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这片充满神奇色彩的土地,孕育了无数美丽的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通海县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地诉说着它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通海,探寻这座古城的古韵新韵,畅游其中的人文美景。
一、通海概况
通海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地处滇中高原南部,东邻峨山彝族自治县,南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连玉溪市,北靠曲靖市。总面积为141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40万人。通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二、通海旅游景点推荐
1. 秀山古建筑群
秀山古建筑群位于通海县城西北部,是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秀山、古建筑群、石塔、古墓等。其中,秀山古建筑群是通海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
景点特色:
* 古建筑群:包括文庙、武庙、城隍庙、土地庙等,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 石塔:位于秀山之巅,是云南省最大的石塔之一,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 古墓:位于秀山山脚下,是明代著名将领沐英的墓穴,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2. 通海古城墙
通海古城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城墙周长4.5公里,高约8米,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景点特色:
* 古城墙:保存完好,雄伟壮观,是通海古城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 城楼:位于城墙东南角,是古城墙的制高点,登楼可俯瞰全城美景。
* 古城门:共有四座,分别是东门、南门、西门和北门,每座城门都保存完好。
3. 通海文庙
通海文庙位于县城东南部,是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经过多次修缮,现存建筑为清代建筑风格。
景点特色:
* 大成殿:文庙的主体建筑,供奉着孔子像,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 泮池:位于大成殿前,是古代学子举行入学仪式的地方。
* 明伦堂:位于泮池南岸,是古代学子读书的地方。
4. 九龙池
九龙池位于通海县城东南部,是一处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景区。九龙池水质清澈,四季恒温,是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景点特色:
* 九龙池:由九个大小不一的湖泊组成,湖泊之间以天然水道相连,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 九龙洞:位于九龙池北岸,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
* 九龙桥:位于九龙池南岸,是一座古色古香的石拱桥,连接着两岸的景点。
三、通海美食推荐
通海美食丰富多样,其中最具特色的有:
1. 过桥米线:通海过桥米线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而闻名,是来通海必尝的美食。
2. 豆腐圆子:豆腐圆子是通海的传统名菜,口感鲜嫩,营养丰富。
3. 糖醋鱼:糖醋鱼是通海的传统名菜,酸甜可口,味道鲜美。
通海,这座充满古韵新韵的古城,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浓厚的历史文化,品尝地道的美食佳肴。快来通海,开启一段难忘的旅程吧!
云南通海旅游景点有通海秀山公园、杞麓湖。
通海秀山公园位于云南玉溪市通海县城南隅,是玉溪地区重要风景区之一。始建于公元前82年,即汉昭帝始元五年,距今2000多年。大规模兴建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形成了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风格各异的七大古建筑群。
杞麓湖风光绚丽,婀娜多姿,每当风平浪静,天空一碧如洗之时,湖面从东到西便出现一条长达数丈的湛蓝色带,古人称这奇景为“湖水拖蓝”,是通海八景之一。湖北面的沙沟嘴,直伸进湖内。四周植柳种花,景色独秀,是避暑的好地方。
通海地理环境
通海县地貌由盆地、中山、河谷三种组成。盆地区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坡度3-10度,海拔1796-1820米。地形呈东西阔、南尖、北微凸之蘑菇状地势南低北高,海拔最高点位于河西镇螺峰山2443米,最低点位于高大乡马脖子1350米。
通海县地处亚热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区,在低纬度、高海拔地理条件的综合影响下,受季风气候的控制,形成了四季温差小、早晚温差大、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垂直差异显著的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全县境内多年平均降雨量898毫米,多年平均气温15.7℃,年日照时间2273.8小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通海县
秀山公园位于通海县南部,是玉溪的重要景点之一。秀山上有许多古建筑和对联,隐约透露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山上罕见的白松、元山、明玉兰被誉为秀山“三绝”,秀山被誉为“边山连海”、“碑林”。保存下来的匾额和碑文,形成了以人文景观和珍稀古树为特色的景区。秀山,可以看到杞麓湖,通海县,坝子的景色。在明代,海秀山曾与昆明金马山、毕节山、大理苍山并称为云南四大名山。素有“秀甲滇南”之称。
秀山
通海秀山因山色秀美、匾联众多而名冠滇中,素有“秀甲滇南”的美誉。在《大明一统志》里,秀山被列为云南四大名山,与昆明金马山、碧鸡山,大理的点苍山齐名。[8]
秀山位于通海县城南,与城相连。出城步行数百步即可登山。山中禅院森森,曲径通幽。秀山公园经历代修建,构成了三元宫、普光寺、玉皇阁、清凉台、万寿宫、斗天阁、涌金寺、白龙寺等古建筑群。
秀山之美在于秀,在于自然风光与礼乐名邦的完美结合,呈现出一个杏花烟雨江南的诗画世界。
龙兴寺
位于杨广镇大新村五公里许的深山中,始建于明,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物。该寺右侧有一天生溶洞,洞中长年流淌着20寸管粗的泉水。传说明朝时洞中有蛟龙,当地人曾请来马祖仙将蛟龙镇服,故建寺塑马祖像以镇慑。寺周围林木丰茂,幽静非常。
于2004年被玉溪市公布为“第批文物保护单位”。
三圣宫
三圣宫通海县杨广镇小新村,距县城6公里。三圣宫始建于元末,据清乾隆《重修三圣宫碑》载:“……洪武初旧有寺宇”。历经明清历代重建重修,现为清初和清末的建筑。寺中保存下一堂(六扇)木雕槅门,出自清末滇南木雕艺术家高应美之手,槅子门中的构图、布局、人物造型,刀法的巧运均达到了美轮美焕的境地,被省内外学者称之为“海内第一木雕”。
三圣宫布局为三进式两院,由大殿、后东西两厢、中殿、前东西两厢、前殿(重檐)及前、中、后的六个躲间组成,外设围墙并呈船形,墙外双溪环绕而过。难怪木雕槅门中、高应美用竹叶凑成的一首诗写道:“水绕楼船起圣宫,双龙势发脉丰隆。春山拥翠千年秀,不赖丹青点染工。”诗中充分地赞颂了三圣宫的风光景致。
上世纪1993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白龙寺
白龙寺位于秀山后面,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因为寺旁有一泉水,古人就建此寺并塑龙王像供于寺中。白龙寺属一进院前后各三间夹四耳、寺内保存一块明代碑刻,碑阴记录了当时海贝巴(贝币)的捐赠情况。上世纪80年代在白龙寺下开辟了茶花园、牡丹园、兰花园,总占地8000多平方米。
秀山古建筑群于上世纪1987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通海文庙
通海文庙位于通海县城南隅、座落于秀山之麓,南北向。为中轴线分幢迭起单体组合式古建筑群,由红墙(长65米、厚1.9米、高8米)泮池、文明坊、忠烈祠、节孝祠、大城门、乡贤、名宦祠、东庑、西庑、大城殿、钟鼓楼、崇圣祠、尊经阁组成,总占地1.2万平方米。
通海文庙始建于元代,(清·雍正十三年《重修通海庙学记碑》载),于明·万历迁建今址,现存建筑为清初康熙、雍正之物。特别文明坊(建于雍正十一年)气势壮伟雄强。从整体看通海文庙,给人以殿阁层层迭起,庄严肃穆之感。清朝时期,在通海庙学中曾经培养出朱嶟(礼部尚书),公孙翰林的董玘、董健,有名书法家阚祯兆等。
通海文庙于上世纪1998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