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这个位于甘肃省西部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下面,就让我带领大家走进敦煌,一起盘点那些不容错过的十大旅游景点。
一、莫高窟
莫高窟是敦煌最著名的旅游景点,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这里有着丰富的壁画和彩塑,展现了从4世纪到14世纪长达1000多年的历史变迁。
莫高窟 | 特色 |
---|---|
壁画 | 面积达4.5万平方米,内容丰富,包括佛教故事、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等。 |
彩塑 | 彩塑造型优美,神态逼真,是研究古代雕塑艺术的宝贵资料。 |
藏经洞 | 发现于1900年,内有5万件古代文献、书画、丝绸等珍贵文物。 |
二、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月牙泉是敦煌的一大奇观,这里沙山连绵,景色壮观。站在山巅,可以俯瞰月牙泉的美丽风光。
鸣沙山月牙泉 | 特色 |
---|---|
鸣沙山 | 沙子会发出奇怪的声音,被称为“沙漠之响”。 |
月牙泉 | 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泉水清澈,环境优美。 |
滑沙 | 可以体验从沙山上滑下来的快感。 |
三、敦煌博物馆
敦煌博物馆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收藏了大量的敦煌文物。
敦煌博物馆 | 特色 |
---|---|
敦煌壁画复制 | 可以近距离欣赏到莫高窟的精美壁画。 |
敦煌遗书 | 收藏了大量的古代文献、书画、丝绸等珍贵文物。 |
文物修复 | 可以了解文物修复的过程和技巧。 |
四、阳关
阳关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关隘,如今已成为一个历史文化遗址。
阳关 | 特色 |
---|---|
遗址 | 可以看到古代关隘的遗迹,感受古代丝绸之路的繁华。 |
烽火台 | 可以了解古代边防军事制度。 |
古道 | 可以沿着古道漫步,感受历史的厚重。 |
五、玉门关
玉门关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关隘,如今已成为一个历史文化遗址。
玉门关 | 特色 |
---|---|
遗址 | 可以看到古代关隘的遗迹,感受古代丝绸之路的繁华。 |
长城 | 可以看到长城的遗址,了解古代边防军事制度。 |
古道 | 可以沿着古道漫步,感受历史的厚重。 |
六、敦煌古城
敦煌古城是一座仿古建筑群,展现了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城市风貌。
敦煌古城 | 特色 |
---|---|
仿古建筑 | 可以感受到古代丝绸之路的繁华。 |
市集 | 可以购买到各种特色商品。 |
表演 | 可以欣赏到敦煌舞等传统表演。 |
七、雅丹魔鬼城
雅丹魔鬼城是敦煌的一个自然景观,被誉为“地球上的魔鬼城”。
雅丹魔鬼城 | 特色 |
---|---|
地貌奇特 | 形态各异,如鬼斧神工。 |
日落风光 | 日落时分,景色尤为壮观。 |
探险之旅 | 可以体验探险的乐趣。 |
八、敦煌研究院
敦煌研究院是研究敦煌文化的机构,馆内收藏了大量的敦煌文物。
敦煌研究院 | 特色 |
---|---|
敦煌学研究 | 可以了解到敦煌学的研究成果。 |
文物修复 | 可以了解文物修复的过程和技巧。 |
学术交流 | 可以参加敦煌学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 |
九、敦煌艺术剧院
敦煌艺术剧院是敦煌的一个文化场所,可以欣赏到敦煌舞、古筝等传统表演。
敦煌艺术剧院 | 特色 |
---|---|
敦煌舞 | 是敦煌的一种传统舞蹈,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
古筝 | 是敦煌的一种传统乐器,音色优美。 |
其他表演 | 还可以欣赏到其他传统表演。 |
十、敦煌夜市
敦煌夜市是敦煌的一个美食天堂,各种特色小吃应有尽有。
敦煌夜市 | 特色 |
---|---|
羊肉串 | 是敦煌夜市的招牌美食。 |
烤全羊 | 可以品尝到正宗的烤全羊。 |
其他美食 | 还有各种特色小吃,如凉皮、手抓饭等。 |
以上就是敦煌的十大旅游景点,每一处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敦煌,一定要去这些地方看看,感受历史的厚重和自然的神奇。
出行了这么多次,一路向西的路上,我对敦煌是最期待,最向往的,只因为自己的一点儿私心和一点儿执念,总觉得这个地方必然是极好的,来到这里眼见为实之后,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九层塔楼
不记得什么时候看过莫高窟壁画介绍,它的神秘和辉煌却深深的刻在了脑子里,虽然一夜没有睡好,终于要见到梦里的莫高窟让我兴奋得没有困意。预约了莫高窟的参观券,早早的等在数字大厅,观看了莫高窟的介绍影片,感叹莫高窟数字馆的用心,让参观者真正参观莫高窟之前对莫高窟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也介绍了一些特色窟,真正去参观时感受也更加深刻~
莫高窟
终于来到了莫高窟,远远看到大大小小的窟,没有塑像或壁画,大多只能容下一人,应该是当年的修行者的容身之所,虔诚的信仰与坚定的信念才能在如此狭窄的洞窟内夜以继日的修行吧~
修行的洞窟
本来排在队尾的我们,因为马上进入参观的团体刚好差三人,很幸运的跳过排队跟着参观。
洞窟外
从讲解员的言谈和对我们的引导,能看出她非常热爱莫高窟,因为我们这个团都是年轻人,她说带着我们去三楼的窟,非常仔细的给我们讲解洞窟的结构、壁画的观看顺序、造像的特点等等,发现其中一个团员非常了解这些,交谈之下才知道除了我们三个,其它的都是导游班的大三学生,而那个对壁画和造像技艺很熟知的是他们的老师。我是一个从问题少年成长起来的人,抓住机会问了许多问题,比如:这个色彩是什么时候上的?这个蓝色是青金石做的颜料吗?为什么这些壁画上人物的肤色是黑色的?等等……当然都一一得到了回答,青金石的蓝色和绿松石的绿色经过岁月的洗礼却依然鲜亮,缠绕画的大胆用色明艳而透出强盛国力下的自信,原本是肤色的人物皮肤因为颜料含有大量铅在氧化后成为了黑色。
在这些壁画和造像的形态、用色和工艺上能看出历史进程中的审美和技艺变化。
我们参观了不同时期的洞窟,我最喜爱盛唐的风格,盛唐时期的体态丰盈而飘逸、用色大胆、造像惟妙惟肖,无不显示出当时强国富民的自信与不羁,盛唐时的强盛、大胆与包容造就了华丽大气的艺术风格。
那些用泥做的塑像,衣服和配饰的质感如真实一般无二,风吹过丝绸飘逸的轻薄质感,盔甲的刚硬……佛、菩萨、罗汉、金刚的造像与服饰色彩表现得细致入微。看到那些经变画时惭愧自己的无知,那种“书到用时方恨少”感觉特别强烈。
我们额外看了特窟45窟,盛唐时期的洞窟,我久久不愿离开,从对莫高窟只有书面认识到真切的站在这里欣赏这些千年前的艺术结晶,我被这里深深的吸引。没有看到让我心心念念的反弹琵琶和盛唐飞天舞,那是不对外开放的洞窟。我问了问这里招聘的要求,人家要求会小语种,只能默默的走开了~
想到莫高窟的那些无人问津的修行洞窟,曾经多少无人问津的修行者在那里走向生命的圆满;那些辉煌的壁画和塑像的建造者早已没入了尘埃,我们却还能在千百年后瞻仰他们的杰作,那些地下的杰作或许会在百万年后重新展现,看着这些无人问津的洞窟或趋之若鹜的精美壁画,突然有一种跨越时空的交流感。
远观九层塔楼
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莫高窟,踩在鸣沙山和月牙泉景区关闭前的几分钟进入了鸣沙山与月牙泉景区,骆驼们本来已经下班,却遇到我们这些踩点的游人,骆驼的管理员又去把几匹骆驼找回来,这些骆驼极为不情愿再继续工作,听说它们下班之后都欢腾的跑起来,突然想到在来敦煌的路上看到的几只野骆驼散漫悠闲的在戈壁上逛游,神情自若的看着我们这些路人甲的强烈对比~
野骆驼休憩
这些圈养的骆驼和野骆驼的表现让我想到了我们自己,我们也像那些圈养的骆驼,虽说保证温饱,却只能被圈在某一个地方,为了生存而困在看得到边的笼子里;少数的人就如同那些野骆驼一样自由散漫,或许经历艰难险阻,在生存的历练里变得从容不迫~
野骆驼的从容
圈养的驼队
骑着骆驼走在鸣沙山上,要经过一段旁边是极陡峭沙坡的路,我内心很紧张,害怕随时会掉下去,不知曾经的那些需要穿越鸣沙山去到西域的人是否也如我这般紧张~
鸣沙山
沙漠驼队
我们在沙漠中沐浴在夕阳余晖里,时不时的拍照提醒着我们只是安全的路人,无法想象曾经驼队穿越沙漠的艰难与风险~
沙漠的体验旅程
来到月牙泉时太阳已经落山,没有看到明朗的月牙泉,我们费劲的爬到月牙泉对面的沙山上,爬沙山基本走一步退半步,对于平时疏于锻炼的我来说步履维艰,歇了七八次才爬上山坡,等待着星空~
鸣沙山夕阳西下
暗淡的月牙泉
虽然敦煌的景观灯让星空没那么璀璨,但躺在沙山上仰望星空觉得天空那么近,好像伸手便可以摘下眼前的星星,北斗七星在头顶闪烁~
余光中的月牙泉
听旁边的人说鸣沙山有专门的露营点,能看到璀璨的沙漠星空和日出,但我们的行程来不及安排露营了,算是一个小遗憾~旅途中总是难免遗憾,然而这才是真实的行走,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体会自然无限的美好,知足于眼下的美丽也让人快乐~
敦煌夜色
夜深了,我们开始下山,下沙山基本靠滑,很有滑雪的感觉,虽然没有体验到滑沙,但这样慢慢滑下来也十分有趣~
在鸣沙山看敦煌夜色
丝绸之路上曾经辉煌又没落的敦煌见证了世事的变迁,来来往往的人改变了敦煌也被敦煌所改变,驻足或远走,敦煌都印在了我心里。
1、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莫高窟唐时有窟千余洞,现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北朝时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释迦牟尼或弥勒,主像两侧多为二胁侍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塑像背部多与壁画相连。窟内顶部和四壁满绘壁画。
2、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
鸣沙山,古称神沙山、沙角山。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数十米,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山峰陡峭,势如刀刃,整个山体由油润细米粒状黄沙积聚而成。我攀山而上,只觉脚下的沙子会鸣鸣作响,虽深一脚浅一脚,前进一步后退半步,爬山异常艰难,但仍感乐趣无穷。我一鼓足作气爬上顶峰。此时,顿觉劲风夹着细沙,朝身袭来,鸣声不绝于耳,身后留下的脚印很快便消失了。据说,狂风起时,从山顶下滑沙砾随人体下坠,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平日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因而得名为鸣沙山。鸣沙山的日落景观更令人陶醉,不可不看,叹为观止。月牙泉长约300余米,宽约50米,被鸣沙山四周环抱,泉边白杨亭亭玉立,泉内游鱼悠闲戏水,泉水呈浅兰色,清澈柔美,味美甘甜,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梦一般的迷。千百年来不为四周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堪称天下沙漠第一泉,令人称奇叫绝。
1、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莫高窟唐时有窟千余洞,现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北朝时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释迦牟尼或弥勒,主像两侧多为二胁侍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塑像背部多与壁画相连。窟内顶部和四壁满绘壁画。
2、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
鸣沙山,古称神沙山、沙角山。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数十米,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山峰陡峭,势如刀刃,整个山体由油润细米粒状黄沙积聚而成。我攀山而上,只觉脚下的沙子会鸣鸣作响,虽深一脚浅一脚,前进一步后退半步,爬山异常艰难,但仍感乐趣无穷。我一鼓足作气爬上顶峰。此时,顿觉劲风夹着细沙,朝身袭来,鸣声不绝于耳,身后留下的脚印很快便消失了。据说,狂风起时,从山顶下滑沙砾随人体下坠,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平日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因而得名为鸣沙山。鸣沙山的日落景观更令人陶醉,不可不看,叹为观止。月牙泉长约300余米,宽约50米,被鸣沙山四周环抱,泉边白杨亭亭玉立,泉内游鱼悠闲戏水,泉水呈浅兰色,清澈柔美,味美甘甜,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梦一般的迷。千百年来不为四周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堪称天下沙漠第一泉,令人称奇叫绝。
3、敦煌
敦煌是世界艺术宝库里的一颗明珠,它位于中国西北河西走廊的西端,北纬40度10分,东径92度48分。东与安西县相邻,西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壤,南隔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与青海相连,是一高山和沙漠、戈壁环绕的小绿洲。全境面积3.1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00米,年均气温9.3度。敦煌在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上有着光辉的篇章,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大咽喉和中西交通要塞,为华戎所交一大都会。敦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自然风光奇特迷人。现存有石窟寺庙遗址、古墓葬群、汉长城、关隘、古城、烽遂、古驿站等文物景点241处。举世闻名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莫高窟,千古绝唱的阳关、玉门关、非凡神奇的鸣沙山、月牙泉,具有传奇色彩的渥洼池、三危山、雅丹魔鬼城,尤其是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的文化艺术和汉长城、悬泉置的历史遗迹,无不令人心驰神往,留连往返。
4、月牙泉
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澈”。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在漫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经是中西文化名流荟萃之地。由于彼此之间的取精用宏,相互交融,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敦煌文化”,为人类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瑰宝。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澈”。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一弯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蔚为奇观。历代文人学士对这一独特的山泉地貌,沙漠奇观称赞不已。
5、鸣沙山
在中国,被称为“鸣沙山”的旅游景点有多处,敦煌鸣沙山因为其历史文化的久远和景区特色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也最为人所熟知,因此单列介绍。“传道神沙异,暄寒也自呜,势疑天鼓动,殷似地雷惊,风削棱还峻,人脐刃不平”。这首生动的咏景诗,是唐代诗人对敦煌鸣沙山奇观的描述。鸣沙山自古就以璀璨、传神的自然奇观吸引着人们。西汉时就有鸣沙山好似演奏钟鼓管弦音乐的记载,《后汉书·郡国志》引南朝《耆旧记》云:敦煌“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旧唐书·地理志》载鸣沙山“天气晴朗时,沙鸣闻干城内”。敦煌遗书载鸣沙山“盛夏自鸣,人马践之,声振数十里,风俗端午,城中子女皆跻高峰,一齐蹙下,其沙吼声如雷”。清代《敦煌县志》将“沙岭晴鸣”列为敦煌八景之一。鸣沙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6、阳关遗址
阳关,位于敦煌城西南70公里的“古董滩”上,因在玉门关之南而得名。早在公元前121年,西汉王朝为抵抗匈奴对边疆的骚扰,经营西域,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时建立了阳关和玉门关。从此,阳关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又是“丝绸之路”南路的必经关隘,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自西汉以来,许多王朝都把这里作为军事重地派兵把守。高僧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就是走丝路南道,东入阳关返回长安的。边塞诗人岑参曾写下“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的诗句。宋以后,来自白龙堆的流沙狼吞虎咽,逼着人们东撤,阳关被无情的沙漠掩埋了。而今,昔日的阳关城堞早已荡然无存,仅有的耳目-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仍傲然屹立着。
7、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我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敦煌市西北约180公里处,玉门关西北约100公里处。公园面积398平方公里。它主要由风蚀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景观。地质公园内集中连片地分布着各种各样造型奇特的风蚀地貌,例如,“蒙古包”、“骆驼”、“石鸟”、“石人”、“石佛”、“石马”等,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它宛如一座中世纪的古城,世界许多著名的建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它的缩影,令世人瞠目。夜幕降临之后,尖厉的劲风发出恐怖的啸叫,犹如千万只野兽在怒吼,令人毛骨悚然,也因此得名“魔鬼城”。敦煌魔鬼城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为沙漠平原区,光照充足,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四季多风,最大风力可达12级以上。在地质上位于新生代(距今约6500万年以来)敦煌——疏勒河断陷盆地的中心部位。雅丹地貌的岩石形成于距今约70万年的中更新世,为一套河湖相的砂泥质沉积物。颜色呈灰色、灰绿色和土黄色。
8、悬泉置遗址
悬泉置遗址是一座方形小城堡,门朝东,四周为高大的院墙,边长50米,西南角设突出坞体的角楼。坞墙系用长、宽、厚约40、20、11厘米的土坯垒砌而成。坞内依西壁、北壁建有不同时期的土坯墙体平房3组12间(内含一个套间),为住宿区;东、北侧为办公区房舍;西南角、北部有马厩3间;坞外西南部建有一组长约50米,呈南北向的马厩3间。坞外西部为废物堆积区。悬泉置被称为90年-古界的重大新发现。置,相当于后世的驿站。考古发掘证明,在李广利伐大宛获汗血马的同年(公元前101年),西汉王朝在悬泉设立了专事传递公文、邮件并接待过往官差、使节、军队的重要机构-悬泉置。
9、仿宋古城
于敦煌市西10公里,东接戈壁绿洲,西望汉代烽燧,南傍鸣沙山麓,北连大漠旷野。该城是1987年7月,在合作拍摄电影《敦煌》时,由日方出资,中方负责设计建造的一座影视城。由于《敦煌》的故事发生在宋代,城市的所有布景均参照宋代风格建造,故称仿宋敦煌古城或仿宋沙洲城,当地人简称其为敦煌电影城或敦煌古城。电影拍完后,这座古城便移交给当地保护使用,成为中国西部一个影视拍摄基地,敦煌也因此多了一处新的旅游景点。古城规模宏大,占地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1万平方米。四周城墙用土坯垒砌而成,开东、西、南三个城门。东城门按原古敦煌东城门式样仿建,古朴典雅;西城门门楼高耸,高达18米,曰:望京楼,楼上悬襟带西域匾额。两城楼飞阁凌空,四角高翘,遥遥相对。城内有五条街区,分别代表北宋时期的汴梁、高昌、甘州和兴庆五个地方。
10、渥洼池
天鹅在这里驻足,黄鸭在这里栖息,鱼翔浅底,鸟映湖中。站在湖堤上放眼望去,湛蓝晶莹的湖水,花红草绿的草原,金碧辉煌的沙山,银光闪烁的雪峰使你心旷神怡。据史载,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河南南阳新野有一个小官名叫暴利长,因犯罪遭刑,被充军发配到此地屯田、牧马。在放马时,他看到有群野马每天傍晚来渥洼池边饮水。一天,他在野马群中发现了一匹与众不同的骏马。这匹马体态高大,骨骼不凡,枣红毛色,跑起来像一团烈火。暴利长深知汉武帝酷爱宝马,于是设计将其擒获,献给了汉武帝。为了把马说得神秘奇异,谎称这匹马是从渥洼池水中飞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