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乡,一个听起来就让人心生向往的地方。这里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更有一群热情好客的当地人民。今天,就让我带你走进这片神秘的土地,感受那份独特的魅力。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攀枝花乡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攀枝花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被誉为“天然氧吧”。
地理位置:
- 省份:四川省
- 地区:攀枝花市
- 邮编:617000
自然环境:
- 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
- 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水资源:金沙江、雅砻江等
二、历史文化
攀枝花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攀枝花乡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如彝族、苗族、藏族等。
历史:
- 新石器时代:有人类活动
- 秦汉时期:属犍为郡
- 唐代:属越嶲郡
- 宋代:属嘉定府
- 清代:属盐源县
文化:
- 民族:彝族、苗族、藏族等
- 民俗:火把节、摔跤、斗牛等
- 建筑风格:彝族土司府、苗族吊脚楼等
三、旅游资源
攀枝花乡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以下是一些不容错过的景点:
景点名称 | 简介 |
---|---|
金沙江大峡谷 |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壮丽的峡谷风光著称。 |
攀枝花大草原 | 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草原,被誉为“草原明珠”。 |
彝族火把节 |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是彝族人民庆祝丰收的节日。 |
苗族吊脚楼 | 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建筑,是苗族人民生活的象征。 |
攀枝花大佛 | 高10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户外青铜佛像。 |
四、美食文化
攀枝花乡美食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地方特色,又有现代的创新美食。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食:
美食名称 | 简介 |
---|---|
攀枝花烧烤 | 以肉质鲜美、口味独特著称。 |
彝族酥油茶 | 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具有清热解毒、抗疲劳的功效。 |
苗族酸汤鱼 | 以酸汤为底料,鱼肉鲜嫩,酸辣可口。 |
藏族糌粑 | 以青稞面为主料,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 |
攀枝花乡,这片神秘的土地,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体验民族文化的独特,品尝美食的诱惑。攀枝花乡,期待你的到来!
攀枝花乡位于元阳南部,藤条江以北,地处东经102°38'一102°49’,北纬23°01'一23°61’之间。距县城南沙54公里。东邻胜村乡,南连黄茅岭、俄扎乡,西接牛角寨乡,北靠新街镇。国土面积79.73平方公里。
全乡辖碧播、阿猛控、勐品、硐浦、一碗水、保山寨6个村委会,31个村民小组,73个合作社。
全乡耕地面积14035亩,其中水田8605亩,旱地5430亩。2002年全乡总人口16650人,其中农业人口16283人,占总人口数的97.8%,非农业人口363人,占总人口数的2.2%。少数民族人16643人,占总人口的99.96%,其中,哈尼族9117人,占总人口的54.7%;彝族6628人,占总人口的39.8%;壮族人121 535人,占总人口的3.2%。
境内北高南低,沟壑纵横,山坡陡峭,山形箕状,东西狭长,南北稍宽,断面呈“V”形。最高海拔2221米(猴子寨后山),最低海拔650米(路那山),相对高差1571米。年均气温17.8℃,年均降雨量1758毫米。
位于云南省元阳南部的攀枝花乡,坐落在藤条江以北,地理坐标为东经102°38'至102°49',北纬23°01'至23°61'。这个乡村距县城南沙区有54公里的路程,周边乡邻包括东边的胜村乡、南侧的黄茅岭和俄扎乡、西接牛角寨乡,以及北邻的新街镇。攀枝花乡的总面积达到了79.73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上,攀枝花乡由碧播、阿猛控、勐品、硐浦、一碗水、保山寨6个村委会组成,总共包含31个村民小组和73个合作社,为乡民提供了基本的社区服务和农业组织形式。
在农业资源方面,全乡的耕地总面积为14035亩,其中包括8605亩水田和5430亩旱地。2002年,该乡总人口为16650人,其中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达16283人,占总人口的97.8%,而非农业人口较少,为363人,占比仅为2.2%。攀枝花乡以少数民族为主,哈尼族、彝族和壮族是主要的民族构成,其中哈尼族占总人口的54.7%,彝族占39.8%,壮族占3.2%。
乡内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复杂,山势陡峭,形状如箕,整体呈东西狭长、南北稍宽的"V"字形。最高峰位于猴子寨后山,海拔2221米,而最低点则在路那山,海拔650米,全乡相对高差达到1571米。这里年均气温为17.8℃,降雨充沛,年均降雨量为1758毫米,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
扩展资料
攀枝花乡位于元阳南部,藤条江以北,距县城南沙54公里。东邻胜村办事处,南连黄茅岭、俄扎乡,西接牛角寨乡,北靠新街镇。国土面积79.73平方公里。境内北高南低,沟壑纵横,山坡陡峭,山形箕状,东西狭长,南北稍宽,断面呈“V”形。最高海拔2221米(猴子寨后山),最低海拔650米(路那山),相对高差1571米。年均气温17.8℃,年均降雨量1758毫米。全乡森林面积有36744亩,覆盖率为31.6%;境内探明的矿种有金、铜、铁、铅、大理石、高岭土6种,由于品位低、埋藏深、零星分布,交通不便等因素,尚未开采。
200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30万元,同比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250万元,同比增长1.1%;第二产业完成380万元,同比增长0.8%;第三产业完成1200万元,同比增长2.7%。全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运行呈现良好态势。
2007年,全乡推广杂交稻面积4800亩,杂交包谷500亩,完成高山良种水稻种植面积3100亩。大牲畜存栏5110头,出栏410头;生猪存栏12430头,出栏10060头,肉类总产量达944吨;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2527万元,比2006年增长11%;粮食总产量6098.8吨,比2006年增长2.5%;农民人均有粮320公斤,比2006年增长0.6%;农民人均纯收入953元,比2006年增长13%。 2007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4万元。乡供销社全年共销售支农化肥236吨,销售农药3吨,农膜1吨,完成商品销售收入54万元,既支援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又提高了自身经济效益。非公经济稳步发展。2007年完成个体私营企业总收入909万元,比上年增长9.6%。上缴各种税金10万元,全乡个体工商户达120户,从业人员415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