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开龙山,位于我国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山。龙山就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本文将带领大家走进封开龙山,探寻其千年古韵与现代魅力的交融。
一、龙山的地理环境
封开龙山地处珠江三角洲西部的封开县,属于南岭山脉的一部分。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候宜人。龙山的最高峰海拔为980米,山体主要由花岗岩构成,山势险峻,沟壑纵横。山中植被茂密,瀑布、溪流众多,是一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二、龙山的丰富文化内涵
1. 龙山的历史文化
封开龙山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据史料记载,龙山曾是古代百越族聚居的地方,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在龙山,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古代建筑、摩崖石刻、古墓葬等,这些遗迹见证了龙山千年的历史变迁。
2. 龙山的宗教文化
龙山是道教名山之一,道教文化在龙山有着深厚的影响。山中有多处道教宫观,如龙山寺、龙母庙等,每年都吸引着大量信众前来朝拜。龙山的宗教文化还体现在民间信仰和民俗活动中,如舞龙、舞狮、烧纸等。
3. 龙山的文学艺术
龙山还是许多文人墨客的聚集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唐代诗人杜甫曾在龙山留下“龙山高耸入云端,白鹿青牛过此山”的名句。宋代文学家苏轼也曾游览龙山,并留下“龙山天下秀,水色绿如蓝”的佳句。
三、龙山的现代魅力
1. 龙山风景区
近年来,封开县政府加大对龙山的开发力度,将龙山打造成为了一处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景区内设有龙母庙、龙山寺、观音洞、仙人洞等景点,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到龙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龙山美食
封开龙山的美食也是一大特色。这里的特色菜肴有龙母豆腐、龙山炖鸡、封开蒸蛋等,都是采用当地特色食材,味道鲜美,深受游客喜爱。
3. 龙山民俗活动
每年春节期间,封开龙山都会举办盛大的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烧纸等。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看,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封开龙山,这座千年古韵与现代魅力交融的名山,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在这里,我们既能领略到古代文明的魅力,又能感受到现代生活的便捷。封开龙山,必将成为我国旅游产业的一颗璀璨明珠。
封开旅游必去十大景点:封开国家地质公园、封开龙山风景区、广信塔、杨池古村、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封开县博物馆、大旺海鹰博览中心、大斑石景区、平岗古村、泰新桥。
1、封开国家地质公园
封开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广东省封开县东部、贺江以东大部分地区,由北部的西山、狼岭山,东部的党山、七星岩山,南部的黄岗山、丰寿山、麒麟山及贺江围限起来,面积约1326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17平方公里。它是岭南古文明重要发祥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2、封开龙山风景区
龙山景区是省级风景名胜区,素有“广东小桂林”美誉,占地面积129.3公顷。景区内有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山水映辉所衬托出的一片片迷人景色;有独一无二,鬼斧神工所雕的石灰石溶岩神奇景观;还有多种或轻松写意或紧张刺激的旅游运动。
3、广信塔
广信塔,位于封开县新城区西江与贺江交汇处东岸广信文化园内的犀牛头山顶,是以广信命名并采用仿--格,集楼、阁、城、亭、庙于一身的方形塔楼结构建筑,也是两广标志性建筑。
4、杨池古村
坐落在封开县罗董镇,距县城江口镇28公里。是一个明清文化遗产地,被称为“岭南第一村”。杨池古村里的居民全部姓叶,就像一个叶氏族落。在叶氏祠堂前面有一眼池水,常年碧绿,清澈见底;池边上有纤细杨柳,和风依依。
5、黑石顶自然保护区
封开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200公顷,位于粤西封开县境内,在北回归线上,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位于热带与亚热带间的过渡带,属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及珍稀动植物。
6、封开县博物馆
封开县博物馆(新馆)位于封开县广信文化园内,是肇庆地区县级博物馆中馆藏最丰富的,有多件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尤其是收藏的史前以及汉唐文物,见证了岭南文化的发展里程。
7、大旺海鹰博览中心
两广门户旅游新天地,肇庆千里旅游长廊、非常规、特色军事旅游地带,中国最大的立体型军事主题世界景观,中国最具军事特色的创意产业基地,集军事旅游、军营特色为一体——大旺海鹰博览中心。
8、大斑石景区
大斑石景区位于广东省封开县杏花镇古广信河畔,是一个集攀登揽胜、健身娱乐、休闲美食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景区内有大斑石、天下第一石棋盘、盘古神坛、圣妃泉、圣妃宫、石趣园、如意榕、柳叶塘、鸳鸯亭、投石问路。
9、平岗古村
平岗村为店铺式街村,一街成村,从“大码头”(村口)牌坊至街尾全长350多米,两面店铺,其间夹杂不少欧英式装饰风格的大户人家的三层骑楼屋宇。街中央建有“天后宫”,建设规模与风格与广州“天后宫”相似,始建年代待查。
10、泰新桥
清嘉庆年间重修。现桥屋梁底仍有重建时的题记。桥为梁柱式廊桥。桥长10.89米、宽3.4米。桥上有涵盖全桥的桥屋。桥屋面宽三间,进深三间,歇山顶。抬梁式梁架。四椽栿上置驼峰,驼峰上隐刻栌斗承托平梁,栌斗纵横向上出栱。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封开
1、大斑石—石成山
大斑石—石成山,表面光滑,完整,没有裂缝。浑圆的外形无比协调的映衬在若现若现,形态变化万千的连绵群山之前,脚下是四季常绿的田野,在朝阳或夕阳下无限延伸的天堂般景致,面前一湾溪流无限留恋的缓缓相顾而去。这种动人的美感融解了岭南特有的山水诗意、画境,细细点缀中映射蓬勃的浩荡之气,令人观之优雅,舒适而回味无穷。而人斑石表面斑斓多彩的流痕,如布匹般覆盖在大斑石表面之上,似乎不太协调的为此充满无穷韵味的景致重重的涂抹了几笔,与岩石的某些部位组合,形成了各种奇特的造型,如大佛,似手掌,好像在为斑石的成因做着某些令人遐想的注解。大斑石奇景与周围景观的融合,构成了独一无二的绝美景点。
2、十里画廊
十里画廊与桂林相似,是典型的热带亚热带岩溶地貌的代表。丰富的古人类洞穴遗址,使其更加弥为珍贵,更加有吸引力。与桂林的峰林相比较,封开地质公园内的岩溶地貌以峰丛为多,峰峦起伏,基座相连,连绵数里,构成一幅天然的美丽长卷。岩溶地貌镶嵌在大面积的碎屑岩和花岗岩的风化剥蚀地貌中,相得益彰,增加了景观的多样性和生动性。
3、千层峰林
千层峰林是由不同层厚的砂页岩层层叠叠垒积而成,峰林面如钝刀砍辟,凹凸不平,却几近垂直于地面。宏伟壮观,造型奇特,是十分罕见的峰林地貌。黄色,橙红色,青色,灰白色等多种颜色的岩石很有韵律的互相配置,与峭壁上很有风情的林木争相斗艳。峰林脚下的山间溪水则静静而淌,如没有高低错落,崎岖起伏,层次交错的岩石衬托,清澈的几乎不见,但却正是因为它,才造就了这宏伟的峰林,其景其意给人无穷的哲学至理。千层峰林的美观,堪比张家界的砂岩峰林,只是
二者各有千秋,难以争胜。
4、双龙洞
双龙洞位于渔涝镇龙山山麓,为古生代石炭纪石灰岩溶洞。洞穴穿山而过,洞中有泉,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洞相连,窄处仅能容人,宽处广而成厅,总长200多米,略分9个洞室,宽3~12米,高5~15米。石笋、石柱、石狮、石龙、石佛、石欧、石葡萄等等,造型美妙,琳琅满目,构成多姿多彩的景观30多处。洞下龙宫中两条石龙浮游吟啸于碧水之中,似欲腾飞而起,洞即由此而得名。白石岩与双龙洞隔山相对,洞口离地面30多米,气势不凡。洞穴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高20~30多米。景观70多处,即有豪放明快之作,又有透剔玲珑之品,主要有“昭君出塞”、“江南春色”、“广寒宫”、“凌云宝塔”、“仙女思凡”、“八仙贺寿”、
“元宵灯会 “水漫金山寺”、“瑶池仙境”等。
天下第一石
封开一直被誉为“南国大花园”。这里有奇山,有秀水,更有着面积达6万亩,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封开大斑石景区位于封开县杏花镇的古广信河畔。有“天下第一石”之美誉的斑石高191.3米(相当于63层的广东国际贸易大厦的高度),一石成山。1982年,广东省省长刘田夫来此视察时,亲笔题下了“天下第一石”这个称号。据考证,斑石形成于2亿多年前的中生代,虽历经亿万年的雨淋日晒,仍是完整无缝,外表层无风化。与这块古老的巨石相比,原号称“世界第一石”的澳洲艾尔斯“红石”早已遍布缝隙洞穴。
大斑石不仅可以登,更可以攀。华南最大的户外攀岩项目就在这里。大斑石上共安装了11条攀岩线道。其中2条表演线道,高191米,其余9条为60多米、80多米、100多米不等,可以供专业和非专业的攀岩运动爱好者自由选择。
莲都镇的客斯特地貌,景型多样,从平地凸起的乳峰群,罗列如簇,绵延数里,与桂林漓江的群山相似。溶洞有螺髻岩、高岩、万富岩、葵木岩等,洞内石笋、石钟乳、石花形态万千,色彩斑斓。还有贯河从山下流过,以及龙潭喷泉、华兰池等景点,形成“千峰环野立,一水绕山流”。
千层峰
千层峰景区位于封开县渔涝镇东南八公里的黄岗河畔,属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山峰傍河屹立,峰高二百多米,是由一叠一叠的沉积沙页岩所构成,层层叠叠,故称千层峰。千层峰在地质地貌学上称为沙岩峰林地貌,与湖南湘西张家界的地貌是一样的,形成于距今三亿八千万年前的泥盘纪,还是中国最古老的造山运动——嘉理东造山运动所造成的山峰,是广东两个嘉理东造山运动的标准地之一,对地质地貌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
珠江电影制片厂曾在这里拍摄《还剑奇情》《神州精魂》这两部影片,最香港翡翠台又在该景区拍摄多集电视剧《西游记》。千层峰景区的开发与建设不但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还得到省、市很多领导的关注,国家旅游局计统司李任主司长,省旅游局吕伟雄局长,广东省、广州市、肇庆市各级党政领导都来过景区考察,并对景区的开发与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封开力争在三、五年内把省级的风景名胜区建设成为国家级的风景区。
双龙洞
双龙洞位于渔涝镇龙山山麓,为古生代石炭纪石灰岩溶洞。洞穴穿山而过,洞中有泉,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洞相连,窄处仅能容人,宽处广而成厅;总长200多米,略分9个洞室,宽3~12米,高5~15米。石笋、石柱、石狮、石龙、石佛、石欧、石葡萄等等,造型美妙,琳琅满目,构成多姿多彩的景观30多处。洞下龙宫中两条石龙浮游吟啸于碧水之中,似欲腾飞而起,洞即由此而得名。白石岩与双龙洞隔山相对,洞口离地面30多米,气势不凡。洞穴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高20~30多米。景观70多处,即有豪放明快之作,又有透剔玲珑之品,主要有“昭君出塞”、“江南春色”、“广寒宫”、“凌云宝塔”、“仙女思凡”、“八仙贺寿”、 “元宵灯会 “水漫金山寺”、“瑶池仙境”等。原广东省政协主席吴南生为该洞题写了洞名。
泰新桥
泰新桥位于平凤镇平岗管理区新村。始建于明代,据《封川县志》载:明嘉靖十二年(1534年)邑人陈时用等募缘修建,长十余丈、阔一丈,上覆以亭。清嘉庆年间(1812年)重建。现桥屋梁底仍有重建时的题记:“大清嘉庆十六年岁次辛未十一月十七日王辰日癸卯时东西社众缘信等重建”。该桥为梁柱式廊桥。泰新桥建筑精巧,造型古朴。桥下部分保持了中国唐宋时期木结构梁柱或桥梁的古制,堪称南粤古桥中之奇葩。1985年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冬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封开县人民政府和平凤镇府、新村村民四方集资,依旧貌将该桥重修。
黑石顶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位于封开县东南部七星镇内,东起巡检坪,西至良伞顶,北顶盐水田,南抵蛤坑,总面积6.27万亩(比鼎湖山林区大11倍),是天然阔叶林和针叶混交林,属原始次生林。该区内的野生动物有200多种。较主要的有云豹、蟒蛇、巨蜥、山猎、黄猿、草鹿、雉鸡、杜鹃,其中属国家保护的有苏门羚羊、大灵猫、小灵猫、白鷴(广东省省鸟)、穿山甲等。昆虫种类繁多,共924种。还发现仅有的“封开匙同蝽”、“黑翅蝗虫”等13个新种。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是专性热带植物分布的北部极限,又是专性亚热带植物分布的南部极限,同时又是华南植物区系与西南植物区系交汇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