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九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吉祥寓意的数字。而在九月初九这一天,更是有着“出九”这一重要节日。所谓“出九”,即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通常会登高远望、赏菊吟诗,以祈求健康长寿。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古老的节日吧!
一、重阳节的起源与传说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期,最早是用于祭祀祖先和祈求丰收的节日。到了唐代,重阳节逐渐演变成民间传统节日。关于重阳节的起源,还有许多传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九九登高避邪”的说法。
相传,古代有一种名为“九头鸟”的恶兽,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都会出来祸害百姓。为了躲避恶兽的侵害,人们纷纷登高避邪,后来便形成了“九九登高”的习俗。还有关于重阳节起源于仙女下凡、王母娘娘设宴等传说。
二、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1. 登高:重阳节登高是古已有之的传统习俗。人们相信登高可以避邪、祈求健康。在我国南方,登高通常选择山丘或高楼,而在北方,则流行登长城、登泰山等。
2. 赏菊:菊花是重阳节的重要象征之一。古时候,人们认为菊花有清热解毒、延年益寿的功效。重阳节期间,赏菊、饮菊花酒、佩戴菊花饰品等习俗广为流传。
3. 佩茱萸:茱萸是一种具有香气的植物,古人认为佩戴茱萸可以避邪、驱病。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将茱萸佩戴在身上,祈求健康长寿。
4. 吃重阳糕:重阳糕是重阳节的传统美食,寓意着吉祥、长寿。重阳糕的种类繁多,有豆沙糕、红枣糕、芝麻糕等。
三、重阳节的现代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迁,重阳节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如今,重阳节已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成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关爱老年人的重要载体。
1. 弘扬传统文化:重阳节是一个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节日,通过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 关爱老年人:重阳节是尊老爱幼的传统节日,通过开展关爱老年人的活动,可以让全社会更加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
3. 促进家庭和睦:重阳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人们会借此机会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增进家庭和睦。
四、重阳节美食推荐
以下是一些重阳节期间的美食推荐:
美食名称 | 制作方法 | 主要食材 |
---|---|---|
豆沙重阳糕 | 将糯米粉、红豆沙、糖等材料混合,制成糕点,蒸熟即可。 | 糯米粉、红豆沙、糖 |
红枣重阳糕 | 将糯米粉、红枣、糖等材料混合,制成糕点,蒸熟即可。 | 糯米粉、红枣、糖 |
芝麻重阳糕 | 将糯米粉、芝麻、糖等材料混合,制成糕点,蒸熟即可。 | 糯米粉、芝麻、糖 |
重阳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关爱身边的老年人,享受美好的节日时光!
古代有一种博戏称为“出九”,又写作“出玖”。在《唐律疏议·杂律·博戏赌财物》中有记载:“‘停止主人’,谓停止博戏赌物者主人,及出玖之人,亦举玖为例,不限取利多少。”这表明出九是一种博戏形式,其参与者不仅包括赌物者,还包括出九的人。出九作为一种博戏,在宋代也有相关的描述,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事实二》中有提到:“世俗博戏,有‘出九入十’之说,谓之摊赌。故律云:‘诸博戏赌财物,并停止出九。和合者,各令众五日。’”这说明出九不仅是一种博戏,还涉及到摊赌的行为,因此受到法律的限制。
在宋代,博戏十分盛行,甚至出现了专门的诗句来描述这种现象。如豫章诗中所言:“肉食倾人如出九。”这表明博戏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还可能成为一种社交手段,甚至影响到社会关系。
除了名称的变化,博戏所使用的工具也在不断演变。据程大昌的《演繁露·投五木琼橩玖骰》记载:“古惟斵木为子,一具凡五子,故名五木。后世转而用石、用玉、用象、用骨,故《列子》之谓投琼,律文之谓出玖。凡琼与玖,皆玉名也。”这表明古代的博戏最初使用木头制作的子,后来逐渐演变为使用石、玉、象牙、骨头等材料制作的子。琼与玖,都是玉的名称,这也反映了博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
总的来说,出九作为一种博戏形式,不仅涉及赌博行为,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和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博戏的形式和工具也在不断变化,这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一、“九”的笔顺是撇,横折弯钩/横斜钩。
二、基本释义
1、八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
2、从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数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九尽寒尽。
3、表示多次或多数:九霄。九泉。三弯九转。九死一生。
4、姓。
三、组词有九月、十九、牌九、数九、交九、九霄、九鼎、九泉、出九、重九、九州、九宫、九族、九归等。
扩展资料一、字形演变
二、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九,阳之变也。象其屈曲究尽之形。凡九之属皆从九。
白话版《说文解字》:九,阳的最大变数。字节像事物曲折变化直至穷尽的样子。所有与九相关的字,都采用“九”作边旁。
三、相关组词
1、九霄
[jiǔ xiāo]
天空的最高处,比喻极高或极远的地方:豪情冲九霄。
2、九鼎
[jiǔ dǐng]
古代传说夏禹铸了九个鼎,象征九州,成为夏、商、周三代传国的宝物。
3、九州
[jiǔ zhōu]
传说中的中国上古地理区域。九州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见《尚书·禹贡》。
4、三九
[sān jiǔ]
冬至后第十九天至第二十七天的一段时间,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冷的时期:三九天气。三九严寒。
5、九户
[jiǔ hù]
九门。古代明堂或天子路寝皆有九室,室有一门,共九门。
九九歌的全文为: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一九是从冬至开始时间往后数九天。
九九歌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至于其起源何时,何人所作,都无法查证,最早的历史文字记录是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写道的:“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译文:民间从冬至开始计算九九八十一天,以此来计算冬天的寒冷程度。)
扩展资料:
在冬至时期,白天最短,太阳直射角度与地面夹角最小,单位面积的地面受到的日照强度最小,因此地面每天得到的太阳热量最少,地面日热量收支逆差尚未达到最大值。
而在冬至以后,虽然白天日趋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却很缓慢,从冬至到“三九”这一时期,平均每天只增长约一分钟,同时太阳直射角度与地面夹角增加也很缓慢,地面日热量收支仍处在逆差状况,所以继续失去热量,地温继续下降。
地面总热量收支逆差在“四九”时段才达到最大值,也由于空气的温度主要受地温影响,这就导致了“三九、四九”时段气温最低。另外,“三九”前后,西伯利亚地区的冷气团也发展到极为强盛的阶段,强冷空气的频频入侵也是造成气温低的原因之一。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