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天气(安塞天气预报15天查询)

安塞,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北部,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更是革命圣地之一。提到安塞,你是否会想到那独特的天气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安塞天气的神秘面纱。

一、安塞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

1. 地理位置

安塞地处陕西省北部,东临延川,南接子长,西靠吴起,北接宁夏回族自治区。总面积约为1965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

2. 气候特点

安塞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以下是安塞气候的详细特点:

项目 特点
春季 温暖干燥,多风沙
夏季 炎热多雨,气温较高
秋季 温凉宜人,降水减少
冬季 寒冷干燥,气温较低

二、安塞天气的奥秘

1. 春季天气

春季,安塞的天气逐渐回暖,但多风沙。此时,气温逐渐上升,但昼夜温差较大。风沙天气对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一定影响。

2. 夏季天气

夏季,安塞进入高温多雨期。气温较高,降水较多,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此时,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季节,如洪水、泥石流等。

3. 秋季天气

秋季,安塞的天气逐渐转凉,降水减少。此时,气温适宜,农作物收获季节,是一个美好的季节。

4. 冬季天气

冬季,安塞的天气寒冷干燥。气温较低,风力较大。冬季风沙天气较多,对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

三、安塞天气对当地生活的影响

1. 农业生产

安塞的气候特点对当地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春季风沙天气对农作物生长不利;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需防范自然灾害;秋季降水减少,有利于农作物收获;冬季寒冷干燥,对农作物生长不利。

2. 居民生活

安塞的天气对当地居民生活也有着重要影响。春季风沙天气对居民健康造成威胁;夏季高温多雨,需注意防暑降温;秋季适宜户外活动;冬季寒冷干燥,需注意保暖。

四、安塞天气的应对措施

1. 农业生产方面

(1)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抗灾能力;

(2)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适应气候特点;

(3)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

2. 居民生活方面

(1)加强环境保护,减少风沙天气;

(2)提高居民防暑降温、保暖意识;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安塞的天气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对当地生产和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了解和掌握安塞天气的奥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提高生活质量。希望本文能为大家揭开安塞天气的神秘面纱,让我们共同关注这片土地,共同守护这片家园。

陕西迎来大范围降温降水天气

根据预报,此次雨雪天气过程累计降水量在陕北(0~ 3毫米)、陕西中南部、关中北部(3~ 13毫米)、关中南部、陕南(8~ 20毫米);陕北积雪深度0-3厘米,陕西中南部5-10厘米,秦岭8-15厘米。最低气温将出现在13日凌晨,陕北最低气温-18~-8℃,关中-5~-1℃,陕南-3-1℃,秦巴山区-15~-9℃。

9日,全省多云。今天夜间,陕西西部有小雪(0-1毫米),关中西部有雨夹雪或小雨(0-2毫米),陕南西部有小雨(0-2毫米)。

10日,陕北有小到中雪(0~ 3毫米),陕西中南部、关中北部有中到大雪(3~ 8毫米),局部地区(甘泉、安塞、志丹、延安宝塔区、黄陵)有大雪(9~ 12毫米),关中平原、陕南低海拔地区有中雨或雨夹雪(5~ 15毫米)。

11日,全省多云,关中南部雨夹雪或小雨(0-3毫米),陕南雨夹雪或小雨(3-8毫米),秦岭山区雨夹雪或小到中雪(2-5毫米)。另外,11日陕北、关中等地有4级左右偏北风。

陕西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李华龙分析,此次过程主要表现为降温、降雨和长时间持续阴雨寡照等诸多不利因素叠加,将对全省设施农业和畜牧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并可能导致雪棚坍塌、病害寒冻危害加重、市场蔬菜供应短缺、牛羊等牲畜体感温度降低等气象灾害。

李华龙说,在设施农业中,建议提前加固大棚,防止积雪压垮棚面,同时做好补光、加温、降湿等温室小气候调节和病害防治工作,以应对降温过程中形成的棚内低温高湿环境,确保棚内作物安全同时做好保温设备的维护工作,防止雨雪冰冻影响正常运行。在蔬菜采收和市场供应方面,建议提前做好采收、储存和配送工作,防止市场供应紧张。畜牧业在降温、雨雪、大风天气过程中,畜牧业要做好防风加固、防寒保暖、饲草储备调配等工作。,以防止低温、雨水和大风造成的温度损失。

据预报,受本次雨雪天气过程影响,陕西省大部分公路、铁路道路湿滑风险较高,其中陕西中南部、关中北部、秦巴山区降雪量较大,其造成的道路冰雪将对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产生较大影响。

过程中,G65(包茂高速)、G22(青兰高速)、G5(京昆高速)、G70(尹福高速)、G40(沪陕高速)、G85(尹坤高速)、G316(福兰线)、G210(宝南线)等高速公路,以及沈燕线、宝南线。

延安海拔多少米

延安海拔1101米,气压89KPa,经度109.48158,纬度36.556772。

延安属于暖温带,气候较为干燥,早晚温差较大,年均无霜期170天,年均气温9.2℃,年均降水量500多毫米。延安矿产资源丰富,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大陆第一口油井位于本市延长县,石油开发已有百年历史。

延安土地辽阔,光照充足,是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苹果、红枣等农产品品质优良,享誉海内外。“延长石油”、“洛川苹果”均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延安人文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发展旅游业具有广阔前景。

以中华民族圣地黄帝陵、中国革命圣地延安、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为主体的旅游资源驰名中外,陕北民歌、陕北大秧歌、安塞腰鼓、农民画、剪纸等民间艺术久负盛名,是西部地区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市内有历史遗迹5808处,革命旧址445处,珍藏文物近7万件。

扩展资料:

延安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文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

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延安是“双拥运动”发祥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着“中国革命博物馆城”的美誉。境内有各类文物遗址点8545处,其中革命遗址445处。 2017中国年度文化影响力城市。

延州和延安之名始见于《隋书》。《地理志》云:“延安郡,后魏置东夏州,西魏改为延州,置总管府。开皇中,府废统县十一,户五万三千九百三十九。大业三年(607年),在肤施置延安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延安

黄土高原气候特点

黄土高原地区的气候特点独特,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之际,此地深受极地干冷气团影响,气候寒冷干燥,风沙频繁,而夏季秋日则受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洋低压的调控,炎热多雨,特别是暴雨较多。年平均降雨量约为466毫米,降雨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地区降雨量较高,为600至700毫米,中部为300至400毫米,西北部则降至100至200毫米,大致以200毫米和400毫米等降雨量线划分为干旱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中部的半干旱区主要包括晋中、陕北、陇东和陇西南部,年均温在4到12℃之间,降雨量400至600毫米,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与草原带的分布相吻合。

东南部的半湿润区涵盖河南西部、陕西关中、甘肃东南部和山西南部,气候温和,年均气温8到14℃,降雨量在600至800毫米之间,以东南风为主,雨热同期,与落叶阔叶林带相符合。西北部的干旱区主要位于长城沿线北侧,降雨量极低,为100至300毫米,气温变化剧烈,风沙活动频繁,与荒漠草原带相符。

降雨年际变化大,丰水年降水量是枯水年的3至4倍,年内分布不均,大部分降雨集中在6月至9月的汛期,且暴雨多以突发形式出现。如1981年6月20日,渭南地区爆发的强对流暴雨强度高达267毫米/60分钟,而1977年7月到8月的晋陕蒙交界区域,受西太平洋副高压影响的暴雨范围广大,降雨量惊人,如安塞、子洲等地记录到了历史罕见的暴雨。

综上所述,黄土高原的气候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空间差异,降雨量分布不均,暴雨天气频繁,对地表环境和农业生产有着显著影响。

扩展资料

黄土高原(英文:Loess Plateau亦作Huang-t'u Kao-yuan或Huangtu Gaoyuan)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北纬34°~40°,东经103°~114°。东西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海拔1500到2000米。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