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石碣,这座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东北部的城镇,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在这里,每一天的天空都像是大自然的一面镜子,反映着季节的变迁和天气的变幻。下面,就让我带着你们一起探索东莞石碣的天气,感受这座城镇生活的节奏。
东莞石碣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表格,展示了东莞石碣的气候概况:
季节 | 平均气温(℃) | 降水量(mm) | 相对湿度(%) |
---|---|---|---|
春季 | 18-24 | 800-1000 | 70-80 |
夏季 | 28-33 | 1300-1600 | 75-85 |
秋季 | 18-25 | 500-800 | 70-75 |
冬季 | 10-15 | 200-400 | 65-70 |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东莞石碣的夏季雨水最为充沛,冬季则相对干燥。这样的气候特点,也使得石碣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在东莞石碣,天气变化无常,有时一天之内就能经历四季。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石碣的天气特点:
春天的石碣,阳光明媚,温度逐渐升高,但早晚温差较大。这个时候,天气常常是“多云转晴”,偶尔会出现雷阵雨。
夏天是石碣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也是雨水最集中的时候。天气特点是“雷阵雨频繁”,有时甚至会出现连续暴雨。不过,夏天也是石碣人最爱的时节,因为这个时候,荔枝、龙眼等水果纷纷上市,让人垂涎欲滴。
秋天是石碣一年中最舒适的季节。天气晴朗,温度适中,是出行游玩的好时机。这个时候,天空常常是“蓝天白云”,偶尔会飘洒几滴秋雨。
冬天是石碣一年中最干燥的季节。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但早晚温差较大。这个时候,天气特点是“多云转晴”,偶尔会出现雾霾天气。
东莞石碣的天气,不仅影响着农业生产,也深刻地影响着居民的生活。以下是一些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由于石碣的天气变化无常,居民在穿衣搭配上需要特别注意。夏天要准备透气、吸汗的衣物,冬天则要注重保暖。
石碣的天气,尤其是夏季的雷阵雨,对交通安全有很大影响。雨天路面湿滑,司机要减速慢行,注意行车安全。
石碣的四季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在安排旅游行程时,要充分考虑天气情况,以免影响行程。
东莞石碣的天气,就像这座城镇的生活节奏一样,充满活力和变化。在这里,每一天都有新的惊喜等待我们去发现。无论是蓝天白云的夏日,还是寒风呼啸的冬日,东莞石碣的天气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东莞突发暴雨致运钞车被淹
5月31日,广东东莞。广东东莞突降暴雨,街道积水严重,没过腰身。一辆运钞车被困水中,押运人员现场紧急“救钱”,从运钞车上转移了多个保险箱,城管分局严格落实三防和“雨前、雨中、雨后”相关工作要求,组织应急人员、市政环卫企业人员,共同做好防御工作。
东莞突发暴雨致运钞车被淹1 5月31日,广东东莞。广东东莞突降暴雨,街道积水严重,没过腰身。一辆运钞车被困水中,押运人员现场紧急“救钱”,从运钞车上转移了多个保险箱。当地已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市民出行请注意安全。
东莞市气象局31日17时21分通报称,过去1小时,东莞石碣已录得117毫米、石龙92.7毫米降水,预计未来3小时,东莞水乡片、城区片、埔田片和洪梅、道滘等镇街强雷雨持续,最大小时雨强60至80毫米、局部100毫米以上,东莞市气象台于5月31日17时21分对上述镇街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根据《东莞市防汛防旱防风应急预案》,当地三防办17时30分将防暴雨应急响应调整为防汛IV级应急响应。
21时30分,强雷雨已经移出东莞,但东莞附近仍有雷电,暴雨黄色预警仍在生效中,目前,雨势呈小到中雨,预计上半夜可以解除预警。
东莞气象部门预计,31日夜间至6月5日受西南季风槽影响,降雨将明显加强,强降雨过程主要在31日夜间到6月2日、5日期间,将有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并伴有强雷暴和7至8级、局部10级大风;6月6日至7日以多云为主;8日至9日阴天,有中到大雨。
东莞突发暴雨致运钞车被淹2“沙田大道路口积水约40厘米!”“南城城市风景街部分路段被水淹了!”5月的最后一天,城管人的微信工作群里不断有险情信息涌来。暴雨袭莞,全市多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内涝,导致下班高峰期不少市民被困在了原地。收到信息的城市“大管家”担起主责,迅速行动,清理内涝,抢修路灯等,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积极应对强雷雨天气,在沙田、南城、道滘、石排、樟木头等地,城管分局严格落实三防和“雨前、雨中、雨后”相关工作要求,组织应急人员、市政环卫企业人员,共同做好防御工作。
一方面,提前排查城管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清理路面枯枝落叶和垃圾,重点清掏沉沙井泥沙,清理排水井口及周边的树叶和垃圾,疏通排水管道,并在周边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另一方面,加强与水务等部门联动,安排人员驻点观察,密切关注辖区内各易积水点的积水和排水的动态情况;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组织人员及时开展强排水工作,确保积水全面排清,防止积水内涝。
5月31日16时,我市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石碣城管分局立即闻“汛”而动,启动防汛四级响应机制,组织分局应急力量和所有市场化公司全力做好防汛工作,全面对排水井口、户外广告、填埋场、路灯等市政设施开展地毯式排查。谢岗城管分局则组建了7支应急抢险队伍,实行全员备勤,突出抓好对各内涝点值守,做到责任到人。在行动中,他们引导群众避雨避洪,帮助群众通过积水路段。
暴雨中,日常负责清理街道的环卫工人也成了防御的主力军,他们坚守岗位,对区域内内易积水路段的.沙井盖周边进行全面清理积存垃圾、树叶等,最大限度减少井盖堵塞导致的积水现象。在高埗,城管部门还安排执法人员对辖区倾倒或移位的施工围挡、市政设施、共享单车进行全面排查和清理,并对积水较深路段的路灯实施断电处理,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东莞市辖32个镇(街道),包括4个街道(莞城街道、南城街道、东城街道、万江街道);28个镇(石碣镇、石龙镇、茶山镇、石排镇、企石镇、横沥镇、桥头镇、谢岗镇、东坑镇、常平镇、寮步镇、大朗镇、黄江镇、清溪镇、塘厦镇、凤岗镇、长安镇、虎门镇、厚街镇、沙田镇、道滘镇、洪梅镇、麻涌镇、中堂镇、高埗镇、樟木头镇、大岭山镇、望牛墩镇)。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珠江三角洲的东南部,东江下游,东经113°31′~114°15′,北纬22°39′~23°09′。东江三角洲的东北角是清溪镇的银瓶嘴山,与惠州市惠阳区交界,最西端是沙田镇西大坦西北的狮子洋中心航线,与广州市番禺区、南沙区隔海相望;最北端是中堂镇潢涌村,与广州市黄埔区和增城区、惠州市博罗县隔江为邻,最南端是凤岗镇雁田水库,与深圳市龙岗区相连。东莞市毗邻港澳,处于广州至深圳经济走廊的中心位置。
东莞市地质构造属于罗浮山断裂带南部边缘的博罗大断裂和东莞断凹盆地,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莞市地貌以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为主,丘陵台地占全市陆地面积的44.5%,冲积平原占43.3%,山地占6.2%。东部地区多山,山体庞大,海拔在200~600米之间,坡度约30°,其中银瓶嘴山主峰高898.2米,为东莞市最高峰。中南部低山丘陵成片,为丘陵台地区;东北部接近东江河滨,岗地发育,地势平坦,多为易于积水的埔田区;西北部是东江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水网纵横,多为围田区;西南部是濒临珠江口的江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而低陷,受潮汐影响较大。
东莞市的主要河流包括东江、石马河和寒溪水。境内96%的面积属于东江流域,东江干流从东北角的惠州市博罗县、惠阳区之间入境,沿北部边境自东向西流至桥头新开河口。石马河发源于深圳市宝安区,至企石注入。东江南支流斜向西南流经石碣、万江,接纳来自市境中部的寒溪水,峡口以下有3支较小的支流牛山水、蛤地水和小沙河,自东向西汇入,续流至泗盛注入狮子洋。北干流与南支流之间是东江三角洲的河网区。
东莞市海域主要分布在狮子洋和伶仃洋,面积78.5平方千米,海岸线长92.95千米,分布在滨海湾新区、麻涌镇、沙田镇、洪梅镇、道滘镇、虎门镇和长安镇。全市有威远岛、泥洲岛、木棉山岛、涌口沙、虾缯排5个海岛,其中涌口沙、虾缯排为无居民海岛。
东莞市在历史上是森林茂密的地区,地带性森林植被类型为南亚季风常绿阔叶林,组成种类多样,富于热带性。由于人口激增和历代砍伐,原生性森林大幅减少,主要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大戟科、桃金娘科、杜英科、山矾科、梧桐科等种类组成。随着东莞市实施林业生态工程,森林植被恢复成效显著,生物多样性位居全省前列。东莞市主要植被分为针阔叶混交林、典型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灌丛。山地、丘陵及未经开垦的岗地现状植被以人工林和次生林群落占优势,林下以灌木、蕨类植物或草本为主,沟谷等较为阴湿的山地多见攀缠植物。
东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气候温暖,温度变幅小,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年总降水量约1426毫米,汛期总降水量约1335毫米,年平均气温约24°C,年日照时数约2052小时。
东莞市矿产种类少,矿产地不多,金属矿产十分短缺;非金属矿产中建筑用花岗岩、盐矿、芒硝较为丰富;矿泉水水质良好,具备一定储量,有较好的开发潜力。东莞市共发现数十种矿产,包括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水气矿产等,主要分布在东莞市中部、南部和东部的山地、丘陵地带,分布分散。查明的资源储量矿产10余种,勘查程度满足工业开采的矿种有盐矿、芒硝、天然碱、矿泉水、地下热水等。其中盐矿、芒硝、天然碱主要集中在中堂镇;矿泉水为主要矿产资源,产地分布在清溪镇、大岭山镇、樟木头镇等地,多为深循环承压的构造裂隙水,低钠低矿化度重碳酸钙型偏硅酸矿泉水,允许开采量1342立方米/日;地下热水产地位于塘厦镇,允许开采量1108立方米/日,平均水温34.1°C。建筑用石料预测资源量1.95万立方米。
东莞市植物记录有野生维管植物1660余种,隶属204科797属;野生种子植物1545种,隶属169科735属。主要有山矾科的山矾属,壳斗科的柯属、青冈属、锥属,马鞭草科的紫珠属、大青属,忍冬科的忍冬属,冬青科的冬青属,茶科的茶属、柃属,樟科的润楠属、木姜子属,桑科的榕属、桂木属,紫金牛科的紫金牛属,含羞草科、大戟科的紫珠属、算盘子属、大戟属、五月茶属、银柴属,桃金娘科的蒲桃属、桃金娘属、岗松属,梧桐科的苹婆属,红树科的秋茄属,番荔枝科的紫玉盘属,瑞香科的土沉香属、荛花属,茜草科的九节属、玉叶金花属,棕榈科的省藤属、轴榈属等。全市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2科、17种,均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如华南五针松、土沉香、穗花杉等。
东莞市是历史文化名城,有5000多年文明史、近1700年县史、1260多年建城史,是岭南文化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华南抗日重要根据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东莞市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独特,有蚝岗贝丘遗址、南社村和塘尾村明清古建筑群、可园、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东莞展览馆、高埗大桥、太平手袋厂陈列馆等反映东莞人敢为人先和创新精神的历史文化场所。东莞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数十个A级旅游景区。东莞市是一座美食之城,美食品种丰富、样式繁多,有荔枝柴烧鹅、白沙油鸭、东莞腊肠、东莞碌鹅、虎门蟹饼等地道美食。东莞市是一座绿色生态之城,森林公园个数和占比面积均居全省前列,有银瓶山森林公园、大屏嶂森林公园、黄旗山城市公园、同沙生态公园、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等绿色生态旅游景点。东莞市是一座休闲乐活之城,有龙凤山庄影视旅游区、隐贤山庄、玉兰大剧院、文化馆、篮球中心等主题突出的休闲乐园及特色鲜明的文体设施。东莞市还是著名的国际制造业名城,从手机到服装鞋帽,从儿童玩具到智能家居,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东莞制造”享誉中外。
今天早上08时52分,东莞市气象台解除东莞市暴雨红色预警。目前,市区各辖区积水情况有所缓解,积水路段已降至9个,具体如下:
环城路:
1、环城路,狮龙路出口路段
2、环城路,年丰山庄双方向
3、环城路,志成车行门口积水
4、环城路,温塘桥底,双方向
5、环城路,市人民医院路段,双方向
6、环城路,康怡医院路段
7、环城路,国际公馆路段
8、环城路,泰新立交路段
莞城:
1、东门广场西正路迎恩门城楼双向积水
“5.22”东莞特大暴雨基本情况
受低涡切变线影响,5月21夜间至5月22日早晨,我市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全市平均雨量137.6毫米,高埗镇、东城街道、万江街道、石碣镇、中堂镇、望牛墩镇、莞城街道、道滘镇普降250毫米以上的特大暴雨,并伴有强雷电和局地9级短时大风。21日20时至22日08时,全市27个镇街降雨量超过50毫米,21个镇街超过100毫米,8个镇街超过250毫米,降雨量最大的在高埗399.3毫米、其次为东城390.7毫米、万江372.3毫米,最大阵风为中堂24米/秒(9级)。
活在当下
此次过程天气短时降水破记录、强降水时间长、大暴雨范围广:
3小时强降水破东莞历史记录。东城录得最大3小时雨量351毫米(22日0时30分至3时30分),为有气象纪录以来历史最高纪录(2008年6月13日的3小时219毫米),1小时最大降雨量也达到157.1毫米,历史少见。
强降水时间长:从5月22日零时前后,1小时50毫米以上降水持续约5个小时,强降水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
大暴雨范围广:我市19镇街(占59.3%)出现100毫米的大暴雨降水,还有8个镇出现250毫米以上特大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