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鼎湖区,位于广东省中西部,毗邻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省的一个重要区域。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着宜人的气候,四季如春,让人流连忘返。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鼎湖区,感受这里的气候特色吧。
一、地理位置与气候类型
鼎湖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根据统计数据,鼎湖区的年均气温约为22℃,年均降雨量约为1800毫米。
二、四季气候特点
1. 春季(3月-5月)
春季的鼎湖区,万物复苏,生机盎然。阳光明媚,温暖宜人。这个时候的气温逐渐升高,但早晚温差较大,需要注意保暖。春季也是赏花的最佳时节,各种花卉竞相开放,美不胜收。
表格:鼎湖区春季气候特点
| 项目 | 数据 |
| ---------- | -------- |
| 平均气温 | 18-25℃ |
| 降雨量 | 300-500毫米 |
| 天气状况 | 阳光明媚,偶有阵雨 |
2. 夏季(6月-8月)
夏季的鼎湖区,气温升高,雨水增多。这个时候的天气炎热,湿度较大,容易中暑。不过,鼎湖区的气候相对凉爽,适合避暑度假。夏季也是各种水果成熟的季节,如荔枝、龙眼等。
表格:鼎湖区夏季气候特点
| 项目 | 数据 |
| ---------- | -------- |
| 平均气温 | 25-35℃ |
| 降雨量 | 600-800毫米 |
| 天气状况 | 炎热潮湿,偶有暴雨 |
3. 秋季(9月-11月)
秋季的鼎湖区,气候宜人,凉爽舒适。这个时候的气温逐渐下降,湿度适中,是旅游的最佳时节。秋季的鼎湖区,果实累累,各种水果成熟,如柚子、柿子等。
表格:鼎湖区秋季气候特点
| 项目 | 数据 |
| ---------- | -------- |
| 平均气温 | 18-25℃ |
| 降雨量 | 200-400毫米 |
| 天气状况 | 秋高气爽,偶有阵雨 |
4. 冬季(12月-次年2月)
冬季的鼎湖区,气温较低,但相对温暖。这个时候的天气干燥,阳光充足。虽然冬季的鼎湖区偶尔会有冷空气影响,但总体来说,冬季的气候非常宜人。
表格:鼎湖区冬季气候特点
| 项目 | 数据 |
| ---------- | -------- |
| 平均气温 | 10-20℃ |
| 降雨量 | 100-200毫米 |
| 天气状况 | 温暖干燥,偶有冷空气 |
三、鼎湖区气候优势
1. 宜人的气候:鼎湖区的气候四季如春,适合人们居住和旅游。
2. 丰富的自然资源:鼎湖区地处珠江三角洲,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
3. 独特的地理环境:鼎湖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广东省重要的农业基地。
4. 优美的生态环境:鼎湖区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鼎湖山、鼎湖湖等。
肇庆市鼎湖区,一个四季如春、气候宜人的生态宝地。在这里,您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感受生活的美好。如果你还没有来过鼎湖区,那就赶快安排一次旅行吧!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今日经历了显著的降雨过程,降雨量范围在25.0至49.9毫米之间。这样的降雨量对于缓解当地的旱情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会对当地的水资源管理和农业灌溉产生影响。
此次大雨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少影响。例如,一些低洼地区可能出现了积水现象,居民需要及时清理排水系统,避免造成内涝。此外,降雨量的增加也使得居民更加关注当地的天气预报,以便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对于农业而言,这场大雨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意义。适量的雨水能够促进土壤湿度,为作物提供充足的水分,有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然而,如果降雨量过大,则可能导致土壤过湿,影响作物根系的呼吸,甚至引发病虫害。
为应对此次降雨,当地政府已经启动了应急预案,加强对水库和河道的监控,确保水位不超出警戒线。同时,相关部门还提醒居民注意安全,避免在强降雨期间外出,确保人身安全。
此次降雨还对当地旅游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些户外景点和活动可能因为天气原因而暂停或调整,游客在计划行程时需提前了解天气情况,以免出现不便。
总体来看,这场大雨虽然带来了一些挑战,但也为当地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相关部门和居民需要共同努力,确保此次降雨能够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为当地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会,广东省肇庆市代管的县级市。因境内四水(西江、北江、绥江和龙江)会流之地,故名“四会”。位于广东省中部、肇庆以东,珠江三角洲西北边缘,地处西、北、绥三江下游,北回归线将全境南北一分为二。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四会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为平原与山区结合部,属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东与佛山市三水区交界,南与鼎湖区相连,西南与高要区相邻,西北与广宁县接壤,东北与清远市清新区毗邻,因“四水会流”而得名。全市总面积1163平方公里。距广州市68公里,距肇庆市42公里,水路距香港123海里。
地质
境内出露地层的年代,由老到新有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中生界的侏罗系,新生界的第三系、第四系。寒武系八村群(TBC):它的第三亚群在迳口镇的三堆泥和威整镇的瓦屋村有零星出露,此层属地槽型浅海相砂岩沉积。奥陶系(O):主要分布于黄田、石狗、江谷江林等地,原清塘镇的贞山,江谷镇的西部,下茆镇的上黄岗,地豆镇的三桂山也有出露。泥盆系(D):分布于威整镇的老山至地豆镇的大板崀,原清塘镇的石溪至迳口镇的山塘寨,罗源镇的石寨至地豆镇的大东、黄帝岭一带。石炭系(G):仅黄岗圩与大旺有零星出露,这是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及海陆相交替相含煤碎屑岩组成的岩层。下侏罗系(JI):分布于威整镇的威整圩、鹿布,地豆镇的三桂沙坪,下茆镇的下黄岗和石狗镇的牛鼻咀一带。下第三系(EB):仅大沙镇的江民有出露。第四系(Q):按成因分冲积相、冲积洪积相和残积坡积相。根据地质发展史特点,分五个构造时期:加里东运动期,这是地槽沉积时期;印支运动期,这是地台沉积时期;燕山运动甲幕期,这是变质作用时期;燕山运动乙幕期,这是岩浆活动时期;喜马拉雅运动期,这是最新构造活动时期。
地形地貌
四会地形平面似竖立桑叶,东西宽约30千米,南北长约 45千米。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南和西北属山地,东部和中部是海拔 50—200米高的丘陵,东南部为海拔 20米以下的平原。其中山地 557.12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 44.3%;丘陵盆地 392.37平方千米,占31.2%;平原 308.11平方千米,占 24.5%。根据自然地势差异,分为西北山区:西接广宁县境,北邻清新县界,包括威整镇,地豆镇的三桂山,江谷镇的江林十二带、联安,下茆镇的蒲洞、石罗、下黄岗等地,约占全县总面积 20%。这类地区土层浅瘦,受山洪冲刷严重。西南沿江山地区:包括绥江两岸黄田、石狗、贞山街道邓村全境,约占全市总面积 35.3%。此区山峦起伏,有海拔 700米以上的黄牛头山、百僚山、五指山,其余多为 300米左右的山丘,属多雨区。东部丘陵水土流失区:包括迳口镇大部分地区、原清塘镇东部和下茆镇的渔云,以及市水土保持站及原县茶果场等地,南北走向,地势狭长。此区山丘较高,因山林被滥伐,植被遭破坏,又接近清远暴雨中心地带,雨水冲刷严重,山崩岗塌,水土流失面积达 240平方千米。中部丘陵区:在龙江河系,部分属漫水河系,含罗源全镇,地豆、江谷、下茆龙湾的大部分和下茆镇的上区,多为海拔 50—150米的中低丘陵;植被稀疏,林相残缺;土壤普遍被雨水冲刷片蚀,山丘之间构成宽窄不等的垌田、龙窟田和梯田。东南平原区:位于龙江、绥江和北江下游,包括大沙镇、大旺农场、四会镇、济广塘农场和原清塘、下茆、龙湾、迳口等镇的部分地区。区内土地平坦,地势低洼,塱塘广布,土质多为河流冲积物和宽谷冲积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主要山峰共有 35座,构成北面的三桂山脉,东北面的羊角尖山脉,西北面的百僚山脉和五指山脉,西南面的黄牛头山脉。诸山脉均属南岭余脉,自广宁逶迤南来,山势分别向中部和东部倾斜,形成占全市总面积 55.7%的山区和丘陵地带。
水文
绥江:古称滑水、建水、绥建水,属北江一级支流,是横贯县境最大的河流。发源于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加田乡的正坑顶(又称擒鸦岭),流经怀集、广宁两县注入本市;再经黄田、石狗、贞山邓村、城中街道、东城街道、大沙等地,至马房津口汇入北江;另从陶冶口分一支流经大沙圩至青岐涌汇入西江。绥江流域总面积 7184平方千米,本市集水面积1015.43平方千米;全河长 226千米,属本市境内河长 49千米。河床平均坡降为 0.254‰。龙江:古称三合水,属北江二级支流、绥江一级支流。主流发源于广宁平岗垌十排山;另有两支流发源于地豆镇三桂山和迳口镇金鸡岭,均流至龙湾汇成一体。全江流域面积 421.7平方千米,本市流域面积 347.73平方千米;全河长63千米,本市境内河长占 34千米。河床平均坡降为 2.51‰,至四会镇小海口流入绥江。河系范围包括江林、地豆、江谷、龙湾、下茆、城中、东城、迳口等地。曲水河:又称高水,属北江二级支流、绥江一级支流。发源于石狗镇鸡乸头(皆麻英),流经大坪、下至黄田万洞汇入绥江。集水面积 101平方千米,河长22千米,河床平均坡降 3.6‰。何礼河:又称邓寨水,属绥江二级支流,龙江的支流。发源于地豆镇三桂山,流经东平、邓寨、塔崀,至龙湾镇田寮汇入龙江。集水面积 145平方千米,河长 18千米,河床平均坡降 2.5‰。漫水河:即威整河,属北江一级支流。主流发源于广宁县并子山,流经威整镇出潭口、三坑,至三水六和镇埠街汇入北江。全流域集水面积 791平方千米,市境内占 143.14平方千米。全河长75千米,市内河长 8.6千米,河床平均坡降2.79‰。毒水河(又名独河)发源于三水六和镇大岭,属北江的一级支流,流经大旺华侨农场至水口寨流入北江。全流域集水面积 136平方千米,境内集水面积 58.63平方千米,全河长 30千米,市内河长 18千米,河床平均坡降0.94‰。境内河流特征,以绥江和龙江对洪涝与干旱关系最大,而北江和西江水的消涨,又对绥江和龙江的水位有重要影响,古来有“若西江涨,则青岐涌口不能消本江支流之水;北江涨,则南津口不能消本江径流之水”的说法。北江是绥江的主要出水口,如水涨顶托,绥江水就难以消退;西江是珠江流域最大的水系,径流丰富,洪水凶猛,有洪峰量大、持续期长的特点,绥江从陶冶口分流至青岐涌出西江河段,常受西江洪水顶托而致水位上升。全县地表水年均径流量 12.5亿立方米,过境客水流量70.8亿立方米,丰水年与枯水年差异较大;水流泥沙含量,年均输沙率 0.345公斤/秒,输沙量 118.4万吨。
气候特征
境内大部分地区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度偏大,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无霜期长,四季适宜耕种。春季(按阴历,下同):立春至谷雨,华南静止锋活动频繁,低温阴雨多,日照少;惊蛰后气温渐升,雨量渐多,出现雨季及初汛期。此时还有冷空气继续南下影响,少数年份在春分前后会出现“倒春寒”。至谷雨有时还会出现一二次局部冰雹;同时在暖湿气流较弱、干冷空气明显的情况下,部分年份会出现春旱。夏季:立夏至大暑,因受锋面低槽及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台风开始活跃,是降雨量最集中的时候。端午节前后,通常会出现“龙舟水”。此时期,气温也明显升高。小暑至大暑期间,常会出现年最高气温天气,因热对流强烈,时有强风、大雷雨及台风天气。大暑以后,多为台风和热雷雨天气,但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还会出现高温干旱炎热天气。秋季:立秋至霜降,秋分前因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和台风影响,会出现后讯期。秋分之后,暖湿气流活动减弱,北方冷空气开始南移,天气渐凉,形成秋高气爽天气。寒露前后,冷空气频繁入侵,会出现“寒露风”天气。此时,台风活动减少,受副热带高压及地面冷高脊稳定控制,雨量减少,容易出现秋旱。冬季:立冬至大寒,受北方冷空气和寒潮影响,气候干燥,气温下降,时有霜冻,西北部山区偶有结冰现象。在强冷空气影响下,小寒至大寒为年极端最冷时期。本县太阳辐射量大,气温较高,夏长冬短。气温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年平均温度,北部的威整镇和江谷江林 19.8℃,南部的大沙镇约 21.5℃,其余地区 20℃左右。2018年全市总体天气气候特征是“气温偏高,高温天气多;开汛偏晚,旱涝急转快;暴雨强,强对流天气频发,局地洪涝重;初台早,台风影响严重”。全市年平均气温 21.9℃,较常年偏高 0.3℃;全市平均高温日数 38天,较常年偏多 18.9天;全年最高气温 37.6℃,在 7月 11日。全年最低气温 0.5℃,在 2月 6日。全市年平均降水量 1930.3毫米,比常年(1765.9毫米)偏多1成。日最大雨量 212.4毫米,在 6月 8日。全年大雨日数 22天,暴雨日数 7天,大暴雨日数 3天。年日照时数 1386.4小时,比历年平均偏少 261.7小时。全年未出现霜。雾日数 59天,轻雾日数 224天,霾日数 8天,雷暴日数 48天。初雷时间 2月 11日,终雷时间 9月 17日。5月 7日开汛,较常年(4月 8日)偏晚 31天,全市入汛前降水偏少 36%,汛期(5月 7日—10月 15日)降雨量 1505.7毫米,偏多 29%。
广东肇庆十大旅游景点:
1、鼎湖山
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首,与丹霞山、罗浮山、西樵山合称为广东省四大名山。因地球上北回归线穿过的地方大都是沙漠或干草原,所以鼎湖山又被中外学者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鼎湖山自唐代以来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和旅游胜地。
这里有野生高等植物1856种,其中珍稀濒危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3种;以鼎湖山为原生地的植物有30种。另外,鼎湖山上的庆云寺很有名,是岭南四大名刹之一,在那里还可以吃斋饭,寺里香火历久不衰。
2、七星岩
七星岩位于广东肇庆市区北约2公里处,被誉为“人间仙境”、“岭南第一奇观”。七星岩以喀斯特溶岩地貌的岩峰、湖泊景观为主要特色,有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岩岩峰巧布在湖面上,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风光旖旎,所以取名为七星岩。这里四季景色各异,晴天雨天阴天各种天气景色都很美,在这里,就算是菜鸟也能拍摄出来大片的感觉。
3、星湖
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1982年审批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它包括“七星岩”和“鼎湖山”两大景区,共有景点100多个,是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很多游人对它评价很高,认为它兼有杭州西湖和广西桂林的胜景。
4、盘龙峡
盘龙峡位于肇庆市德庆县官圩镇,它是个综合的生态旅游区。盘龙峡的植物非常多,环境很好,曾在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广东最美丽的地方”,同时它也是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拍摄基地。此外,盘龙峡还有漂流及温泉可玩,可以按照去的季节选择,如果你是夏季来盘龙峡,不妨体验下“中国勇士第一漂”,非常的刺激。
5、庆云寺
庆云寺是岭南四大名刹之一,始建于明崇帧九年(1636年),光绪十九年(1893年),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时敕赐“万寿庆云寺”匾和“龙藏经”,并对寺进行修葺。庆云寺的回廊壁上,有清代诗人袁枚的诗句、诸慕贞的梅花图、宋广业百首梅花诗等碑刻。寺内有白茶花树、桂树。白茶花树为1633年寺内僧人所植。冬季白茶花缀满枝头,清香四溢。
6、阅江楼
阅江楼始建于明宣德年间,原为平房,清顺治十四年(1657)改建为两层楼房,高15米,是典型的南方园林庭院式古建筑。这里是肇庆八景之一,名曰“江楼晚眺”,历代有不少文人雅士曾在此吟咏酬唱,留下了一些著名的诗文。现为肇庆市博物馆的一部分。
7、九龙湖
九龙湖位于肇庆市鼎湖区凤凰镇内,集雨林面积达146平方公里,湖面面积达3.6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米,湖面呈“人”字形,由九条山溪水汇合而成,九条山溪又宛如九条蛟龙腾空欲出,故有“九龙湖”之称。九龙湖中心景区的天神沟雨林保护区更是猎奇探胜的好地方,或穿越森林,纲索栈道,或跨越峡谷,或攀岩扶壁,或轻松行走铁索、过悬桥,野趣无限!
8、竹海大观
竹海大观旅游区位于全国著名的竹子之乡——广东肇庆市广宁县,是全中国最大的竹海,面积达104万亩。景区占地面积8.13平方公里。绵延的竹海、碧绿的绥江、翡翠的竹廊、金色的沙滩、清新的空气、深厚的竹文化、浓郁的竹乡美食吸引了大批游客。
9、龙母祖庙
龙母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广东省德庆县悦城镇三江汇流处,因其蕴涵着深厚的龙母文化、古建筑文化、风水文化和历史文化而闻名海内外。“龙母文化”是对母性的崇拜,是中华民族崇尚的“本根文化”意识。每当庙会期间,来自五湖四海的信众们就齐聚在悦城龙母祖庙,献祭圣洁的龙母,欢迎神明鉴纳。
10、梅庵
梅庵是一座保留有北宋时期建筑风格的,用来纪念佛教禅宗六祖惠能的佛庵建筑。相传唐代禅宗六祖惠能途径肇庆时曾在梅庵岗上亲手插梅,至北宋年间,智远和尚在惠能插梅处就地建庵,取名梅庵。梅庵是岭南少有的千年古刹,也是广东省最古老的木质建筑之一,建造得非常有岭南特色。在梅庵院墙外还有一棵千年菩提树,颇有禅境。初春的时候是最适合来梅庵的,在梅庵赏梅想必是极好的。