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村,一个坐落在我国江南水乡的古老村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西湖村也在积极探索现代化转型之路。本文将带您走进西湖村,了解这个村庄的变迁与发展。
一、西湖村的历史文化底蕴
西湖村位于我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历史悠久,距今已有千年之久。据史书记载,西湖村始建于南宋时期,曾是南宋皇帝南逃时的临时行宫。村庄周围环绕着美丽的西湖,风景秀丽,被誉为“人间天堂”。
1. 历史遗迹
西湖村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如南宋皇宫遗址、岳王庙、苏堤、白堤等。这些遗迹见证了西湖村的历史变迁,也成为了游客了解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2. 民俗风情
西湖村保留了丰富的民俗风情,如舞龙、舞狮、民间艺术等。每逢佳节,村民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3. 自然风光
西湖村地处西湖风景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村庄周围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游客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二、西湖村的现代化转型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西湖村也开始探索现代化转型之路。以下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西湖村的现代化转型。
1. 产业升级
西湖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积极发展旅游业。近年来,村庄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如修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村里还推出了一系列旅游产品,如特色民宿、农家乐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2. 文化传承
西湖村在发展旅游业的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村里设立了民俗文化博物馆,展示了丰富的民俗物品和历史文献。村里还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民俗表演、书画展览等,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环境整治
为了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西湖村开展了环境整治行动。村里对村庄周边的河道、道路、绿化带等进行全面整治,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4. 民生改善
西湖村在发展经济的注重民生改善。村里加大了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投入,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三、西湖村的未来展望
西湖村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西湖村将继续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1.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西湖村将进一步提升旅游品质,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2.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西湖村将继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3. 提升村民生活水平
西湖村将继续加大民生投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4. 建设美丽乡村
西湖村将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
西湖村,这个古老的村庄,在现代化转型中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西湖村将会成为一个更加美丽、富饶、和谐的乡村。让我们一起期待西湖村的美好未来!
表格:西湖村现代化转型成果
项目 | 成果 |
---|---|
产业升级 | 发展旅游业,推出特色民宿、农家乐等旅游产品 |
文化传承 | 设立民俗文化博物馆,举办各类文化活动 |
环境整治 | 实施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 |
民生改善 | 加大民生投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
未来展望 |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村民生活水平,建设美丽乡村 |
明、清属三十二都山前铺,民国属东岭乡设西湖保。1949年冬属三区(东岭)西湖乡。1951年划属四区(净峰)。1956年归属东岭区辖。1958年起先后属飞跃公社、东岭公社置西湖大队。1985年政设为东岭乡西湖村委会,1989年乡改为镇属之。1996年9月,由省民政厅批准,从原来东岭镇划出18个行政村组建成东桥镇,于1997年10月撤乡设镇至今,隶属东桥镇。
该村明代以前,始有呼氏来此定居,该村故称呼村。后来沙河发水,原村被冲毁,村民在河边重新定居,存在沙河西侧称西呼村。后来呼姓绝户,清代改为西湖。
西湖村在南开区东部偏北,鞍山西道东端北侧,泛指万德庄以西,天津大学以北,原棉纺六厂以东,义兴里以南这片地域。相传明代中叶,徐姓某人在此圈地栽种水稻,后徐、胡两姓人家迁来此地,在东部高台落户,后迁居者逐渐增多,形成聚落,遂以“徐”“胡”二姓为村名,曰“徐胡圈”。1954年,以其谐音改为“西湖村”。同年建西湖村大街,北起万德庄大街,南至鞍山西道,长625米,因地处西湖村西部而得名。
该村现有农户1461户,共乡村人口4976人,其中男性2309人,女性2667人。其中农业人口4843人,劳动力3088人。
该村以汉族、彝族为主(是汉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汉族4084人,彝族808人,有哈尼、壮、傣族共83人。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65人(人员名单附后),占人口总数的3.57%;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718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80.50%;享受低保63人(人员名单附后)。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6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 3公里。该村建有公厕4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 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