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天气小助手。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东至一周的天气预报。相信很多人都在为出门旅游或者工作而烦恼天气变化,接下来,就让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东至一周的天气情况吧。
一、天气概况
(表格:东至一周天气概况)
日期 | 白天天气 | 夜间天气 | 温度(℃) | 风力等级 |
---|---|---|---|---|
周一 | 晴 | 晴 | 18-28 | 2-3级 |
周二 | 晴转多云 | 多云 | 17-27 | 1-2级 |
周三 | 多云转阴 | 阴 | 16-26 | 1-2级 |
周四 | 阴转小雨 | 小雨 | 15-25 | 2-3级 |
周五 | 小雨转多云 | 多云 | 14-24 | 1-2级 |
周六 | 晴 | 晴 | 18-28 | 2-3级 |
周日 | 晴 | 晴 | 19-29 | 2-3级 |
二、详细天气分析
1. 周一:晴空万里,适合出行
周一的天气非常适宜出行,白天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温度适中,最高温度达到28℃,最低温度为18℃。夜间天气也是晴朗的,适合户外活动。
2. 周二:多云转晴,注意防晒
周二天气以多云为主,但午后有晴朗天气,气温适中,最高温度27℃,最低温度17℃。白天紫外线较强,注意防晒。
3. 周三:阴天,气温下降
周三天气以阴天为主,气温有所下降,最高温度26℃,最低温度16℃。湿度较大,外出时注意保暖。
4. 周四:小雨,出行需注意防雨
周四天气以小雨为主,气温较低,最高温度25℃,最低温度15℃。外出时需携带雨具,注意防雨。
5. 周五:小雨转多云,气温回升
周五天气以小雨转多云为主,气温逐渐回升,最高温度24℃,最低温度14℃。外出时需注意保暖。
6. 周六:晴空万里,适合出行
周六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气温适中,最高温度28℃,最低温度18℃。适合户外活动。
7. 周日:晴空万里,气温升高
周日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最高温度29℃,最低温度19℃。外出时注意防晒。
三、温馨提示
1. 天气变化无常,请大家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出行计划。
2. 出行时,根据天气情况,合理搭配衣物,注意保暖或防晒。
3. 雨天出行,请携带雨具,注意安全。
希望以上内容能为大家提供帮助,祝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以下是2023年9月6日大渡口镇(位于安徽池州东至)的天气预报详情:
当前,大渡口镇的天气为多云,气温为27°C,最高温度预计可达31°C,最低温度为23°C。风向为西南风,风力等级为2级,湿度保持在90%左右。接下来24小时内,天气将维持相似状况,白天温度略有上升,湿度也有所波动。具体预报如下:
08:00-天气:多云,温度25°C,湿度95%,西南风,风力2级
09:00-温度:27°C,湿度94%,风向不变
10:00-温度:27°C,湿度93%,风向不变
...(后续时间点温度、湿度和风向保持在27°C至30°C之间,风力均为2级,西南风)
23:00-温度:27°C,湿度85%,风向西南风,风力2级
00:00-温度:27°C,湿度84%,风向同样
01:00-温度:27°C,湿度87%,风力稍降为1级
...
请注意保持适当的防暑措施,晚间湿度较高,早晚温差不大。祝您在大渡口镇度过愉快的一天。
1.仙都景区天气预报一周天气
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属暖温带半温润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年无霜期226天。1月份平均气温0.4℃,7月份平均气温26.6℃,年平均气温13.3℃。年平均降水量613.7mm,年平均湿度69.6%。山区气候垂直分带明显,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平均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大约下降0.6℃。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水资源丰富,水资源量约40×108m3,占关中地表水资源总量的51%,是渭河的主要补给水源地。公园内有黑河、涝河、沣河等河流28条,中型以上水库30座。
终南山以南为北亚热带湿润区,以北为暖温带半湿润区,是常绿阔叶树和亚热带植物的北界,也是世界六大动物区系中东洋界和古北界两大区系的过渡区和华北、华中、唐古特及横断山脉动植物区系交汇区。生物垂直分带谱系完整,是东亚暖温带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园内生存着以秦岭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秦岭金毛扭角羚、一叶草等为代表的珍稀动植物。
终南山,道教全真派发祥圣地,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总面积1074.85平方公里,西起宝鸡市眉县、东至西安市蓝田县,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
终南山以秦岭造山带地质遗迹、第四纪地质遗迹、地貌遗迹和古人类遗迹为特色。公园由翠华山山崩地貌园区、骊山裂谷地垒构造园区、冰晶顶韧性剪切带与构造混合岩化园区、玉山岛弧型花岗岩峰岭地貌园区、南太白板块碰撞缝合带与第四纪冰川园区等五个各具特色主题又互相联系的园区。公园地处中国南北大陆板块碰撞拼合的主体部位,是中国南北天然的地质、地理、生态、气候、环境乃至人文的分界线,有“中国天然动物园”、“亚洲天然植物园”之称。
2.仙都镇天气预报
方法/步骤分步阅读
1
/3
保存酱鸭有两个方法:
一、直接用食品袋包好冷冻,有条件的话,可以用家用真空机,这样保存的效果更好,包装鸭子时,最好切去鸭脖、鸭脚,这样包装起来更方便;
2
/3
二、把鸭子浸泡在色拉油里再冷冻,这样风味损失最小。
做酱鸭时,如果是寒冷干燥的天气,连续有三天阳光就够了。如果晒不到太阳,就只能直接冷冻。
在保存过程中,如果遇到鸭子发霉长毛,为了安全起见,还是不吃为好。
3
/3
酱鸭真是个看天吃饭的活,一般做的酱鸭要酱两夜一天,大太阳晒一周,小太阳(多云或者阴天)晒10多天。遇到阴雨就没法晒了。“要看好天气预报再晒,看到要下雨了,就不要硬做,没有太阳最好不要做酱货。”
同时,酱鸭酱好了,要放冰箱冷冻,现在天气普遍偏高,这个保存方法最保险。
以前天气冷,酱鸭挂在避光通风处,内腔上虽然也会出点小花,但没大碍。现在不行,在江浙一带天气较暖,太阳照过后,一定进冰箱保存
3.仙都景区天气30天预报正确
浙江旅游必去十大景点:杭州西湖、金华东阳横店影视、缙云仙都、宁波溪口、雁荡山、嘉兴乌镇古镇、绍兴鲁迅故里、浙江神仙居、衢州江郎山、桃花岛。
1、金华东阳横店影视。横店影视城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被美国《好莱坞》杂志称为"中国好莱坞"。
2、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是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湖古称“钱塘湖”,又名“西子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水面面积约4.37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
3、缙云仙都。仙都古称缙云山,与黄山、庐山并列为轩辕黄帝的三大行宫——三天子都,仙都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境内,境内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山水飘逸、云雾缭绕。
4、溪口隶属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是首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位于宁波市西南20公里,东靠武岭,南濒剡溪,北临雪窦山。
5、雁荡山。坐落于浙江省温州市,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五A级景区,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形成于1.2亿年前,是一座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
6、乌镇古镇是国家5A级景区,全国二十个黄金周预报景点及江南六大古镇之一。
7、鲁迅故里,是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是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
8、神仙居景区被评为首批浙江省文明风景旅游区。2015年,神仙居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
9、江郎山。古称:玉郎山、金纯山;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石门镇境内。2010年8月作为“中国丹霞”的系列提名地之一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10、桃花岛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东南部,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省级风景名胜区,拥有舟山群岛第一高峰——安期峰;舟山第一深港——桃花港;东南沿海第一大石——大佛岩,为舟山群岛第七大岛,有着“海岛植物园”的美称。
4.仙居天气预报一周天气
不是。影片中,江南渔村的取景地正是位于浙江天台县的寒山湖。寒山湖,即里石门水库,东距天台县城40公里,因唐朝著名的隐逸诗人寒山子曾在此徜徉而得名。
美丽的寒山湖成为朝鲜战场上的“长津湖”,得益于近年天台推出给力的影视政策,天台越来越多地方成为电影、电视剧的外景拍摄地。
长津湖是朝鲜第二大人工湖,也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电影中有关长津湖之战的战斗场景,主要都是在河北张家口怀来县的影视基地拍摄的。
《长津湖》中不少镜头都是在浙江拍摄的,比如预告片中的开机仪式所在地就位于仙居县步路乡响岩村,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与优越的地理位置让仙居得到了众多影视剧的青睐。
雪景是在冬天的东北拍出来的,更加真实地体现战场的严酷天气,剧组在零下30°左右的气温中拍摄,这其实也是一种“挑战极限”。片子雪景的取景地还有北京的怀柔,拍摄期也是较长的。影片经历了长达4个多月的雪景拍摄。
5.仙都景区天气预报一周天气情况
福建柘荣好玩东狮山,形似狮而得名,位于福建省柘荣县城东3公里处,总面积13.7平方公里,海拔1480米,为太姥山脉的主峰。东狮山群峰耸峙,雄伟挺拔,集太姥山的奇伟雄姿,兼武夷山的柔媚挺秀。环山之中有谷、泉、洞、岩、峰、石等自然景观二百二十七处,步移景换,令人流连忘返。1998年7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东狮山由蟠桃映翠景区、百丈朝暾景区、仙人锯板景区、普悦洞天景区、龙井瀑布景区和仙都胜境景区六大景区组成。清闽候举人江西信丰知县徐友梧曾留诗赞曰:“绿帜插云霄,岩岩众山祖。太姥在下峰,高标谁与伍。”1986年,美国桥港大学教授吴卫平游览东狮山时惊叹不已,挥笔题词“气拔太姥,天下奇山”。
1、蟠桃映翠景区位于风景区中西部,面积约1.88平方公里,以溪涧风光为景观特色,洞奇石怪,风景资源多而集中。主要景点有:迎宾亭、仙景岭、普光寺、仙掌泉、蟠桃溪、蟠桃岩、金蟾朝圣、蟠桃洞、马头岩、象鼻岩、玉屏洞、南天门、三曹院遗址、白马宫等。蟠桃景区即仙泉喷雪,位于东狮山中部蟠桃溪两侧,洞奇石怪。蟠桃溪溪流清澈,蟠桃洞、玉屏洞幽深寒彻,雾纱轻绕,总给人几分神秘感。蟠桃岩、金蟾朝圣(又名金蟾戏珠)、马头岩、象鼻岩惟妙惟肖,令人拍手叫绝。东狮山有许多八仙的美丽传说,仙掌泉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相传八仙曾游狮山,正逢炎夏,吕洞宾随手插入岩石中取水解渴。从此后,岩中留下巴掌大的孔穴,泉水汩汩,终年不断,“仙掌泉”因而得名。凡有游客到此,总忘不了掬饮清洌甘甜的“仙泉”,饱览“仙泉喷雪”的奇景。
2、百丈朝暾景区位于风景区中部,蟠桃映翠景区的东北面,面积约3.54平方公里,以绝岩峭壁,幽深洞岩为景观特色,主要景点有:罗隐湾、土地岩、清云宫、石门、石将军、风吹洞、石门楼、仙人脚印、观日台、灵岩洞、通真洞、灵峰洞、何仙姑洞、百丈灵岩等。百丈灵岩在东狮山北麓的雄狮张口处,号称闽东第一岩。百丈灵岩周围集中着灵岩洞、灵峰洞、通真洞、何仙姑洞等八仙古洞及罗隐湾等景点。百丈岩地拔起,断岩绝壁,实属罕见。历代以来,它以惊险独特的风光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应景抒怀,题诗作赋。明宪使游德在灵岩洞刻诗云“孤峰独与碧霄摩,双屦疑从绛阙过。全柘万山罗小队,扶桑千里见微波。晴云不散坛前树,明月长依石上萝。仙子高居绝尘熇,岂知人世有悲歌。”八仙洞终年云雾萦绕,使人仿佛置身于神府仙地。每到冬季,洞前结满冰柱,玉树琼枝,一派北国风光,美不胜收。山凹处有个罗隐湾,相传晚唐诗人罗璜(罗隐),四处云游,慕名来到东狮山,在百丈岩附近,大腿被菅草割破,即时感叹,脱口而出:“柘洋好东山,会出虾蒙不出菅。”自此,这山凹便不风菅草,后人便称此地为“罗隐湾”,即“罗隐盆谷”。登上百丈岩极目远望,群山连绵,层峦叠嶂;山脚下村舍错落,田畴如画;城区楼宇林立,龙溪如带贯穿南北。若逢万里晴空的日子,还可以观赏壮丽的日出和云海。
3、仙人锯板景区位于景区中部最高峰,景点沿山脊线集中分分布,地势险峻,以险峰、怪岩、奇洞为景观特色。该景区的面积约为2.1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鬼洞岩、仙人棋盘、岩庵洞、飞石将军、千笋石、龟背岩、万书岩、旗峰插汉,天峰奇观、灵鼋听钟、仙人锯板、一线天、擎天一柱等景点。旗峰插汉,是东狮山南麓的最高峰,是东狮山的主要景点。这里峰、岩、洞俱全,奇峰、怪石之多,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仙人锯板、灵鼋听钟、万书林立、擎天一柱、老僧传经,飞石将军等绝属天工神斧。千笋石、飞棺岩、岩庵洞等神奇逼真,与太姥山的奇峰怪石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
4、普悦洞天景区位于风景区南部,面积约1.54平方公里,以山崖、竹林、寺庙为景观特色。主要景点有:觉性禅寺、蝙蝠洞、骆驼峰、水帘洞、玉女峰、红军洞等。普悦山,环境幽雅,别有洞天。水帘洞,水珠四溅,似天女散花;玉女峰,轻纱环绕,婷婷玉立;还有骆驼峰、通天古藤、蝙蝠洞等无不令人心驰神住,浮想联翩。
5、龙井瀑布景区位于风景区东部,以溪涧、峡谷、瀑布景观为特色。景区面积约3.22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龙井瀑布、龙井潭、龙井溪、九曲溪、龙溪水库等。龙井飞瀑镶嵌在东狮山北麓的丹崖翠谷间,景致迷人。包含龙井瀑布、龙溪和龙溪湖。每逢丰水期,九曲小溪在夹岸绿树间曲折川流,游客乘着竹排溯溪而上,顿感山溪寂寥、云雾朦朦、花草迷离。九曲尽头是气势磅礴的龙井瀑布,瀑布宽6米,高达百米,飞流直下,蔚为壮观。站在瀑布的脚下,听那水落潭中惊天动地地巨响,看那水雾迷蒙的阳光下,一道道绚丽的彩虹,心灵也被山泉冲淡得无比纯净。瀑下是“龙井”,潭水清澈但深不可见底。龙溪湖的旖旎风光同样惹人喜爱。若是春分前、秋分后的季节,你会格外惊喜地看到那湖中游过双双对对深情相伴的鸳鸯。
6、仙都胜境景区位于风景区南部,面积约1.4平方公里,以良好的田园和村居民俗为景观特色。主要有梨坪、彭琪垄两个自然村。东狮山也是多彩多姿的生物世界。据初步调查,整个景区栖有长尾雉、黄头雉、真鸟仔、鹁鸪、翠鸟、画眉等四十多种飞禽。“百啭千声随意啼,山花红紫树高低。”徜徉于山水之间,畅游于林泉之下,倾听鸟儿浅唱低吟,无比惬意。东狮山景区内花木品种众多,有桃花、樱花、百合、空谷幽兰,杜鹃更是一绝,每逢春夏之交,满山花开,有红、有白、有黄、有紫,绚丽多彩,白的素洁、红的热烈,顾盼生姿、煞是可爱,“此时逢国色,何处觅天香。”若是误过了这个时节,就难睹她的芳容。除花之外,山上珍贵树、果品种有水杉、柳杉、罗汉松、弥猴桃、银杏,还有柘荣特产果树——林檎。
东狮山景区寺观多达十多处。山腰密林中有三曹院、普光寺、白马宫,中部有青云宫,南麓觉性寺,山下有龙兴庵,马仙观、东峰寺、广福寺、仙屿、孔氏家庙、三清观等。这些寺观历史悠久、高僧辈出。普光寺建于唐清泰无年(公元934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广福寺座落于柘荣县前山村,又名白云寺、根鼓寺始建于后唐长兴元年(公元930年),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唐高僧一行和尚从浙江天台云游至此见广福寺环境幽雅,鳌鱼山面临清溪,形如半月沉江,山麓处白云缭绕,氤氲不散,祥光闪烁,随咏诗句:“白云古刹景清幽,半月沉江吉水流。”该寺高僧辈出,至今民间还流传该寺得道高僧的神奇故事。后在当地政府和新加坡、香港及全国各地信徒的支持下重建了广福寺,该寺大雄宝殿内有万佛,气势恢宏。
从东狮山范围内征集的出土文物看,人类祖先早在一万年前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南麓的后井、洪坑出土文物有新石器时期的石箭、石斧;前楼出土汉唐古钱币120多种,碗窑村的宋时窑群遗址有唐宋年间的各种陶瓷30多种,山麓下的“泰安宫”,是明朝开国功臣袁天禄的义军练兵场,还有明湖广布政司游朴之墓,还有石亭、石坊等名胜古迹。
开发东狮山风景区是造福柘荣人民的大事,县委、县政府早在1984年就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建设景区,并发动群众集资、捐款、献料、投工投劳,投入折合人民币百万以上。修通环山旅游公路3公里,东源至觉性寺公路3公里,同时在景区内修建石阶、甬道多条,建造了迎宾亭、观光亭、七夕阁、莲花亭等亭台楼榭。1995年由群众集资在灵岩景区内建造了我县最具规模的道观——青云宫,连同普光寺、觉性寺等寺院,为游客提供了进朝圣、食宿的方便。1999年县旅游局为解决青云宫至八仙洞旅游线路行走不便,筹资10万元修建了长约1000米的石阶路。2000年由民间集资近20万元在东狮山迎宾亭修建了停车场、休闲茶座。
6.仙都景区天气预报一周天气查询
不以战止战,不居功自傲,爱惜士兵与百姓,忠心、感恩、谦卑。比如像卫青、陈元光等。
【决胜庙堂】:庙堂:指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场所。指文官儒将在庙堂中制定出决定胜改的策略。
不挠不折不弯曲,不屈服。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
出处:宋·刘炎《迩言》:“夫观钱塘江潮,犹猛士之肝胆决裂,义士之怒发冲冠。观仙都天柱,犹直臣之气,不挠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才高行洁才智高超,操行纯洁。
出处:汉·王充《论衡·逢遇》“才高行洁,不可保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必卑贱。”
苍松翠柏苍:青色。翠:青绿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
看来你还不太了解二十四节气意义那我给你介绍一下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下称“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于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会议中心召开。北京时间11月30日17点35分,委员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那么,“二十四节气”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除了中国还对哪些国家有指导作用?对现代天文学是否还有意义?
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在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出现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东至这八个节气名称,目前已知最早记录完整二十四节气名称的文献,是西汉初年的《淮南子·天文训》。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中国传统历法中就蕴含了古人对“天”追问的智慧:将节气物候写入历中,只要说出这个日子,就已道出这节气的天象地气、物候的特征。古人在观测身边动植物、天气情况有规律的变化中,总结出清明、雨水、惊蛰、大雪、霜降等称呼。
《吕氏春秋》
“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部分,说的并非太阳的运行情况,而是“物候”状况。由于物候因冷暖变化而变化,总是与太阳周年运动有关,所以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周年视运动而推算出来的。值得注意的是,所谓太阳的周年运动只是人们视觉上感觉。人类居住在地球上,感觉不到大地的运动,却看到太阳在空中运动,一年中正好转一周。天文学家将太阳的这种“运动”称为“视运动”,而“太阳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就是所谓的“黄道”。
黄道一圈为360度,如果以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至赤道上时)太阳在黄道所处的位置为黄道0度,每隔15度取一个点,恰好可以得到24个点。这24个点所在的位置。从理论上说,就是二十四节气的位置。每隔大约15天,太阳就转过15度(实际上是地球绕太阳转动了15度),就到了一个节气。
气象科普作家李汀(微博@大脸撑在小胸)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二十四节气’最早被确立下来的是冬至和夏至,古人观察到每年大概都是某一天白天时间最长,就把这天确立为夏至,又把晚上最长的一天确立为冬至。这两天把一
年平均分为两部分,然后再把这两部分等分,确立了白天夜晚等长的春分和秋分。”
由于气候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太阳辐射的变化,根据太阳运行规律总结而来的“二十四节气”有了指导农事的作用。李汀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二十四节气’的系统是在精确天文划分下,再加上一些物候概念,以利于指导农事。但加上物候概念之后,在更丰富的基础上,其精确性就大打折扣。比如说立春,以现在概念来看,立春不一定就是入春的那一天,再比如谷雨,也不一定当天就会下雨。但“二十四节气”对气候变化的大致趋势把握是准确的。比如立春之后,天气大趋势是开始转暖的,谷雨之后,雨水是会越来越多的。古代农业靠天吃饭,有这样的判断足以指导农事。”
“二十四节气”主要是基于黄河流域的气候变化总结而来,对周边国家是否适用?对中国南方的农事是否有指导意义?
“‘二十四节气’在春秋战国时有了雏形,西汉在太初历中确立。这一时期中国文明中心还是在黄河流域,所以确实是根据北方气候确立而来的。”李汀表示,黄河流域是温带季风气候,凡是海陆分布类似,处于这一纬度的国家气候都是大致符合“二十四节气”的,比如日本虽是岛国,但靠近欧亚大陆,也会受到梅雨影响。
而相对于中国北方,在南方“二十四节气”文化上的意义大于科学方面的意义。“南方‘二十四节气’和气候的对应肯定没有北方好,相对于指导农事,文化方面意义更大。比如到了清明,南北方都要去上坟踏青。冬至南方可能并不冷,到海南甚至没有明显四季变化,长年炎热,但到了这天人们还是会过节。北方是吃饺子,南方可能是吃汤圆。”
“二十四节气”古代主要是用来指导农事,现在天气预报等科学预测已经很发达,李汀直言“二十四节气”对现在的科学来说已经过时了,也不再有指导农事的价值,但它依旧有现实意义。
“现在天气预报是通过精确的观测工具做出的,但‘二十四节气’在古代完全是凭肉眼观察的经验积累和统计,建立起这样一套大差不差的体系,是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李汀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虽然‘二十四节气”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精确天气的需要,但一方面通过“二十四节气”,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人对自然观察的能力。另一方面,‘二十四节气’中的很多物候概念已经成为一种常识,通过这套体系大众可以学到一些物候学方面的知识。”
对于现代天文学,“二十四节气”还有意义吗?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博士生刘博洋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二分二至对现代天文学依然有用。“尤其是春分,作为黄道和赤道的升交点,是天文观测中经常用到的重要的时间点:描述天体位置的赤道坐标系的经度(赤经)的起算点就是天球上的春分点;一年中某个具体日期,特定赤经的天体适合观测的时间,可以通过当天跟春分点的日期差值快速口算出来。”
现代生活中,人们可以从不同含义来快速记忆和理解“二十四节气”。按照季节划分的节气有四个:“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立”分别代表四个季节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则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按照气温划分的节气有5个:“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的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则是按降水现象来划分,表面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是用来表示水汽凝结的情况。按照作物成熟划分的是2个:小满和芒种。“惊蛰、清明”则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天上初雷加上地下蛰虫复苏,预示春天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