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庐阳区天气(合肥市庐阳区天气预报一周)

在繁华的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风情,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市民。而庐阳区独特的天气,更是让人津津乐道。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庐阳区的天气,看看它到底有多“任性”。

一、春暖花开,庐阳区的春天

春季,是庐阳区一年中最为宜人的季节。这个时候,春风拂面,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据气象数据显示,庐阳区春季平均气温在15℃左右,降雨量适中。

3月,是庐阳区春天的开始。这个时候,气温逐渐回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但也要注意,春季气温变化较大,早晚温差明显,早晚时段要适当增添衣物。

4月,庐阳区进入春季的高潮期。这个时候,阳光明媚,温度适宜,是踏青游玩的好时节。也是春雨绵绵的季节,市民出行需注意防雨。

5月,庐阳区春天的尾巴。这个时候,气温逐渐升高,花草树木进入旺盛生长期。但也要注意,春季是流感多发季节,市民要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冒。

二、夏日炎炎,庐阳区的夏天

夏季,是庐阳区一年中最为炎热的季节。这个时候,阳光似火,酷暑难耐。据气象数据显示,庐阳区夏季平均气温在30℃左右,降雨量适中。

6月,庐阳区进入夏季的高潮期。这个时候,气温达到全年最高点,酷暑难耐。市民出行要防晒、补水,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

7月,庐阳区夏季的尾巴。这个时候,气温逐渐下降,但仍然较为炎热。也是雷雨天气较多的季节,市民出行要注意防范雷雨。

8月,庐阳区夏季的收尾。这个时候,气温逐渐下降,但高温天气仍然持续。市民出行要继续防晒、补水,保持身体健康。

三、秋高气爽,庐阳区的秋天

秋季,是庐阳区一年中最为舒适的季节。这个时候,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是户外活动的好时节。据气象数据显示,庐阳区秋季平均气温在20℃左右,降雨量适中。

9月,庐阳区进入秋季。这个时候,气温逐渐降低,但仍然较为宜人。市民可以尽情享受秋天的美好。

10月,庐阳区秋季的高潮期。这个时候,气温凉爽,天空湛蓝,是户外游玩的好时节。也是果实累累的季节,市民可以品尝到各种美味的水果。

11月,庐阳区秋季的尾巴。这个时候,气温逐渐下降,天气转凉。市民出行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四、寒风凛冽,庐阳区的冬天

冬季,是庐阳区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这个时候,寒风凛冽,雪花飘落。据气象数据显示,庐阳区冬季平均气温在-5℃左右,降雨量适中。

12月,庐阳区进入冬季。这个时候,气温逐渐降低,雪花飘落,是观赏雪景的好时节。市民出行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1月,庐阳区冬季的高潮期。这个时候,气温达到全年最低点,雪花纷飞。市民出行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2月,庐阳区冬季的尾巴。这个时候,气温逐渐回升,但仍然较为寒冷。市民出行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合肥市庐阳区的天气,可谓变幻莫测。春季暖和宜人,夏季炎热酷暑,秋季凉爽宜人,冬季寒冷刺骨。这样的天气,让人感受到了四季的更迭和生活的多姿多彩。

表格如下:

季节 平均气温(℃) 降雨量(mm) 特点
春季 15 100 温暖宜人
夏季 30 150 炎热酷暑
秋季 20 100 凉爽宜人
冬季 -5 50 寒冷刺骨

在庐阳区,无论哪个季节,都有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在这个充满魅力的城市,尽情享受四季的变幻吧!

合肥发生黑昼现象是怎么回事产生的原因

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很多的自然现象,黑昼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夏天暴雨天气常见到,近日合肥发生黑昼现象,那么是怎么回事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由星座知识为大家揭晓下这一现象的原因吧!

合肥发生黑昼现象是怎么回事今晨(6月15日)上班早高峰,合肥乌云密布下起大雨,出现“黑昼”现象,市区道路行驶的车辆纷纷开启车灯。根据气象预报,未来6小时内合肥市部分地区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局部超100毫米,请注意防范短时强降水、雷电、7-8级阵风等强对流天气。

黑昼现象产生的原因气象专家解释,造成黑昼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冷涡甩下的冷空气与湿润的东南气流在大连交汇,形成了强烈的对流云团,云层厚且低,因而生成了黑昼现象。黑昼期间,上空对流云团的发展非常旺盛,云层厚度一度达到了13公里,足以遮天蔽日。

气温过高,高温导致暖气流活跃,冷暖空气交汇时,便出现了强对流天气。在这种天气条件下,诞生了“低而厚”的云;这种云接近地面,而且其不同寻常的厚度阻挡了太阳直射的光,甚至吸收了天空中漫射的光,当这种“体积”超大的云移动到某个区域上空时,便带来了“黑昼”场景。

合肥大蜀山、紫蓬山需重点防范地质灾害连日来,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屡现强降水,未来一周安徽省将进入强降水集中期。近日,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几乎每天都会发布地质灾害预警,根据最新预警:到6月14日20时,肥东县东部、东南部地区,巢湖市东部、东南部、西北部、西南部地区以及庐江县中部地区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较高(3级),这些区域需注意防范。

大蜀山、紫蓬山需重点防范地质灾害根据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近日发布的《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预计今年汛期(5月~9月)总降水量接近常年或偏多,降水分布不均,有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发生,气象条件总体为偏差年景。淮河以南6月中旬后期入梅,7月中旬中后期出梅,出、入梅时间均较常年偏晚,梅雨量偏多。8月~9月为台风活跃期。

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5月至9月,主要防范因降雨、台风等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点和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规律,结合今年降雨趋势预测,排除地震、极端灾害天气等影响因素,预测2020年地质灾害总体趋势接近常年,局部地区较常年可能加重,灾害类型仍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

合肥市这些地方需要重点防范:巢湖市东南部低山丘陵区,涉及乡(镇、街道)为夏阁镇、银屏镇、散兵镇、苏湾镇、槐林镇、凤凰山街道;庐江县东南部及西部低山丘陵山区,涉及乡镇为:矾山镇、龙桥镇、汤池镇、万山镇、白山镇;肥西县西部丘陵区,涉及紫蓬山管委会、铭传乡;市辖区西部、北部,涉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庐阳区;旅游风景区为大蜀山、紫蓬山、刘铭传墓园、冶父山森林公园被列入重点防范区。散兵镇白云庵村因为采矿废渣无序堆积,存在因强降雨或持续降雨作用下引发泥石流的问题。

相关文章推荐:星座知识木星落几宫最好木星逆行是什么意思木星多久会逆行土星逆行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影响已经确认有生命的星球人类能生存吗地球表面约多少被水覆盖

台风合肥有影响吗

台风对合肥有影响。

受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影响,全市有明显风雨天气,雨量中等,部分地区暴雨,累计降雨量40至80毫米,局部超100毫米。最大小时雨强30至50毫米,并伴有平均风力4至5级、阵风8级的东南大风。

27日,多云,午后有分散性雷阵雨,偏东风3级,雷雨时阵风7级,26~33℃;28日,多云转阴天,有阵雨或雷雨,偏东风4级,雷雨时阵风 7级,25~30℃;29至30日,阴天,有中等阵雨或雷雨,部分地区暴雨,东南风4至5级,阵风8级,25~29℃;31日,阴天有阵雨或雷雨,26~32℃;8月1至2日,多云,有分散性雷阵雨,26~31℃。

合肥市旅游景点推荐:

1、庐阳区老街:合肥的历史文化街区,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和传统风貌,是感受合肥古城韵味的好去处。

2、大蜀山风景区:合肥市的标志性山脉,蜀山主峰海拔约为427米,登上山顶可以俯瞰合肥市区的全貌,同时还有许多名胜古迹。

3、合肥森林动物园:位于包河区,园内有丰富的动物资源,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各种珍稀动物,还有表演秀和游乐设施。

4、徽州古城:位于庐江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众多的古建筑和明清时期的街巷,被誉为“活化石”。

5、巢湖:位于合肥市郊区,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可以进行观光游船和湖边休闲活动。

6、合肥奥林匹克公园:是合肥市的大型综合性公园,内设有运动场馆、花卉园和湖泊,适合休闲散步和户外运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合肥市

【合肥市概况】合肥天气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气候特点 自然资源

合肥市在1949年2月1日正式建市时,划市区为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和第一直辖镇、第二直辖镇。同年4月,两直辖镇合并成立第四区;9月,撤销4个区,分设大东门、车站、西门、北门、南门5个派出所辖区。

1951年11月,撤5个派出所,成立车站、东市、西市3个区。

1960年3月,改车站区为东市区,原东市区改为南市区。

1963年8月,改南市区为中市区。

1951年1月,从肥东县和肥西县划进8个乡置郊区,以后几次向四周扩展。

1958年7月,肥东县、肥西县、巢县划归合肥市。

1961年4月,三县划出。

1959年5月,从巢湖周围4个县沿湖地带划出部分农村,设立巢湖(水上)区。

1961年4月,巢湖区撤销。

1964年10月,划寿县4个区和定远、肥东、肥西县各1个区,共7个区、55个公社,建置长丰县,属合肥市辖。

1983年7月,肥东县、肥西县复归合肥市辖。

2002年3月,合肥市区划调整,大致以南淝河、板桥河、老环城路、金寨路为界,将原东市区、中市区、西市区、郊区分别调整更名为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

2004年6月,长丰县有2个镇和5个乡划归淮南市管辖。

2011年8月,安徽省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原地级巢湖市,原居巢区改设县级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辖、合肥市代管,庐江县划入合肥市。合肥市现辖四县(肥东、肥西、长丰、庐江)、一市(县级巢湖市)、四区(瑶海、庐阳、蜀山、包河),并拥有四大开发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

截至2023年末,合肥下辖肥东、肥西、长丰、庐江4个县,1个县级巢湖市,以及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个区。全市共有乡镇81个,街道办事处5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563个、村民委员会1148个。

合肥位于北纬30°56′—32°33′、东经116°40′—117°58′之间,居安徽中部、江淮之间,承东启西、连南接北,靠山抱湖、临江近海。地处长江三角洲西翼,属于“长三角”城市群,是沿海的腹地、内地的前沿。

合肥环抱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江淮分水岭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全境。境内有丘陵岗地、低山残丘、低洼平原三种地貌,以丘陵岗地为主。全市平均海拔20~40米,境西的牛王寨海拔595米为最高点。主城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岗冲起伏;西南部属大别山余脉,层峦叠嶂。

合肥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均气温15.7℃,年均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间2000小时左右,年均无霜期228天左右。

合肥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9.76亿立方米。地表水系较为发达,以江淮分水岭为界,岭南为长江水系,主要有南淝河、派河、丰乐河、杭埠河、滁河、裕溪河、兆河、柘皋河、白石天河、西河等;岭北为淮河水系,主要有东淝河、沛河、池河等。巢湖设计防洪水位时,湖面面积780平方公里,容积52亿立方米。

合肥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8.91万公顷,是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区。其中,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棉花、瓜果、蔬菜等,畜禽养殖业发达,特色农产品丰富,被授予“中国龙虾之都”“中国坚果炒货之都”“中国草莓之乡”等称号,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1个。

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11种,其中,肥东县磷矿储量居全省第二位;庐江县素有“地下聚宝盆”之称,铅、锌、硫铁矿、明矾石储量居全省首位,铜矿储量居全省第二位,硫铁矿储量占全省二分之一,铁矿储量占全省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