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区天气预报(宣州区天气预报一周)

天气预报 (73) 2个月前

宣州区,位于安徽省中部,是一个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生活节奏悠闲。随着季节的更替,天气的变化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影响。宣州区的天气状况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四季分明,气候特点

宣州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体来说,以下是宣州区四季的气候特点:

季节 气温(℃) 降水量(mm) 天气特征
春季 10-20 300-500 温暖湿润,时有春雨
夏季 25-35 500-800 炎热潮湿,雷阵雨频繁
秋季 15-25 200-400 温和凉爽,秋高气爽
冬季 0-10 50-100 寒冷干燥,偶尔有雪

二、近期天气预报

下面是宣州区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供大家参考:

日期 白天天气 夜间天气 气温(℃) 风力
2022年X月X日 晴到多云 晴到多云 15-25 2-3级
2022年X月X日 多云转阴 小雨 12-20 3-4级
2022年X月X日 阴转多云 多云 10-18 2-3级
2022年X月X日 晴到多云 晴到多云 16-26 2-3级

三、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宣州区的天气变化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

1. 农业生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为直接。如春季的降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夏季的高温多雨有利于水稻等作物的生长,而秋季的晴朗有利于农作物的收获。冬季的寒冷干燥则可能导致农作物受冻。

2. 出行安全:在雨雪天气中,路面湿滑,交通事故风险增加。因此,在恶劣天气中,大家要注意出行安全,尽量减少外出。

3. 健康问题:高温天气容易导致中暑,而寒冷天气则可能导致感冒等疾病。因此,在天气变化时,大家要注意调整生活作息,保持身体健康。

4. 衣物穿着:根据天气变化,我们要及时调整衣物穿着,避免受凉或中暑。

四、应对天气变化的措施

为了应对天气变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关注天气预报: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及时了解天气状况,做好出行和生活安排。

2. 储备生活物资:在恶劣天气来临之前,储备足够的食物、水、药品等生活物资。

3. 调整生活作息:根据天气变化,调整作息时间,保持身体健康。

4. 注意出行安全:在恶劣天气中,尽量减少外出,确保出行安全。

宣州区的天气变化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要关注天气变化,做好应对措施,确保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出行安全。让我们一起迎接美好的生活吧!

宣城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第一位:吴作人

吴作人(1908年11月3日-1997年4月9日),男,安徽宣城泾县人,生于江苏苏州,1926年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系,1927年至1930年初先后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从师徐悲鸿先生,并参加南国革新运动。早年攻素描、油画,晚年后专攻国画,境界开阔,寓意深远,以凝练而准确的形象融会着中西艺术,是继徐悲鸿之后中国美术界的又一领军人物。1984年法国政府文化部授予他“艺术与文学最高勋章”,1986年比利时国王授予他“王冠级荣誉勋章”。

第二位:吴半农

吴半农(1905年-1978年)原名吴祖光,号曲林,安徽泾县人。清华大学经济系毕业。曾赴美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硕士学位。中国现代经济学家,著有《工资指数论》、《我国对外贸易分析》、《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形势》等。1934年夏,吴半农被派赴美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硕士学位。1936年12月取道苏联西伯利亚回国至南京,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研究员。国民政府经济部秘书。1940年12月改任经济部统计长、资源委员会驻美国技术委员会专门委员,再度赴美。1944年任太平洋国际学会美国分会客座研究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国政府驻日本代表团第三组(经济)组长和中国驻盟军总部赔偿归还代表团首席代表。1956年8月2日,冲破阻力,获得机遇携全家离开日本返回祖国,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重用,先后任外交部国际关系研究所日本组与世界经济组组长、研究员、顾问等职。1978年病逝于北京。

第三位:梅子涵

梅子涵,1949年生,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作为儿童文学家,他为儿童写了几十部书集,如《女儿的故事》、《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等;作为儿童文学的研究者,他写作、主编了多部理论著作,如《儿童小说叙事式论》等。作为儿童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培养了几十位儿童文学研究生,为儿童文学事业培养人才做出很大贡献。他还写过一本《女儿的故事》,这是一部出自大学教授之手却没有丝毫书卷气的活泼有趣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口语化的语言写作,语感独特,风格幽默风趣,恰似谈笑风生,亲切感人。小说将一个女孩日常的生活和平凡的成长经历借助语言的魅力使之艺术化,从而激起读者的强烈的审美愉悦和心灵的共鸣,创造了儿童小说的一种新的叙述方式和小说艺术的新领域。

第四位:章基嘉

章基嘉(1930.1.1—1995.10.5),安徽省绩溪县瀛州乡油坑口人。长期天气预报专家,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南京气象学院教授及副院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并被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1958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水文气象学院研究生部,获地学科学副博士学位。先后从事气象教学、科研和组织领导工作,在大气环流和中长期天气预报、青藏高原对东亚环流和天气气候影响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为纪念在章基嘉气象学上的贡献,南京气象学院设立了章基嘉奖学金。

第五位:胡家健

胡家健,字建人,安徽省绩溪县人。教育家。早年就读胡氏小学、安徽学府。后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专修科,国立东南大学教育学系毕业。曾任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育学专任教员兼附属小学主任,安徽省教育厅编译处主任,安徽省省立第四中学(宣城中学)校长,国立浙江大学教授兼学校总务长、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国立东南大学)教授兼校柏溪分校主任、学校总务长,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长,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香港中山图书馆董事长等职。

第六位:洪德元

洪德元,男,1937年1月出生于安徽绩溪,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66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88年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8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2001年增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洪德元提出了多个属的新系统,发现8个新属、50多个新种;在英文专著《Taxonomy and Evolution of the tribe Veroniceae, Scrophulariaceae》(婆婆纳族的分类和进化)运用了新方法,提出了起源和进化的新观点,建立了该族的进化系统;对毛莨科、桔梗科和百合科的细胞分类学和物种生物学研究有新发现;1990年出版的《植物细胞分类学》是世界上该领域的第一部专著,为植物细胞分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