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南方,有一个被岁月洗礼过的古镇——大黎镇。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众多游客心驰神往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黎镇,探寻它的独特魅力。
一、大黎镇的历史渊源
大黎镇位于我国湖南省岳阳市,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大黎镇原名为“大里”,因地处黎山之南而得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黎镇经历了战火纷飞、繁荣昌盛,成为了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二、大黎镇的古镇风貌
走进大黎镇,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老的年代。古镇的建筑风格独特,既有江南水乡的韵味,又有湘楚文化的特色。以下是大黎镇古镇风貌的详细介绍:
古镇风貌 | 特点 |
---|---|
古街巷 | 街巷宽敞,两旁店铺林立,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青砖瓦房、木结构楼房等。 |
古桥 | 大黎镇有许多古桥,如黎桥、太平桥等,它们见证了古镇的历史变迁。 |
古井 | 古井是古镇的象征,其中最有名的是“黎井”,井水清澈甘甜,被誉为“神井”。 |
古树 | 古镇内有许多古树,如古樟、古槐等,它们见证了古镇的沧桑岁月。 |
三、大黎镇的民俗文化
大黎镇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
民俗文化 | 内容 |
---|---|
舞狮舞龙 | 舞狮舞龙是古镇的传统节日活动,每年春节期间都会举行,象征着吉祥如意。 |
端午节赛龙舟 | 端午节期间,古镇会举行赛龙舟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 |
美食文化 | 大黎镇的美食文化独具特色,如黎家豆腐、酸辣粉、鱼头豆腐等,令人回味无穷。 |
四、大黎镇的旅游特色
大黎镇的旅游资源丰富,以下是一些特色旅游项目:
旅游特色 | 项目 |
---|---|
古镇游 | 游客可以漫步在古镇的街巷,欣赏古建筑、古桥、古井等景观。 |
民俗体验 | 游客可以参与古镇的传统节日活动,如舞狮舞龙、赛龙舟等。 |
美食探店 | 游客可以品尝大黎镇的特色美食,如黎家豆腐、酸辣粉等。 |
乡村采摘 | 游客可以在古镇周边的乡村体验采摘乐趣,如采摘水果、蔬菜等。 |
大黎镇,一个充满魅力的古镇,等待着您的到来。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体验到民俗文化的独特韵味。让我们一起走进大黎镇,探寻它的独特魅力吧!
大黎镇位于藤县西北部,其地理位置独特,位于众多乡镇交汇处。东边与东荣镇和蒙山县陈塘镇相邻,南侧与平南县同和镇接壤,西侧则连通宁康乡,北面则与蒙山文圩镇、夏宜瑶乡相接。由此观之,大黎镇作为藤县、蒙山、平南、金秀边远毗邻山区的政治、经济、商贸中心,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具体而言,大黎镇的地理环境为藤县、蒙山、平南、金秀地区的居民提供了便捷的交通连接,使得这些地区间的物资流通与信息交流更为顺畅。同时,作为政治、经济、商贸中心,大黎镇在促进地方发展、推动经济繁荣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大黎镇与梧州市的距离为约130公里,这一距离虽然相对遥远,但在现代交通条件的支持下,这一距离并未构成实质性的障碍。相反,合理的布局与规划使得大黎镇与梧州市之间的交通联系更为紧密,为居民提供了便利的出行条件。
综上所述,大黎镇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藤县、蒙山、平南、金秀边远毗邻山区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是这些地区之间联系的纽带,更是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节点。大黎镇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推动区域经济繁荣、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扩展资料
藤县大黎镇,坐落在梧州的西北面,与蒙山、平南、金秀县相邻,区域独特,是藤县最边远的山区镇,全镇总面积299.8平方公里,辖17个村委会,386个村民小组,聚居着瑶、汉、壮族共5万多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大黎镇下辖村委会包括大黎社区委员会、大黎村委会、黎田村委会、朝林村委会、平安村委会、国安村委会、东安村委会、兴安村委会、古盘村委会、祥江村委会、永和村委会、来历村委会、和安村委会、上荣村委会、花洲村委会、理答村委会、白祝村委会、太兴村委会、富斗村委会。
于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7年)九月,出生于藤县大黎里西岸村的一户贫苦农家。陈玉成天资聪慧,小时在蒙塾就读的几年时间。就从《三字经》一直读到《诗经》。在11岁时,因为父母相继病故而辍学。为生活所逼,他先是给财主家牧牛,后来跟叔父做泥水匠苦活。他生具神勇,在给财主家牧牛时白天同村里一些牧牛少年把牛赶到荒山后,就在那里做攀藤跃涧、舞枪弄棒、飞石击物、“排兵部阵”等游戏,晚上则聚集到邻村的一个武馆里跟师傅练习武艺。他一次邻居家的茅屋失火,火势极旺。他见状,右手拿一条杆、左手拿一把刀,飞身登上屋顶,将燃烧着的茅夹一一撬下,很快将大火扑灭了。此事,被乡间父老称为“神人”。
玉成原名叫丕成,参加太平天国**后,天王洪秀全见其忠勇,给他改名为玉成,意在玉能琢成器。由于他作战机灵勇敢,奋勇杀敌,屡立战功,他从一名出色的童子兵,连续擢升为左四军正典圣粮、殿右十八指挥、殿右三十检点,统领陆军后十三军和水师前四军。陈玉成作战勇敢,善于指挥,战功赫赫,继后晋升甚快。1855年2月中旬被提升为冬官正丞相,1857年5月底升为天成豫,10月封为又正掌率,掌握朝政。1859年6月底,由前军主将晋封为英王,赐八方金印,称禄千岁,提掌天朝九门羽林军。当时他年仅23岁。在二解京围后,1862年5月中旬,玉成在进军寿州时被地主武装集团头子苗沛霖诱捕,并送至清将胜保颖州大营。玉成视死如归、坚贞不屈,厉声严斥苗贼和胜保:“尔本吾败将,尔犹记合肥官亭,尔骑兵二万,与吾战后,有一存者乎?”当胜保劝他投降时,玉成又厉声斥道:“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1862年6月4日,陈玉成在河南延津西教场英勇就义,时年仅26岁。他指挥千军万马,驰骋大江南北,相继攻破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的府、州、县城一百五十余处,“威名震天地”,被赞誉为“天朝第一好角色”,是支撑太平天国中、后期半壁河山的坚强栓石。他被史学家公认为太平天国后期**的“两大台柱”之一(另一太柱为忠王李秀成)。大黎镇是中国历史上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耒王陆顺德、侍王李世贤等四王的故里,又是中共湄江游击队的革命根据地,故被划定为革命老区。四王故里,钟灵毓秀,美丽神奇。当年太平天国在金田村起义,后挥军北上,从平南进入大黎,清咸丰元年(1851年)罗大纲所部屯兵大黎一个月,招兵买马,养精蓄锐,然后直取永安州。李秀成、陈玉成和李世贤等参加了太平军。四王骁勇善战,成为天国后期的支柱。天国革命期间,藤县还涌现出扶王陈德才、潮王黄子隆、佑王李远继、扬王李明成、广王李恺顺、然王陈时永、宗王李尚扬、成王陈聚成、誉王李瑞生等共13个王。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全国太平天国史研讨会时,与会中外学者共160人到大黎实地考察后,天国故里更加为史学界和旅游者关注。现大黎街东侧的大黎河畔,建有四王史绩陈列馆。馆内有四王塑像、四王史绩传略和四王当年使用过的一些遗物,内容丰富。馆前环境优美,很值得旅游者览胜。忠王、来王和侍王的故居在镇政府驻地的西北角约1千米。其中来王陆顺德的故居尚存(曾被清兵烧毁,后经修缮),忠王、侍王的故居只见遗址,待修复。英王陈玉成的故居在东安大队的西岸村,距镇政府3000米左右。其实房子早已经被烧毁只剩下遗址。这是一块占地100多平方米的宅居地,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现在只存有破砖烂瓦,野草丛生,早已经无法看出当时的真面目。在公路旁边有一座堆起来的小墓和新制作的墓碑,讲解员说这就是英王陈玉成的祖墓。陈玉成的嫡孙陈慎初老先生忙点上三支香上前拜祖。也只剩下遗址,正计划修复。位于大黎街西侧400米的古丝社,是一块3000多平方米的草坪,当中一棵古榕,有小溪从树下经过,周边田园风光绚丽多姿。传说,四王曾招集大黎太平军在此进行拜上帝活动,拜得大旗自动升起,人们称此地为拜上帝坪。现已规划为建大黎四王亭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