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公园景点(天坛公园景点讲解)

天坛公园,位于北京市南部,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著名公园。这里曾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场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天坛公园,探寻这里的点点滴滴。

一、天坛公园概览

天坛公园占地面积约为273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达到70%以上。公园内景点众多,包括祈年殿、皇穹宇、回音壁、圜丘坛等。以下是天坛公园的景点分布图:

景点名称 地点
祈年殿 北部
皇穹宇 北部
回音壁 西部
圜丘坛 东南部
祈福坛 南部
神库 东部
神厨 东部
祈福桥 中部
碧霞元君祠 南部
东西配殿 南部

二、祈年殿: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

祈年殿是天坛公园内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它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一座三重檐、圆形建筑,象征着天圆地方的理念。

1. 外观特点

祈年殿外观呈蓝色,寓意天空;黄色琉璃瓦,寓意皇权。

祈年殿共有三层,每层都有八条龙,寓意皇帝的威严。

祈年殿顶部为圆形,象征着天圆地方的理念。

2. 历史故事

祈年殿曾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场所,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祈年大典。

1949年,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曾在祈年殿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 参观建议

祈年殿内部空间宽敞,可容纳千人。

参观时请勿触摸文物,保持环境卫生。

三、皇穹宇:神秘的天坛标志性建筑

皇穹宇位于祈年殿北侧,是天坛公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一座八角重檐的圆形建筑,象征着皇帝的至高无上。

1. 外观特点

皇穹宇外观呈蓝色,寓意天空;黄色琉璃瓦,寓意皇权。

皇穹宇顶部为圆形,象征着天圆地方的理念。

皇穹宇内有圆形石柱,寓意天柱。

2. 历史故事

皇穹宇曾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场所,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祈年大典。

皇穹宇内有石碑,记载了皇帝祭祀天地的仪式。

3. 参观建议

皇穹宇内部空间较小,参观时请勿大声喧哗。

参观时请勿触摸文物,保持环境卫生。

四、回音壁:神奇的声学现象

回音壁是天坛公园内的一处声学奇观,位于皇穹宇东侧。当人们在回音壁的一侧说话时,声音会在墙壁上反射,形成回声。

1. 声学原理

回音壁的墙体由青砖砌成,墙体内部留有空隙,形成了良好的声学效果。

当声波遇到回音壁时,部分声波会被吸收,部分声波会被反射,形成回声。

2. 参观建议

回音壁的声学现象需要一定的距离才能观察到,请游客保持一定的距离。

参观时请勿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

五、圜丘坛:古代天文观测的圣地

圜丘坛位于天坛公园东南部,是古代天文观测的圣地。它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一座圆形建筑,象征着天圆地方的理念。

1. 外观特点

圜丘坛外观呈圆形,寓意天圆地方。

圜丘坛共有九层台阶,象征着皇帝的九五之尊。

2. 历史故事

圜丘坛曾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场所,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祈年大典。

圜丘坛内部有石碑,记载了皇帝祭祀天地的仪式。

3. 参观建议

圜丘坛内部空间较小,参观时请勿大声喧哗。

参观时请勿触摸文物,保持环境卫生。

天坛公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感受古代天文观测的智慧。走进天坛公园,让我们一起探寻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圣地。

北京天坛公园景点介绍

天坛公园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天坛公园在明、清两代是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历史沿革:

据史料记载,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尚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朝。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

天坛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坛,合祭皇天后土,当时是在大祀殿行祭典。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听大臣言:“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泽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于是决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泽坛祭地。

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坛,方泽改名地坛。大祀殿废弃后,改为祈谷坛。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坛被废,于十九年在坛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

天坛公园都有哪些景点

1、圜丘坛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附属建筑有具服台、望灯等。圜丘明朝时为三层蓝色琉璃圆坛,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并改蓝色琉璃为艾叶青石台面,汉白玉柱、栏。

2、皇穹宇院落位于圜丘坛外壝北侧,坐北朝南,圆形围墙,南面设三座琉璃门,主要建筑有皇穹宇和东西配殿,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皇穹宇由环转16根柱子支撑,外层八根檐柱,中间八根金柱,两层柱子上设共同的溜金斗拱,以支撑拱上的天花和藻井。

3、祈谷坛是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场所,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东西配殿、祈年门、神厨、宰牲亭、长廊,附属建筑有内外壝墙、具服台、丹陛桥,内坛墙上东南西北各设天门,西外坛墙设祈谷坛门,内坛东部有七星石。

4、皇乾殿,坐落在祈年殿以北,祈年墙环绕的矩形院落里,由三座琉璃门与祭坛相通。这是一座庑殿式大殿,覆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有汉白玉石栏杆的台基座。它是专为平时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

5、七十二连房,祈年殿东边在内墙东门外,有72间走廊,是祈谷寺的附属建筑。为连檐通脊式的一面暖房,北面砌砖南面安设大窗门,俗名称为“七十二连房”。长廊中部偏北,有五间“神库”,是收藏祭祀用品的库房。

6、祈年殿由28根金丝楠木大柱支撑,柱子环转排列,中间4根“龙井柱”,高19.2米,直径1.2米,支撑上层屋檐;中间12根金柱支撑第二层屋檐,在朱红色底漆上以沥粉贴金的方法绘有精致的图案;外围12根檐柱支撑第三层屋檐。

7、丹陛桥是连接祈谷坛南砖门及其南天门(成贞门)的甬道,也是连接祈坛和圜丘坛的轴线,长360米,宽30米。丹陛桥上有三条石道,中为神道,东御道,西王道,北高南低,北端高4米,南端1米,北行令人步步登高,如临天庭。

8、斋宫是皇帝举行祭天大典前进行斋戒的场所,位于祈谷坛内坛西南隅。宫内建有无梁殿、寝殿、钟楼、值守房和巡守步廊等礼仪、居住、服务、警卫专用建筑,均采用绿色琉璃瓦,以两重宫墙、两道御沟围护。

9、南神厨院,位于圜丘东,座北朝南,院门南开,主要建筑有神库、神厨、井亭,是圜丘冬至祭天大典之前制作圜丘坛各种祭品的场所。

10、神乐署是天坛建筑之一,位于天坛西外坛,为明清时期演习祭祀礼乐的场所,被誉为明清两朝最高的礼乐学府。神乐署始见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称神乐观,观中殿宇众多,环境优美,开有茶肆、药铺,又称天坛道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天坛公园

天坛公园景点介绍

天坛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一座集古建筑、园林景观和文化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天坛公园内有许多著名的景点,下面是其中几个的介绍:

1.圜丘坛:圜丘是天坛的主要建筑,也是中国古代帝王祭天的场所。圜丘坛由三层白色台座和三层蓝色的圜丘组成,整体呈圆形。登上圜丘坛可以俯瞰整个天坛公园的美景。

2.祈年殿:祈年殿是天坛公园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祭祀仪式的主要场所。祈年殿是一座圆形的古建筑,外观红色,屋顶蓝色琉璃瓦,非常壮观。殿内有乾隆皇帝的祭祀器物和文物展览。

3.明成皇陵:明成皇陵是明朝时期最后一位皇帝朱棣和皇后的陵墓,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明成皇陵占地广阔,有许多建筑群,包括神道、神宫和神路等,展示了明代的陵墓文化和建筑风格。

4.艺术长廊:天坛公园的艺术长廊是一条长约700米的走廊,两边种满了各种植物,这里常常举办艺术展览,展示着各种美术作品和雕塑。在这里散步,可以欣赏到艺术与自然的融合。

5.环球影城:天坛公园内还有一个主题公园——环球影城,是中国首个与好莱坞环球影业公司合作的大型主题公园。这里有许多刺激的游乐设施、精彩的演艺表演和著名电影的主题区域,是游客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除了以上景点,天坛公园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点,如中轴线的古建筑群、健身设施、游乐园等,都值得一游。无论是欣赏古迹还是享受自然风光,都能在天坛公园找到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