫”“插金崖”等景观。
清凉山又是新中国的新闻广播、出版事业的发祥地。这里曾是中共新华通讯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解放日报》社、《边区群众报》社、中央出版发行部、中央印刷厂、新华书店所在地。李木庵曾为《解放日报》社题诗:“清凉山上晚风凉,清凉山下水波扬。夜半文星齐放彩,光芒万丈耀天长。”
《解放日报》社旧址:《解放日报》前身为《新中华报》,是中共中央的机关报,毛泽东为其题写了报头并亲撰《发刊词》。清凉山东面山下有拱形石门,门额题刻“解放日报”四字系毛泽东手迹。清凉山东坡有石窑两排及土窑洞10余孔,是1964年照原样重建的。
中央印刷厂旧址:设于万佛洞内,是当时延安最重要的印刷厂。主要承印《新中华报》、《解放日报》、《共产党人》等报刊杂志及各种政令文件、政治文艺读物等。中国现代文学的传世佳作《李有才板话》、《王贵与李香香》、《荷花淀》等都是由此最早印刷问世的。谢觉哉赞颂道:“马兰纸虽粗,印出马列篇,清凉万佛洞,印刷很安全。”
新华通讯社旧址:1938年迁住清凉山,向仲华、博古、廖承志先后担任社长。2001年旧址18孔窑洞经整修开放,恢复了博古旧居。
新华广播电台旧址: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人民广播电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与解放日报社、新华社旧址同。
延安新闻纪念馆:1986年,“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建成,馆前矗立一座象征着新闻、广播、印刷出版的三人汉白玉雕像,旁有石牌,上镌毛泽东题词:“深入群众,不尚空谈”。馆名题字:陆定一。2004年,在延安城区清凉山南麓,重新修建“延安新闻纪念馆”是全国唯一的新闻事业专题纪念馆。展馆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馆名题字:穆青。馆的外型呈窑洞形,意寓着党的新闻事业是从延安的土窑洞里创建和发展起来的。陈列分五个单元,展出文物180余件,珍贵历史照片、文献和各类图表资料400余幅。尤其是室内巧妙利用古代石窟,展示当年新闻战士编辑、播送新闻等忘我工作的场景,构思精妙,独具匠心,生动地再现了延安时期新闻出版事业的艰辛历程和辉煌业绩。
清凉碑林:位于清凉山西北,建成于1997年。石碑林立,翰墨飘香,佳作荟萃,异彩纷呈。内集开国元勋、学者名士书法精品一百余幅,内容多与延安相关,是研究地方文史和观摩欣赏书法艺术的必到之处,游人如织,已成清凉山新景观。
陕北公学纪念亭:2000年10月建成,位于清凉山南麓山脚,陕北公学校友会会长、-部原部长凌云等出席揭幕仪式。陕北公学建校之初校址在延安东门外延河之滨,校风为忠诚、团结、紧张、活泼”,系今中国人民大学前身。
景区推荐线路:
山门石牌坊——新华书店——4号石窟——万佛洞——3号石窟——诗湾——水照延安——印月亭——范公祠——庞公祠——睡佛洞——藏经阁——药王庙——桃花洞——琉璃塔
开放时间:
景区全天侯开放
门票报价:
普通门票30元/张
邮资门票31元/张
学生门票15元/张
淡季门票20元/张
门票优惠政策:
老年人、军人、学生可持有效证件优惠或免票。
团队:可持优惠卡6折优惠。
旅游交通:
清凉山景区位于市区中心,可乘:1、2、3、4、8、9、11、12、18、22路公交车和旅游专线直抵景区。
电话:0911—2112719
传真:0911—2319719
电子邮箱:yaqlsjq@163.com
万众瞩目清凉山这首诗的作用是通过描绘清凉山的美丽景色和历史背景,激发了人们对自然和历史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一、释义
表达了对于延安的崇敬和赞美,同时也暗示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的希望。这句诗被视为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高度评价和赞美。这首诗给清凉山烙印上了特殊的红色印记,使人们能够感受到红色文化的氛围和历史的厚重感。
二、出处
“万众瞩目清凉山”出自陈毅元帅在1945年4月时写的一首诗《七大影集》。
三、典故
当时,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陈毅元帅在诗中以“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的诗句描述了中国的困境和对延安的依赖。接着,他用“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的诗句表达了对于中国革命的期望和对于延安的赞美。
万众瞩目清凉山历史背景
这首诗是陈毅元帅在1945年4月中共七大召开期间创作的。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在这个时候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必将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更大的胜利。同时这首《七大开幕》也高度评价了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清凉山位于延安城东北的延河岸上,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报刊、新华社、广播、出版等宣传机构汇聚在清凉山,被称之为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成为延安闻名遐迩的“红色新闻山”,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清凉山介绍
清凉山古称万佛寺,宋金代石窟群,是陕北四大石窟之一。佛家主张"离尘出世"、清凉安住,清凉山之名便由此而来。其山势崔嵬,风景别致。目前山上保存有自北朝晚期至明清的各类石窟,及摩崖造像龛、摩崖题记,其中万佛洞主要有四个石窟,规模宏大,借山势而凿。窟内石柱上和四壁雕有形态各异的大小石佛像万余尊,其石刻艺术鬼斧神工,巧夺天工,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陕西延安是我国近现代史革命之中的重要革命基地,在这里有着许多的历史遗址还有很多人文古迹景点。延安清凉山在外表看上去巍峨雄浑,霸气十足。既有青峰的秀丽,也有高山的险峻。下面就让我们前往清凉山,一起干好一番山上的美景特色吧。
清凉山
清凉山,庙宇巍峨,山势险峻,有着非常壮阔优越的自然风景,周围环境优质,风景独特。历代有名的人吟诗,遣词造句很多,称赞它是一个凉爽的仙境。与凤凰山、宝塔山隔江相望。清凉山的风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佛教文物古迹,主要包括万佛洞窟;二是革命文物遗址主要是延安时期中国近现代革命遗址;三是宗教文化,太和山道教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优美的自然景观相辅相成。这些多元化的风景组建在一起,才构建了清凉山这样一处旅游观景圣地。
景点分布
宛若云霞:清凉山的的传奇美景之一,崖壁的凹面,由于多年的风蚀侵蚀,形成了浪花状的岩石,每当夕阳西下,斜射时,岩石上突然冒出云状的涟漪,然后被河水的波浪反射,像一片片的云块有着美丽的彩霞风景。
诗湾:这里乃是多元化的特色自然风景,还有着很多的历史人文遗迹风景,现有各朝代崖刻碑刻50余件,包括明清前的雕刻至今仍可辨认的有10余件。悬崖上有中日著名友人的题字和篆刻。
水照延安:延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革命的重要根据地,在这里更是有着历史的重要记载,风景也是非常的有特色。你可以看到古代的城墙在凤凰山反映在水中。牌上倒刻“水照延安”四字。如果往下看水,那么四个字清晰而规则,充满乐趣。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