涝洲镇,位于我国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江南水乡古镇。这里水网密布,风景如画,是许多人心中向往的世外桃源。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走进涝洲镇,感受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一、涝洲镇的历史底蕴
涝洲镇历史悠久,早在南宋时期就有记载。据史书记载,涝洲镇原名“涝洲渡”,因地处钱塘江下游,水患频繁而得名。明清时期,涝洲镇逐渐发展成为江南水乡的重要商贸集散地。
涝洲镇的历史变迁表:
时间 | 事件及特点 |
---|---|
南宋时期 | 涝洲渡形成,水患频繁 |
明清时期 | 发展为江南水乡重要商贸集散地 |
民国时期 | 涝洲镇成为萧山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新中国成立后 | 涝洲镇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
二、涝洲镇的独特风光
涝洲镇风光旖旎,水乡特色浓郁。镇内河道纵横,桥梁众多,古建筑保存完好。以下是一些涝洲镇的特色景点:
1. 涝洲古镇:古镇保存着众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古牌坊、古民居、古商铺等。漫步在古镇的石板路上,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年代。
2. 钱塘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站在桥上,可以欣赏到钱塘江壮丽的景色。
3. 九曲桥:九曲桥全长约300米,横跨在涝洲镇的主要河道上。桥上雕刻着精美的石狮、石柱,是涝洲镇的一大特色。
4. 莲花滩:莲花滩位于涝洲镇东北部,是一处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景区。这里景色优美,空气清新,是游客们喜爱的避暑胜地。
三、涝洲镇的文化传承
涝洲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镇内流传着许多民间故事、传说,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涝洲镇还有以下几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1. 萧山花灯:萧山花灯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涝洲镇的萧山花灯制作技艺独特,色彩鲜艳,造型各异。
2. 萧山小调:萧山小调是江南水乡的一种传统民间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涝洲镇的小调演唱者众多,传承有序。
3. 萧山刺绣:萧山刺绣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涝洲镇的刺绣技艺传承有序,产品远销海内外。
四、涝洲镇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涝洲镇在传承历史、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以下是一些涝洲镇的发展亮点:
1. 旅游产业发展:涝洲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打造古镇旅游、钱塘江大桥观光、莲花滩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2. 产业结构调整:涝洲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3. 基础设施建设:涝洲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镇域形象。新建了多条道路、桥梁,改善了镇内交通状况。
4. 民生改善:涝洲镇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加大投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近年来,镇内新建了多所幼儿园、小学,改善了教育资源;新建了多个医疗设施,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
涝洲镇是一座充满魅力的江南水乡古镇,既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又有独特的风光和文化传承。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涝洲镇将继续传承历史、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为游客们呈现一幅美丽的画卷。
镇名源于驻地涝洲屯名。清末,随着放荒垦殖的发展,尤其哈尔滨开为商埠后,松花江航运有所发展,选定此地设立街基,创设商埠,称“涝洲镇”。中华民国成立后,因涝洲附近常有乡匪出没,又因水患,一直没有多大发展。东北沦陷后,属肇东县第三区管辖。1935年9月,划归郭尔罗斯后旗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4月,划归新设置
的乐安县管辖。同年7月,撤销乐安县,划归肇东县管辖,隶属第十区。1958年9月,分属四站、合居人民公社。1962年4月,将四站公社的松江、向阳等6个生产大队和合居公社的联合、民权两个生产大队划出,成立涝洲公社。1984年4月,改为涝洲乡。1985年8月,改为涝洲镇。
涝洲镇地势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之势,地势平坦,地面高程在海拔120米至123米之间,地形高差3.0米。中部为低平地带,地面坡度一般在1/3000上下,耕地大都分布在漫岗上,土壤以碳酸盐草甸土为主,土壤PH值在7.0-8.0之间。境内有松花江流过,境内流长20.5公里,水域面积35000亩,最大流量5000立方米/秒,水资源十分丰富。
驾车路线:全程约50.9公里
起点:肇东市
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人民大街行驶420米,右转进入民权南路
2.沿民权南路行驶1.9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南环路
3.沿南环路行驶2.8公里,右转进入绥满线
4.沿绥满线行驶10.8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肇黎公路
5.沿肇黎公路行驶14.6公里,右转
6.行驶900米,左转
7.行驶3.9公里,右转
8.行驶1.7公里,左转
9.行驶60米,右转
10.行驶8.3公里,左后方转弯
11.行驶4.5公里,左前方转弯
12.行驶340米,左转
13.行驶70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稻香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