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这座位于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以其独特的园林艺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古典园林的韵味,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漫步颐和园,探寻这座园林之美。
一、颐和园简介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园林。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清漪园,后经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的重建,形成了今天的规模。颐和园占地面积约290公顷,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二、颐和园主要景点
颐和园内景点众多,以下列举一些主要景点:
景点名称 | 简介 |
---|---|
长廊 | 长廊是颐和园内最长的游廊,全长728米,廊内绘有各类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的壁画,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 |
十七孔桥 | 十七孔桥是颐和园内的标志性建筑,连接东岸和南湖岛,桥上雕刻着各种精美的石狮、石象等,极具观赏价值。 |
苏州街 | 苏州街位于昆明湖畔,是一条仿古商业街,街两旁店铺林立,游客可以在此品尝各种美食、购买特色商品。 |
佛香阁 | 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最高建筑,位于万寿山之巅,登阁远眺,可将颐和园全景尽收眼底。 |
昆明湖 | 昆明湖是颐和园内最大的湖泊,湖面宽阔,碧波荡漾,是游客乘船游览的好去处。 |
三、颐和园的园林艺术
颐和园的园林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山水布局:颐和园以山水为骨架,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结合,形成了“借景”的意境。如昆明湖与万寿山的结合,形成了“一山一水”的格局。
2. 建筑风格: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汉族传统建筑,也有藏、蒙、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建筑。如长廊、佛香阁等,都体现了古典建筑的韵味。
3. 雕刻艺术:颐和园内的石雕、木雕、砖雕等工艺精湛,如十七孔桥上的石狮、长廊内的壁画等,都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4. 园林植物:颐和园内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如松、竹、梅、兰等,形成了四季如春的景观。
四、颐和园的历史文化
颐和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以下列举一些与颐和园相关的历史事件:
1. 清漪园时期:清漪园时期,这里曾是乾隆帝和慈禧太后的行宫,见证了清朝帝王的日常生活。
2. 英法联军焚毁清漪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焚毁了清漪园,给颐和园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3. 重建颐和园: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在清漪园遗址上重建了颐和园,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4. 颐和园成为公园:1912年,颐和园成为公园,对外开放,供人们游览。
颐和园,这座充满魅力的皇家园林,以其独特的园林艺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在这里,你可以漫步长廊,欣赏精美的壁画;可以乘坐游船,领略昆明湖的美丽风光;可以登上佛香阁,俯瞰颐和园的全景。漫步颐和园,感受古典园林之美,是一次难忘的旅行体验。
颐和园必看十大景点
01苏州街:沿着后湖而建的一条买卖街。
02多宝琉璃塔:多宝琉璃塔整个都是用琉璃砖砌成的。
03佛香阁:这是整个公园的最高点。
04清晏舫:暗示清王朝如磐石般坚强,水无法覆。
05长廊:把远山近水连成一体。
06乐寿堂:建于乾隆时期。
07德和园:这个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
08文昌院:是一个文物陈列馆。
09十七孔桥:颐和园中最大的石桥。
10西堤:是杭州西湖苏堤的仿制品。
颐和园的十大景点有苏州街、万寿山、四大部州、智慧海、佛香阁、宝云阁、排云殿、长廊、昆明湖、画中游。
1、苏州街
苏州街又称“买卖街”,是后湖两岸仿江南水镇而建。清漪园时期岸上有各式店铺,如玉器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茶楼、金银首饰楼等。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妆扮,皇帝游行时开始“营业”。
2、万寿山
万寿山属燕山余脉,高58.59米。建筑群依山而筑,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
3、四大部州
四大部州在万寿山后山中部,是汉藏式的建筑群。占地2万平方米,因山顺势,就地起阁。前有须弥灵境(现为平台),两侧有3米高的经幢,后有寺庙群主体建筑香岩宗印之阁。四周是象徵佛教世界的四大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卢洲和用不同形式的塔台修建成的八小部洲。
4、智慧海
智慧海是万寿山顶最高处一座宗教建筑,是一座完全由砖石砌成的无梁佛殿,由拱券结构组成。建筑外层全部精美的黄、绿两色琉璃瓦装饰,上部用少量紫色、蓝色的琉璃瓦盖顶,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
5、佛香阁
佛香阁位于在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
6、宝云阁
宝云阁(铜亭)建在佛香阁西侧的五方阁院中一座高4米的汉白玉石座上始建于乾隆年间,高7.5米,重207吨。四面有菱花扇。虽为铜制,但完全按照木构架结构而做。东、南、西三面有门,门为四扇格扇门,北面是八扇格扇窗。门窗格扇均有菱花格扇心,帘架上部也有格扇心,所有格扇心均为内外二层。
7、排云殿
排云殿在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为他母亲60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慈禧重建时改为排云殿,是慈禧在园内居住和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排云”二字取自郭璞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比喻似在云雾缭绕的仙山琼阁中,神仙即将露面。从远处望去,排云殿与牌楼、排云门、金水桥、二宫门连成了层层升高的一条直线。
8、长廊
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万寿山,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
9、昆明湖
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长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这三个岛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征着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10、画中游
画中游是万寿山西部一组景点建筑。它依山而建,正面有一座两层的楼阁,左右各有一楼,名“爱山”、“借秋”。阁后立有一座石牌坊,牌坊后边的是“澄晖阁”。建筑之间有爬山廊。由于地处半山腰,楼、阁、廊分别建在不同的等高线上,青山翠柏中簇拥着一组由红、黄、蓝、绿琉璃瓦覆盖着的建筑群体。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颐和园
1.颐和园景点路线图
1、由北宫门进入颐和园,北宫门是颐和园的后门
2、由万寿山背面走到前面,整个颐和园的全景基本就包罗在视线之内
3、由万寿山一路游览下山,到长廊,左右分两个方向了
4、再由便是西堤,顺西堤走,一路行,视野依旧极好,开阔,若有阳光,周围一片明朗,心清气爽。
1.
由北宫门进入颐和园,北宫门是颐和园的后门,首先说为什么要在这里进去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万寿山是颐和园的制高点,而北宫门就紧靠万寿山,进入颐和园,过了苏州街,首先登上万寿山,站在这个制高点上,视野及其开阔,极目远望,视线所及之处,北京城尽在眼中,而且上面曲径通幽,别有一番探索的滋味。
2.
由万寿山背面走到前面,整个颐和园的全景基本就包罗在视线之内,尤其昆明湖像一面明镜,站此位,居高临下,一种坐拥天下的感觉觉,也许你会感叹,难怪当年慈禧要动用3000万两白银军费去重建前身为清漪园的颐和园,目光所及,尽是美景。
3.
由万寿山一路游览下山,到长廊,左右分两个方向了,接下来的游览到底是选择左行还是右行要看你的心情了,如果更喜欢闲情逸致的散步式休闲,则不妨沿着长廊左行,之后便可以环昆明湖顺时针行走,每行一段,回首望皆是异样之美,且途有十七孔桥可登而赏之。
4.
再由便是西堤,顺西堤走,一路行,视野依旧极好,开阔,若有阳光,周围一片明朗,心清气爽。终点回到万寿山脚下,此时的终点即是长廊的右行景色,此处隐藏了很多值得探究的集群式美景。再回万寿山,逆来路而行,景色又是另一番。这番游览很需要体力的,体力稍弱者不建议环湖游览。
2.颐和园景点图片图片名称
颐和园是皇家园林,园内有很多景点,有些景点虽然小,但也都是非常精致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城区西北郊,原为清代行宫花园。真的是值得花上一整天好好游玩,更值得你二刷!三刷!
颐和园值得去逛,欣赏以前留下的,欢迎各地的朋友来欣赏,很好
3.颐和园地图
我有过这样的行程,所以可以写给你做些参考。香山我建议你爬上去,然后坐缆车下来(毕竟下山对膝盖是很损伤的,上山还可以算是较好的有氧运动)。爬上去,一般1个半小时足够了。真的爬到香炉峰后,其实也没特别的了,就是眺望一下景色,休息一下(所以建议你选天气晴朗,空气质量较高的日子去)。天好的话是可以眺望到颐和园的昆明湖的。休息片刻后,坐缆车下来,就可以坐563路公交车,到北宫门站,北宫门就是颐和园的北门。(不过不知道你的自驾还是搭乘公交,自驾可以不着急时间,因为公交车要等半天的车)一早出门,到达香山,估计游完到达北宫门,都要12点多近1点了,午饭的话你可以自带点干粮,我印象中北门附近没有很多餐饮店,或者你坐到西苑地铁站先下,那边倒是有一些快餐店,什么必胜客,呷哺呷哺,星巴克之类的。颐和园游现在闭园时间是晚上的8点,止票时间是6点,所以游一个下午,也差不多了。你可以从北门进,北门进去后就有一些人文景点吧,前山区,后山区,苏州街,佛香阁之类的可以看看,你要是游览速度慢,最后可以从颐和园的东门(新建宫门)或者南门(如意门)出去,途经十七孔桥,看看昆明湖等。要是游览速度较快,可以尝试从西门出,个人觉得西边的风景很不错,尤其是有夕阳的话。若是从西门出,可以途径西堤,还能隔着昆明湖拍佛香阁,那是个经典的摄影角度,还能远眺西山。西堤好像是乾隆皇帝留恋杭州的苏堤,特意在颐和园建了个西堤。从西门出的话可以坐539路公交车到万柳中路那边,坐地铁巴沟站,西门附近没有地铁站的,巴沟地铁站边上就有个万柳购物中心,可以去里面吃个晚饭。南门出口也可以坐公交车437路到火器营站,步行几百米到巴沟地铁站。东门出的话,坐952路到西苑站下车,附近就有西苑地铁站。颐和园的具体游览路线你可以看个百度地图,自己选一个行走的路线。颐和园傍晚的景色其实挺不错,所以如果不赶着回家的话,可以游览到六点多再走。(但秋冬天,早晚温差大,所以可以穿个稍微厚一点的外套,爬香山时还可以脱掉)希望能对你有个参考!
4.颐和园游览图
《颐和园》一文是按照游览顺序(空间顺序)来写的。顺序为:通过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前——昆明湖顺序。
5.颐和园全景地图
答:颐和园对面是望儿山。
扩展阅读:
北京颐和园北面不远处,有座望儿山,当地盛传在辽宋争战时,这里是宋军的营地。佘太君的儿子带兵和辽军交战时,佘太君常在此登高望儿,擂鼓助阵,后人为纪念她,便把这山叫成了望儿山。
她所望见西北方的村子被叫成了西北望,东北方的村子叫成了东北望。这就是今天地图上的西北旺和东北旺。
6.颐和园主要景点图片
排云殿,万寿山,石舫,谐曲园,长廊
7.颐和园景点地图图片大全大图
1.东宫门,即正门。靠近西苑。进门即是仁寿殿、德和园。
2.北宫门:中央党校对面。进门先逛苏州街,再登万寿山,然后才见到昆明湖。
3.文昌院门:又叫东旁门。在东宫门(正门)南侧不远。进门后是文昌院、文昌阁、知春亭。(问了值班人员,此门只进不出。)4.新建宫门:文昌院门再往南,正对着新建宫门路。入门即见十七孔桥、铜牛。(门外有公交车站名为“颐和园南门”,其实并不准确。南如意门比新建宫门更南。)5.南如意门:在颐和园的东南角,进门后是绣漪桥(罗锅桥),近西堤。6.西门:在颐和园西湖的西南侧,近畅观堂、西堤。7.北如意门:在颐和园西北角,北宫门西侧,近半璧桥。此门在许多地图上标为“西宫门”,极易与“西门”混淆。查资料方知,北如意门是西宫门旁的随墙门(出自北京导游考试资料,应是比较权威的说法)。如此,把北如意门与西宫门视为同一个门无太大不妥,但它与“西门”可就相去甚远了。
8.颐和园旅游地图
一、平面图绘制步骤:(1)设置绘图环境,创建新样板。(2)绘制定位轴线及柱网。(3)绘制墙体。(4)绘制基础垫层。(5)绘制柱子断面。(6)绘制尺寸界线、标高数字、索引符号和相关注释文字。(7)标注尺寸。(8)添加图框和标题。(9)打印输出。二、平面图绘制内容:(1)定位轴线及编号。(2)基础平面的形状及总长、总宽等尺寸。(3)基础梁、柱、墙的平面布置。(4)不同断面的剖切位置及编号。(5)必要的文字说明。(6)管沟、设备孔洞位置。三、平面图的简单介绍:平面图是地图的一种。当测区面积不大,半径小于10公里(甚至25公里)的面积时,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在这个前提下,可以把测区内的地面景物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平面上,按规定的符号和比例缩小而构成的相似图形,称为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