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潭简介(丽江黑龙潭简介)

黑龙潭,位于我国云南省昆明市,是一处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于一体的名胜古迹。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被誉为“滇中第一胜景”。黑龙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本文将从黑龙潭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人文传说等方面展开论述,带您领略这片神秘的土地。

一、黑龙潭的自然景观

1. 地理环境

黑龙潭地处昆明市东北部,海拔约1900米。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植被茂密。黑龙潭水库位于山间,水域面积达1.5平方公里,碧波荡漾,景色宜人。

2. 水景特色

黑龙潭的水质清澈见底,四季恒温,是昆明地区的重要水源之一。水库周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黑龙潭还有“三潭映月”、“龙潭飞瀑”等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3. 植被资源

黑龙潭周围植被丰富,有马尾松、云南松、杜鹃等多种树木。春季,杜鹃花开满山,如梦如幻;夏季,绿树成荫,清凉宜人;秋季,树叶变色,层林尽染;冬季,白雪皑皑,别有一番风味。

二、黑龙潭的历史文化

1. 历史渊源

黑龙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据《新唐书》记载,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游览,并留下“龙潭秋水清,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此后,黑龙潭逐渐成为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向往之地。

2. 名胜古迹

黑龙潭景区内有许多历史遗迹,如黑龙庙、文昌阁、观音阁等。其中,黑龙庙始建于明朝,供奉着黑龙王,是当地百姓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圣地。文昌阁则是供奉文曲星的地方,寓意着学业有成。

3. 文人墨客

黑龙潭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唐代诗人杜甫、宋代诗人陆游等都曾在此留下诗篇。这些诗篇不仅为黑龙潭增添了文化底蕴,也使黑龙潭成为了一座文学宝库。

三、黑龙潭的人文传说

1. 黑龙王的传说

黑龙潭的得名源于黑龙王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黑龙潭附近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旱灾,百姓生活困苦。黑龙王得知后,决定化身为凡人,为百姓解渴。他挖了一条地下河,将河水引入黑龙潭,使潭水清澈见底。从此,黑龙潭成为了一片沃土,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2. 文昌星的传说

文昌阁供奉的文曲星,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文化之神。相传,文昌星掌管着文人的命运,若能求得文昌星的庇佑,便能学业有成。因此,许多学子都慕名前来黑龙潭烧香祈福。

黑龙潭,这片大自然的秘境与历史的见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我们共同探寻黑龙潭,感受这片神奇土地的魅力。

昆明黑龙潭的简介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滇池因周围居住着滇部落或有水似倒流、滇者,颠也之说,故曰滇池。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宽为13公…

黑龙谭,位于昆北郊12公里的龙泉山五老峰下,因山脚有一泉水形成的水潭而得名。是昆明古老的名胜风景区之一。

黑龙潭又称龙观泉,是古代有名的道观,相传为汉代黑水祠所在地。黑龙潭由两组道教建筑群构成,隐于绿荫深处的龙泉观称为上观,临于壁潭深水的黑龙宫称为下宫。此外,黑龙潭里还有三株久负盛名的古树,即唐梅、宋柏、明茶。黑龙潭过去一直以此奇水胜潭和古木为主要特色,并称黑龙潭“四绝”。

自90年代以来,这里有劈出了一个占地达400多亩的“龙泉探梅园”,园内汇集了100多个品种,分为艺梅区、花梅区、品种区和果梅区四片,种有近5000余株(盆)梅花,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几大梅园之一。每年春节前后的梅展令人赏心悦目。

离园不远处是名扬中外的昆明植物研究所,柯览云南这个“植物王国”之一斑。

龙潭峡的景点简介

洛阳黛眉山国家地质公园分龙潭峡、荆紫山、黛眉山、青要山、万山湖5个景区,总面积328平方公里,是一座以沉积构造遗迹和地质地貌景观为主,与地质灾害遗迹、典型矿产和水体、植被等景观相宜相成的综合型地质公园。公园内所拥有的国内罕见的红岩嶂谷群,与碧波万顷的黄河万山湖互为映衬,红石韵,黄河魂,山光水色,两相辉映,构成了万里黄河上一簇具有特殊科学意义和美学价值的璀璨明珠 。

龙潭峡谷就是这黛眉山峡谷群地质公园中的典型代表。 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大约在距今12亿年前后的中元古界,我国华北一带是一片古海洋,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海底沉积层上抬出裸地面,在新安北部黄河南岸形成820余米厚的紫红色石英砂岩,构成了这一带山的主体。

后来在地壳新构造运动(大约从240万年前开始直到现在)背景下,原先出露地表的海底沉积层——紫红色石英砂岩,又经过上隆下降、崩裂塌陷和长期的水冲浪旋、风剥雨蚀,最终形成这里的红岩嶂谷群,呈现出高峡长谷、山嶂岩洞的地貌特征。

这种地貌特征,既体现了这个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也是研究黄河演化贯通历程的有力佐证。这里显现的古海底沉积构造遗迹种类多达数百种,成为反映华北古海洋沉积层特征的天然博物馆。龙潭峡谷显现的古海底沉积遗迹种类主要有:高峡瓮谷、岩洞石龛、波纹片石、天书石、象形石等。

高峡丽水

国内现存的石英砂岩峡谷多是一面崖墙陡立,另一面则呈现较为平缓的坡状形态;而龙潭峡谷却是高峡连绵、双壁对峙,在国内独具特色,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在科学上具备稀有性、典型性和特殊性的特点。峡谷内一脉瘦水,潭联瀑接,蜿蜒曲折,与独具特色的高峡长谷相互辉映,形成一道奇丽的高峡水系图,具备很高的观赏价值、研究价值和科普价值。

龙潭峡谷的第一道景观是由赤壁丹岩、五龙瀑布和五龙潭组成的山水画。五龙瀑布从高过百米的赤壁丹崖的悬沟口处跌下,轰然作响,犹如龙吟虎啸,声震山谷;下面是经人工堵截而成的五龙潭,潭面长300米,宽50~150米,潭内碧水潋滟,可以荡舟行船。

走进峡谷,穿过草盛林密的黄龙峪,就进入全峡谷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亮点——接连不断的雄关险峡群。最具典型性是青龙峡、黑龙峡、飞龙峡,均为中元古界石英砂岩在新构造运动背景下发育成的垂直节理,经流水沿节理密集部位强烈下切,最后形成的两侧峭壁直立对峙的峡谷。青龙峡全长60米,高30米,宽不过5米,两侧石壁立陡,崖墙上布满四季海棠,倒映水中,绿色溢满水面,在天气晴好的中午时分,由于太阳光的折射,崖壁上似有青龙游动,故以“青龙”名之;黑龙峡全长20米,高过50米,而宽仅1~3米,两侧立壁欲倾,仰视高空,仅露天光一线,深谷内光暗水黑,故以“黑龙”名之;飞龙峡蜿蜒曲折数百米,崖墙高低参差,峡谷宽窄不一,走势若飞 龙,故有此名。

与诸段峡谷相应的是青龙潭、青龙瀑、黑龙潭、黑龙瀑、飞龙潭、飞龙瀑、阴阳潭、串珠潭、一线瀑等一系列水体景观。潭深在五六米上下,瀑高在十数米之间;潭前有关峡,潭后有飞瀑,关峡相望,潭泊联珠,飞瀑连叠,白练悬空,令人望而却步,真可谓桩桩迷景逗客伫,步步险象着人惊。特别是黑龙峡,沟深谷狭,酷似夹缝,瀑布从15米高的断崖上跌下,银花四溅,哗哗作响;高峡之内,暗中有亮,静中有声,幽光明灭,奇幻无穷,置身其中,恍恍然如临梦境,冥冥中如在世外,不禁令人毛骨悚然。

瓮谷洞龛

在龙潭峡谷有不少天然洞穴。它们有的是由石英砂岩崩塌而形成的,如龙潭峡谷口西侧岩壁上的五龙洞和白龙湾的无头冤神洞。有的则是在大自然的风化演变过程中,流水(雨水)沿白云质灰岩裂隙溶蚀,最终形成的天然洞穴,如龙潭峡谷口外青河川右首崖脚下的惠风洞。其洞体含有泥质白云质灰层,裂隙比较发育,洞体宽窄不同,洞深莫测,洞口有风流动,盛夏森森然冷气爽人,隆冬季节则暖风融融,似有盎然春意,无论三伏数九,总是清风宜人,招人驻足流连,所以人们称它为惠风洞。

在龙潭峡谷两侧红崖绝壁的底部,有很多呈内弧曲面的类乎半球形石龛,这是古海洋沉积石英砂岩经过长期流水冲刷旋蚀而形成的地质现象。到了飞龙峡,这种类乎半球形石龛从山崖底部被抬升到崖墙中间,使整段峡谷呈曲面对峙、口小肚大之状,仰视若置身瓮中,这便是地质学上的奇观——瓮谷。瓮谷中的半球形石龛是在地壳运动中被抬升到崖墙中间的,这种现象在研究本地区新构造运动的特征以及地壳抬升速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飞龙峡中有两处瓮谷:第一个瓮谷最为典型,直径达20 米,弧度270°;第二个瓮谷是经流水的切割,最后贯通成为嶂谷。

波纹石

在龙潭峡长达4公里的红石峡谷内,分布着大量的崩塌片石。这些片石大小不一,大者平面达数十平方米,小者仅有几十公分见方。在这些一平若砥的片石层面上,可以看到上百种不同类型的波痕,是国内罕见的天然波痕博物馆。石面上的这些波痕,是在地球进化过程中,原生地质沉积物在水或风的作用下,发生物理变异而形成的,其形态包括层理构造、波痕构造、帐篷构造、球状构造等,我们统称其为波纹石。这种波纹石,有的呈羽状或“人”字形,被称为羽状交错层理波纹石;有的呈棋盘格式状,被称为棋盘格式节理波纹石;有的呈人的指纹状,被称为指纹石;有的柱状节理构造呈竹节状,被称为竹节石;有的呈日、月、星辰图案,被称为天象石。……

峡谷内还有一块比较特殊的波纹石,共有五层不同形状的纹理结构组成,表明它是经过五个不同时期的沉积而形成的,我们叫它五代波纹石。其科学价值在于:它体现了地质沉积岩层理构造的演化过程。

天书石

这种片石是由于差异风化所形成的一种景观。在中厚层石英砂岩的层面上常常会有薄层状的泥质砂岩或泥质粉砂岩,它们在崩塌暴露地表后,由于差异风化的作用,一部分风化流失,一部分则残留石面上。这种残留遗迹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图案。一些典型图案看似文字,有的清晰可辨,如“一人一石”;多数则无法辨认,人们称其为天书石。

象形石

龙潭峡谷中有很多柱状立石,它们有的是地层岩体崩塌留下的残存物,有的是由白云质灰层岩沿裂隙溶蚀而成的地表剩余物,因其形状类人类物,被称为象形石。有状如人者,如将军石;有状如物者,如镇山虎、降龙棒、双塔石等。龙潭峡谷尾部白云湾有一块直立的巨型片石,高达50米,侧看成刀,正看成碑,稳插地下,直刺云天,大有凌空遏云之势,人称刀碑石,这是一块典型的象形石——由于崩塌时岩块发生位移,原来近于水平的岩层一变而呈直立状态,巍然耸立在峡谷一侧。这块象形石高大雄伟,气势恢弘,一景多变,步移景换,从不同角度仰望,或苍鹰、或飞鸟、或飞鱼、或大刀、或天碑,大自然赋予其无限的美感令人叫绝。 龙潭峡谷处地偏僻,受人类生活干扰较少,生物物种丰富,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空气清新,水质洁净,生态环境优美。

主要花草有野生海棠、鳞毛蕨、蒲扇卷柏、地丁、厚朴、天麻、百合等,林林宗宗,翠色欲滴;主要由天然次生林有栎树林、杂木林、侧柏林、刺槐林等,主要风景树,有青檀、白蜡、三叶槭和黄栌等。形成特殊景观的有幽谷海棠、千年古檀和天然盆景园等。

幽谷海棠:在黄龙峪和青龙峡,有一种草本植物特别茂盛,那就是城市居民家里阳台上、书案上喜欢摆放的四季海棠。它厚厚的桃形叶子,有婴儿巴掌大小,叶面嫩绿,叶背泛白,叶边和叶脉淡紫,开着粉红色的花,在或直立或挂伏的肥嫩茎上,婀娜多姿,显得特别精神。尤其在高峡内立陡的石壁上,几乎不见水土,它也能生长得那么旺盛,更显得这看似柔弱的小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千年古檀:在龙潭峡谷口外,有一棵千年古檀,傍崖而立,高约30米,冠幅约40米,树冠硕大,枝叶茂密;树干由底部分四枝,集簇向上,胸围6.5米;树根裸露抓伏在岩石上,纵横交错,如盘龙卧虬,仅靠吸收白云质灰岩和石英砂岩之间的水份生长。它顽强求生的铮铮铁骨给人以深刻启迪。

青檀在岩峰中生存,由根部分泌出一种化学物质对岩石产生较大的破坏作用,从而引起岩石的化学分解。最终使岩石裂开形成一种极为罕见的树劈石开景观。“青青石上檀,贫民寒苦岩。虬虬顽固根,傲立万古年。”的诗句,正是对石上檀可贵精神的写照。

天然盆景园:在白龙湾,有一处天然盆景园,几块大石头上长着一丛绿树,而且枝叶繁茂,青翠欲滴;尤其是那棵高高的青檀树,傲然生长在光亮亮的巨石上,潇洒临风,卓然不群,不禁令人肃然起敬。“青青石上檀,贫居寒苦岩;虬虬顽固根,傲立万古年。”它的精神品格,足可为人楷模。 它因周围有五条山脉环绕犹如五条巨龙环抱着一泓清水而得名。传说盘古开天辟地时,有黑、白、青、黄、赤五条龙因造设山河有功,被玉皇大帝封到黄河岸边荆紫山下一处极其幽静的山林里休养。天长日久,它们化作五条山脉,围清潭而卧,于是这里便有了“五龙潭”之说。其实它是第四纪深切峡谷经人工堵截而成的水体景观。潭面长300m,宽50~150m,南侧为高百余米,长达150m的赤壁丹崖,龙潭河水在此跌落而下,形成五龙瀑和悬沟,赤壁丹崖之上有两座孤峰,其造型酷似两只猩猩在俯瞰瀑布,名曰双猩观瀑。

五龙瀑:对面赤壁丹崖上的瀑布叫五龙瀑。龙潭峡谷的河水从五龙潭后的绝壁悬沟口处跌落而下,轰然作响,犹如虎啸龙吟,声震山谷,形成一条壮观的瀑布,人们称之为“五龙瀑”。 博物馆建成于2008年。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由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展览中心和服务中心四部分组成,其中展览中心展示面积1275平方米,是博物馆的核心部分。

地质博物馆外面矗立着国家地质公园标志碑和世界地质公园标志碑。 是龙潭峡景区巷谷的标志景点。

巷谷中的崖壁是由质地致密的中厚层石英岩状砂岩和质地松散的薄层状泥质砂岩互层组成的。

中厚层的石英岩状砂岩层内柱状节理十分的发育,形成了垂直岩层的一根根石柱;砂岩的球状风化作用,使石柱好像罗汉造型。

在光线的折射作用下,使数百个发出闪闪金光的罗汉分四层整齐地排列在崖壁之上,形成这一处罕见的自然奇观。

云南丽江黑龙潭好不好玩

导语:云南丽江黑龙潭:丽江黑龙潭又名玉泉公园,位于城北象山脚下,从古城四方街沿经纬纵横的玉河溯流而上,约行一公里有一处晶莹清澈的泉潭,即为中外闻名的黑龙潭。

云南丽江黑龙潭好不好玩

简介◆

位于丽江古城北象山脚下,从丽江古城四方街沿经纬纵横的玉河溯流而上,约行一公里有一处晶莹清澈的泉潭,即为中外闻名的黑龙潭。潭水从石缝间涌涌喷出,依山斛清泉汇成四万平方米潭面。四周山清水秀,柳暗花明,更令人称奇的`是玉龙雪山正好倒映在黑龙潭水面上,清澈的湖水倒映着玉龙的巍峨,这个画面曾经作为丽江的标志为很多人所熟悉。相传在很久以前,有十条蛟龙常作恶于人间,吕洞宾收服了其中的九条,镇压在市区拓东古幢(即古塔)之下,留下一条小黑龙住在这里,要其为民谋利。黑龙潭便由此而得名。

丽江黑龙潭公园俗称龙王庙,位于丽江古城北端象山之麓。黑龙潭内随势错落的古建筑有龙神祠、得月楼、锁翠桥、玉皇阁和后来迁建于此的原明代芝山福国寺解脱林门楼、五凤楼,原知府衙署的明代光碧楼及清代听鹂榭、一文亭、文明坊等建筑。

五凤楼又称法云阁,原建于芝山福国寺内,1979年迁至黑龙潭。福国寺建于明代,原是木土司的别墅及家庙。木土司曾在寺内会见过明代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

龙神祠为黑龙潭主要建筑,含戏台、得月楼,分布在一组造型典雅、和谐而又变幻无穷的主轴线上。祠坐东朝西,为四合五天井大院,有门楼、两厢、大殿,南面辟有一方丈,自成院落。大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进深三间,前有月台,施作垂带踏跺,四周游廊回互贯通。大殿和门楼高耸突兀,极富庙堂气息。门楼高悬“天光云影”四字榜书。

黑龙潭始建于乾隆二年(1737),其后乾隆六十年、光绪十八年均有重修记载。旧名玉泉龙王庙,因获清嘉庆、光绪两朝皇帝敕封“龙神”而得名,后改称黑龙潭。“泉涣涣兮涟漪,问何时最是可人?须领略月到天心,风来水面;亭标标而矗立,看这般无穷深致,应记取云飞画栋,雨卷珠帘。”黑龙潭以其天生丽质,名列《中国名泉》、《中国风景名胜》等书,诚不虚也。

龙潭映雪 以五孔桥、得月楼、雪山及黑龙潭中的雪山倒影组成的影像早已成为丽江的经典风光明信片,也成为游人在丽江拍照最多的取景之一。乍一看照片,没到过丽江的人可能还会以为远处的玉龙雪山是黑龙潭的组成部分。黑龙潭经不断扩建后,今天已成为诗情画意的山水园林之称。

小贴士◆

最佳季节:5-11月,夏看山花烂漫,秋享天高云淡。秋天是丽江最美的季节,适宜的温度,秋高气爽的天空、色彩缤纷的树木和花朵,映衬着远处的玉龙雪山令人心旷神怡。小桥流水人家,潺潺溪水从雪山积雪融化而来,如此清澈,清凉。

建议游玩:3-4小时

门票:持古城维护费收据可进入

开放时间:7:00~19:00

地址:丽江城北象山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