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山,位于我国四川省峨眉山脚下的乐山市,是一座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名山。这里不仅是道教圣地,还是药王孙思邈的修行之地。今天,就让我带你一起走进药王山,探寻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景点。
一、药王庙:药王孙思邈的圣地
药王庙是药王山的核心景点,也是游客必到之地。庙内供奉着药王孙思邈的塑像,周围环境幽静,香火旺盛。
1. 药王塑像:药王孙思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被誉为“药王”。庙内供奉的药王塑像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
2. 药王殿:药王殿是药王庙的主体建筑,供奉着药王孙思邈的神像。殿内还陈列着各种药材,游客可以在此了解中草药的知识。
3. 药王墓:药王墓位于药王庙的后面,是药王孙思邈的安息之地。墓碑上刻有“药王孙思邈之墓”的字样,墓前香火不断。
二、药王谷:大自然的馈赠
药王谷位于药王山东麓,是药王山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1. 药王溪:药王溪是药王谷的“灵魂”,溪水清澈见底,两旁绿树成荫,景色如画。
2. 药王谷瀑布:药王谷瀑布位于药王溪的尽头,瀑布从数十米高的山崖上飞泻而下,气势磅礴。
3. 药王谷茶园:药王谷茶园位于山谷之中,茶叶品种繁多,是游客品茗赏景的好地方。
三、金顶:佛道同源,名扬四海
金顶是药王山的最高峰,海拔约3079米。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峨眉山金顶的壮丽景色。
1. 金顶寺:金顶寺是峨眉山的主要寺庙之一,寺内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子,香火旺盛。
2. 卧佛:位于金顶寺前,是一座巨大的佛像,卧佛周围环境幽静,是游客祈福许愿的好地方。
3. 观日台:位于金顶的最高处,是观赏日出和云海的最佳地点。清晨时分,站在观日台上,欣赏日出之美,让人心旷神怡。
四、药王石:历史的见证
药王石位于药王山山腰,是一座天然形成的巨石,上面刻有药王孙思邈的画像和一些医学知识。
1. 药王画像:药王画像刻在药王石上,栩栩如生,是药王孙思邈的形象再现。
2. 医学知识:药王石上还刻有一些中草药的知识,为游客提供了了解中医的机会。
五、药王洞:神秘的世界
药王洞位于药王山东麓,是一座天然溶洞,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是探险爱好者向往的地方。
1. 钟乳石:药王洞内的钟乳石千姿百态,形态各异,宛如仙境。
2. 地下河流:药王洞内有一条地下河流,游客可以乘船游览。
总结
药王山,这座历史悠久的名山,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领略大自然的神奇,还可以了解中草药的知识。药王山,一个值得一游的圣地。
药王居是古人们祭拜药王的场所,也是历代药师们上山采药时歇脚的地方。原来的药王居遗址在旁边的山坳里,规模不大,借助有利地形,我们在这里重建了药王居,药王居里供奉了药王孙思邈,两边是仙童仙女,据说药王活了141岁,一生救治了无数的黎民百姓,可谓功德无量。地址:衢州市衢江区黄坛口乡黄泥岭村电话:0570-3680162开放时间:8:00-16:30门票:65元周边公交信息:药王山-公交站 93米;途经公交车: 545路自驾参考路线:从衢州市汽车客运中心进入荷花中路,行驶520米;左转,进入沪瑞线,行驶1.0公里;右转,进入衢化路,行驶4.2公里;请直行,进入学院路,行驶1.1公里;左转,进入石安线,行驶3.4公里;请直行,进入石呈线,行驶18.4公里;到达药王山景区
药王山石刻位于陕西省耀州区药王山(原名磬玉山)。山上建有药王(古代医学家孙思邈)庙,庙前五通高大石碑上刻有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内容,山上还有纪念孙思邈碑碣百余通。
药王山石刻众多,除大量的摩岩造像、摩岩石刻石牌坊,动物、植物石刻等文物外,还包括北魏到隋唐造像碑和历代记事碑三百余通,人称碑林。药王山碑林陈列的是北魏、西魏、北周、隋、唐遗像碑,皆系耀州区境内所搜集,数量之多,价值之高,知名国内外。《魏文朗造像碑》《姚伯多兄弟造像碑》《仇臣生造像碑》《青龙魏碑》等为稀有之珍品。《张僧妙法师碑》《张六线刻图碑》等也属罕见。是研究民族、宗教。风俗、书法等珍贵的史料。
碑林始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址在耀州区政府西边,解放后移至区文化馆展出。1971年迁到药王山吕祖庙保存。1989年在原集谋宫废址建成新馆陈列。药王山碑林被誉为“历史艺术的灿烂明珠”,是我国石刻之瑰宝。医方碑碑亭内立置医方碑五通。《千金宝要》是宋代郭思辑选孙思邈《千金要方》中医论、医方及自己临床有效验方,汇编成书,计六卷,载方九百余首。《海上方》为孙思邈搜集民间单方、验方,编成七言方歌一百二十一首,一百二十五方。明隆庆六年(1572年)秦王朱守中刻立于此。
药王山的造像碑和历代名碑,也是一笔珍贵的历史文物。现保留有北魏至唐代各类造像碑石100余通,有被称为北魏造像之始的《魏文朗造像碑》(公元424年);有被誉为“三绝”的《姚伯多兄弟》等造像碑卜还有许多反映宗教音乐、经变,以及其他内容的碑石,为从事宗教研究、民族史研究和雕刻艺术提供了难得的史料。历代名碑等150多块,其中见诸各家金石著录的近30块。有著名的《张僧妙法师碑》(碑即《宋徽宗题椿慧龙章云篆诗碑》北宋)。这些碑石存放在药王大殿西侧的五室一廊中,号称耀县碑林。药王山集山川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文物胜迹丰富多彩,是关中渭北有名的游览胜地。1961年药王山石刻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整修的药王山,堪称古代艺术陈列馆和古代医学博物馆。
现列举一些名碑如下:
石鼓文碑:
唐拓本石鼓文,清顺治十六年刻碑,用四块巨大的华原磬玉石刻成,刻石有石鼓文658字并录有与全文相应的658字石鼓文音释。刻石还录有韦应物、韩愈、苏轼分别在不同年代作的《石鼓歌》邑人左重耀撰的《刻石鼓文铭》。刻石依据版本是由唐韩愈亲校由宋苏轼所藏再传于李文正之手最后由明末御史邑人左佩玄得到左佩玄之子左重耀与耀州知州唐输辅所刻。
魏文朗造像碑:
中国最早的纪年造像碑,建于北魏始光元年(424),造四面五龛有佛道混合造像十四尊,人物三十六众,铭文八十八字并有狮、虎、鹿、车骑等浮雕和线刻。造型生动布局得体刀法粗犷铭文完整为造像碑中精品。
姚伯多造像碑:
北魏太和二十年(496),造四面三龛有佛像九尊及供养人线刻像十铭为四面刻制计一千二百余字,书法古朴,楷中有隶,是研究我国书法由隶变楷的珍贵资料。此碑拓片多次在外展出以文字、书法、雕刻被誉为“三绝”。是一种罕见的楷书。
三县邑子造像碑:
北魏正光四年(523),造北地郡宜君同官、土门三县邑子二百五十人合造首身座齐全雕工精细。碑高二点二米,宽零点九五米,厚零点三米,为药王山现存造像碑中最大最完整最精细致的一通。
张僧妙法师像碑:
北周建德三年(574)刻立。蟠首方座上有圭额。额文楷书共一千零三十八字以书法健美著称于世。《陕西金石志》录有全文《鲁迅日记》、《鲁迅书帐》均有记。
吴洪标兄弟造像碑:
北魏(年代不详),造四面两龛佛六尊,有铭文,北地郡泥阳县道民七十一人造,碑身正面绘有《天界图》日作园形中有黑线可能是古代对太阳黑子的描绘。碑阴刻碑顶竿、高跷、叠罗汉、相扑、假面戏、竹马戏等《百戏图》。也是古代杂技艺术实物史料。
孙真人祠记碑:
宋元丰四年(1081),碑金大定九年重刻立石,碑额有金代画家杜穆所绘《孙真人新堂图》碑文二千五百余字,是研究药王山沿革、地貌、形胜及孙真人隐居旧址生平事迹、传说等的宝贵资料。
龟蛇碑原碑刻:
元代明正统十三年(1448)重刻立石,现存两通一在南庵、一在北洞蟠首龟座碑身正中阴刻“龟蛇”两个大字各半米见方二字若象形龟如乌龟爬动,蛇字蜿蜒盘曲,活灵活现一挥而就堪称神来之笔!为元代著名道士谭真君书。在南庵者附刻于《唐太宗赐真人颂》碑之阴。药王山在南北朝时就开始建有佛教寺院,唐朝末年以来,宋、元、明、清各朝,陆续为孙思邈修建庙宇,使药王山成为寺庙林立、文物丰富的宝库。药王山海拔812米,药王大殿在北边的山腰上。从山下拾级而上,经过天门,便是雄伟壮观的大殿。大殿高22米、宽24米、长57米,依山而立,如同空中楼阁。殿门前耸立着一对铁旗杆,上面有一幅赞颂药王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的对联:“铁杆铜条耸碧霄,千年不朽;铜烧汞炼点丹药,一日回春。”大殿中央靠山,有明代孙思邈彩色塑像一尊,高3米,白脸长须,身着便服;相貌温和端庄。塑像上方,有松鹤延年雕画。塑像背后,有一岩洞,俗称药王洞。大殿配殿内,还有扁鹊、仓公、张仲景、华佗等10位古代名医的彩色塑像,他们都是孙思邈当年研究医学时尊崇的先师。孙思邈塑像前面有献亭,内立30多通石碑,上刻药王山的历史变迁和历代文人学士对药王的颂诗。
孙思邈被人尊为药圣,药王。旧日,每逢农历二月二日,这里有庙会,前来烧香磕头的男女老少不计其数,他们之中有献祭面塑的,有取神水的,祈望百病脱身,健康长寿。在药王洞内,刻着全国各地药王庙的石谱,凡石谱上刻有名字的药王庙,每年二月二日之前,都要到这里取神水。耀县药王山保留有金、元、明、清诸代建筑近200间。
静应庙的院中有唐代古柏一株,周长3.9米,相传为孙思邈所植。院东南有一块平地,叫检药场,相传为孙思邈在这里检晒过中药材。药王庙建筑以金、元建筑尤为可观,特别是元殿中尚有大型元代壁画两幅,至今基本完好,为国内少见。药王大殿东约200米左右,有一处“摩崖造像”共有8个大小不同的佛龛,有佛像43尊,据清代重修碑记载,这里的造像是由殿宇改造而成的,其中有一龛观音立像,高1.8米,姿态优美,肌肉丰润,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作风上看,属隋代作品。另有金代和明代坐佛各一龛,其余均系唐代作品。这批造像有浮雕、有圆雕,大者高达丈余,小者不过1尺,形象生动,雕刻细腻,线条流畅,肌肉感强,表情和悦可亲。
在我国古代,孙思邈被称为“药王”,而叫“药王”的山有五座,分别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药王山、浙江衢州衢江区药王山、西藏拉萨药王山、山东省东阿药王山、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镇药王山。
1、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药王山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陕西城东1.5公里处,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之处,因民间尊奉孙思邈为“药王”而得名。
药王山本名五台山,由5座山峦组成,山峦顶平如台,形如五指,为纪念医学大师孙思邈,后人在此修庙、建殿、塑像、立碑,药王山成为著名的医宗圣地。
2、浙江衢州衢江区药王山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南部黄坛口乡,距衢州市区34公里。该景区地处紫薇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中心占地面积8000亩,辐射面积1500公顷。自然景点、人文景观交错有序;相传炎帝神农氏曾在此采药,史载衢州名医刘光大、杨继洲;全国名医李时珍、华陀、孙思邈、刘神威等相继在此采药居住。
3、西藏拉萨药王山
药王山位于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的附近。与布达拉宫所在的红山咫尺相对,两山之间有市内的一条主要干道穿过。
药王山藏名“夹波日”,意为“山角之山”,海拔3725米。相传,人们为了祭祀药王菩萨,在这座山顶上堆起了一个碎石菩萨,而得名“药王山”。药王山东侧有个洞窟式的小庙宇,是一座造型奇特的石窟寺庙,坐落在药王山东麓陡峭的山腰上,叫查拉鲁普。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中间几经兴衰,这座拉萨地区罕见的石窟寺庙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4、山东省东阿药王山
东阿药王山,位于“中国阿胶之乡”---东阿县,东邻洛神湖800亩水域,西靠电视剧《大宅门1912》拍摄基地东阿阿胶养生文化苑,是鲁西一处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
东阿药王山,坐落在东阿曹植公园内,现为国家4A级景区,是恢复重建的东阿旧时景观。山上有座药王庙,是根据东阿当地记载的药王山恢复重建的。据传康熙、乾隆南巡时曾多次来到东阿药王山并留下墨宝。古代,当地有“祈福祈寿求平安,请到东阿药王山”的说法,所以乾隆皇帝称当时的药王山为“神山”。
5、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镇药王山
青城山镇药王山位于四川成都都江堰青城山南面青城镇,山上有药王庙供奉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古稀之年隐居于此,殚精竭虑写成医药经典著作《千金要方》与《银海精微》,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被尊为药王。药王庙始建于唐朝,明末清初,毁于战火。1933年始发现遗址,仅存残柱一截和断瓦残砖寥寥。药王山本青城圣地之一,属道教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