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玛县景点(班玛县景区)

班玛县,这个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地方,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它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进入川西高原的门户,也是藏传佛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也可以领略到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班玛县,探寻这里的美丽景点。

一、班玛县概况

班玛县总面积为813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5万人。这里地形复杂,气候独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班玛县被誉为“中国藏族文化之乡”,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二、班玛县主要景点

1. 文成公主庙

文成公主庙位于班玛县城西南约10公里处,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庙宇始建于唐朝,是为了纪念文成公主入藏而建。庙内供奉着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塑像,以及许多珍贵的文物。庙宇建筑雄伟壮观,壁画精美绝伦,是班玛县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

2. 班玛石林

班玛石林位于班玛县城东北约30公里处,是青海省著名的自然景观。这里的石林造型奇特,形态各异,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石林内还有许多古老的传说,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3. 班玛草原

班玛草原位于班玛县城东北约50公里处,是青海省最大的草原之一。这里地势开阔,风景优美,是游客们骑马、露营、观赏草原风光的好去处。草原上还有许多野生动物,如藏羚羊、野牦牛等,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4. 班玛古堡

班玛古堡位于班玛县城东南约20公里处,是明代军事防御设施。古堡建筑雄伟壮观,历史悠久,是研究藏区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古堡内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如兵器、铜钟等。

5. 班玛寺

班玛寺位于班玛县城东北约10公里处,是班玛县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寺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以及许多珍贵的文物。寺院的建筑风格独特,壁画精美,是游客们了解藏传佛教文化的好去处。

三、班玛县特色美食

班玛县地处高原,这里的美食以藏族特色为主,口味独特。以下是一些班玛县的特色美食:

美食名称 美食简介
藏式酥油茶 藏式酥油茶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具有提神醒脑、御寒保暖的功效。
羊肉糌粑 羊肉糌粑是藏族人民的主食之一,以羊肉、糌粑、酥油等为主要原料,口感独特。
酸奶 班玛县的酸奶口感醇厚,酸中带甜,是游客们品尝当地美食的首选。
酥油糕 酥油糕是藏族人民的传统糕点,以酥油、面粉、糖等为主要原料,口感酥软,香甜可口。

班玛县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这里的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让人流连忘返。如果你想要逃离城市的喧嚣,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班玛县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地欣赏美景,品尝美食,感受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班玛县海拔多少米

班玛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境内山脉纵横,地势复杂,海拔高差较大。全县平均海拔高度为4200米以上,其中海拔最高的是班玛峰,高达5430米。这里气候寒冷干燥,夏季平均气温14℃左右,冬季则平均气温在零下20℃左右。因此,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生活和旅游造成一定的影响。

由于班玛县海拔较高,氧气稀薄,极易引起高原反应。脑部受到氧气不足的影响,使人容易头晕、呕吐、乏力、心跳过快等症状。因此,到班玛县的游客要做好高反应急救措施,适当补充体液,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身体状态再进行较大强度的活动,切勿过度疲劳,避免肥胖和吸烟。

班玛县天空湖、班玛大峡谷等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但是途中穿越的海拔高度变化较大,需要游客提前做好适应高海拔环境的准备,随身携带药品。另外,游客拍照要做好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寒风侵袭、受到感冒等疾病攻击。

请教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的历史沿革

班玛县的历史沿革唐代以前属羌地,唐属“羁縻州”辖地,后属吐蕃政权,元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师府辖,明属朵甘思宣慰使司地,明末清初属和硕特蒙古政权辖,清属下郭罗克百户地。

青海建省后曾隶果洛行政督察区、白玉设治局。

1955年建班玛县,隶果洛藏族自治州。

2000年,班玛县辖10乡,县府驻赛来堂(在莫巴乡境内)。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208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达卡乡 2404吉卡乡 1814知钦乡 1888玛柯河乡 1454多贡麻乡 2045莫巴乡 1958江日堂乡 2559亚尔堂乡 2061班前乡 1362灯塔乡 1709赛来塘未批镇 2834 2001年3月5日青海省人民***青政函[2001]14号文批复:撤销莫坝乡,设立并命名为赛来塘镇(***驻地不变);撤销班前乡,并入灯塔乡。

2001年底,班玛县辖1个镇、8个乡,31个牧委会。

赛来塘镇驻吉达,辖3个牧委会(班闹、德昴、合科)。

达卡乡驻多拉昴松多,辖4个牧委会(多娘、东中、佐洛、兰木青)。

吉卡乡驻吉要当吾达,辖3个牧委会(当吾、贡麻、玛尼)。

灯塔乡驻青木达,辖6个牧委会(要什道、科培、格日则、忠知、仁青岗、班前)。

江日堂乡驻贝扎贡巴,辖3个牧委会(尕日麻、多日麻、阿羌)。

亚尔堂乡驻热木卡,辖3个牧委会(王柔、日合洞、果芒)。

知钦乡驻赤米达,辖3个牧委会(开迈、赤沟、知钦)。

玛柯河乡驻泽达,辖3个牧委会(泽多、玛洛列、泽达)。

多贡麻乡驻索华塘,辖3个牧委会(玛当吾、满掌、多贡麻)。

班玛县位于州境东南部,东、南部与四川省接壤。

总面积6452平方千米总人口2万人(2004年)。

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5%以上,还有汉、回、土等民族。

班玛县辖1个镇、8个乡:赛来塘镇、多贡麻乡、玛柯河乡、吉卡乡、达卡乡、知钦乡、江日堂乡、亚尔堂乡、灯塔乡。

县人民***驻赛来塘镇,距州府驻地315千米。

邮编:814300。

代码:632622。

区号:0975。

拼音:Banma Xian。

唐代以前属羌地,唐属“羁縻州”辖地,后属吐蕃政权,元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师府辖,明属朵甘思宣慰使司地,明末清初属和硕特蒙古政权辖,清属下郭罗克百户地。

青海建省后曾隶果洛行政督察区、白玉设治局。

1955年建班玛县,隶果洛藏族自治州。

地处青南高原东部、巴颜喀拉山东北麓,地势东南低西北高。

马可河、多柯河由西北向东南流经县境东部和西部,是著名的大渡河之源。

属高原大陆性半湿润气候。

年均温2.4℃,年均降水量638.4毫米。

省资源开发重点县,州经济开发实验基地。

位于州境东南部,东、南部与四川省接壤。

县府驻莫巴乡(赛来堂),距州府驻地315公里。

人口1.9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5%以上,还有汉、回、土等民族。

面积6376平方公里,辖 10乡。

地处青南高原东部、巴颜喀拉山东北麓,地势东南低西北高。

马可河、多柯河由西北向东南流经县境东部和西部,是著名的大渡河之源。

属高原大陆性半湿润气候。

年均温2.4℃,极端最高气温28.1℃,极端最低气温-29.7℃,无绝对无霜期。

年均降水量638.4毫米。

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矿藏为砂金,另有天然森林1.3万公颂。

工业以采金、畜产品加工为重点。

农牧兼营,以牧为主。

畜牧业以牧养牦牛、藏系羊为主。

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

气候条件相对较好。

与果洛州其他各县相比,班玛县平均海拔4093米,低于州内其他各县。

由于海拔较低,加上境内有全省最大的原始森林、巴颜喀拉山的支脉仁玉山横贯东西形成群山环抱的盆地地形等原因,造成了县内独特的“小气候”。

全县年平均气温2.4℃,气候条件好于州内其他各县。

同时,境内年平均降水量638毫米,年蒸发量1281毫米,年降水量仅次于久治县,为全省第二。

夏秋季的班玛,青山绿水,气候湿润,景色分外迷人。

因此,班玛县也素有“果洛小江南”的美称。

青(海)川(四川)公路横穿境北,北达省会西宁,南至四川成都。

县设民族中学、藏文中学。

各乡设一至两所乡寄宿小学,民族教育初具规模。

县有医院、藏医院、卫生防疫站,各乡有卫生所,地方病、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1936年红军长征曾经过班玛县,在亚尔堂乡子木达沟的岩石上留存有当年红军书写的标语。

牧民群众把红军走过的子木达沟改名为“红军沟”,把红军走过的桥更名为“红军桥”,已成为纪念红军和游览胜地。

子达木红军长征标语和亚尔堂乡扎洛村红军哨所,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辖区国土面积较小,人口较少。

班玛县总面积6343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9.56%,是全州六县中国土面积最小的一个县。

现辖8乡1(镇)、32个行政村(牧委会)、112个合作社。

2007年初,全县总人口为6588户24184人,其中,藏族人口22724人,占94%;农牧民人口20365人,占84.2%。

班玛是“三果洛”的发祥地,是果洛藏族人民的老家。

就果洛而言,班玛县藏传佛教寺院最多,而且大多数寺院建筑历史悠久、特色独具,藏传佛教文化在全州有一定的影响。

全县共有藏传佛教寺院23座,分属三种派系,即宁玛派、噶举派、觉囊派。

班玛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

至今,在亚尔堂乡子木达沟口的石崖上,红军当年书写的标语“北上响应全国抗日反蒋斗争”十二个大字保存完好、历历在目。

因此,子木达沟也叫“红军沟”。

目前“红军沟”已成为该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主要的红色旅游景点之一。

2005年班玛县修建了红色旅游展览馆,使之成为我省第二个红色旅游纪念馆。

该县在红军沟景点的基础上,新增红军泉、红军路、红军墓等景点,为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县内自然资源丰富。

主要有四大类:一是水能资源。

县内玛可河、多柯河两大“姊妹河”纵贯全境,属长江上游大渡河支流,水能理论蕴藏量29.834万千瓦,可开发水能资源17.489万千瓦。

二是农林牧资源。

班玛是全州唯一农林牧资源齐全的县。

全省最大的原始森林“玛可河林区”就在班玛。

县内森林面积372万亩,优势树种为云杉、园柏、白桦、落叶松等。

同时,全州除玛沁县外,只有班玛有小块农业区。

现有耕地面积约1.1万亩,主要种植青稞、小麦等农作物。

全县草场面积817.8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650.49万亩。

牲畜以牦牛为主,2006年初,各类牲畜存栏290223头(只匹)。

三是野生动物资源。

县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雪鸡、狐狸、狼、豹、熊、鹿等。

国家珍稀鱼类“川陕哲罗鲑”就产于该县玛可河流域,已建立“川陕哲罗鲑”保护救护中心。

四是中藏药资源。

主要有大黄、黄芪、贝母、秦艽、羌活、冬虫夏草等约400余种,其中大黄总储量近3000吨,系全州之冠。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们坚持从县情实际出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按照州委、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先后实施了“畜牧稳县”、“生态立县”、“项目建县”、“资源富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等六大战略,振兴县域经济,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加快发展。

据统计,2000年以来,该县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农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农牧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8992万元;教育、卫生、计划生育、文化、广播、电视、通信、通讯等社会各项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

目前,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5家,卫生技术人员176名;有各级各类学校15所,在校生达2514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3.5%;以赛来塘镇为中心,辐射全县的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实现通车里程750公里。

通过几年的努力,班玛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全县今后的改革、发展、稳定积累了经验,夯实了基础,提供了有利条件。

今后工作中,县委、县***进一步立足县情,按照县委提出的围绕一个任务(脱贫致富,富民强县),实施六项重点工作(生态立县、畜牧稳县、项目带县、资源富县、依法治县、科教兴县),抓好两个重点突破(在城镇化建设上要有新突破,在发展第三产业上要有新突破),达到一个目标(逐步实现小康社会和谐班玛)的总体目标,抢抓机遇,狠抓项目打基础,调整结构抓生态,认真抓好社会主义新牧区,“平安班玛”、“和谐班玛”建设,努力促进全县经济更快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班玛县的介绍

班玛县位于州境东南部,东、南部与四川省接壤。县府驻莫巴乡,距州府驻地315公里。人口2.7万人(2007),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5%以上,还有汉、回、土等民族。面积6376平方公里,辖8乡1镇。班玛县年平均气温为-1.0~2.8℃,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气温递减。在气温的年班玛县变化上,各地都是7月最高,月平均气温11℃,1月最底,月平均气温为-9.8℃,但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升温快、降温急,且降温幅度大于升温幅度。班玛县土地总面积6138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8.03%。草场面积39.67万公顷,占班玛县总面积的62.07%,其中可利用面积为33.60公顷,耕地面积1248.47公顷,占总面积的0.2%。班玛县人均土地占有量为全州人均占有量的近4倍。班玛县班玛藏族碉楼群1、玛柯河林区2等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