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振寺,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热振乡,是藏传佛教噶当派的重要寺院之一,被誉为“藏区第二古刹”。自公元1047年创建以来,热振寺不仅承载着丰富的佛教文化,更是西藏历史发展的见证。本文将从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对热振寺进行探讨,以展现其在藏传佛教中的重要地位。
一、热振寺的历史渊源
1. 创立背景
热振寺的创立与藏传佛教噶当派的兴起密切相关。公元1047年,由藏传佛教高僧桑耶·释迦桑布(Gser-mtshan Grags-pa)在山南地区创建。当时,噶当派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热振寺的建立标志着该派在西藏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2. 发展历程
热振寺自创立以来,历经多次扩建与修缮。在元、明、清三个朝代,热振寺得到了皇室的重视与资助。其中,明成祖朱棣曾赐予热振寺“热振国师”的封号,使其成为噶当派在西藏地区的中心寺院。
二、热振寺的文化内涵
1. 宗教文化
热振寺作为噶当派的重要寺院,其宗教文化内涵丰富。寺内供奉着众多佛像、唐卡、佛塔等宗教艺术品,如宗喀巴大师、释迦牟尼佛等。寺内还保存有大量经典文献,如《甘珠尔》、《丹珠尔》等。
2. 民俗文化
热振寺在传承宗教文化的也蕴含着独特的民俗文化。每年的藏历新年、萨嘎达瓦节、酥油花节等传统节日,热振寺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寺内还举办各类民间艺术表演,如藏戏、歌舞等。
3. 学术文化
热振寺在历史上曾是噶当派的学术中心,吸引了众多学者前来研究佛学。寺内设有讲经堂、藏经阁等学术场所,为学者们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在藏传佛教史上,热振寺涌现出许多著名的高僧,如宗喀巴大师、释迦桑布等。
三、热振寺的艺术瑰宝
1. 建筑艺术
热振寺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汉、藏、蒙等多种建筑元素。寺内主体建筑为白色,象征着纯洁与神圣。热振寺的建筑布局严谨,体现了藏传佛教的宇宙观。
2. 绘画艺术
热振寺的绘画艺术颇具特色,主要包括唐卡、壁画等。其中,唐卡以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构图严谨而著称。壁画则展示了丰富的佛教故事和历史场景。
3. 雕塑艺术
热振寺的雕塑艺术以泥塑、木雕、铜雕等为主,题材广泛,技艺精湛。其中,泥塑作品多为佛像,如宗喀巴大师、释迦牟尼佛等。
热振寺作为藏传佛教噶当派的重要寺院,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在新时代背景下,热振寺将继续传承和弘扬藏传佛教文化,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我以前是不知道热振寺的,但是有一些手串我算是知道了这个地方,这个地方还是很不错的,有很多故事和传说,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热振寺在哪里?还有这个热振寺的简介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热振寺在哪里
热振寺具体的位置在距拉萨北面240公里的林周县唐古乡境内。去这个地方要门票的哦,30元。周围环境十分优越,松柏林立,热振寺离拉萨很远,要翻越几座海拔较高的山口。可是你一到热振寺,你就会觉得到了世外桃源。满山的古树,会让你觉得这是原始森林的源头。
热振寺简介
热振寺由“噶当派”创始人仲敦巴创建于1057年,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是西藏“噶当派”的第一座寺庙,坐落在距拉萨北面240公里的林周县唐古乡境内。相传,从前这里是一座没有一棵草木的秃山,后来藏王松赞干布到这里巡视,把洗发的水洒在山坡上,并祈祷祝福,于是长出了两万五千棵翠绿的柏树。“热振”是“根除一切烦恼,持续到超脱轮回三界为止”之意。
热振寺在拉萨市之林周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以北、唐古乡普央岗钦山麓,唐古乡距县驻地88公里,县城距拉萨市65公里。
历史沿革
热振寺于1056年由阿底峡的大弟子仲敦巴·嘉瓦迥乃(1005~1064)兴建。1041年,阿底峡(982~1054)应吐蕃王后裔古格王子益西沃、绛曲沃迎请至阿里,传教三年,后至卫藏传教九年,1054年圆寂于聂塘卓玛拉康(今曲水县境内),圆寂时指定仲敦巴·嘉瓦迥乃,意为“胜生”,1005年(藏历第一绕迥前之木蛇年)生于前藏堆隆普(今堆龙德庆县)一个富豪人家,父名达松格显,母名库俄萨香玛。他幼年丧母,其父续娶,因与继母不和而出走拜赛尊为师,后得知阿底峡已到阿里弘传教法,遂辞赛尊去阿里。1045年(藏历木鸡年)他在阿里布让加香谒见了阿底峡,阿底峡给他做了灌顶(能使功德圆满),遂仰至卫藏弘法。阿底峡在桑耶寺传教期间,与西藏译师共同翻译了《二万五千般若光明释》及阿阇黎世亲所著的《摄大乘论释》等许多经典著作。1054年阿底峡在聂塘圆寂。1055年(藏历木羊年)仲敦巴在聂塘主持了悼念阿底峡的仪式,并在聂塘建了聂塘寺。不久,藏北当雄一带地方的头人们集会,派人请仲敦巴到热振地方传教。1056年(藏历火猴年)初,仲敦巴带领阿底峡的其他弟子连同阿底峡的遗体一起搬到了热振,同年修建了热振寺,将阿底峡的遗骨供奉在热振寺银塔中。噶当派就是以热振寺为根本寺庙,由仲敦巴·嘉瓦迥乃传承阿底峡教旨而步发展起来的。
距离拉萨北面240公里的林周县唐古乡就是拉萨著名寺庙热振寺的所在地。它始建于1056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热振寺是藏传佛教噶当派的第一座寺庙,现为格鲁派寺庙。七世热振·洛追嘉措赤烈伦珠活佛的驻锡地就在热振寺旁。热振寺一直以来就有着爱国爱教的传统,他们以保护国土为己任,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坚定信念护国护教,历代热振活佛在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方面曾做出过重要贡献。
位于西藏自治区林周县唐古乡唐古村的热振寺,是一座享有盛誉的藏传佛教寺庙,它坐落在拉萨北面240公里处。这座寺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56年,由阿底峡的杰出弟子仲敦巴·嘉瓦迥乃(1005-1064)一手创立。阿底峡在1054年于聂塘圆寂后,仲敦巴于次年在聂塘主持了悼念活动,并在那里建造了聂塘寺,以纪念他的导师。
随后,藏北当雄地区的地方首领们邀请仲敦巴前往热振传教。1056年藏历火猴年年初,仲敦巴带领阿底峡的其他弟子,连同阿底峡的遗体一同迁移到了热振,这一年,他们着手修建了热振寺,将阿底峡的遗骨供奉在寺内的银塔之中。由此,热振寺成为了噶当派,由仲敦巴传承阿底峡的教义,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佛教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起初是噶当派的寺庙,但如今热振寺已归属格鲁派管理,成为了格鲁派在藏区的第一座寺庙,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这里不仅是信徒朝圣的圣地,也是研究藏传佛教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