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有一个名叫安乐村的地方,这里风景如画,民风淳朴,宛如一个世外桃源。近年来,安乐村的名声越来越响,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村庄,感受它的魅力吧。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安乐村位于我国南方一个风景秀丽的山区,四周被青山绿水环抱。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村庄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千人。
表格1:安乐村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 项目 | 内容 |
|---|---|
| 地理位置 | 南方山区 |
| 气候 | 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 |
| 面积 | 约10平方公里 |
| 人口 | 不足千人 |
二、历史与文化
安乐村历史悠久,据传已有千年之久。这里曾是古代文人墨客的隐居之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村里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建筑、古井、古树等,成为游客了解历史的好去处。
表格2:安乐村历史与文化
| 项目 | 内容 |
|---|---|
| 历史悠久 | 已有千年之久 |
| 文化遗产 | 古建筑、古井、古树等 |
| 文人墨客 | 古代文人墨客的隐居之地 |
三、民俗风情
安乐村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村里的节日庆典丰富多彩,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都有独特的习俗和活动。村里还有许多民间艺术,如剪纸、刺绣、山歌等,为游客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民俗画卷。
表格3:安乐村民俗风情
| 项目 | 内容 |
|---|---|
| 民风 | 淳朴、热情好客 |
| 节日庆典 |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 |
| 民间艺术 | 剪纸、刺绣、山歌等 |
四、旅游资源
1. 自然风光:安乐村四周青山绿水,景色宜人。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奇峰异石、瀑布溪流、古树参天等自然景观。
2. 历史文化:村里的古建筑、古井、古树等,见证了安乐村的历史变迁,让游客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气息。
3. 民俗风情:村里的节日庆典、民间艺术等,让游客领略到浓郁的民俗风情。
4. 农家乐:游客可以体验农家生活,品尝农家菜,感受田园风光。
表格4:安乐村旅游资源
| 项目 | 内容 |
|---|---|
| 自然风光 | 奇峰异石、瀑布溪流、古树参天等 |
| 历史文化 | 古建筑、古井、古树等 |
| 民俗风情 | 节日庆典、民间艺术等 |
| 农家乐 | 体验农家生活,品尝农家菜,感受田园风光 |
五、旅游攻略
1. 交通:游客可以选择自驾、火车或长途汽车等方式前往安乐村。
2. 住宿:村里有多家民宿,设施齐全,价格实惠。
3. 餐饮:村里的农家菜味道鲜美,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美食。
4. 活动安排:游客可以参加村里的节日庆典、民间艺术等活动,感受浓郁的民俗风情。
安乐村,一个让人心旷神怡的世外桃源。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浓厚的历史文化,领略浓郁的民俗风情。如果你厌倦了城市的喧嚣,不妨来安乐村感受一下这里的宁静与美好。相信在这里,你一定会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
安乐村位于织金县北面,织毕公路穿村而过。距县城32公里,海拨1300米,平均气温24度。行政区域3.1平方公里,人村辖6个村民组,共有416户,1761人,村内居住着汉族、苗族、穿青族、彝族等民族。全村全年种植烤烟800亩,产值200万元以上,人均粮食250公斤以上,退耕还林150亩。
村有办公楼一栋,面积90平方米。设有卫生室、远教室。有农家书屋一栋,面积80平方米。上坝组地区生态家园建设示范点已修建结束,如今是一座漂亮的村寨。
全村建设在进一步的推行中,各组的通村油路正在进行着。
--人口总数:1761人农业人口:1741人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穿青族、彝族、苗族发展口号:发展经济,建立文明村寨
--所辖村:上安,下安,大坡,中坝,龙井,上坝生产总值:526.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金银花,烤烟,玉米名特产品:金银花办公所在地:安乐村上坝组
安乐村与磨大村、湖坝村、以冲村、东风村、红艳村、跑瓦村、群丰村、山林村、前进村、团结村、大营村、桂花村、以补村、八寨村相邻。
安乐村附近有织金古建筑群、织金洞、织金关水利风景区、恐龙湖水利风景区、织金财神庙等旅游景点,有织金头花蓼、织金续断、织金竹荪、贵州织金农家土制烟熏腊肉、织金发粑等特产。
安乐村位于云南省昭通彝良县奎香乡,属于山区。国土面积18.42平方公里,海拔1900.00米,年平均气温14.00℃,年降水量950.0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3948.00亩,其中人均耕地1.38亩;有林地9864.00亩。全村辖20个村民小组,有农户696户,有乡村人口2951人,其中农业人口2951人,劳动力189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465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54.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9.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为主。
安乐村地处安乐镇中部,是安乐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约10公里,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842户3024人,耕地面积4220余亩,产业主要以粮食、蔬菜为主。党员82名,平均年龄57岁,其中女党员17名。村两委会班子由11人组成。村党支部在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紧密结合村情实际,抓班子、带队伍、强基础,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狠抓党建工作基础,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以党建促发展、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