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河农场(甘河农场天气预报15天)

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土地上,有着许多充满魅力的农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位于东北的甘河农场,探寻这片绿色生态的田园诗篇。

一、甘河农场概况

甘河农场,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成立于1958年,占地面积约10万亩。这里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是典型的黑土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甘河农场已经成为一个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农场。

二、甘河农场的特色农产品

甘河农场以其优质的农产品闻名遐迩,以下是一些特色农产品:

农产品名称 描述
甘河大米 选用优质水稻品种,采用传统种植方法,口感细腻,营养丰富。
甘河大豆 甘河大豆颗粒饱满,色泽鲜艳,蛋白质含量高,是制作豆制品的优质原料。
甘河玉米 甘河玉米甜度高,口感好,是制作玉米食品的佳品。
甘河蔬菜 甘河农场种植的蔬菜品种丰富,绿色无污染,深受消费者喜爱。

三、甘河农场的绿色生态

绿色生态是甘河农场的一大亮点。以下是甘河农场在绿色生态方面的一些举措:

1. 有机种植:甘河农场采用有机种植方式,严格遵循有机农业标准,确保农产品绿色、健康、安全。

2. 循环农业:甘河农场实行循环农业模式,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3. 生态保护:甘河农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提高森林覆盖率。

四、甘河农场的观光旅游

甘河农场不仅是一个农业生产基地,也是一个观光旅游的好去处。以下是一些热门景点:

1. 甘河大米博物馆:了解甘河大米的历史、种植技术和加工工艺。

2. 甘河生态园:观赏各种植物,体验农家乐,品尝农家菜。

3. 甘河渔村:垂钓、烧烤、观赏湿地风光,感受田园生活。

五、甘河农场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甘河农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以下是甘河农场未来发展的几个方向:

1. 扩大规模: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2. 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 品牌建设:打造甘河农场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4. 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多元化发展。

甘河农场是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品尝到优质的农产品,还能感受到绿色生态的魅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甘河农场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典范,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收获。

甘河农场的地理位置在哪

甘河农场始建于1966年,位于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境内,隶属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管辖。事业区面积380平方公里,耕地31.4万亩,草场7万亩;年生产粮豆1亿斤以上,商品率达80%以上;农业机械总动力3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率90%以上;下设22个农牧业生产队,总人口12480人,职工2518人。是内蒙古自治区内最大的以旱作农业为主,农牧并举的现代化农垦企业。

农场地跨东经124°18′— 54′,北纬49°9′— 22′,海拔高度220.0m—451.1m。气候属寒温带大陆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0—0.3℃,年平均降水量460—500mm,年平均日照时数2270小时,年有效积温1900—2100℃,无霜期105—120天。农作物一年一熟,适宜种植小麦、大豆、玉米和杂粮。

建场40年,经历了开发、停滞、扩建、全面发展四个历史时期。“十五”期间,甘河农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7%。2007年,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夏旱连伏旱灾害的情况下,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568万元;人均纯收入6355元;农场盈利951万元的好成绩。

2004年实施“两田制”改革以来,农场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进程,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2006年被农业部列为现代农业示范区;畜牧业和自营经济已经成为农场发展新的支撑点,到2007年,畜牧业和自营经济总产值达到了2亿元。

社会事业完善,职工养老保险已纳入市级地方统筹;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工伤保险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员覆盖;农场二级医疗卫生网点覆盖率100%,初级卫生保健达标率100%。

国道111线南北贯穿场区,交通便利,通信网络覆盖全场;场部已经形成集商贸、交通、文化、工业于一体的新型农垦小城镇。

甘河农场 到嫩江的路怎么走

驾车路线:全程约103.4公里

起点:甘河农场

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行驶280米,左转进入G111

2.沿G111行驶100.6公里,右转进入繁华路

3.沿繁华路行驶140米,左转进入摩尔根大街

4.沿摩尔根大街行驶220米,右转进入嫩兴路

5.嫩江县内驾车方案

1)沿嫩兴路行驶770米,过右侧的四季鲜村约280米后,调头进入嫩兴路

2)沿嫩兴路行驶76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嫩江县

甘河农场有多少人口

甘河农场有多少人口?

甘河农场有职工2518人。

甘河农场地跨东经124°18′— 54′,北纬49°9′— 22′,海拔高度220.0m—451.1m。气候属寒温带大陆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0—0.3℃,年平均降水量460—500mm,年平均日照时数2270小时,年有效积温1900—2100℃,无霜期105—125天。农作物一年一熟,适宜种植小麦、大豆、玉米和杂粮。

耕地31.4万亩,年生产粮豆1亿斤以上,商品率达80%以上;农业机械总动力3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率90%以上;下设24个农牧业生产队,,职工2518人。是内蒙古自治区内最大的以旱作农业为主,农牧并举的现代化农垦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