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开始。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对立夏这个节气就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习俗。啥时候立夏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立夏一般在每年的5月5日或6日,具体日期根据当年的太阳到达黄经45°的时间确定。立夏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照时间逐渐变长,气温逐渐升高,标志着夏季的开始。
年份 | 立夏日期 |
---|---|
2023 | 5月5日 |
2024 | 5月6日 |
2025 | 5月5日 |
2026 | 5月6日 |
2027 | 5月5日 |
立夏的由来与古代农耕文化密切相关。在古代,人们根据太阳的运行轨迹,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用以指导农业生产。立夏时节,农作物进入生长旺盛期,农民们开始忙碌起来,为夏收做好准备。
立夏这一天,我国各地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立夏习俗:
1. 立夏秤人:立夏秤人是一种古老的习俗,寓意着祈求平安健康。人们用特制的秤来称量体重,寓意着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平安幸福。
2. 斗蛋游戏:斗蛋是立夏的传统游戏,人们用煮熟的鸡蛋进行比赛,看谁的鸡蛋最坚硬,寓意着新的一年里生活美满、心想事成。
3. 吃立夏饭:立夏饭是一种寓意吉祥的食品,通常由糯米、红豆、花生等食材制成。吃立夏饭寓意着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生活美满。
4. 立夏秤鸡: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在立夏这一天秤鸡,寓意着祈求鸡年吉祥、家庭和睦。
立夏时节,文人墨客们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以下是一些描写立夏的诗词:
1. 《立夏》 (宋代·陆游)
> 立夏雨初晴,绿意盎然满眼新。
> 雨后山川更可爱,江南春色未曾闲。
2. 《立夏》 (宋代·苏轼)
> 长夜漫漫何时尽,立夏天气渐转热。
> 窗前绿竹摇摇影,屋后青松挺挺枝。
立夏时节,气温逐渐升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容易出汗。因此,立夏养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饮食:立夏时节,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
2. 运动:立夏时节,天气渐热,运动要适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中暑。
3. 睡眠:立夏时节,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4. 心态:立夏时节,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立夏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节气。在这个时节,我们要关注身体健康,享受美好时光。啥时候立夏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立夏节气的由来: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这个季节,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如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答:五月立夏到小满下句是种啥都不晚。这句话的意思是劝农民开春的时候一定要晚耕种。
“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是中国有一句民间谚语。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05-07日。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立夏也是干支历巳月的起始。“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立夏”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到这时候已经直立长大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夏时节,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有春天的气息。
立夏的风俗主要有以下几种:
迎夏仪式:在古代,立夏礼俗备受重视。旧时,立夏当天,古代帝王会率领文武百官前往京城南郊举行迎夏仪式。尝新: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尝新习俗。苏州有“立夏见三新”的说法,“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无锡则有立夏尝三鲜的传统。斗蛋:孩子们将熟鸡蛋装入彩色丝线或绒线编成的网兜,相互斗蛋。斗破的一方认输并吃掉鸡蛋,最后胜出的鸡蛋被尊为“蛋王”。秤人:人们会在户外的大树下悬秤,为小孩和老人称量体重,以此检验一年来身体的变化。吃立夏蛋:民间认为立夏吃蛋能强健身体。孩子们喜欢用五颜六色的绳子将煮好的鸡蛋编好挂在胸前,传说这样可保佑孩子不得疰夏。喝粥:史料记载,古时立夏民间有吃粥的习俗,民间传说立夏喝立夏粥能保一年平安、无病无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