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安徽省的一个美丽县城。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东至县逐渐成为了众多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下面,就让我带你走进东至县,一起探寻这片美丽的山水画卷。
一、东至县概况
地理位置:东至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邻江西省,南接湖北省,西靠安徽省铜陵市,北与安徽省池州市毗邻。
气候特点:东至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旅游资源:东至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等。
二、东至县旅游景点推荐
1. 东至县桃花潭风景区(重点推荐)
桃花潭风景区位于东至县城西南部,是东至县著名的自然风景区。景区内有桃花潭、桃花岛、桃花源等景点,被誉为“江南水乡第一潭”。
桃花潭:桃花潭是景区的核心景点,潭水清澈见底,四周青山环抱,景色宜人。
桃花岛:桃花岛位于桃花潭中,岛上绿树成荫,环境优美。
桃花源:桃花源是一处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有“世外桃源”之称。
2. 东至县石台县(重点推荐)
石台县位于东至县东北部,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景区。景区内有石台山、石台湖、石台瀑布等景点。
石台山:石台山海拔1087米,是东至县的第一高峰,山势险峻,景色壮观。
石台湖:石台湖是石台县最大的湖泊,湖水清澈,四周群山环抱,景色宜人。
石台瀑布:石台瀑布位于石台山脚下,瀑布高约30米,水势汹涌,气势磅礴。
3. 东至县九华山风景区(重点推荐)
九华山风景区位于东至县西北部,是安徽省著名的佛教圣地。景区内有九华山、天池山、花台山等景点。
九华山: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东南第一山”之称。山上有众多寺庙,如化城寺、月身宝殿、百岁宫等。
天池山:天池山位于九华山北麓,是九华山的一部分。山上有天池、仙人洞等景点。
花台山:花台山位于九华山南麓,山上有花台寺、花台瀑布等景点。
4. 东至县石岭关风景区(重点推荐)
石岭关风景区位于东至县东部,是一个以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为主的旅游景区。景区内有石岭关、石岭湖、石岭古村落等景点。
石岭关:石岭关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战役。
石岭湖:石岭湖是石岭关风景区的核心景点,湖水清澈,四周青山环抱。
石岭古村落:石岭古村落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村落,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古街道等。
三、东至县美食推荐
东至县美食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不容错过的美食:
1. 东至烧饼:东至烧饼是东至县的特色小吃,外皮酥脆,内馅鲜美。
2. 东至腊肉:东至腊肉是东至县的特色美食,肉质鲜美,香气扑鼻。
3. 东至豆腐:东至豆腐口感细腻,营养丰富。
4. 东至米粉:东至米粉是东至县的特色美食,口感滑嫩,味道鲜美。
东至县,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这里有着美丽的山水画卷,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果你厌倦了城市的喧嚣,不妨来东至县感受一下这里的宁静与美丽。相信在这里,你一定会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
东至县旅游的十大景点有池州升金湖、九天仙寓风景名胜区、东流古文化区、南溪古寨、大历山、香口温泉、东坞山瀑布群、黄泥湖、金字牌森林公园、尧渡河。
1、池州升金湖
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永久性淡水湖泊湿地,位于安徽东至县境内,是水禽赖以生存的天然场所。升金湖保护区是中国主要的鹤类越冬地之一,也是世界上种群数量最多的白头鹤天然越冬地,因此升金湖亦有“中国鹤湖”之称。升金湖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生态环境及越冬水禽。
2、九天仙寓风景名胜区
东至九天仙寓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东至县葛公镇。以皖南最大的瀑布群而得名。九天仙寓景区有数个相迭的多迭瀑布,有高达百米单迭瀑布,水流四季不断,这里山高林深气温低,冬季更有外冰内水的冰瀑奇观。
3、东流古文化区
东流古文化区,又称东流古城,位于东至县东流镇,是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东流古文化区原为东流县治所,因濒临长江,取“大江东流”之意为名。东流古文化区是国家AAA级景区,是以古祠堂、古塔、古街、历史名人为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区,是徽派建筑的代表。
4、南溪古寨
南溪古寨又叫金家村,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东至县花园里乡的深山峡谷中。村后有九条山脉俯冲而下,蜿蜒到村口,盘成三个圆丘,形似九龙戏三珠。村口的千年古樟下,有一座单孔石拱小桥,古朴典雅,为寨子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这样的小桥入村还有两座,被村民称作“进村三把锁”。
5、大历山
大历山又名舜耕山,1998年大历山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东至县城尧渡镇北12公里处的206国道旁,历山又名舜耕山,后人为纪念尧舜二帝求贤、躬耕胜迹,命此山为舜耕山,命尧帝渡河处为尧渡。
6、香口温泉
香口温泉,国家AAA级景区,位于安徽省东至县香口乡政府西200米处,温泉原融在一片茫茫湖泊之中,湖内一处有温泉,故名暖水湖温泉。因香口乡政府设此,故又名香口温泉。过去每年冬季湖上雪积冰封,但泉眼仍然暖流奔涌,热气升腾,远远望去,如游龙升天,因此又有“龙王湖”之称。
7、东坞山瀑布群
东坞山位于东至县洪方乡叶山村,海拔1375米,属黄山脉系,是东至县最高山峰。东坞山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天然林覆盖面积一万余亩,林木苍翠,溪流碧透,奇石峥嵘,鸟兽轻歌。环视山峰峡谷,悬崖削壁,可以观赏到狮子山、象山、将军石、观音洗浣石、天磨石、犀牛望月石、一线天、紫龙潭、龙门仙池、观音洞、猴子洞等大自然赋予的奇异景色。
8、黄泥湖
黄泥湖距东至县城12公里,也称皇帝湖、黄金湖。因湖周山丘土壤均呈黄色,湖里的泥土也是黄土,有泥皆是黄,故称黄泥湖;又因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曾在湖上练兵,湖畔牧马,至今仍留有“系马桩,饮马滩,古渡,井泉,磨刀石”等遗迹,又称黄帝湖。
9、金字牌森林公园
金字牌森林公园位于东至县木坑山,一期占地55公顷,修建步道1.8公里、休闲亭2座、广场2座、公厕1座,雕凿崖刻2处,安装安全护栏8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5盏、庭院灯40盏,同时将县电视发射塔和景观亭均作夜景观亮化。木栈道、观景亭、摩崖石刻、休闲平台、景观灯镶嵌在美丽的木坑山上,整个山体绿树环抱,翠色欲滴。
10、尧渡河
尧渡河,长江在安徽省的右岸支流。传说因尧就在这里乘船顺水至大历山访舜而得名,亦名前河、江口河,位于东至县境内。流经马坑乡、花园乡、尧渡镇、查桥乡、东流镇,汇入长江。主要支流有香隅河、梅城河,七里湖为下游支汊湖泊。历史上,尧渡河流域曾是水丰土肥、农业耕种条件优越的地区,是尧舜历史文化发祥地。尧渡老河也曾经是县城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升金湖
东至县旅游景点有哪些:
池州九天仙寓简介九天仙寓景区地处东至、石台、祁门三县交界处,至高峰海拔1376米,座落在我县境内;升金湖,因湖中日产鱼货价值“升金”而得名,曾称生金湖,亦名深泥湖,位于东至、贵池境内;南溪古寨,位于安徽省东至县花园里乡南溪村境内的一个深山峡谷;华龙洞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池州九天仙寓
池州九天仙寓简介九天仙寓景区地处东至、石台、祁门三县交界处,至高峰海拔1376米,座落在我县境内。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葛公村洪方乡仙寓山村九天仙寓景区
大历山风景区
位于东至县城尧渡镇北12公里处的206国道旁,历山又名舜耕山。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城尧渡镇尧城路27号
升金湖自然保护区
升金湖,因湖中日产鱼货价值“升金”而得名,曾称生金湖,亦名深泥湖,位于东至、贵池境内。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
南溪古寨
南溪古寨,位于安徽省东至县花园里乡南溪村境内的一个深山峡谷,距县城34公里,大山深处生活着800多户神秘的匈奴部落族后裔,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
华龙洞遗址
华龙洞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龙洞遗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尧渡镇汪村村庞汪村民组,1988年发现碎骨化石,2004年,确认属史前人类活动的洞穴遗址。2006年7月至10月,试掘72平方米。发现古人类牙齿化石(下臼齿M1)1枚,出土一批有明显加工和使用痕迹的打制石器、骨器。东至县政府办文件公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延伸50米建设控制地带。
【主词条:东至旅游】
东至县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境内历山,又名舜耕山,相传舜帝躬耕于此,尧闻其贤,千里来访。存有尧渡之河、舜耕之地,素有“尧舜之乡”之美誉。最为有名的景点有九天仙寓景区、大历山、升金湖自然保护区、南溪古寨、东流古文化区、龙源旅游度假村等景点。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曾在东流种菊吟诗,存有明代陶公祠。宋代诗人梅尧臣曾在此任县令,留有梅城。东至系清兵部尚书、“两江”总督周馥、北洋政府总理许世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叔弢、民族工业创始人之一周学熙的故乡。据东至县志记载,芜湖铁画、祁门红茶也源于东至县。东至十景升金观鹤陶祠菊香历山禅宗黄湖秋风双塔奇踪张滩怀古二桥风月兰水澄波玉峰霁石尧渡霓虹东至旅游景点.相关景点代表图片风景区升金湖、大历山、九天仙寓、天台山、东坞山瀑布群、黄湖秋风、四角尖、玉峰霁石、黄泥湖水上观光旅游区度假区香口温泉、八都湖、尧渡河漂流、七里湖垂钓中心、金鸡窠漂流、梅山度假村、清水湖畔度假村、黄泥湖、乃滩、龙源旅游度假村(江南农业科技园)、马坑森林浴场、紫石塔自然保护区公园东至文化公园、金字牌森林公园、永正森林公园、市民公园、天台山森林公园、张家滩赛马场、赤头森林公园、滴水崖公园、城南公园、河西情人坝、赤头公园历史遗迹吴氏家族墓祠、皖南事变纪念碑、华龙洞遗址、南门岭烈士陵园、榉根关古徽道、吴太夫人墓、周馥墓、周氏宗祠、梅源山旧石器遗址、玉峰山寿字岩摩崖石刻、云峰寺、大渡口镇基督教堂、中共皖赣特委秋浦县委会旧址、风林寺、梅城古城墙、木塔革命烈士纪念碑、红军楼、屈原纪念馆、秋浦红军局第一次会议旧址、余公庙、将军庙、东至古控海水军基地、海公德政碑、许公祠历史建筑大河里峡谷堆石奇观、陶公祠、龙泉观音亭桥、回族古村落、枣林湾遗址、二桥风月、东流古城、天然塔、秀峰塔、张溪老街、三十里、江心洲、历山牌坊、尧渡老街、南溪古寨、匈奴古寨村落旧址、高山革命根据地、东流古街、葛洪炼丹遗址、梅公亭、梅山寺、东至文庙大成殿、朱元璋水军营地、许世英故居、东至汉代古墓群、孤山寺、东流老闸地标尧渡霓虹欧式建筑观光区、汇金商业广场、东至商业步行街、鑫林河畔商业街、金字牌电视塔、东至二中早期建筑、东流路、尧北路美食街、建德路、东至三中早期建筑、兰水澄波、云峰寺观音菩萨雕像、新天地广场【主词条:东至文脉】
根据华龙洞遗址和枣林湾遗址的考古发现,距今20万年前,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和动物的生存,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渔人、猎人的生产活动,到了三皇五帝时期,先民们开始重视农耕。
春秋战国时期,楚、越、吴相争不息,邑境内的东流始为吴楚境,后为越地,战国时并为楚境,至德为吴之西境,楚之东境,地处吴头楚尾。所以这块土地是中原文化与吴楚文化夹带巴蜀文化相互碰撞和交融的地方。
到了唐宋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由于邑境毗邻徽州,又与安庆对江,深受徽学文化和古皖文化的影响,故逐渐形成了南徽北皖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的物质表现是稻米种植和渔猎活动,其精神文化的表现是崇尚鬼神和膜拜自然,所以古时东至的文化土壤基本上是农耕文化,邑境内象征图腾的傩戏、目莲戏和闹花灯等民间文娱活动,以及唐宋以后盛行茶文化、佛教文化就是一个明证。
东至境内的主要文化为皖江文化,此外还有徽州文化等文化,东至也是尧乡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之地。早在明代,便享有“皖江南岸第一繁盛处”的美誉。【主词条:东至方言】
东至是多方言分布区,赣语是当地主体方言。通过6个方言点的语音比较,可以看出东至方言从北到南,江心回民村话→禾丰话→城关话→乌竹话→南溪古寨话→龙泉话是从江淮官话到赣语再到徽语渐次过渡,江淮官话的特色逐渐减弱,徽语的特色逐渐增强,而城关赣语兼有徽语和江淮官话的特色。
县境内崇山峻岭,小丘绵延,河湖纵横。地形态势是南部山区、北部圩湖地区、中间是丘陵地带。历史上按地形和人口分布为上乡、中乡和下乡。上乡一带的居民多是清末民初、太平天国时期流入的江西、河南移民;中乡多是本地人和流入的徽州人;下乡,100年前还是大江滩涂,地称“雁汊”,出没者多系渔民。今杨套一带旧属怀宁县,“雁汊渔火”为旧怀宁十景之一。清末“桐怀”绅士合股圈圩,自此大量江北移民接踵而至。今大渡口沿江一带为怀宁移民区,腹部直抵八都山多半是枞阳、桐城移民区,东南部是庐江移民区。上中下乡的方言有很大区别,上乡说的是赣语,中乡说的是徽语,下乡说的是江淮官话。因此,外地人都说东至方言是“九帮十三腔”。东至小吃以徽菜为主,讲究质朴、酥脆,咸鲜、爽口的特色。烹调上长于烧、炸、馏等技法,善用芫荽、辣椒配色佐味。其代表小吃有煎饼、馄饨、烧卖、汤包、肉丝面、油条、豆丝、梅干菜烧饼、炒面、东至米饺、东至炒面等。
东至县饮食文化悠久、经典,东至菜秉承安徽菜系风格,汇聚东西南北精华,菜品丰富多样,又自成特色,是著名的“皖南美食之都”。其代表菜肴有麦鱼蒸蛋、茄夹、山粉圆子、素炒犁蒿、红烧鲫鱼、红烧汪丫鱼等。
又因东至水产极为丰富,淡水鱼鲜大多出产于境内的国际重要湿地升金湖,因此水产在全国享有盛誉,所以又被誉为“鱼米之乡”。
东至县著名的早点巷有西湖巷、建德路、迎宾路等,小吃街有尧北路、东流路等。主要佛教建筑:万佛寺、云峰寺、玉峰寺、梅山寺、观音寺、法门寺、集贤寺、法音寺、安海寺、南门寺、莲花寺、遍照寺、玉山寺
主要基督教建筑:田园新村教堂、业埠教堂、大渡口中央教堂、东流圣地阁教堂、天恩堂、福音堂、珍珠堂、向玉堂、耶稣教堂
主要道教建筑:五庄观、青龙观【主词条:东至民俗】
花灯节(东至花灯)
时间:正月十五-正月三十。明清以来一直传承至今,舞长龙、耍狮子、跑旱船、敲腰鼓、折子戏。东至花灯的历史可上溯到唐代后期,它由“六兽灯”、“磨盘灯”、“八仙过海灯”、“五猖太平灯”、“龙灯”、“狮子灯”、“蚌壳灯”等十余种形式各异的花灯组成,主要灯种根植于本乡本土,有的异地流入,表演形式各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内容涉及到民间舞蹈、音乐、手工技艺和宗教信仰等诸多领域。
福主庙会
福主庙会是集祭祀、歌舞、文娱、商贸于一体的汉族传统民俗活动。主要流传于安徽省东至县的泥溪、龙泉、尧渡和外省等地。泥溪的福主庙会主要流传于泥溪镇元潘村元甲山自然组及周边村庄。根据建德县志(东至县)记载,福主庙会是为了纪念在建德县(东至县)为官的陈杲仁、明万历皇帝封其为“福主余公”神号,后乡间百姓均称其为余公,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菊花节
时间:每年11月15日
县政府请表演者搭台唱戏、跳舞、唱歌、杂技、小品、朗诵陶渊明诗集、赏菊花,怀念陶渊明。地点:东流陶公祠。东流镇是著名诗人陶渊明曾经居住的地方,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年佳句。为期一周的东至县东流菊花节由东流镇主办,旨在通过举办菊花节,打好陶公牌,唱响菊花戏。
升金湖观鹤节
升金湖观鹤节是东至县以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栖息的丹顶鹤等鹤类为媒的大型国际性商旅文化节庆。中国东至观鹤节始于2003年12月,是东至县冬季的地方性大型节庆活动。节日期间日接待游人近30万人次,日销售额高达400万元,前来参加观鹤节的世界26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客商达3.6万人次,年均签约额为26亿元人民币,履约率达50%以上,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促进了地方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文南词
文南词又称文词戏、文词腔,是一种流行于安徽池州市、安庆市等地的古老的戏曲剧种。2006年,文南词被列为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类项目。发展中曾受“饶河调”影响,吸收并融合了皖南山歌、民歌、十番锣鼓。从地摊走上舞台,有近百年的历史。唱腔有南词、文词、正板、平板、四板,快板等几十种,故取“南词、文词”合二为一,统称为“文南词”。伴奏以四胡为主。无专业剧团,东至、宿松两县黄梅戏团兼演文南词。剧目有《烟花女子告状》、《苏文表借衣》等三十多个。
鸡公调
鸡公调表演丰富多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内容涉及到舞蹈、唱声、音乐、手工技艺、服饰美术等。它是以剧团为载体,以剧本为依托,以轻便自由为形式,蕴含着诸多要素的民间文化。演出时男女老幼演员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进行表演。时唱时舞,伴有独白,舞唱结合。演出时分角色着装,并绘画各式脸谱,主色调为红、白、黑。演出时鼓、琴、胡、锣、梆、呐从旁托唱与帮腔,增入了柔和优美的旋律。
黄梅戏
东至因是黄梅戏之乡安庆的近邻,所以黄梅戏在县域内也颇为流传。
(更多东至的民间艺术请参阅下方二级目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表格)【主词条:东至茶文化】
东至县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据冯胜祥《东至茶说》一书的记载和考证,“建德当天下水陆之会,又吴楚皖浙之交”,地理区位优越,是安徽皖南的主要茶区。饮茶史约始于公元前三百年,距今2200年;植茶史至少始于三世纪,即晋代以前,距今1600余年;商品茶生产始于中唐,距今1200年。东至名茶,唐有“至德茶”、宋元有“饶池仙芝”、明清有“千两朱兰茶”;清及当代有“祁门红茶”、“东至云尖”等。其中“千两朱兰茶”和“祁门红茶”,远销国外,“惟西洋人日所必需”。在长期的植茶、制茶、贩茶、饮茶过程中,东至茶人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茶文化都做出过重大贡献。葛洪留山植茶。
据史料记载,晋代葛洪曾在东至县葛公镇西的留山修道炼丹。道教徒为便于炼丹修心,离不开饮茶,葛洪不仅继承了师祖葛玄的饮食习惯,而且还在留山遍植茶叶,兴致勃勃的作了一篇咏茶文——《圆茗》。【主词条:东至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序号名称分布地区民间舞蹈Ⅰ-1六兽灯官港镇Ⅰ-2磨盘灯张溪镇Ⅰ-3五猖太平灯官港镇、洋湖镇Ⅰ-4八仙过海灯张溪镇Ⅰ-5平安草龙灯木塔乡Ⅰ-6龙灯胜利镇、东流镇、洋湖镇、
尧渡镇、张溪镇、泥溪镇Ⅰ-7狮子灯葛公镇Ⅰ-8昭潭彩船灯昭潭镇Ⅰ-9东流龙船灯东流镇Ⅰ-10十番九子灯张溪镇Ⅰ-11蚌灯胜利镇、洋湖镇、张溪镇Ⅰ-12斗笠舞官港镇民间戏曲Ⅱ-1文南词青山乡、东流镇、官港镇、
尧渡镇Ⅱ-2目连戏东流镇、官港镇、张溪镇、
泥溪镇Ⅱ-3鸡公调木塔乡Ⅱ-4黄梅戏东至县境内各地民间手工技艺Ⅲ-1葛公豆腐制作葛公镇Ⅲ-2红茶制作葛公镇、尧渡镇Ⅲ-3昭潭土菜昭潭镇Ⅲ-4麦鱼制作张溪镇Ⅲ-5木塔土菜木塔乡Ⅲ-6蛇伤药采制官港镇、泥溪镇生产商贸习俗Ⅳ-1龙网捕鱼张溪镇民间信仰Ⅴ-1福主庙会泥溪镇、尧渡镇、龙泉镇Ⅴ-2天官赐福葛公镇Ⅴ-3尧乡灯会东至县文化馆(全县参与)Ⅴ-4婚嫁习俗东至县境内各地Ⅴ-5丧葬习俗东至县境内各地民间音乐Ⅵ-1胜利民歌胜利镇Ⅵ-2张溪民歌张溪镇Ⅵ-3官港民歌官港镇Ⅵ-4十番锣鼓香隅镇、青山乡、胜利镇Ⅵ-5打夯号子胜利镇、大渡口镇、张溪镇民间文学Ⅶ-1大历山的传说尧渡镇、东流镇Ⅶ-2海公德政碑的传说昭潭镇Ⅶ-3南溪古寨的传说花园乡民间曲艺Ⅷ-1江南大鼓葛公镇、官港镇、泥溪镇民间美术Ⅸ-1剪纸张溪镇、尧渡镇Ⅸ-2芦杆纸扎胜利镇、东流镇、张溪镇Ⅸ-3竹画尧渡镇 IX-4竹书尧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