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努力。作为我国第一个鲁迅纪念馆,北京鲁迅博物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见证着鲁迅先生的成长轨迹。今天,让我们漫步在这座博物馆,追寻百年文化之光。
一、博物馆概述
北京鲁迅博物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5号,成立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文学专题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约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现有藏品2万余件。馆内设有鲁迅生平展览、鲁迅著作展览、鲁迅手稿展览、鲁迅生平与作品研究馆等四个展区。
二、鲁迅生平展览
鲁迅生平展览是博物馆的核心展区,展示了鲁迅先生从幼年到晚年的生平事迹。展区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鲁迅家族、童年鲁迅、青年鲁迅、鲁迅的文学事业、鲁迅的社会活动、鲁迅的晚年生活。通过大量的实物、照片、文献等展品,使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鲁迅先生的一生。
三、鲁迅著作展览
鲁迅著作展览展示了鲁迅先生的主要著作,如《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等。这些著作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反映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展览通过原稿、手稿、插图等珍贵资料,让读者感受到鲁迅先生创作的过程和情感。
四、鲁迅手稿展览
鲁迅手稿展览是博物馆的又一亮点,展示了鲁迅先生的大量手稿。这些手稿包括鲁迅的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论文等。其中,鲁迅的《狂人日记》手稿尤为珍贵。这些手稿见证了鲁迅先生文学创作的艰辛和才华,也反映了他在文学道路上的探索和追求。
五、鲁迅生平与作品研究馆
鲁迅生平与作品研究馆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设有鲁迅研究资料库、鲁迅研究陈列馆、鲁迅研究室等。这里汇集了国内外鲁迅研究的最新成果,为鲁迅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
北京鲁迅博物馆作为我国第一个鲁迅纪念馆,不仅保存了丰富的鲁迅文献和文物,更是传承鲁迅精神的重要场所。漫步在这座博物馆,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更能感受到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对社会进步的执着追求。让我们在这里汲取精神力量,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预约步骤如下:
1、打开微信并搜索“北京鲁迅博物馆”公众号,点击进入并关注该公众号。
2、在公众号的菜单栏中找到“个人中心”,点击后选择“预约参观”选项。
3、在预约页面中,选择计划参观的日期和时间段,填写参观人的相关信息。
4、成填写后,点击“确定预约”按钮即可完成预约。
在北京有一个鲁迅博物馆,很适合大家去看,这里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关于鲁迅先生的相关展览以及生前生活的地方,这里还有一些周边可以购买,大家还可以去盖章呢。
景区介绍
鲁迅故居
1923年,鲁迅用800元买了这六间旧屋四合院,在1924年-1926年间都在这里居住,房内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前院的两棵白丁香,后院的黄刺梅都是由老先生亲手种下。
鲁迅生平展
一共有两层,都是以鲁迅生活的不同年份以及位置为轴,讲述鲁迅一生中遇到的人和经历的事,里面还有先生大量的手稿及遗物。
鲁博书屋+文创周边
走进书店,可以看见电视剧《觉醒时代》正在播放,里面有各种各样与鲁迅有关的书籍和文创产品。
这里还有很多人都会去买环保袋,款式很多,zui火的“新青年”封面款已断货,可预订邮寄,45元,还有款蓝色的现场买的人也多。
地址: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
营业时间:9:00--16:00(周一闭馆)
门票:免费
预约:公众号“鲁迅博物馆”上预约
盖章攻略
馆内一共19枚,鲁迅生平展/一层服务台有4枚,鲁博书屋有15枚,可以自盖10枚+老板盖5枚。
必买文创周边
1.环保袋
店里zui受欢迎的是“新青年封面同款”白色包包,目前断货,可以预定邮寄;第二受欢迎的包是蓝色的“新青年文字”蓝色包包;除此之外,印有孺子牛大图和迅哥儿头像的白色包包也很畅销。
2.笔记本
新青年封面同款本子/鲁迅书籍封面同款本子
不同的款式,不同的价格,从十几块到几十块不等,可以在上面盖章。
3. 鲁迅箴言书签
正面是手绘版的鲁迅头像,背面也可以盖章
4.绝版图书
绝版图书有鲁迅杂文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 数量极少,每种就两三本,很有珍藏价值。
北京鲁迅博物馆拥有非常安静优雅的环境,大家可以这里走进民国的深层历史,感悟历史的云烟和心酸,这是一个民族觉醒的时代的呐喊人,大家可以去瞻仰一番,下面给大家分享北京鲁迅博物馆游记。
京城的冬是凛冽的,寒风渗入毛孔直刺筋骨,道路旁尽是脱去生机的树,毫无花叶,十分萧条。而马路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有着时代的热烈。
我骑着车,穿过冷风与往来的人和车,依着地图,绕过栋栋建筑,来到了鲁迅博物馆。
博物馆处在一堆民居平房间,没有高耸雄壮的建筑群,也没有缤纷艳丽的装潢,非常不显眼,仿佛流落在时光里。这同我在北京所到的地方,有着巨大的差别。
进门便是大院,大院正中立着鲁迅先生的雕像,洁白如玉——他半躺在花丛中,抬头仰望东方——那边能迎来第一道曙光。我从右侧走进陈列馆。
令人震惊的是,馆里几乎没有人,一两个管理员走来走去,但没能搅动这冷清。不过这样一来也好,可以不用像在其他景点一样,人山人海的,相互推搡,挤着拍照。今天我独约了鲁迅先生,可以安静详尽地聆听他的故事。
故事开始于他年少时在浙江私塾里刻在书桌上的“早”,奠定了他“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奋斗了一生”的人生理念。
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鲁迅先生的故事,印象也最为深刻,因为小学那时我们所用的许多木桌子上也刻有“早”字;一开始不知出处,以为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后来从语文课本才得知这“早”字的缘来。
自己也曾用小刀在自己的桌边有模有样地刻了个“早”,但始终没有郑重地把它刻入心里,过去求学期间,精神很是懈怠,真是惭愧不已。
接下来便是鲁迅先生的求学经历,馆中陈列了他在三味书屋、南京水师学堂、南京矿路学堂所学的课程,教材以及他钟爱的读物,这期间他广泛接触国内外新思想,促使了他对国家国民的思考。
随后他获公费赴日本留学,一开始他觉得生命科学和医学在国家振兴中有着重要作用,便从地质矿物学转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由于看到日俄战争中被斩杀的中国人和围观中面容呆滞精神颓靡的国民,他意识到了大清国的腐败无能,民众的麻木不仁,深知医学能医治肉体,却无法革除精神中的顽疾。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只有用笔呐喊,唤醒沉睡中的中国人,才能找到救国救民的出路。于是弃医从文,开始以笔代药,医治时人的弊病。
沿着参观路线,一一见证了鲁迅先生在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期间的文学创作,便能领略到笔耕不辍的鲁迅先生的文学才华和针砭时事不畏强权的气概,那种“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情操,那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傲骨,那种 “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的先行者的勇气。
出乎我之意外的是,鲁迅先生还是一个杰出的翻译家,精通日语和德语,翻译了大量的外国作品,给中国文坛和社会思想带来了许多新鲜血液,拓开了中国人的视野,推动了思想解放。
安安静静地听闻了鲁迅先生的勇士般的一生,我内心无比激动,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他身旁,感受他奔走奋斗的峥嵘岁月。
我读初高中时一直喜好民国大家的文字,而其中我最敬佩的还是鲁迅先生的文采文风文骨,他首开白话文创作,文章合为时而作,其文章如重锤般给时代重重一击,字里行间充满强硬冷峻,没有丝毫奴颜媚骨,正直不阿,是中国的民族魂!
陈列馆西侧是鲁迅在北京教书时所住的故居,一进门便能看到院里有棵鲁迅先生栽的树,长得很高,但在冬日里一丝不挂,十分干练,我觉得却有鲁迅先生的精气神。
院里南边是书房,正北边是鲁迅先生母亲和妻子朱安的寝室,旁边挨着的“老虎尾巴”则是鲁迅先生的房间。
我从后院的窗里一窥他的房间,里边没有什么家具,非常简陋,一桌一椅一床和若干书画而已,还有一套小桌椅,大抵是会客时用的吧。后来我才知道,这后院原来就是散文《秋夜》里那个“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的后园。
鲁迅先生的房间
走访了故居后我便走出博物馆,忽然才想起,原来元旦假期昨日已结束,今天人们都按部就班地工作去了,这大概是今天馆里这么冷清萧瑟的原因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