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岳阳楼简介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楼,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它始建于三国时期,后经多次修缮和重建,成为了现在我们所见的规模。岳阳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见证。
二、岳阳楼的历史沿革
1. 三国时期:岳阳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为吴将周瑜所建,用于瞭望敌情。
2. 唐朝:唐朝时期,岳阳楼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修缮。
3. 宋朝:宋朝时期,岳阳楼成为文人墨客聚会的地方,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词。
4.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岳阳楼多次修缮,并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5. 现代:新中国成立后,岳阳楼得到了保护和修缮,成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岳阳楼的文化内涵
1. 诗词文化:岳阳楼是许多文人墨客的聚集地,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词,如杜甫的《登岳阳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2. 历史文化:岳阳楼见证了我国古代战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3. 建筑文化:岳阳楼的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四、岳阳楼的游览指南
1. 开放时间:岳阳楼全年开放,具体开放时间请以景区公告为准。
2. 门票价格:成人票60元,学生票30元。
3. 交通指南:
自驾:从岳阳市区出发,沿岳阳大道行驶约10公里即可到达。
公交:乘坐岳阳楼区1路、2路、3路公交车,在岳阳楼站下车即可。
4. 游览路线:
一楼:一楼是岳阳楼的入口,可以欣赏到岳阳楼的建筑风貌。
二楼:二楼是杜甫诗廊,可以欣赏到杜甫的《登岳阳楼》等著名诗词。
三楼:三楼是范仲淹纪念馆,可以了解到范仲淹的一生。
四楼:四楼是岳阳楼的主楼,可以俯瞰岳阳楼区的美景。
五、岳阳楼的特色活动
1. 诗词朗诵会:在岳阳楼举办诗词朗诵会,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感受诗词的魅力。
2. 历史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在岳阳楼举办历史文化讲座,让游客深入了解岳阳楼的历史文化。
3. 书法展览:在岳阳楼举办书法展览,展示我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岳阳楼是一座集历史、文化、建筑于一体的千年古楼,是游客游览岳阳必去之地。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快来岳阳楼,开启一段难忘的旅程吧!
以下表格展示了岳阳楼的一些基本信息:
项目 | 内容 |
---|---|
地理位置 |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 |
建筑年代 | 三国时期 |
建筑风格 | 古典建筑 |
保护等级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主要景点 | 杜甫诗廊、范仲淹纪念馆、岳阳楼主楼等 |
交通方式 | 自驾、公交 |
门票价格 | 成人票60元,学生票30元 |
开放时间 | 全年开放,具体开放时间请以景区公告为准 |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景区实际情况为准。
岳阳楼景点介绍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
因北宋滕宗谅重修岳阳楼,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著称于世。
岳阳楼主楼为长方形体,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
岳阳楼内一楼悬挂《岳阳楼记》雕屏及诗文、对联、雕刻等。二楼正中悬有紫檀木雕屏,上刻有清朝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
文昌阁位于岳阳金鹗山东麓顶上,高耸云霄,金光灿烂。109步厚重条石依山铺就的阶梯,层层叠叠,直通山顶。登上文昌阁的第三层顶楼,整个岳阳城尽收眼底,使人顿生“扩我胸怀,壮我胆魄”之气势。苍莽叠翠的龙山携裹着南湖中的“九龟”迤逦游向洞庭。洞庭湖中,那君山一点,在浩淼的烟波中若隐若现。沿湖古朴雄壮的岳阳楼与沧桑漫溢的慈氏塔协和着现代的高楼和城市的大道向东不断延伸。
地址:岳阳市岳阳楼区青年中路113号
门票:详情咨询景区
开放时间:全天
电话:(0730)8222499
周边公交信息:5路、20路、24路、29路、31路、32路、35路、41路、56路、机场公交快线三荷机场公交快线
岳阳楼主要景点介绍
岳阳楼坐西朝东,构造古朴独特,以下,我为大家介绍岳阳楼的主要景点,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怀甫亭
占地40平方米,高7米,四根水泥铸构的`大柱,四周环以栏杆。小亭上部为纯木结构,亭中竖有石碑一方,正面刻着杜甫的画像和《登岳阳楼》诗,背面刻着他的生平事迹。北面檐下悬挂着一块樟木匾额,"怀甫亭"三个苍劲古朴。"怀甫亭"则是当年杜甫流落巴陵,虽贫穷潦倒,仍为岳阳后人留下了《登岳阳楼》等不朽诗篇,后卒于岳阳。1962年为纪念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诞生125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公布其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岳阳人民为纪念杜甫在岳阳楼下临湖平台南侧修建此亭。
小乔墓
小乔墓,又名二乔墓,在岳阳楼北面,据光绪《巴陵县志》引明《一统志》载:“三国吴二乔墓,在府治北.吴孙策攻皖,得乔公二女,自纳大乔,而以小乔归周瑜,后卒葬于此。”又引《戊申志》载:“墓在今广丰仓内.或小乔从周瑜镇巴丘,死葬蔫,大乔不应此.”《巴陵县志》又载“瑜所镇巴陵在庐陵郡,非今巴丘。”又裴注解《三国志》称:“瑜留镇之巴丘,为庐陵郡巴丘县(今江西省境内),瑜病卒之巴陵,为晋荆州长沙郡巴陵县(即今岳阳市)。”
小乔墓地一带,传为三国周瑜军府,墓府为当时军府花园。墓顶植女贞二株,坟前墓碑高约一米,上书“小乔之墓”。《巴陵县志》载:“嘉庆二年(公园1797年),知府沈延瑛重修”。以后又无记载,传闻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督学陆保宗重新修建,并在冢上重植女贞二株,1993年又于墓南侧增建小乔墓庐,四周建有围墙.墓园内照壁,正面刻有宋苏东城手迹:"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墓冢圆形封土堆,墓周有游道,并增加石栏护围。园内建筑,为砖木结构,覆以青色琉璃,具有江南园林风格。
三醉亭
位于岳阳楼北侧,与岳阳楼南侧的仙梅亭遥相呼应。
据光绪《巴陵县志》载:三醉亭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初名望仙阁。由巴陵知县熊懋奖承,不久就塌毁了。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岳州知府翟声浩重修岳阳楼后,在望仙阁的旧址上,重建了这座小楼阁,并改名为斗姆阁。咸丰年间,岳阳楼和斗姆阁都已颓坏;直到同治六年,才由总督曾国荃拨岳卡厘税,对岳阳楼和斗姆阁进行全面重修,并根据吕洞宾三醉岳阳娄的故事,改斗姆阁为三醉亭。然其后再度圮毁。光绪六年,又由岳州知府张德容拨茶厘及捐项,随同岳阳楼一起重建。解放后,三醉亭经过几次维修,但因基础不牢,遂于1977年落架重修。
三醉亭,因传说中吕洞滨三醉岳阳楼而得此名,占地面积为135.7平方米,高9米,为二层二檐。顶为歇山式,红柱碧瓦,门窗雕花精细。三醉亭也和岳阳楼一样属纯木结构。门上雕有回纹窗棂,并饰有各种带有传奇故事的刻花。一楼楼屏上是由岳阳楼管理处殷本祟绘制的吕洞宾卧像。
仙梅亭
位于岳阳楼南侧,为岳阳楼主楼辅亭之一,与三醉亭相对应。仙梅亭是一座呈六边形,二层三檐,檐角高翘,纯木结构,玲珑雅致的小亭。亭子占地面积44平方米,高7米,上盖绿色琉璃瓦.明崇祯十二年(公元 1639年),岳州推官陶宗孔主持重建岳阳楼,于楼基沙石中得石一方,去其泥水,显出二十四萼枯梅一枝,时人以为神物,称之“仙梅”,乃建亭,置石其中,名“仙梅亭”。到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岳州知县熊懋奖重建岳阳楼时,在遗址上复建其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