硇洲镇,一个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小镇,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这里有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美誉,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接下来,就让我带你们一起走进硇洲镇,感受这座古镇的独特魅力。
一、历史悠久的古镇
硇洲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至今已有千年。据史料记载,早在南宋时期,硇洲镇就是广东沿海地区的商贸重镇。明清时期,硇洲镇更是成为广东四大名镇之一,繁华程度可见一斑。
1. 硇洲古街
硇洲古街是硇洲镇最繁华的地带,街道两旁建筑风格古朴,保存完好。这里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所建,砖木结构,青砖黑瓦,飞檐翘角,具有浓厚的岭南建筑特色。古街上商铺林立,各种小吃、特产琳琅满目,是游客们品尝美食、购买特产的好去处。
2. 硇洲古城墙
硇洲古城墙是硇洲镇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宋代。城墙全长约1000米,现存约500米。城墙上有瞭望台、箭楼等防御设施,是古代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城墙上,可以俯瞰整个硇洲镇,感受古镇的宁静与美丽。
二、独具魅力的文化
硇洲镇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
1. 硇洲民间艺术
硇洲镇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如硇洲剪纸、硇洲木雕、硇洲风筝等。其中,硇洲剪纸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被誉为“南国剪纸之花”。硇洲木雕则以其造型生动、线条流畅而著称。
2. 硇洲美食文化
硇洲镇美食文化底蕴深厚,各种小吃、海鲜、甜品等应有尽有。其中,硇洲月饼、硇洲煎堆、硇洲糯米鸡等特色美食更是让人垂涎欲滴。
三、美丽的自然风光
硇洲镇不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还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
1. 硇洲灯塔
硇洲灯塔是硇洲镇的标志性景观,建于1889年,是中国四大灯塔之一。灯塔高19米,外观典雅,是海上航行的指南针。登上灯塔,可以俯瞰硇洲镇的全貌,感受大海的壮阔。
2. 硇洲岛
硇洲岛是硇洲镇的一部分,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岛屿。岛上沙滩细软,海水清澈,是游泳、度假的好去处。硇洲岛还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是潜水、捕捞的好地方。
四、硇洲镇的未来
硇洲镇在发展旅游业的也注重保护和传承古镇的历史文化。为了更好地展示硇洲镇的魅力,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修缮古建筑:对硇洲镇的古建筑进行修缮,保护和传承古镇的历史文化。
2. 发展乡村旅游:利用硇洲镇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3. 举办文化活动: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硇洲民间艺术节、硇洲美食节等,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硇洲镇会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知名的旅游胜地。
总结
硇洲镇,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镇,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古镇的历史底蕴、体验到独特的文化风情、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硇洲镇,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窦振彪(1785—1850),字升堂,吴川硇洲人(解放后划归湛江市郊区,《金门志》误写为”花县人”).出身于贫穷家庭,幼年父母早亡,后跟姑母养牛过活,十五岁随舞狮班学武,十七岁到洲都司府当差.由于能弓善射,熟习水性,得到上司器重,编入水师当兵,不久擢为都司府管带.一八一四年(嘉庆十九年),擢水师提标中军守备,一八一九年(嘉庆二十四年)升海口协中军都司,一八二二年(道光二年)升广海寨游击,一八二六年(道光九年)署琼州镇总兵,一八三一年(道光十一年),由两广总督李鸿宾推荐,升任福建金门镇总兵《吴川县志》引述的国史馆列传把升调金门镇总兵的时间误写为”道光十五年”).一八四一年升广东水师提督,同年调福建任水师提督.一八五O年卒于任内.享年六十有五.窦振彪一生,经历了嘉庆,道光两个朝代,当时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清王朝已过”康乾盛世”而日渐腐败.统治阶级骄奢淫逸,广大人民饥寒交迫,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益尖锐,盗贼四起,社会动荡不安.由于吏治腐败,经济落后,国防松弛,给西方殖民主义者以可乘之机,大量输入鸦片,掠夺中国的白银,毒害中国人民,妄图把偌大的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处此内忧外患的历史环境中,窦振彪以其装备落后的水师,积极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为巩固清王朝统治服务,创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点精神财富.
窦振彪一生,在缉盗安民,平定叛乱,曾协同马济胜平定台湾张丙滋事叛乱,抵抗英夷鸦片入侵,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巩固满清封建统治等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他死后被清帝诰封为”振威将军”,谥号武襄,晋赠太子太保,取销生前一切处分.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清政府除给他厚葬外,还在他的故乡-----硇洲上街,建起一座牢固的石牌坊-----宫保坊.坊的两侧刻上一副盛赞其功绩的对联,对的上联曰:“麟阁功业万里鲸鲵皆慑魄”,下联为:“羊碑思永八闽貔虎尽铭恩”.梅录虽不是他的故乡,但也建有纪念性的”保宫第”和立有脚踏石龟的御赐丰碑.“宫保第”的遗址和碑石迄今仍然留存着.
1、硇洲镇,隶属于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地处麻章区东部,硇洲镇是一个海岛镇,东南面对浩瀚的南海,西南与大特区海南省隔琼州海峡相望,北傍东海岛,西依雷州湾,纵深是太平洋,行政区域面积5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硇洲镇户籍人口为51472人。2、南宋祥兴元年(1278年),末帝赵昺为逃避元兵追赶登基硇洲,曾升硇洲镇为翔龙县。1987年5月2日,改制为湛江市麻章区硇洲镇。截至2021年10月,硇洲镇辖3个社区、5个行政村。3、 2019年,硇洲镇有工业企业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7个。关于硇洲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硇洲古称硭洲,宋末皇帝赵昺在岛上登基。升格为翔龙县后,始改硇洲。《宋史·二王纪》有载:“景炎二年三月(1277年)罡硇洲。四月,罡殂硇洲,众立卫王昺为主,升硇洲为翔龙县”。1275年,元军挥师南下,攻破南宋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将臣陆秀夫、张世杰、文天祥等文武百官及十万士卒,护送年仅11岁的宋端宗和其弟卫王赵昺,避元兵追杀,1277年3月,从东南沿海逃亡到硭洲岛。宋端宗年幼体弱,疲于奔命,一路担惊受怕,4月在岛上病亡。丧事料理完毕,陆秀夫等众臣拥8岁的赵昺为帝,史称“宋帝昺”。赵昺即位,改元祥兴、升硭洲为翔龙县,并计划安顿下来以图复国。硭洲遍地是石头,少帝昺便命士卒采石,筑石墙,建行宫,并利用石头作掩护抵抗元军。古泛指游牧民族为匈奴,众臣以石头可抵御蒙古元军之意,授意少帝昺下旨:“以石击匈赐为硇”,把硭洲岛改为硇洲岛。祥兴元年(1278年)元军攻克雷州城,右丞相张世杰多次派兵攻打雷州府城,均失利,觉得硇洲这个小岛,攻守都很困难,且孤立无援,不可久居,便与右丞相陆秀夫等相议,护少帝赵昺迁往新会崖山。最后血战崖门,全军覆灭,陆秀夫抱帝投海,苟延的南宋末代终结。硭洲虽改硇洲,但民间仍两地名共用。高雷地区现存最早一本明朝万历年编纂的《高州府志》,《记事》中仍用硭洲地名。据说,直到清道光皇帝品尝硇洲鲍鱼后才钦定硭洲为硇洲,成为稳固地名。硇洲籍的广东福建水师提督总兵窦振彪朝贡硇洲鳆鱼(即鲍鱼),道光吃后有如梦初醒之感,极为欢喜,遂问产地。窦回复说产自硭洲,民间俗称硇洲螺鱼。又是硭洲又是硇洲把皇帝弄糊涂了,后方知是南宋赵昺帝立国的翔龙府,便钦旨把硭洲定为硇洲纪念宋皇。从此,历代编纂的《辞源》及编著的史书,开始正式出现硇洲地名。由此推测,窦振彪贡鲍,道光定硇洲名,也许确有其事。“硇”字也成了中国汉字的独特字,连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没有北京、上海的地名组词,竟独一无二有一个硇洲地名条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